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你的愤怒,你的七情六欲都是怎么回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你的愤怒,你的七情六欲都是怎么回事?

《情绪是什么》这本书基于神经科学,并参考了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成果,用通俗化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愤怒、内疚、焦虑、悲伤、快乐、爱等人皆有之的情绪的奥秘。

所评图书:

书名:《情绪是什么》

作者:(意)乔瓦尼·弗契多

译者:黄珏萍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湛庐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4月

 

愤怒是人很难控制的一种力量。之所以会发怒,通常是由于我们的期望被人为的完全打破,比如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无礼的冒犯、粗鲁的话语。

虽然愤怒难以控制,但指的是其爆发时的情绪状态,在爆发前,人们甚至可以隐忍很长时间,然后像被压弯的弹簧弹起时那样,激烈的释放。有些人表达愤怒时,能够相对做到克制,持续时间较短,而较长时间发泄不满也大有人在。

著名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在出版《物种起源》之后,还推出了一本《人和动物的感情表达》,讨论人和动物的感情表达,得出的结论是,情绪在动物界具有相似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狂怒跟狗的愤怒、人的焦虑跟猫的焦虑就是一回事,情绪是进化的产物。人们不仅能体会到积极的情绪,愉悦的体验,而且也会体察到愤怒、内疚、羞愧、懊悔、恐惧和悲痛。

达尔文还采用了人类学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取得了当时散布在英国全球各殖民地的传教士的解答,了解到英国、欧洲其他国家、其他大洲的不同种族居民都有着相类似的表情和身体姿势,这表明情绪具有普遍性。

达尔文之后,奥地利的内科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通过研究提出,人的情绪,即最原始的人类欲望构成本我,而理性则建立在自我意识之上。在本我、自我之上,是“超我”,是人的道德良知的来源。弗洛伊德的观点在很多年以后,被大脑科学的研究所证实,处于大脑核心但比较靠外的部分的功能,是加工情绪,这部分区域包括一些名称怪诞的组织,如丘脑、海马和杏仁核。而在边缘系统以外的皮层,演化程度最高,是人理性思考的组织区域。

当然,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也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理性与情绪不能完全区分开来。欧洲近年来十分活跃的青年科学家、德国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博士、欧洲神经科学与神经网络创始人和咨询专家乔瓦尼·弗契多在其所著的《情绪是什么》一书中就谈到,情绪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行为,而且有时候,情绪会以直觉、第六感、预感的方式,帮助我们作出最佳决策,成为理性的助手。他在书中还援引研究机构的成果指出,遗传学的研究证明,易怒会通过基因传递,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胺氧化酶A基因”对于攻击性和暴力的影响,并将之称为“战士基因”;而有着共同血缘的人们之所以会出现不一样的脾气,跟环境影响密切相关。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孩子成长中受到了虐待、家庭冷暴力,或是在学校、社区里接触到暴力,就更可能在长大后将“单胺氧化酶A基因”更加有效的激活。

《情绪是什么》书中也谈到,愤怒也好,生闷气也好,都会给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后果,如诱发心血管疾病,而愤怒驱动下的行动往往还会让人背负代价。所以,科学家而今正在努力探索找到“驯化大脑”的方式,包括锻炼额叶的监管能力,以生理性干预和心理调节相结合的方法,让更多人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愤怒。

《情绪是什么》这本书基于神经科学,并参考了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成果,用通俗化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愤怒、内疚、焦虑、悲伤、快乐、爱等人皆有之的情绪的奥秘。情绪有时稍纵即逝,有时又久久困扰着我们,或给我们带来愉悦的感受。洞悉情绪奥秘,当然有助于我们找到更好的调理情绪的视角和方法,更可以避免负面情绪驱动下的不理智行为。

在谈到内疚时,书作者分析了这种情绪与懊悔、羞愧的分别。内疚和懊悔的共同特点都在于,需要我们承担决定、行为选择或行为疏忽带来的有害后果,但内疚的道德强度要高于懊悔;而羞愧通常外露,而内疚情绪则具有内隐性特征。需要指出的是,具备较强的道德感的人,往往更能体察到内疚,这也会反过来促成道德感的维系,但如果我们迟迟不能走出内疚,就很难避免长时期处于消沉状态。

焦虑是对未知的恐惧。21世纪的物质生活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丰裕,但今天的人们却越来越容易陷入焦虑这样一种状态。书作者认为,创伤性事件或我们生活中其他未解决的冲突或问题都可能激活焦虑。焦虑涉及的主要脑区是杏仁核,来自外部的条件刺激将这种反应予以激活或带动,使得人们可能的其他感官、情绪反应变得迟钝。2010年,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通过抑制特定的蛋白质,可以让关联的神经元的活动性受到抑制,然后降低人的焦虑性——具体的抑制方法,包括药物,以及人们其实非常熟悉的与人沟通。这也与人们的生活智慧相合,我们如果能够坦率将自己的关切讲出来,与他人分享,往往就会让自己的负面情绪降低。

情绪痛苦,即悲痛,不同于身体疼痛,却与身体疼痛有着部分共同的神经机制。《情绪是什么》书中谈到,科学家在研制缓解身体疼痛与情绪痛苦的缓和剂时就发现这一点。另据神经解剖学和成像研究的观点,情绪痛苦所涉及的脑区也就是与身体疼痛相关的区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你的愤怒,你的七情六欲都是怎么回事?

