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初中生已经会用人工智能识别水果了,AI教育细分风口来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初中生已经会用人工智能识别水果了,AI教育细分风口来了

STEM还是很值得期待的,80后生育潮还有好几年,AI教育细分必然爆发成风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这两年住宅和商圈的少儿机器人班越来越多。让我比较惊讶的是,编程进课堂、AI进课堂的也越来越多,并且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些人工智能企业开始尝试将自己的产品做成标准化的学习平台,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使用。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让他们能够更快地直观接触、感性认知人工智能已落地的应用场景。

简单来说,这是STEM赛道的一个热点。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缩写,机器人班、编程班、AI班都属于STEM教育赛道。STEM课程目前主要以机器人教育、少儿编程教育,还有一些3D 打印体验为主。

中国的STEM起步比较晚,无论跟美国还是韩国对标,起步时间、市场渗透率等等都有不小的差距。据测算,美国 K12阶段(注:“K12”代表“美国的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年龄段”)约有 67.5%的孩子已接受在线编程教育。2015年STEM和创客写入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文件中,之后就爆发了起来,2017年尤其明显。AI课程火爆还有个诱因:2016年Alphago打败李世石,AI成了全球公认的未来。

这一年重要的趋势,一个当然是玩家增加,2017年普遍被认为是AI的大年或者快车道;第二个趋势是,企业开始争夺校内场景,To B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近两年玩家进场的机遇

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受政策影响应该是最大的。基本上每次横向比较国别差距,奥巴马政府必然被拿出来举例。

美国在奥巴马政府期间确实大大增加了支持STEM的力度。奥巴马政府直接就提出美国未来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取决于STEM的教育创新能力。而且奥巴马政府给出了很多实质性的扶持动作,2015年直接拨款2.4亿美元,截至当时美国政府支持STEM的资助总额达到了10亿美元。

中国的政策支持也在逐渐加码。例如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首次从官方的角度提出了 STEAM 教育的标准。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文件,再次强调了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重视程度,明确要求高校能够引导学生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目前,STEM教育分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比方说在北京,中小学下午放学后,学生可在校园里自主选择各种兴趣活动,这就属于校内课外。中国的STEM 教育主要集中在校外培训领域,但一线、二线城市的部分中小学已经把STEM 纳入到校内课程体系中。这对资本是个很有意义的信号,意味着政策、资源倾斜。

AI课老师向江苏省教育专家讲解人脸签到系统工作原理

在应试大背景下讨论,中国STEM教育火起来还有几大动能。

第一个必须是80后开始做家长了。80后的教育观、对互联网教育的接受程度、对编程AI的认可度,都跟60后、70后爸妈不是一个数量级。这一点太重要了。不信你可以问问60后、70后家长什么叫素质教育,他们多数会先想到学门乐器,“编程是什么,不能大学里面学吗。”

第二个,逻辑依然是应试没那么重要了——更多孩子选择留学,尤其是出国读本科。越是出国低龄化,在选择课外班的时候,越是不需要补习班。

第三,很多互联网公司岗位薪酬不输给投行、咨询等传统高薪行业。2011 年,中国信息科学类就业人数占比为 3.55%。2015 年,这个数据增至 4.21%。(注: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STEAM教育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这几年,有编程基础的人才就业行情持续看涨,有AI基础的可能更是炽手可热了:人才缺口上百万,应届生都可以拿50万年薪。

从券商研报来看,中国STEM市场盘子目前并不是特别大,估计在100亿上下。2016 年,中国 STEM 教育两大龙头西觅亚和乐博教育合计营收大概才3 亿元。跟新东方、好未来(学而思)相比确实小。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丁婧博士与树人学校老师交流

但据估计,未来,假设中国 STEM 教育在 K12 人口中渗透率达到 2%、3%、4%,STEM 教育对应市场规模分别将达 260 亿、390 亿、520 亿。(注:2017年3月25日证券分析师张良卫的东吴证券证券研究报告,消费升级深度研究系列(3)-STEAM教育(素质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STEAM教育站上风口))。非常可观。由于细分比较新,暂时没有编程或者AI教育单独的预测模型。

