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移民火星?麻省理工专家称研究表明”火星一号“计划不靠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移民火星?麻省理工专家称研究表明”火星一号“计划不靠谱

至少是在现有技术框架下。

2025年对于火星的粉丝们来说是重要的一年。2012年,荷兰一家非营利组织提出了“火星一号(Mars One)”移民计划,宣布要在2025年以前在火星上修建第一个人类居住地。如果这一计划成功,人类将第一次开启在火星生活的篇章——人们拿着去往火星的单程票登上火星,他们的生活将在电视上放映。这个激动人心的计划举世瞩目。

“火星一号”吸引了约20万人报名。2014年5月,经过一番筛选之后,入围名单已缩小至705名。他们来自不同国度,年龄不一,其中男性418人,女性287人。但这还不是最终名单,最后只有24人到40人能够实现登陆火星的梦想。

不过,不少人也怀疑该计划太过冒险,有些不够谨慎。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就发表了一篇文章,由麻省理工技术学院的航空航天工程系统学教授奥利弗·德维克(Oliver de Weck)率领的研究小组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火星一号”计划,结果发现,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火星一号”计划不可能实现。

饮用水是首要难题

火星探测器凤凰号探测车在2008年发现了一些证据,推测火星表面存在冰,这意味着,未来的移民可能要靠融化冰来制作饮用水。但是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分析,现有在地球上煮水的技术设计还不能在太空中直接使用,要实际操作还需要一些新技术的诞生。

在火星上耕种将引起严重火灾

根据“火星一号”计划,人们将在火星上栽种植物以获取食物。但该研究小组认为,植物制造的氧气过剩将引起严重火灾,导致火星完全被火淹没。

虽然氮气可以将氧气的量降低到安全水平,但火星的大气中仅含3%的氮气,因此,该小组称,如果从地球带过去的氮气用光了,人们的生存时间“不会超过10周”。

作为解决方案,该研究小组提出,需要能够隔绝出独立温室种植谷物的技术,或是能够从大气中抽离氮气的机器。但最佳解决途径竟然是放弃在火星耕种,所有食物从地球运输。因为比起在火星上栽种食物,直接把地球上的食物运过去成本要低得多。

备用件不能“火星制造”

每次需要运送多少备用件到火星居住,才能保证居住点的正常运行?

研究小组发现,随着居住地的扩张,备用件将迅速占据未来运输工具的大部分空间,有可能占到有效载荷的62%。这些自始至终都需要的备用件,将持续影响飞往火星计划的费用。

研究人员指出,3D打印技术可以让移民在火星上制造备用件。但这个技术还没有发展到能够重复制作精确尺寸和拥有足够功能的太空备用件。

项目花费不容乐观

根据“火星一号”计划,在正式运送第一批宇航员到达那里之前,可能需要6枚猎鹰重型火箭来运送初始补养。

但麻省理工学院发现这个数字有点“过于乐观”了:最开始至少有15枚重型火箭才能完成初次补给任务。这是因为,由于地球和火星的轨道位置的关系,从地球向火星发射火箭的窗口期为每隔26月一次。这也就意味着,一旦错过机会,火星上的人们就必须再等两年零两个月才能拿到补给。

仅这一项运输花费,与宇航员的运送一起,就达到了45亿美元,而这项开支必将随着其他成员和补给的增加而飙升,“火星一号”很有可能因为预算问题而遭受重重阻碍。

面对研究人员的质疑,“火星一号”的发起人之一Bas Lansdorp称,该计划是在与值得信赖的工程师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

如今,已经通过该计划筛选的幸运儿将自2015年起接受训练,包括机械修理、急救方法、作物栽培等必备的生存技能。此外,荷兰“火星一号”公司计划于2018年实施无人登陆火星计划,看来移民火星计划正稳步进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移民火星?麻省理工专家称研究表明”火星一号“计划不靠谱

至少是在现有技术框架下。

2025年对于火星的粉丝们来说是重要的一年。2012年,荷兰一家非营利组织提出了“火星一号(Mars One)”移民计划,宣布要在2025年以前在火星上修建第一个人类居住地。如果这一计划成功,人类将第一次开启在火星生活的篇章——人们拿着去往火星的单程票登上火星,他们的生活将在电视上放映。这个激动人心的计划举世瞩目。

“火星一号”吸引了约20万人报名。2014年5月,经过一番筛选之后,入围名单已缩小至705名。他们来自不同国度,年龄不一,其中男性418人,女性287人。但这还不是最终名单,最后只有24人到40人能够实现登陆火星的梦想。

不过,不少人也怀疑该计划太过冒险,有些不够谨慎。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就发表了一篇文章,由麻省理工技术学院的航空航天工程系统学教授奥利弗·德维克(Oliver de Weck)率领的研究小组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火星一号”计划,结果发现,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火星一号”计划不可能实现。

饮用水是首要难题

火星探测器凤凰号探测车在2008年发现了一些证据,推测火星表面存在冰,这意味着,未来的移民可能要靠融化冰来制作饮用水。但是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分析,现有在地球上煮水的技术设计还不能在太空中直接使用,要实际操作还需要一些新技术的诞生。

在火星上耕种将引起严重火灾

根据“火星一号”计划,人们将在火星上栽种植物以获取食物。但该研究小组认为,植物制造的氧气过剩将引起严重火灾,导致火星完全被火淹没。

虽然氮气可以将氧气的量降低到安全水平,但火星的大气中仅含3%的氮气,因此,该小组称,如果从地球带过去的氮气用光了,人们的生存时间“不会超过10周”。

作为解决方案,该研究小组提出,需要能够隔绝出独立温室种植谷物的技术,或是能够从大气中抽离氮气的机器。但最佳解决途径竟然是放弃在火星耕种,所有食物从地球运输。因为比起在火星上栽种食物,直接把地球上的食物运过去成本要低得多。

备用件不能“火星制造”

每次需要运送多少备用件到火星居住,才能保证居住点的正常运行?

研究小组发现,随着居住地的扩张,备用件将迅速占据未来运输工具的大部分空间,有可能占到有效载荷的62%。这些自始至终都需要的备用件,将持续影响飞往火星计划的费用。

研究人员指出,3D打印技术可以让移民在火星上制造备用件。但这个技术还没有发展到能够重复制作精确尺寸和拥有足够功能的太空备用件。

项目花费不容乐观

根据“火星一号”计划,在正式运送第一批宇航员到达那里之前,可能需要6枚猎鹰重型火箭来运送初始补养。

但麻省理工学院发现这个数字有点“过于乐观”了:最开始至少有15枚重型火箭才能完成初次补给任务。这是因为,由于地球和火星的轨道位置的关系,从地球向火星发射火箭的窗口期为每隔26月一次。这也就意味着,一旦错过机会,火星上的人们就必须再等两年零两个月才能拿到补给。

仅这一项运输花费,与宇航员的运送一起,就达到了45亿美元,而这项开支必将随着其他成员和补给的增加而飙升,“火星一号”很有可能因为预算问题而遭受重重阻碍。

面对研究人员的质疑,“火星一号”的发起人之一Bas Lansdorp称,该计划是在与值得信赖的工程师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

如今,已经通过该计划筛选的幸运儿将自2015年起接受训练,包括机械修理、急救方法、作物栽培等必备的生存技能。此外,荷兰“火星一号”公司计划于2018年实施无人登陆火星计划,看来移民火星计划正稳步进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