正在阅读:

扎克伯格vs马斯克:是我们为技术立规还是它来控制我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扎克伯格vs马斯克:是我们为技术立规还是它来控制我们

以扎克伯格为首的乐观派认为,科技从本质上就是好的,而由此产生的任何社会或伦理道德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以马斯克为首的悲观派则主张,人类应该小心行事,不要丧失了对科技——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控制。前者目前在硅谷占了上风。

近期一家曾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竞选服务过的数据公司“剑桥分析”被曝出通过不当手段从Facebook获取了大量用户数据,一方面让Facebook成了众矢之的,另一方面也让人们就技术和人类福祉的关系展开了广泛、深刻的思考。

过去半个月,大量文章在争论Facebook是否应该为此承担责任、何为数据和隐私泄露以及政府应该如何监管上,然而,迅速发展的科技为人类留下了大量从未涉足的领域(比如如何定义隐私),让围绕Facebook的这些争论显得虽大却无解。

美国财经网站Quartz近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将话题引向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是我们为技术立规还是它来控制我们?这是目前硅谷存在的两种对立的观念。也许,要解决“剑桥分析”引发的问题和Facebook的困境,从根本上探讨问题的成因更有价值。

作者称,长期以来,对科技发展的看法,硅谷就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价值观。一派以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为首,他们认为,科技从本质上就是好的,由此产生的任何社会或伦理道德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他们希望政府尽可能少地对科技进行监管,并且认为对科技进步的阻碍也是对社会福利的剥夺。

另一派以特斯拉和SpaceX创始人马斯克为打头,主张人类应该小心行事,不要丧失了对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控制。他们认为,科技进步不一定是好事,因此支持政府监管。

扎克伯格阵营的知名人物还包括,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投资者兼作家雷·库兹威尔(Ray Kurzweil)以及前百度人工智能业务负责人吴恩达(Andrew Ng)。

与马斯克为伍的则有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刚过世不久的科学家霍金,以及知名风险投资人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弗雷德·威尔逊(Fred Wilson)等。

Facebook丑闻爆发后,马斯克是最早出来谴责Facebook的硅谷知名人士之一。他公开宣布要在Facebook上删除特斯拉和旗下另一家公司SpaceX的账号,并公开表达了对Facebook盈利模式的厌恶。

这不是两位硅谷巨头头一次就科技问题公开发生冲突。

 “马斯克希望约束人工智能的发展,他认为这是‘关系人类文明存亡的基本面风险’。扎克伯格对此进行了驳斥,称反对者是些‘老喜欢唱反调的人’。去年7月,在Facebook直播中,他进一步补充说,‘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这相当不负责任。’对此,马斯克则迅速在推特上回击:‘我跟马克(扎克伯格)讨论过这个问题,’他写道,‘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限。’”

作者写到,两个人对技术风险和回报的不同看法,体现在他们各自公司的价值观中。

“扎克伯格的公司箴言是:‘迅速行动,破除障碍’。这适合Facebook,让它从2004年的一项大学校园试验项目变成了拥有20多亿用户的互联网聚合器。Facebook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一个没有尽头的试验,是低风险、高容量的测试游戏,就算不一定一直在进步,也会可靠地产出利润。他最关心的是,能不能把数字科技的发展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传递给最多的人群。”

“马斯克所在的是电动车和空间探索,在这些领域,哪怕细小的错误也会导致灾难性后果……从哲学角度看,马斯克的公司相信,人类需要一个逃生舱口。所以他的公司会关注气候变化、星际探索、人工智能安全、脑-机接口和地下交通等领域。他认为,人类可能会早于我们预计灭绝,既可能是因为科技威胁着地球物种的存亡,也可能源于漂流行星等自然灾难。”

作者总结道,分歧的核心在于,谁才是最后的掌控者,是技术还是我们?目前在硅谷占上风的是扎克伯格一派,毕竟,只有这些不给自己留下足够怀疑空间的“乐观主义者”才能出现在硅谷,并在硅谷存活下来。

“这种哲学理念推动了Facebook的成功。这也是为什么,Facebook没能预计到其监控策略和隐私政策的后果,以及为什么不承认新科技的风险。”

没错,马克伯格这些乐观主义者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然而,人类也需要马斯克这种悲观派。更何况,人类面临的是这样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

“机器现在能识别语音和文本;下一步将识别图像。算法能认出你的脸,认出你数百万同袍的脸。他们还能通过公开数据越来越准确地解读一个人的收入、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可靠度、个性、感受甚至更多。一些可能会问世的发明,比如武器化的算法,已经被拿来与‘核武器’相提并论,只是破坏力更大。”

马斯克甚至曾在去年警告,说不定哪天机器人会出现在街头“屠戮人类”。

更糟糕的是,作者指出,以往人类对新技术及其风险的预判和管制做得并不好。比如,汽车问世后几十年,人类才开始实施驾驶规章制度,这期间已经无数人死伤在车轮底下。

作者总结道:

“如果经过训练你能领悟到一个发生几率不大的灾难可能带来的后果——后果一旦产生将无法弥补,那么你理应接受一个更悲观的看法。为你创造出来的东西设计一个更结实的瓶子,要比放它出来看它如何盛行人间更好一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马克•扎克伯格