新东方、好未来这种教育巨头也在加紧投资布局STEM赛道。一二级市场都在抢相关标的。行业普遍认为,编程、AI会像奥数一样热。2017年的CES展上,大量少儿编程产品列展教育科技展区。

总的来说,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是目前STEM教育主流。这两项里面机器人相对成熟,但格局都非常分散。

所以,洗牌方向出现了。

校内化是个洗牌机会 关键考验课程设置

机器人进课堂还是蛮常见的。2017年可能看到的新闻里,比较新鲜的还是编程进课堂。今年就有AI进课堂了。比方说,在南师附中树人学校的选修课上,有30名初一学生上了中科视拓推出的“人工智能进课堂”。

据开课仪式公布的消息,“人工智能进课堂”系列课程是在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的联合指导下,由中科视拓和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合作推出的中小学选修课。校方负责老师说,课程在选课平台上开放后,不到2小时就迅速满员。

南京树人学校AI研讨会

其实“进课堂”是个考验渠道能力的事情,比拓展C端要难。所以吸引了我的注意。中科视拓不仅有中科院背景,之前有报道说他们还承担了军工项目,渠道资源应该是不错的。

To C 的STEM主要竞争点在于课程质量和BD能力,典型公司像乐博教育。To B 的关键是渠道获取和掌控能力。在一二线城市,因为教育部门对 STEM 支持力度较大,To B 类的生存环境好一些,但公立教育渠道分散,这些年投资机构一般更看好To C模式。

但这个行业细分很多,准入门槛不高,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不少To C机构也在往To B转,希望To B做出品牌、占据学生和家长的心智,还能测试一下课程设置,实操中也可以引流一些学生。

树人学校AI课教具—人脸签到系统

人工智能可能比编程有更多的一些政策优势。毕竟这两年,人工智能一直是国家和政府不断给政策红利的领域,教育也不例外。

国务院在2017年7月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到,“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教育部于1月份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里面,人工智能已正式划入新课标。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生,将要学习人工智能。

STEM行业占住场景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人工智能进课堂”课程监制、中科视拓CEO刘昕博士说,这次试点工作后,将会把成熟的人工智能启蒙教育一体化方案,包括教学体系、教学工具、及教师培训服务,推广给全国中小学。

可能对买单的家长来说,AI细分更大的疑惑、担忧是课程设置。中学生能学懂人工智能课程吗?

树人学校学生在学习AI理论知识

中科视拓的说法是,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理解能力有限,对理论学习欲望低,对动手实践兴趣高。所以他们专门开发了一个SeeTaaS云平台(K12版)。

简单讲,这是一款面向中小学生的深度学习训练平台,封装了难懂的框架和算法,学生不用掌握任何编程语言,在图形化的界面中,用点击拖拽的操作方式,就可以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设计生产AI模型。

效果还是蛮不错的,30名初一的学生已经能够运用SeeTaaS深度学习平台,训练出“水果检测”AI引擎,成功识别火龙果,橘子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展示了两个热门应用场景下的AI技术。一个是无人零售中的目标检测技术,学生可以训练出自己的“水果识别AI引擎”。另一个是智能门禁中的人脸识别技术,教学生训练出“人脸识别AI引擎”。听起来趣味性还是很不错的。而且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场景。

树人学校学生在标注水果并记录数据

其实中小学阶段的AI教程、编程教程主要还是演示、感知效果。比方说,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开发的针对 8-16 岁儿童的简易编程工具Scratch,就是给用户一套由积木系统组成的编程指令。小朋友可以在不认识英语和汉字的情况下,通过涂鸦、录音、找图片等有趣方式完整的摆出一个能运行的程序。原理是类似的。

以编程猫为代表的Scratch教育机构成长迅速,2017年成立两年就能B轮融资1.2亿元。可见编程、AI在STEM赛道属吸金能力之首。

总的来说

有渠道资源的公司确实可以加强B端探索,在AI这种高政策红利、超级朝阳行业,政策优势明显,如果再有自上而下的政策安排,渠道分散的问题很容易改善。而占好场景、测试课程是个重要先发优势条件。我觉得,STEM还是很值得期待的,80后生育潮还有好几年,AI教育细分必然爆发成风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初中生已经会用人工智能识别水果了,AI教育细分风口来了

