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去美国读文科“无用”?那些读文科的留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去美国读文科“无用”?那些读文科的留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

你的关键技能不是什么具体的专业知识,而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大多数父母、老师、甚至大多数同学的眼里,“学文科”是属于理想主义者的过家家,它“不实用”、“没有钱途”、“发展受限”;因而“学文科”常常和“找不到工作”划等号。相比起“香饽饽”专业,诸如CS、商科、工程这些理工科热门,哲学、艺术、文学听起来就简直和“就业”这样的字眼毫无关联。事实并非如此,学好并应用好文科甚至比理科还牛哦!

浩浩荡荡的赴美中国留学大军中,大部分都是冲着STEM专业去的,也就是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以及Mathmatics专业,这是早在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教育战略,体现了美国大学教育对科学类学科,也就是我们国内教育爱说的“理工科”类的侧重,它自然而然成为我们留学生选择专业的重点。

事实证明,“理工科类专业好找工作”、“薪水丰厚”并不是空穴来风。

在这份2018年最新的美国大学本科学历对应的薪酬排名中,前十五名是清一色的理工科。除了“Cognitive Science”是人文学科(包括心理学、哲学)与理工科(包括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等)相结合的一个交叉学科外,其他专业都是毫无疑问的“理工科”。那么如今在美国读文科的现状究竟是什么样?

“读文科”在美国的现状

学文科人数增长折射出观念的改变。

在身边所有人都强烈推荐我们选择“好就业的”理工科或者商科时,决定去美国学LIberal Arts Majors的同学遭遇“劝退”是常有的事。而从统计数据里我们却发现,即便面对“日常劝退”的攻击,在美国大学中毅然决然选择人文类学科的同学数量正在增长。

图为NICHE网于2014年统计的美国大学最为热门的10个专业排行,可以看到Business、Pre-Medicine是赫然于首,Humanity专业更是无从遁形。整体来看这份榜单是比较偏向于以就业为导向的。

这张图是2018年的NICHE最为热门专业的统计数据,4年前根本没有进前十的Humanity专业跃居首位。

这是因为虽然目前,不仅仅是在中国,即便是美国本土的学生,认为人文学科“无用”的仍然是多数。即便是今天,社会科学院士在中国仍然少之又少,社会科学甚至不被认为是一门科学。

但是由于选择出国留学的家庭群体集中在中产阶级及以上群体,家庭对于专业选择的束缚和传统观念的限制显得越来越淡泊,很多家庭并不强求孩子本科毕业立马工作,而是给了他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选择和尝试。

曾经有一个美国高中生,考上了斯坦福大学,结果选择了学中文。这让人一听就觉得非常奇怪,美国根本不缺会说中文的人,一个美国人中文学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结果过了几年,他从斯坦福毕业,马上就在 Google 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职位。

这个现象非常有意思,学中文的人,为什么能在 Google 找到工作。这是因为美国的文科教育和我们设想中那种死记硬背的文科教育有很大差异。

读文科的学生最终都去了哪?

拿哲学专业举例,哲学是众所周知的文科,基本都会选择本科结束后继续追求研究生学位,但是即便是研究生毕业后,工作分布也仍然不均匀:

从该图里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哲学专业的学生,约55%,在研究生毕业后,仍然会接着读博士,也有部分同学转到了人文学科中就业状况相对比较明朗的法学院继续就读,5%的同学会选择教学相关学科。总体上来讲,对于哲学学科来讲如果读了本科后还没有选择转行,基本大多数都会“一条路学到黑”,一路往上学。

再举一个心理学的例子。心理学算是人文学科中非常受欢迎,同时也是应用领域弹性非常之大的学科,但仍然有着人文学科就业局限非常大的“毛病”

可以看到在得到本科学位以后,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直接选择了与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这也可以说明对于没有追求研究生及以上的专业的人文学科同学来讲,同专业相关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

总结

总体上讲,人文学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学子的关注,社会以及家庭对此的接受趋势是越来越明朗,但“趋势”并不能抹去这个领域目前就业状况堪忧的事实。对大多数就读此类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并不就读于顶尖名校的人文学科学子,他们投入极高的时间金钱成本,到头可能并不能在极少量的对口工作里找到一席之地。但是如果你对这个学科本来就是“学术研究”方向上的追求,也本来就有读研读博的打算,那其实并没有太多影响。在这样的现状中我该如何选择?