  • 扎克伯格再出售约3.15万股Meta股份,近三月共减持约370万股
  • 特斯拉重新在Facebook创建官方账号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扎克伯格vs马斯克:是我们为技术立规还是它来控制我们

以扎克伯格为首的乐观派认为,科技从本质上就是好的,而由此产生的任何社会或伦理道德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以马斯克为首的悲观派则主张,人类应该小心行事,不要丧失了对科技——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控制。前者目前在硅谷占了上风。

近期一家曾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竞选服务过的数据公司“剑桥分析”被曝出通过不当手段从Facebook获取了大量用户数据,一方面让Facebook成了众矢之的,另一方面也让人们就技术和人类福祉的关系展开了广泛、深刻的思考。

过去半个月,大量文章在争论Facebook是否应该为此承担责任、何为数据和隐私泄露以及政府应该如何监管上,然而,迅速发展的科技为人类留下了大量从未涉足的领域(比如如何定义隐私),让围绕Facebook的这些争论显得虽大却无解。

美国财经网站Quartz近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将话题引向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是我们为技术立规还是它来控制我们?这是目前硅谷存在的两种对立的观念。也许,要解决“剑桥分析”引发的问题和Facebook的困境,从根本上探讨问题的成因更有价值。

作者称,长期以来,对科技发展的看法,硅谷就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价值观。一派以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为首,他们认为,科技从本质上就是好的,由此产生的任何社会或伦理道德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他们希望政府尽可能少地对科技进行监管,并且认为对科技进步的阻碍也是对社会福利的剥夺。

另一派以特斯拉和SpaceX创始人马斯克为打头,主张人类应该小心行事,不要丧失了对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控制。他们认为,科技进步不一定是好事,因此支持政府监管。

扎克伯格阵营的知名人物还包括,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投资者兼作家雷·库兹威尔(Ray Kurzweil)以及前百度人工智能业务负责人吴恩达(Andrew Ng)。

与马斯克为伍的则有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刚过世不久的科学家霍金,以及知名风险投资人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弗雷德·威尔逊(Fred Wilson)等。

Facebook丑闻爆发后,马斯克是最早出来谴责Facebook的硅谷知名人士之一。他公开宣布要在Facebook上删除特斯拉和旗下另一家公司SpaceX的账号,并公开表达了对Facebook盈利模式的厌恶。

这不是两位硅谷巨头头一次就科技问题公开发生冲突。

 “马斯克希望约束人工智能的发展,他认为这是‘关系人类文明存亡的基本面风险’。扎克伯格对此进行了驳斥,称反对者是些‘老喜欢唱反调的人’。去年7月,在Facebook直播中,他进一步补充说,‘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这相当不负责任。’对此,马斯克则迅速在推特上回击:‘我跟马克(扎克伯格)讨论过这个问题,’他写道,‘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限。’”

作者写到,两个人对技术风险和回报的不同看法,体现在他们各自公司的价值观中。

“扎克伯格的公司箴言是:‘迅速行动,破除障碍’。这适合Facebook,让它从2004年的一项大学校园试验项目变成了拥有20多亿用户的互联网聚合器。Facebook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一个没有尽头的试验,是低风险、高容量的测试游戏,就算不一定一直在进步,也会可靠地产出利润。他最关心的是,能不能把数字科技的发展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传递给最多的人群。”

“马斯克所在的是电动车和空间探索,在这些领域,哪怕细小的错误也会导致灾难性后果……从哲学角度看,马斯克的公司相信,人类需要一个逃生舱口。所以他的公司会关注气候变化、星际探索、人工智能安全、脑-机接口和地下交通等领域。他认为,人类可能会早于我们预计灭绝,既可能是因为科技威胁着地球物种的存亡,也可能源于漂流行星等自然灾难。”

作者总结道,分歧的核心在于,谁才是最后的掌控者,是技术还是我们?目前在硅谷占上风的是扎克伯格一派,毕竟,只有这些不给自己留下足够怀疑空间的“乐观主义者”才能出现在硅谷,并在硅谷存活下来。

“这种哲学理念推动了Facebook的成功。这也是为什么,Facebook没能预计到其监控策略和隐私政策的后果,以及为什么不承认新科技的风险。”

没错,马克伯格这些乐观主义者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然而,人类也需要马斯克这种悲观派。更何况,人类面临的是这样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

“机器现在能识别语音和文本;下一步将识别图像。算法能认出你的脸,认出你数百万同袍的脸。他们还能通过公开数据越来越准确地解读一个人的收入、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可靠度、个性、感受甚至更多。一些可能会问世的发明,比如武器化的算法,已经被拿来与‘核武器’相提并论,只是破坏力更大。”

马斯克甚至曾在去年警告,说不定哪天机器人会出现在街头“屠戮人类”。

更糟糕的是,作者指出,以往人类对新技术及其风险的预判和管制做得并不好。比如,汽车问世后几十年,人类才开始实施驾驶规章制度,这期间已经无数人死伤在车轮底下。

作者总结道:

“如果经过训练你能领悟到一个发生几率不大的灾难可能带来的后果——后果一旦产生将无法弥补,那么你理应接受一个更悲观的看法。为你创造出来的东西设计一个更结实的瓶子,要比放它出来看它如何盛行人间更好一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