STEM还是很值得期待的,80后生育潮还有好几年,AI教育细分必然爆发成风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这两年住宅和商圈的少儿机器人班越来越多。让我比较惊讶的是,编程进课堂、AI进课堂的也越来越多,并且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些人工智能企业开始尝试将自己的产品做成标准化的学习平台,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使用。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让他们能够更快地直观接触、感性认知人工智能已落地的应用场景。

简单来说,这是STEM赛道的一个热点。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缩写,机器人班、编程班、AI班都属于STEM教育赛道。STEM课程目前主要以机器人教育、少儿编程教育,还有一些3D 打印体验为主。

中国的STEM起步比较晚,无论跟美国还是韩国对标,起步时间、市场渗透率等等都有不小的差距。据测算,美国 K12阶段(注:“K12”代表“美国的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年龄段”)约有 67.5%的孩子已接受在线编程教育。2015年STEM和创客写入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文件中,之后就爆发了起来,2017年尤其明显。AI课程火爆还有个诱因:2016年Alphago打败李世石,AI成了全球公认的未来。

这一年重要的趋势,一个当然是玩家增加,2017年普遍被认为是AI的大年或者快车道;第二个趋势是,企业开始争夺校内场景,To B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近两年玩家进场的机遇

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受政策影响应该是最大的。基本上每次横向比较国别差距,奥巴马政府必然被拿出来举例。

美国在奥巴马政府期间确实大大增加了支持STEM的力度。奥巴马政府直接就提出美国未来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取决于STEM的教育创新能力。而且奥巴马政府给出了很多实质性的扶持动作,2015年直接拨款2.4亿美元,截至当时美国政府支持STEM的资助总额达到了10亿美元。

中国的政策支持也在逐渐加码。例如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首次从官方的角度提出了 STEAM 教育的标准。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文件,再次强调了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重视程度,明确要求高校能够引导学生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目前,STEM教育分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比方说在北京,中小学下午放学后,学生可在校园里自主选择各种兴趣活动,这就属于校内课外。中国的STEM 教育主要集中在校外培训领域,但一线、二线城市的部分中小学已经把STEM 纳入到校内课程体系中。这对资本是个很有意义的信号,意味着政策、资源倾斜。

AI课老师向江苏省教育专家讲解人脸签到系统工作原理

在应试大背景下讨论,中国STEM教育火起来还有几大动能。

第一个必须是80后开始做家长了。80后的教育观、对互联网教育的接受程度、对编程AI的认可度,都跟60后、70后爸妈不是一个数量级。这一点太重要了。不信你可以问问60后、70后家长什么叫素质教育,他们多数会先想到学门乐器,“编程是什么,不能大学里面学吗。”

第二个,逻辑依然是应试没那么重要了——更多孩子选择留学,尤其是出国读本科。越是出国低龄化,在选择课外班的时候,越是不需要补习班。

第三,很多互联网公司岗位薪酬不输给投行、咨询等传统高薪行业。2011 年,中国信息科学类就业人数占比为 3.55%。2015 年,这个数据增至 4.21%。(注: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STEAM教育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这几年,有编程基础的人才就业行情持续看涨,有AI基础的可能更是炽手可热了:人才缺口上百万,应届生都可以拿50万年薪。

从券商研报来看,中国STEM市场盘子目前并不是特别大,估计在100亿上下。2016 年,中国 STEM 教育两大龙头西觅亚和乐博教育合计营收大概才3 亿元。跟新东方、好未来(学而思)相比确实小。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丁婧博士与树人学校老师交流

但据估计,未来,假设中国 STEM 教育在 K12 人口中渗透率达到 2%、3%、4%,STEM 教育对应市场规模分别将达 260 亿、390 亿、520 亿。(注:2017年3月25日证券分析师张良卫的东吴证券证券研究报告,消费升级深度研究系列(3)-STEAM教育(素质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STEAM教育站上风口))。非常可观。由于细分比较新,暂时没有编程或者AI教育单独的预测模型。

