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至今我还保存着一张许巍2005年《绝版青春》演唱会的DVD,那是我08年第一次来北京时,在一家音像店淘来的,同时还淘了一张朴树的《生如夏花》正版专辑。
之前我买的都是盗版磁带,小县城的音像店,5块钱一盒,10块钱3盒。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讲,也是蛮贵的,因为一个月的零花钱也没多少,还要买《科幻世界》和《百家讲坛》。
接触许巍比较晚,那时上高一了,任贤齐流行过了,开始流行周杰伦了。不过一直对周杰伦不怎么感冒,虽然我很喜欢《叶惠美》这张专辑,但是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是觉得他的音乐很酷。
当时网络音乐也已经火了,音像店卖的盗版磁带都是各种大杂烩,周杰伦、刀郎、唐磊、杨臣刚、凤凰传奇什么的,都放在同一盘磁带上,倒是风格各异,最大限度的满足小镇青年们的精神需求。
朴树还好,当时人气还在,好歹也是上过春晚的人。许巍就有点惨,每次我去找许巍的磁带,老板刚开始一听,说,小薇啊,在这呢。拿给我一看,任贤齐、黄品源的《小薇》,我只好重复一遍,老板说,许嵩啊,在这呢……
反正陆陆续续的把能买到的歌都买了一遍,也养成了不挑食的好毛病。临毕业的时候,还特别练《礼物》那首歌,结果最后没有送出去的机会,深以为憾。
2、
《水妖》、《那一年》、《时光》、《故乡》、《曾经的你》……这些歌伴随着我度过许多的日夜,在躁动不安的岁月,嘶吼着,回忆着,在失去勇气的时候,激励着自己不断前行。
很长一段时间,许巍的这段文字成为我的座右铭:“曾经的你,以为只要带着那把青春的长剑和赤子的良心,就可以说服自己不出卖理想和灵魂。
在最寂寞和不得不流泪的晚上,即使连自己都在笑自己傻,依然拔出怀中的长剑,刺痛自己、提醒自己、勇往直前,直到现在。“
直到我不再需要这段话。
每一年,听许巍的歌,都会有不同的感触。14年的时候,在KTV唱许巍的《故乡》时差点没有憋住自己,突然明白自己再也没故乡。
之前对这首歌的感触并不太深,可能漂泊之初,更爱的是《哪一年》,是一种冲动和不安,是对理想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愤怒。同时也代表了希望。
除了这次外,还有两次情绪失控,一次是听朴树的《她的睡梦中》,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让我悲伤了好久;一次是在火车上听《思念是一种病》,当听到“当你在穿山越岭的另一边,我在孤独的路上没有尽头”时,突然想起一个人来。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她当年的感受。我不知道,那一刻发生了什么,只是所有的记忆一下子全涌进脑海。
我一直以为张震岳是那种嘻嘻哈哈的浪子,直到我看到阿岳在台北的演唱会上,唱到这首歌的时候,哽咽了很久,说道,“献给我们爱过的人”。
时光过去,我们都会改变,才发现错的是自己。
3、
《每一刻都是崭新的》之后的歌,我很少听,不喜欢。这时候的许巍,已然功成名就,不会再为温饱发愁,理想也已经实现。
你会发现,许巍的音乐风格变化非常大,尤其和前两张专辑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前者,愤怒、绝望,后者温暖、阳光。
我经常会吐槽许巍越来越碎碎念了,天天扯一些“爱、温暖”什么的。然而,我能接受许巍的改变,你无法要求一个人永远保持愤怒的状态。
除非他一直都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倒霉蛋。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觉得真正搞音乐、搞艺术的都应该穷困潦倒,和金钱无关。一旦和商业走的太近,就会被认为“媚俗”。
比如,一谈起朴树,很多媒体都喜欢突出朴树“很穷”,觉得这才叫艺术家。扯鬼呢,朴树要不是这几年增加商演,从哪里拿钱做音乐。
还有汪峰,虽然这些年争议不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音乐水准一直都很高,而保持一个高水准的音乐制作,花费是非常大的,这钱还不是歌手自己出。
很多优秀的歌手,砸锅卖铁的凑出一张专辑,陷入绝境后,谁又会关注他们呢?
当年李B自掏腰包做专辑,穷困潦倒时也不见有人帮他,只能卖身当了三年的包身工。你问李B,现在还想受这罪不?李B肯定不答应。
好的音乐永远是一个歌手最真实的状态反应,而不是刻意的去迎合大众。
当你在追求理想的时候,你在乎的是情绪的宣泄,在乎的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会受到追捧;而当你完成理想,追求更高一层境界,那追求是更加纯粹的音乐本身。
这时候,也许才是一个音乐人最开心的时候。
4、
有一段时间,我确实陷入一种虚妄中,认为如果许巍多潦倒几年,也许在中国摇滚史上获得的地位会更高。
国人似乎对所谓的“地位”很看重,动不动就是“天王、天后、小天王、小天后、新小天王、新小天后”等等,包括摇滚圈也是,什么“教父、新教父、流行摇滚教父、民谣摇滚教父“等等。
结果,华语乐坛天王、天后一大堆,现在还得靠一帮老人、老歌撑场面。
如果许巍真多潦倒几年,说不定早就退出这个行当了。在《那一年》之后,许巍穷困潦倒到已经开始怀疑人生,有了自杀的念头。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损失,只是又多了一个更高逼格的膜拜对象,就像梵高、海子、海明威那样。
如果是我的话,我可不希望一生郁郁不得志,死后被挂起来,成为炫耀自己有逼格的象征。
一个音乐人的作品好坏,和穷困潦倒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那段过程,恰好引起了我们的共鸣,但是音乐本身是昂贵的。
我们不能在音乐之外,再苛求更多的东西。而我们恰恰附加在音乐之外的东西太多。
许巍的《故乡》永远是许巍的《故乡》,无论我是否听的潸然泪下。最后用一段许巍接受采访时说过的话结束本文:后来说我牛的人,当年我落魄潦倒时你在哪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