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风靡全球的可爱便当,在它的故乡却成了社会问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风靡全球的可爱便当,在它的故乡却成了社会问题

造型便当正成为“妈妈友”攀比的理由。

日本的文化输出不可谓不成效卓著,除了动漫、服饰外,最让人们趋之若鹜的莫过于食物了,便当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网上热传妈妈给孩子们做的可爱便当看了让人爱不释手,更对日本人的精致生活心向往之,许多人竞相效仿。(参见此前界面文章“像这样做饭,再也不用满屋子追着孩子跑了”)

“忍者便当”,获2014年TOMODACHI造型便当大赛最高奖项。该比赛请来了日本首相安倍的夫人安倍昭惠做评审。

但你可能不知道,正是这些用心良苦的便当,在日本已经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近日,一些日本的幼儿园开始禁止妈妈们给孩子做“造型便当”,部分家长在给孩子择校时,也刻意选择这样的学校。

“看到别的妈妈做的造型便当,觉得特别了不起。我自己可做不出这样的。听说现在学校里互相攀比便当很厉害的,几年后可能更可怕。我希望学校禁止造型便当。”

“现在我只偶尔做做便当,等孩子上学了可就得每天做了。不过我只想做一些简简单单的。还是禁止造型便当的好。因为只要有一个孩子这样做了,其他人也不得不效仿了。”

事实上,制作“造型便当”在日本已经成长为一个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的职业,东京的伊藤就是从中挖到第一桶金的人之一。伊藤在YouTube上发布了超过1000条有关日常生活的照片和视频,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孩子他妈做的便当,转发量超过4000万次。如今,这个账号带来的收入足够伊藤一家五口人的房租和日常开销。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伊藤这样的天分。如果不是全职妈妈,在时间上拥有充分的自由,就更加压力山大了。

“看到别人的便当特别漂亮,孩子回家就缠着要。可是并不是所有妈妈都能做这样的。而且有工作的妈妈哪里有功夫呢。”

即便对于家庭主妇来说,做便当也变成了一件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情。

由渡边杏主演的2011年春季档日剧《丧失名字的女神》里就刻画了这样一群母亲:她们因为孩子在同一所幼儿园读书,成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妈妈友”。但是,家境、孩子的成绩、和丈夫的感情等,一切都可以成为攀比、嫉妒、憎恨,甚至互相伤害的理由。这一丧失了自我的群体或许是日本社会独有的现象,十分耐人寻味。

而在现实中,造型便当正成为“妈妈友”攀比的理由。

“幼儿园里只要有一个孩子的妈妈做了漂亮的便当,孩子就眼红,央求妈妈也做;一旦所有妈妈都卯足了劲儿一比高低就没完没了,做便当就变成一件很累的事情。我听见有人这样抱怨来着。从幼儿园开始就死要面子,真的很吃惊。”

在崇尚集体主义、“枪打出头鸟”的日本,制作便当水平的参差不齐也成为孩子之间出现虐待的导火索。无论是做得太好,还是做得太坏,只要跟大多数人不一样,就很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听说有同班同学相互攀比后来有人被虐待了。”

此外,人们也提出,造型便当往往过于注重外表,而忽视了营养均衡。为了“凹造型”,许多便当不得不使用大量的米饭,孩子往往无法摄取足够的维生素。

因此有人质疑,做造型便当什么的,说到底根本就是妈妈们的自我陶醉吧!

“造型便当说不定只是妈妈们为了自我满足吧。对于孩子来说,比起打开盖子那一瞬间的惊喜,好吃的、能一直吃到最后的便当不是更令人开心吗。”

虽然也有人称,学校因此就禁止造型便当未免太过武断,但这个风靡全球的文化现象看来已经在它的故乡引起了不小的麻烦,并且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争论还会持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风靡全球的可爱便当,在它的故乡却成了社会问题

造型便当正成为“妈妈友”攀比的理由。

日本的文化输出不可谓不成效卓著,除了动漫、服饰外,最让人们趋之若鹜的莫过于食物了,便当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网上热传妈妈给孩子们做的可爱便当看了让人爱不释手,更对日本人的精致生活心向往之,许多人竞相效仿。(参见此前界面文章“像这样做饭,再也不用满屋子追着孩子跑了”)

“忍者便当”,获2014年TOMODACHI造型便当大赛最高奖项。该比赛请来了日本首相安倍的夫人安倍昭惠做评审。

但你可能不知道,正是这些用心良苦的便当,在日本已经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近日,一些日本的幼儿园开始禁止妈妈们给孩子做“造型便当”,部分家长在给孩子择校时,也刻意选择这样的学校。

“看到别的妈妈做的造型便当,觉得特别了不起。我自己可做不出这样的。听说现在学校里互相攀比便当很厉害的,几年后可能更可怕。我希望学校禁止造型便当。”

“现在我只偶尔做做便当,等孩子上学了可就得每天做了。不过我只想做一些简简单单的。还是禁止造型便当的好。因为只要有一个孩子这样做了,其他人也不得不效仿了。”

事实上,制作“造型便当”在日本已经成长为一个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的职业,东京的伊藤就是从中挖到第一桶金的人之一。伊藤在YouTube上发布了超过1000条有关日常生活的照片和视频,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孩子他妈做的便当,转发量超过4000万次。如今,这个账号带来的收入足够伊藤一家五口人的房租和日常开销。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伊藤这样的天分。如果不是全职妈妈,在时间上拥有充分的自由,就更加压力山大了。

“看到别人的便当特别漂亮,孩子回家就缠着要。可是并不是所有妈妈都能做这样的。而且有工作的妈妈哪里有功夫呢。”

即便对于家庭主妇来说,做便当也变成了一件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情。

由渡边杏主演的2011年春季档日剧《丧失名字的女神》里就刻画了这样一群母亲:她们因为孩子在同一所幼儿园读书,成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妈妈友”。但是,家境、孩子的成绩、和丈夫的感情等,一切都可以成为攀比、嫉妒、憎恨,甚至互相伤害的理由。这一丧失了自我的群体或许是日本社会独有的现象,十分耐人寻味。

而在现实中,造型便当正成为“妈妈友”攀比的理由。

“幼儿园里只要有一个孩子的妈妈做了漂亮的便当,孩子就眼红,央求妈妈也做;一旦所有妈妈都卯足了劲儿一比高低就没完没了,做便当就变成一件很累的事情。我听见有人这样抱怨来着。从幼儿园开始就死要面子,真的很吃惊。”

在崇尚集体主义、“枪打出头鸟”的日本,制作便当水平的参差不齐也成为孩子之间出现虐待的导火索。无论是做得太好,还是做得太坏,只要跟大多数人不一样,就很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听说有同班同学相互攀比后来有人被虐待了。”

此外,人们也提出,造型便当往往过于注重外表,而忽视了营养均衡。为了“凹造型”,许多便当不得不使用大量的米饭,孩子往往无法摄取足够的维生素。

因此有人质疑,做造型便当什么的,说到底根本就是妈妈们的自我陶醉吧!

“造型便当说不定只是妈妈们为了自我满足吧。对于孩子来说,比起打开盖子那一瞬间的惊喜,好吃的、能一直吃到最后的便当不是更令人开心吗。”

虽然也有人称,学校因此就禁止造型便当未免太过武断,但这个风靡全球的文化现象看来已经在它的故乡引起了不小的麻烦,并且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争论还会持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