新东方、好未来这种教育巨头也在加紧投资布局STEM赛道。一二级市场都在抢相关标的。行业普遍认为,编程、AI会像奥数一样热。2017年的CES展上,大量少儿编程产品列展教育科技展区。

总的来说,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是目前STEM教育主流。这两项里面机器人相对成熟,但格局都非常分散。

所以,洗牌方向出现了。

校内化是个洗牌机会 关键考验课程设置

机器人进课堂还是蛮常见的。2017年可能看到的新闻里,比较新鲜的还是编程进课堂。今年就有AI进课堂了。比方说,在南师附中树人学校的选修课上,有30名初一学生上了中科视拓推出的“人工智能进课堂”。

据开课仪式公布的消息,“人工智能进课堂”系列课程是在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的联合指导下,由中科视拓和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合作推出的中小学选修课。校方负责老师说,课程在选课平台上开放后,不到2小时就迅速满员。

南京树人学校AI研讨会

其实“进课堂”是个考验渠道能力的事情,比拓展C端要难。所以吸引了我的注意。中科视拓不仅有中科院背景,之前有报道说他们还承担了军工项目,渠道资源应该是不错的。

To C 的STEM主要竞争点在于课程质量和BD能力,典型公司像乐博教育。To B 的关键是渠道获取和掌控能力。在一二线城市,因为教育部门对 STEM 支持力度较大,To B 类的生存环境好一些,但公立教育渠道分散,这些年投资机构一般更看好To C模式。

但这个行业细分很多,准入门槛不高,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不少To C机构也在往To B转,希望To B做出品牌、占据学生和家长的心智,还能测试一下课程设置,实操中也可以引流一些学生。

树人学校AI课教具—人脸签到系统

人工智能可能比编程有更多的一些政策优势。毕竟这两年,人工智能一直是国家和政府不断给政策红利的领域,教育也不例外。

国务院在2017年7月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到,“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教育部于1月份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里面,人工智能已正式划入新课标。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生,将要学习人工智能。

STEM行业占住场景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人工智能进课堂”课程监制、中科视拓CEO刘昕博士说,这次试点工作后,将会把成熟的人工智能启蒙教育一体化方案,包括教学体系、教学工具、及教师培训服务,推广给全国中小学。

可能对买单的家长来说,AI细分更大的疑惑、担忧是课程设置。中学生能学懂人工智能课程吗?

树人学校学生在学习AI理论知识

中科视拓的说法是,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理解能力有限,对理论学习欲望低,对动手实践兴趣高。所以他们专门开发了一个SeeTaaS云平台(K12版)。

简单讲,这是一款面向中小学生的深度学习训练平台,封装了难懂的框架和算法,学生不用掌握任何编程语言,在图形化的界面中,用点击拖拽的操作方式,就可以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设计生产AI模型。

效果还是蛮不错的,30名初一的学生已经能够运用SeeTaaS深度学习平台,训练出“水果检测”AI引擎,成功识别火龙果,橘子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展示了两个热门应用场景下的AI技术。一个是无人零售中的目标检测技术,学生可以训练出自己的“水果识别AI引擎”。另一个是智能门禁中的人脸识别技术,教学生训练出“人脸识别AI引擎”。听起来趣味性还是很不错的。而且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场景。

树人学校学生在标注水果并记录数据

其实中小学阶段的AI教程、编程教程主要还是演示、感知效果。比方说,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开发的针对 8-16 岁儿童的简易编程工具Scratch,就是给用户一套由积木系统组成的编程指令。小朋友可以在不认识英语和汉字的情况下,通过涂鸦、录音、找图片等有趣方式完整的摆出一个能运行的程序。原理是类似的。

以编程猫为代表的Scratch教育机构成长迅速,2017年成立两年就能B轮融资1.2亿元。可见编程、AI在STEM赛道属吸金能力之首。

总的来说

有渠道资源的公司确实可以加强B端探索,在AI这种高政策红利、超级朝阳行业,政策优势明显,如果再有自上而下的政策安排,渠道分散的问题很容易改善。而占好场景、测试课程是个重要先发优势条件。我觉得,STEM还是很值得期待的,80后生育潮还有好几年,AI教育细分必然爆发成风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