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现实题材元年,审查和市场对这一题材释放了哪些信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现实题材元年,审查和市场对这一题材释放了哪些信号?

如果后续的现实题材能持续在剧作本身的创作和制作上下足功夫,才能真正在政策红利的支撑下健康、持续地产出受到市场认可的作品,重新成为兼具市场竞争力和主流价值观导向的题材。

文 | 苏苏

来源 | Vlinkage

大古装在今年被强势叫停之后,现实题材被寄予厚望,2018年甚至被称为“现实题材元年”,各大影视公司也将现实题材作为项目储备重点,以规避政策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实题材至此迎来了春天,一方面大古装极有可能在视频网站瓜分流量和受众,另一方面现实题材的创作又面临诸多问题。想要在政策红利的加持下实现复苏,现实题材不仅需要持续产出爆款来提升商业竞争力,还要在创作上实现自我升级。

“捡漏”的现实题材,猝不及防地火了

古装剧成审查重灾区后,现实题材似乎迎来了政策红利,事实果真如此吗?

起码在刚刚过去的Q1,现实题材确实迎来了猝不及防的强势复苏。每年的开年大剧都是各大卫视的重头戏,也是最能出全民爆款的黄金时段,而近三年这一时段更是成为大古装的阵地,比如2015年的《武媚娘传奇》,2016年的《芈月传》,2017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如果《如懿传》和《巴清传》没有因审查而缺席今年Q1的开年档期,大古装依然会是今年Q1,乃至全年播出成绩表现最强势的题材。而临时提档的现实题材《恋爱先生》猝不及防地承接了两大一线卫视联播的开年档期,成为今年Q1网播量最高的电视剧。打破了近三年大古装的流量垄断。

从内容层面来说,现实题材在近两年也感受到了来自审查的不少“善意”,最能体现现实题材被审查“宽待”的案例是去年的《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对于当前公检法部门腐化现象的刻画深度和真实度,都突破了此前审查细则对于现实题材的限制,为了鼓励现实题材产出关照现实的佳作,这部剧甚至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

但这种审查方面的利好也带着诸多的“条件”。毕竟总局一直提倡和鼓励的是现实主义作品,而非广义的现实题材。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著名导演郑晓龙曾在受访时谈到,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手法和态度,不是只有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才能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品,即便是历史题材和科幻题材,只要能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来创作,也有可能诞生符合现实主义要求的作品。也正因为这样,总局对卫视黄金档播出古装剧严格限制集数,却并未将历史剧纳入古装剧的监管范围内,因为严谨的历史正剧也在现实主义的范畴内。

也就是说,为了不让现实题材因政策红利而泛滥,总局在释放对这一题材鼓励信号的同时,也对这一题材领域里相对悬浮的偶像剧一再批判,某种程度上也为这个题材的政策红利划定了范畴。

观众缘+流量明星,现实题材也有流量担当

对大多数制作方来说,市场需求和商业回报才是电视剧制作的首要驱动力,尤其是想要运作头部内容的制作方,只有当政策风险对项目实际造成损失时,政策和审查才会被纳入考虑范畴,在今年Q1大古装被紧急叫停之前,不少“大女主”古装剧都在有条不紊的筹备、拍摄或制作中,比如汤唯主演的《大明皇妃·孙若微传》、章子怡主演的《帝王业》等。原本炙手可热的项目在如今看来,颇有些进退两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大影视公司都在囤积现实题材项目。在这个宽泛的题材里,当代IP剧、偶像剧、都市情感剧、社会热点剧和主旋律剧尤其被看好。

“大IP+流量明星”的组合并不是古装玄幻剧的专属配置,在现实题材里也能奏效,比如2015年的《何以笙箫默》、2016年的《微微一笑很倾城》,还有今年的《南方有乔木》等。这些小说自带网络关注度,剧中主演也都颇具流量号召力,从项目开始筹备就备受关注,播出后在网络话题度和网播量方面也都表现优异,备受市场欢迎。

受日韩偶像剧的熏陶,偶像剧在国内有较为庞大的女性受众基础,一直都是现实题材里备受市场青睐的类别,从张翰的《杉杉来了》,到杨幂的《亲爱的翻译官》和《谈判官》,再到迪丽热巴的《漂亮的李慧珍》等等,都曾取得不俗的播放成绩。

都市情感剧也是现实题材里长盛不衰的主流剧种,从《一仆二主》《我爱男闺蜜》到《大丈夫》和《小丈夫》,再到《好先生》和《恋爱先生》等等。因主打卫视主流受众,都市情感剧一度成为卫视霸屏剧种,尽管当下主流受众正在发生迁移,都市情感剧依然有着广泛的观众缘。

社会热点剧是现实题材的重要分支,也是现实主义作品频频诞生的领域,从《虎妈猫爸》到《欢乐颂》,再到《小别离》和《我的前半生》等,这些剧均取材自社会热点话题,与现实生活有着较强的共振,轻易就能引发观众热议,也是卫视最为青睐的类型。

