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元100年:它如何从普通纸币升级成世界货币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美元100年:它如何从普通纸币升级成世界货币的?

如此曲折而美妙的,美元100周岁了。

那是在1914年下旬,美元的前世——联邦储备券(the U.S. Federal Reserve note)作为法定货币,被美国财政部大量印刷后向公众发行。或许听上去有些浮夸,但整整一百年,美国确实粉碎了所有对手的进攻,彻底颠覆了全球市场。

而近几年,对于美元流通状态是否健康的议题,经济学家和金融界人士大多持保守的质疑态度。他们指出,为了复兴美国经济,美联储印刷大量纸币用来购买债券的举措,会削弱美元价值、引发通货膨胀、搅乱利率、抬高利息支出、拖累财政,还会吓跑全世界的投资者,最终导致美国经济再一次停滞不前。

趁着美元的百岁生日,让我们一起回顾它从破壳到称霸的浩荡历史。

当然,美国早在1914之前就有纸币流通了。1775年,13个殖民地的联合政权大陆会议为建立共和国而筹资,批准发行了一种可兑换西班牙银元的纸币,称为大陆币(Continental Congress),总价值200万美元。然而18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了恶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后的100年,美国币制规定,由州注册银行发行私人纸币,由财政部发行硬币。当时还有各种外币,因而币制混乱不堪、收效甚微。开证行(The Issuing Bank)附近区域还行,在更远的地区,只有折价的私人纸币才被人们所接收。

直到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联邦政府在币制改革方面又有了新动作。可在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the Federal Reserve Act)颁布前,美国的币制依旧混乱,州立和私人银行也会印刷自己的纸币。

在1873年、1884年、1890年、1893年和1907年,混乱的币制有时会集中引发美国经济的严重衰退。1907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摩根大通组织了大规模的救市行动。之后,政府决定更多地依赖私人银行家,尽管这并非最好的策略。1913年,联邦储备法批准建立美国中央银行(the U.S. central bank),并赋予其“提供弹性货币”的职能。(这可能意味着,中央银行可能会扩大货币供应量,从而降低可用现金破坏银行正常运营的可能性)

不过,美元并没有马上成为国际交易中默认的储备货币。英国在拿破仑战争后恢复了金本位制,1821年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此后,采用金本位制的国家同意将货币等价于固定量的黄金。19世纪70年代,美国也加入了金本位制。

1870年左右,虽然美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越英国,伦敦仍然是世界的金融中心。1913年,政府和企业纷纷涌向伦敦的城市银行疯狂集资。巴西的咖啡种植户们把货运到西班牙餐馆,又立马给银行的伦敦办事处打电话,要把货款兑换英镑。福特汽车的日本进口商们也挤在伦敦,抢着用汇票打款。

第一次世界大战凸显了美元的地位。战时,国家通常会放弃金本位,用新印刷的纸币支付军事费用,很容易引起通货膨胀。1914年战火蔓延至欧洲,大部分参战国放弃了金本位制。

英国依旧坚持,理由是金本位一旦取消,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就毁了。1917年美国加入一战,而且比此时硝烟弥漫的英国拥有更多的外借资金。加拿大、智利、阿根廷和瑞士都开始向美国借款,通过发行以美元计价的债券吸引美国的投资者。

战线还在逐渐拉长,英国也从贷款人变成了借款人。1915年10月,以美元计价的英法借贷项目由摩根大通组织,不断为欧洲盟国提供资金。当在书中写到美元成为储备货币的开端时,纽约大学教授威廉•西尔伯总结道:“美元再也不会跟着英镑亦步亦趋”。

1919年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这对在伦敦的银行存满英镑的国际商家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美元因此获得更多的声望。就算1925年英国又恢复了金本位制,以前的损害再难挽回。美元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因为后来参战而受惠。美国让他的盟友们用黄金购买它生产的军舰,借此大量囤积黄金。二战结束后,金本位标准已无法重塑,因为全世界的黄金几乎都攥在美国手里。