《情绪是什么》这本书基于神经科学,并参考了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成果,用通俗化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愤怒、内疚、焦虑、悲伤、快乐、爱等人皆有之的情绪的奥秘。

所评图书:

书名:《情绪是什么》

作者:(意)乔瓦尼·弗契多

译者:黄珏萍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湛庐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4月

 

愤怒是人很难控制的一种力量。之所以会发怒,通常是由于我们的期望被人为的完全打破,比如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无礼的冒犯、粗鲁的话语。

虽然愤怒难以控制,但指的是其爆发时的情绪状态,在爆发前,人们甚至可以隐忍很长时间,然后像被压弯的弹簧弹起时那样,激烈的释放。有些人表达愤怒时,能够相对做到克制,持续时间较短,而较长时间发泄不满也大有人在。

著名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在出版《物种起源》之后,还推出了一本《人和动物的感情表达》,讨论人和动物的感情表达,得出的结论是,情绪在动物界具有相似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狂怒跟狗的愤怒、人的焦虑跟猫的焦虑就是一回事,情绪是进化的产物。人们不仅能体会到积极的情绪,愉悦的体验,而且也会体察到愤怒、内疚、羞愧、懊悔、恐惧和悲痛。

达尔文还采用了人类学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取得了当时散布在英国全球各殖民地的传教士的解答,了解到英国、欧洲其他国家、其他大洲的不同种族居民都有着相类似的表情和身体姿势,这表明情绪具有普遍性。

达尔文之后,奥地利的内科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通过研究提出,人的情绪,即最原始的人类欲望构成本我,而理性则建立在自我意识之上。在本我、自我之上,是“超我”,是人的道德良知的来源。弗洛伊德的观点在很多年以后,被大脑科学的研究所证实,处于大脑核心但比较靠外的部分的功能,是加工情绪,这部分区域包括一些名称怪诞的组织,如丘脑、海马和杏仁核。而在边缘系统以外的皮层,演化程度最高,是人理性思考的组织区域。

当然,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也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理性与情绪不能完全区分开来。欧洲近年来十分活跃的青年科学家、德国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博士、欧洲神经科学与神经网络创始人和咨询专家乔瓦尼·弗契多在其所著的《情绪是什么》一书中就谈到,情绪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行为,而且有时候,情绪会以直觉、第六感、预感的方式,帮助我们作出最佳决策,成为理性的助手。他在书中还援引研究机构的成果指出,遗传学的研究证明,易怒会通过基因传递,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胺氧化酶A基因”对于攻击性和暴力的影响,并将之称为“战士基因”;而有着共同血缘的人们之所以会出现不一样的脾气,跟环境影响密切相关。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孩子成长中受到了虐待、家庭冷暴力,或是在学校、社区里接触到暴力,就更可能在长大后将“单胺氧化酶A基因”更加有效的激活。

《情绪是什么》书中也谈到,愤怒也好,生闷气也好,都会给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后果,如诱发心血管疾病,而愤怒驱动下的行动往往还会让人背负代价。所以,科学家而今正在努力探索找到“驯化大脑”的方式,包括锻炼额叶的监管能力,以生理性干预和心理调节相结合的方法,让更多人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愤怒。

《情绪是什么》这本书基于神经科学,并参考了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成果,用通俗化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愤怒、内疚、焦虑、悲伤、快乐、爱等人皆有之的情绪的奥秘。情绪有时稍纵即逝,有时又久久困扰着我们,或给我们带来愉悦的感受。洞悉情绪奥秘,当然有助于我们找到更好的调理情绪的视角和方法,更可以避免负面情绪驱动下的不理智行为。

在谈到内疚时,书作者分析了这种情绪与懊悔、羞愧的分别。内疚和懊悔的共同特点都在于,需要我们承担决定、行为选择或行为疏忽带来的有害后果,但内疚的道德强度要高于懊悔;而羞愧通常外露,而内疚情绪则具有内隐性特征。需要指出的是,具备较强的道德感的人,往往更能体察到内疚,这也会反过来促成道德感的维系,但如果我们迟迟不能走出内疚,就很难避免长时期处于消沉状态。

焦虑是对未知的恐惧。21世纪的物质生活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丰裕,但今天的人们却越来越容易陷入焦虑这样一种状态。书作者认为,创伤性事件或我们生活中其他未解决的冲突或问题都可能激活焦虑。焦虑涉及的主要脑区是杏仁核,来自外部的条件刺激将这种反应予以激活或带动,使得人们可能的其他感官、情绪反应变得迟钝。2010年,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通过抑制特定的蛋白质,可以让关联的神经元的活动性受到抑制,然后降低人的焦虑性——具体的抑制方法,包括药物,以及人们其实非常熟悉的与人沟通。这也与人们的生活智慧相合,我们如果能够坦率将自己的关切讲出来,与他人分享,往往就会让自己的负面情绪降低。

情绪痛苦,即悲痛,不同于身体疼痛,却与身体疼痛有着部分共同的神经机制。《情绪是什么》书中谈到,科学家在研制缓解身体疼痛与情绪痛苦的缓和剂时就发现这一点。另据神经解剖学和成像研究的观点,情绪痛苦所涉及的脑区也就是与身体疼痛相关的区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