主旋律剧也是卫视必不可少的“标配”。以战争剧、谍战剧、涉案剧为代表的主旋律剧曾是备受市场欢迎的剧种,因数量泛滥和质量参差不齐遭遇审查限制,随后退出主流剧种阵列。如今在每年特定节日各大卫视均会排播“献礼剧”,数量减少之后,质量却在提升,市场反馈也不错,比如《伪装者》和《人民的名义》等。

以上剧种都是现实题材里备受市场欢迎的类别,极有可能将成为今年和明年电视荧屏的几大热门领域。

对手依然强劲,复苏须靠爆款加持

政策红利加上卫视原有的受众基础,现实题材预计将成为今年和明年卫视的常客,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实题材的未来发展将是一片坦途,想要借此红利复苏,现实题材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现实题材仍然要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而最强有力的对手依然来自大古装。大古装在视频网站的流量号召力早已不容置疑,如今在卫视受挫,并不代表着会丧失市场竞争力。从去年的《海上牧云记》辗转落土视频网站,到今年的《烈火如歌》彻底转网播出,尽管两者的影响力不及去年网台联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但其流量号召力依然不容小觑。

而随着视频网站会员数量的快速增多,视频网站对高配置大古装的承载力也会增强,在卫视端被叫停的大女主古装剧也极有可能会彻底转网播出,试想一下,如果杨幂《扶摇》、汤唯《大明皇妃·孙若微传》、章子怡的《帝王业》真的转网播出,那么现实题材唯有持续产出《人民的名义》级别的爆款,才能与之争夺观众和流量。

其次,从过往的发展历程来看,现实题材曾经有过创作误区,这些误区也极有可能重新出现。现实题材发展至今,起起落落的背后与外部的市场环境变化有关,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主观的创作误区,比如曾风靡一时的家庭剧,在《媳妇的美好时代》大热之后,聚焦家庭矛盾的家庭剧数量迎来爆发,剧情却越来越套路化,婆媳关系和出轨几乎成为家庭剧的标配,最终引发观众的反弹,被市场淘汰。

从《欢乐颂》《小别离》和《我的前半生》这些近几年受到欢迎的现实题材作品里也能看出,在观众审美日益提升的当下,新鲜的视角、剧的质感和情感表达的深度已经成为观众的观剧诉求,如果后续的现实题材能持续在剧作本身的创作和制作上下足功夫,才能真正在政策红利的支撑下健康、持续地产出受到市场认可的作品,重新成为兼具市场竞争力和主流价值观导向的题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现实题材元年,审查和市场对这一题材释放了哪些信号?

如果后续的现实题材能持续在剧作本身的创作和制作上下足功夫,才能真正在政策红利的支撑下健康、持续地产出受到市场认可的作品,重新成为兼具市场竞争力和主流价值观导向的题材。

文 | 苏苏

来源 | Vlinkage

大古装在今年被强势叫停之后,现实题材被寄予厚望,2018年甚至被称为“现实题材元年”,各大影视公司也将现实题材作为项目储备重点,以规避政策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实题材至此迎来了春天,一方面大古装极有可能在视频网站瓜分流量和受众,另一方面现实题材的创作又面临诸多问题。想要在政策红利的加持下实现复苏,现实题材不仅需要持续产出爆款来提升商业竞争力,还要在创作上实现自我升级。

“捡漏”的现实题材,猝不及防地火了

古装剧成审查重灾区后,现实题材似乎迎来了政策红利,事实果真如此吗?

起码在刚刚过去的Q1,现实题材确实迎来了猝不及防的强势复苏。每年的开年大剧都是各大卫视的重头戏,也是最能出全民爆款的黄金时段,而近三年这一时段更是成为大古装的阵地,比如2015年的《武媚娘传奇》,2016年的《芈月传》,2017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如果《如懿传》和《巴清传》没有因审查而缺席今年Q1的开年档期,大古装依然会是今年Q1,乃至全年播出成绩表现最强势的题材。而临时提档的现实题材《恋爱先生》猝不及防地承接了两大一线卫视联播的开年档期,成为今年Q1网播量最高的电视剧。打破了近三年大古装的流量垄断。

从内容层面来说,现实题材在近两年也感受到了来自审查的不少“善意”,最能体现现实题材被审查“宽待”的案例是去年的《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对于当前公检法部门腐化现象的刻画深度和真实度,都突破了此前审查细则对于现实题材的限制,为了鼓励现实题材产出关照现实的佳作,这部剧甚至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

但这种审查方面的利好也带着诸多的“条件”。毕竟总局一直提倡和鼓励的是现实主义作品,而非广义的现实题材。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著名导演郑晓龙曾在受访时谈到,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手法和态度,不是只有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才能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品,即便是历史题材和科幻题材,只要能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来创作,也有可能诞生符合现实主义要求的作品。也正因为这样,总局对卫视黄金档播出古装剧严格限制集数,却并未将历史剧纳入古装剧的监管范围内,因为严谨的历史正剧也在现实主义的范畴内。