自此,以黄金为基础的世界货币体系崩塌了。美元开始和黄金挂钩,也就是说,外国的央行随时都可以用美元兑换美国先前囤积的黄金。按照这种制度,兑换美元的汇率理论上被相对固定,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内部仍存在令之失衡的因素。除了美国,大多数国家都存在贸易顺差:出口超过进口。如此一来,它们手上的美元太多,急需找地方存放(目前中国也有类似情况)。唯一能够有效吸纳这些美元的途径就是购买美国国债。换句话说,它们都在借钱给美国。

这刺激了美国的财政数字和外债数额。同时,外国贷款人们开始怀疑,是否还能拿到理论上应得的黄金。这就是上世纪70年代初总统尼克松掐断黄金与美元最后联系的原因。

上世纪70年代,美元价值呈现巨幅波动,美国的通货膨胀日益猖獗。可从那以后,美国货币似乎愈发深入了世界金融秩序的核心。美元的跨境贸易与资金流动比以往更频繁。目前,其他国家进行资金储备时还是最流行使用美元。

这有很多原因。美国拥有庞大的经济规模和世界金融的主导地位。但这也只是纯粹的惯性。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形成了大型的开放性金融市场,有巨大的货币储存需要。不像日本和德国,美国不用为了保护出口,阻止其他国家持有美元(瑞士法郎通常被当作暂时备用的储备货币)。所以,各国都默认使用美元。

更泛地说,美元的主导地位也源于金融市场的某些神秘元素:信心与信任。这是经济学与哲学和社会学概念模糊的地方。对此,阐释较好的是德国社会学家乔治·齐美尔(George Simmel)。1907年,他在著作《货币哲学》中指出,货币交换的前提是信任,货币的用途实际上是不断扩大在未知公众中受信任的范围。

过去几年中,美国负责主导经济秩序,而其信任度一直备受考验。它正在遭受1929年经济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大萧条。美联储推行了一项极端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国政治上的边缘政策(Brinkmanship)促使它暧昧地违约。然而,这两个因素都没能削弱美元的信任。难以想象,未来的世界货币体系将会怎样。

 

内容来自「界面」下的乐趣频道 
欢迎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意思:esay1414
并访问www.jiemian.com阅读更多有意思的文章

 

来源:The Atlantic

原标题:How the Dollar Went From a Simple Banknote to the World's Currency

最新更新时间:11/18 17:4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美元100年:它如何从普通纸币升级成世界货币的?

如此曲折而美妙的,美元100周岁了。

那是在1914年下旬,美元的前世——联邦储备券(the U.S. Federal Reserve note)作为法定货币,被美国财政部大量印刷后向公众发行。或许听上去有些浮夸,但整整一百年,美国确实粉碎了所有对手的进攻,彻底颠覆了全球市场。

而近几年,对于美元流通状态是否健康的议题,经济学家和金融界人士大多持保守的质疑态度。他们指出,为了复兴美国经济,美联储印刷大量纸币用来购买债券的举措,会削弱美元价值、引发通货膨胀、搅乱利率、抬高利息支出、拖累财政,还会吓跑全世界的投资者,最终导致美国经济再一次停滞不前。

趁着美元的百岁生日,让我们一起回顾它从破壳到称霸的浩荡历史。

当然,美国早在1914之前就有纸币流通了。1775年,13个殖民地的联合政权大陆会议为建立共和国而筹资,批准发行了一种可兑换西班牙银元的纸币,称为大陆币(Continental Congress),总价值200万美元。然而18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了恶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后的100年,美国币制规定,由州注册银行发行私人纸币,由财政部发行硬币。当时还有各种外币,因而币制混乱不堪、收效甚微。开证行(The Issuing Bank)附近区域还行,在更远的地区,只有折价的私人纸币才被人们所接收。

直到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联邦政府在币制改革方面又有了新动作。可在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the Federal Reserve Act)颁布前,美国的币制依旧混乱,州立和私人银行也会印刷自己的纸币。

在1873年、1884年、1890年、1893年和1907年,混乱的币制有时会集中引发美国经济的严重衰退。1907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摩根大通组织了大规模的救市行动。之后,政府决定更多地依赖私人银行家,尽管这并非最好的策略。1913年,联邦储备法批准建立美国中央银行(the U.S. central bank),并赋予其“提供弹性货币”的职能。(这可能意味着,中央银行可能会扩大货币供应量,从而降低可用现金破坏银行正常运营的可能性)