也就是说,为了不让现实题材因政策红利而泛滥,总局在释放对这一题材鼓励信号的同时,也对这一题材领域里相对悬浮的偶像剧一再批判,某种程度上也为这个题材的政策红利划定了范畴。

观众缘+流量明星,现实题材也有流量担当

对大多数制作方来说,市场需求和商业回报才是电视剧制作的首要驱动力,尤其是想要运作头部内容的制作方,只有当政策风险对项目实际造成损失时,政策和审查才会被纳入考虑范畴,在今年Q1大古装被紧急叫停之前,不少“大女主”古装剧都在有条不紊的筹备、拍摄或制作中,比如汤唯主演的《大明皇妃·孙若微传》、章子怡主演的《帝王业》等。原本炙手可热的项目在如今看来,颇有些进退两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大影视公司都在囤积现实题材项目。在这个宽泛的题材里,当代IP剧、偶像剧、都市情感剧、社会热点剧和主旋律剧尤其被看好。

“大IP+流量明星”的组合并不是古装玄幻剧的专属配置,在现实题材里也能奏效,比如2015年的《何以笙箫默》、2016年的《微微一笑很倾城》,还有今年的《南方有乔木》等。这些小说自带网络关注度,剧中主演也都颇具流量号召力,从项目开始筹备就备受关注,播出后在网络话题度和网播量方面也都表现优异,备受市场欢迎。

受日韩偶像剧的熏陶,偶像剧在国内有较为庞大的女性受众基础,一直都是现实题材里备受市场青睐的类别,从张翰的《杉杉来了》,到杨幂的《亲爱的翻译官》和《谈判官》,再到迪丽热巴的《漂亮的李慧珍》等等,都曾取得不俗的播放成绩。

都市情感剧也是现实题材里长盛不衰的主流剧种,从《一仆二主》《我爱男闺蜜》到《大丈夫》和《小丈夫》,再到《好先生》和《恋爱先生》等等。因主打卫视主流受众,都市情感剧一度成为卫视霸屏剧种,尽管当下主流受众正在发生迁移,都市情感剧依然有着广泛的观众缘。

社会热点剧是现实题材的重要分支,也是现实主义作品频频诞生的领域,从《虎妈猫爸》到《欢乐颂》,再到《小别离》和《我的前半生》等,这些剧均取材自社会热点话题,与现实生活有着较强的共振,轻易就能引发观众热议,也是卫视最为青睐的类型。

主旋律剧也是卫视必不可少的“标配”。以战争剧、谍战剧、涉案剧为代表的主旋律剧曾是备受市场欢迎的剧种,因数量泛滥和质量参差不齐遭遇审查限制,随后退出主流剧种阵列。如今在每年特定节日各大卫视均会排播“献礼剧”,数量减少之后,质量却在提升,市场反馈也不错,比如《伪装者》和《人民的名义》等。

以上剧种都是现实题材里备受市场欢迎的类别,极有可能将成为今年和明年电视荧屏的几大热门领域。

对手依然强劲,复苏须靠爆款加持

政策红利加上卫视原有的受众基础,现实题材预计将成为今年和明年卫视的常客,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实题材的未来发展将是一片坦途,想要借此红利复苏,现实题材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现实题材仍然要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而最强有力的对手依然来自大古装。大古装在视频网站的流量号召力早已不容置疑,如今在卫视受挫,并不代表着会丧失市场竞争力。从去年的《海上牧云记》辗转落土视频网站,到今年的《烈火如歌》彻底转网播出,尽管两者的影响力不及去年网台联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但其流量号召力依然不容小觑。

而随着视频网站会员数量的快速增多,视频网站对高配置大古装的承载力也会增强,在卫视端被叫停的大女主古装剧也极有可能会彻底转网播出,试想一下,如果杨幂《扶摇》、汤唯《大明皇妃·孙若微传》、章子怡的《帝王业》真的转网播出,那么现实题材唯有持续产出《人民的名义》级别的爆款,才能与之争夺观众和流量。

其次,从过往的发展历程来看,现实题材曾经有过创作误区,这些误区也极有可能重新出现。现实题材发展至今,起起落落的背后与外部的市场环境变化有关,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主观的创作误区,比如曾风靡一时的家庭剧,在《媳妇的美好时代》大热之后,聚焦家庭矛盾的家庭剧数量迎来爆发,剧情却越来越套路化,婆媳关系和出轨几乎成为家庭剧的标配,最终引发观众的反弹,被市场淘汰。

从《欢乐颂》《小别离》和《我的前半生》这些近几年受到欢迎的现实题材作品里也能看出,在观众审美日益提升的当下,新鲜的视角、剧的质感和情感表达的深度已经成为观众的观剧诉求,如果后续的现实题材能持续在剧作本身的创作和制作上下足功夫,才能真正在政策红利的支撑下健康、持续地产出受到市场认可的作品,重新成为兼具市场竞争力和主流价值观导向的题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