不过,美元并没有马上成为国际交易中默认的储备货币。英国在拿破仑战争后恢复了金本位制,1821年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此后,采用金本位制的国家同意将货币等价于固定量的黄金。19世纪70年代,美国也加入了金本位制。

1870年左右,虽然美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越英国,伦敦仍然是世界的金融中心。1913年,政府和企业纷纷涌向伦敦的城市银行疯狂集资。巴西的咖啡种植户们把货运到西班牙餐馆,又立马给银行的伦敦办事处打电话,要把货款兑换英镑。福特汽车的日本进口商们也挤在伦敦,抢着用汇票打款。

第一次世界大战凸显了美元的地位。战时,国家通常会放弃金本位,用新印刷的纸币支付军事费用,很容易引起通货膨胀。1914年战火蔓延至欧洲,大部分参战国放弃了金本位制。

英国依旧坚持,理由是金本位一旦取消,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就毁了。1917年美国加入一战,而且比此时硝烟弥漫的英国拥有更多的外借资金。加拿大、智利、阿根廷和瑞士都开始向美国借款,通过发行以美元计价的债券吸引美国的投资者。

战线还在逐渐拉长,英国也从贷款人变成了借款人。1915年10月,以美元计价的英法借贷项目由摩根大通组织,不断为欧洲盟国提供资金。当在书中写到美元成为储备货币的开端时,纽约大学教授威廉•西尔伯总结道:“美元再也不会跟着英镑亦步亦趋”。

1919年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这对在伦敦的银行存满英镑的国际商家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美元因此获得更多的声望。就算1925年英国又恢复了金本位制,以前的损害再难挽回。美元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因为后来参战而受惠。美国让他的盟友们用黄金购买它生产的军舰,借此大量囤积黄金。二战结束后,金本位标准已无法重塑,因为全世界的黄金几乎都攥在美国手里。

自此,以黄金为基础的世界货币体系崩塌了。美元开始和黄金挂钩,也就是说,外国的央行随时都可以用美元兑换美国先前囤积的黄金。按照这种制度,兑换美元的汇率理论上被相对固定,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内部仍存在令之失衡的因素。除了美国,大多数国家都存在贸易顺差:出口超过进口。如此一来,它们手上的美元太多,急需找地方存放(目前中国也有类似情况)。唯一能够有效吸纳这些美元的途径就是购买美国国债。换句话说,它们都在借钱给美国。

这刺激了美国的财政数字和外债数额。同时,外国贷款人们开始怀疑,是否还能拿到理论上应得的黄金。这就是上世纪70年代初总统尼克松掐断黄金与美元最后联系的原因。

上世纪70年代,美元价值呈现巨幅波动,美国的通货膨胀日益猖獗。可从那以后,美国货币似乎愈发深入了世界金融秩序的核心。美元的跨境贸易与资金流动比以往更频繁。目前,其他国家进行资金储备时还是最流行使用美元。

这有很多原因。美国拥有庞大的经济规模和世界金融的主导地位。但这也只是纯粹的惯性。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形成了大型的开放性金融市场,有巨大的货币储存需要。不像日本和德国,美国不用为了保护出口,阻止其他国家持有美元(瑞士法郎通常被当作暂时备用的储备货币)。所以,各国都默认使用美元。

更泛地说,美元的主导地位也源于金融市场的某些神秘元素:信心与信任。这是经济学与哲学和社会学概念模糊的地方。对此,阐释较好的是德国社会学家乔治·齐美尔(George Simmel)。1907年,他在著作《货币哲学》中指出,货币交换的前提是信任,货币的用途实际上是不断扩大在未知公众中受信任的范围。

过去几年中,美国负责主导经济秩序,而其信任度一直备受考验。它正在遭受1929年经济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大萧条。美联储推行了一项极端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国政治上的边缘政策(Brinkmanship)促使它暧昧地违约。然而,这两个因素都没能削弱美元的信任。难以想象,未来的世界货币体系将会怎样。

 

内容来自「界面」下的乐趣频道 
欢迎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意思:esay1414
并访问www.jiemian.com阅读更多有意思的文章

 

来源:The Atlantic

原标题:How the Dollar Went From a Simple Banknote to the World's Currency

最新更新时间:11/18 17:4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