不应单纯“为了找工作”而放弃心中所爱

其实除了在“选择人文学科难找工作”这个命题上人们存在着很多误解,“选择理工科”特别好找工作这一点其实也不完全正确。理工科就业虽然整体趋势喜人,但是个体是否能搭上“趋势”的顺风车其实非常难下结论。逐渐增多的竞争人数意味着极高的竞争难度,到头来真正在理工科行业里获得就业成功的也永远都是少数。所以如果仅仅只是因为“想找个好工作”而对其没有任何发自内心的兴趣,这样贸然选择理工科对自己非常不负责任,结果也很可能不令人满意。

这样学文科前途不可限量

当你坚持了自己的信念,选择了心中所爱的文科,那么怎么才能冲破固有的就业环境,发挥自己的才能呢?举个例子可能更好理解:

比如有个男生叫乔希(Josh),大学学的是人类学。这是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比较爱研究什么热带雨林中的原始部落之类。这样的专业,除了知道一些趣闻谈资,还有什么用吗?

乔希在大学的时候,有一天讲课的是一位女教授。教授带了一把指甲刀,当着学生的面剪下了自己的指甲,然后把剪下的指甲放在一张纸上,让全班同学传看。同学一看这也太恶心了。

这时候教授说,指甲还长在我手上的时候,你们都夸指甲好看,可是我把它剪下来,你们就觉得很恶心,这说明什么道理?说明同样一个东西,我们对它的评价并不完全是由东西本身决定的,而是和它所处的环境、文化这些背景条件有关系。我们研究人类学,就要学会理解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文化中意味着什么。

这就给了学生一个考察复杂世界的眼光。你学了人类学,就可能拥有一种比直来直去更高级的思维方式。这就是自由技艺教育,它培养的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比如乔希学到的一个技能,是他特别擅长听别人说话。哪怕这个人和他的文化背景非常不同,他也能理解这个人。

现在有很多人是技术盲,买了复杂的科技产品不知道怎么安装使用,他们可以找乔希。乔希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他开了个小公司,专门帮不懂技术的人用电子产品。他就把自己的人类学技能和技术结合在了一起,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市场定位。

现在乔希已经进入人机交流领域,成立了一个公司专门帮企业设计网站和软件的用户界面,非常成功。像这样的例子书中有很多,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你必须把文科的见识和理工科的技术结合起来。比如说,

-好奇心 + 大数据 = 市场研究,

- 同理心 + 基因测序 = 基因咨询服务,

- 文学创造力 + 互联网 = 社交网络经理……

你可以是个文科生懂点技术,也可以是个工科生同时攻读自由技艺,总之这种通才,是今天最需要的。

请深入研究你的梦想专业的就业前景

虽然追求梦想是美好的,但是文科的就业现状如上所分析确实总体令人堪忧,如果此时你的家人强烈反对,在你抉择到底要不要“一意孤行”之前请仔细研究你的专业究竟有哪些“出路”并对照你的心理预期。就比如如果你已经想好想要在学术上进行追求,想要在研究机构进行研究而在你的专业里这样做是可行的,那这样理智分析后决定继续“追梦”肯定比贸然选择后,被严峻的就业现状“吓傻”要好很多。

文科生的职业生涯

几乎所有文科生的起点看似都比较低,如果你大学选择了政治或者哲学,就不要指望一毕业就拿到高薪。起薪最高的是工程师和学金融的。

但是如果你真的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技能,你的后劲不可限量。当前最好的一条路,就是把自由技艺和新技术结合。有人用LinkedIn上的数据统计发现,总体来说,自由技艺专业毕业的学生,在Google、微软、Facebook 这些高科技公司找到工作的比例是9%。但既然文科生的特长之一是人生经验,能不能找到这样的工作跟你是不是名校毕业关系不大。

事实上,这份统计中名校毕业的文科生进高科技公司比例大概是9.9%,而普通大学毕业的也达到了7.5%的比例,差距并不大。

在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使用技术的门槛越来越低,那么学习自由技艺的“文科生”就越来越值钱了。你的关键技能不是什么具体的专业知识,而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来源:外联咨询

原标题:去美国读文科“无用”?那些读文科的留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去美国读文科“无用”?那些读文科的留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

你的关键技能不是什么具体的专业知识,而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大多数父母、老师、甚至大多数同学的眼里,“学文科”是属于理想主义者的过家家,它“不实用”、“没有钱途”、“发展受限”;因而“学文科”常常和“找不到工作”划等号。相比起“香饽饽”专业,诸如CS、商科、工程这些理工科热门,哲学、艺术、文学听起来就简直和“就业”这样的字眼毫无关联。事实并非如此,学好并应用好文科甚至比理科还牛哦!

浩浩荡荡的赴美中国留学大军中,大部分都是冲着STEM专业去的,也就是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以及Mathmatics专业,这是早在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教育战略,体现了美国大学教育对科学类学科,也就是我们国内教育爱说的“理工科”类的侧重,它自然而然成为我们留学生选择专业的重点。

事实证明,“理工科类专业好找工作”、“薪水丰厚”并不是空穴来风。

在这份2018年最新的美国大学本科学历对应的薪酬排名中,前十五名是清一色的理工科。除了“Cognitive Science”是人文学科(包括心理学、哲学)与理工科(包括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等)相结合的一个交叉学科外,其他专业都是毫无疑问的“理工科”。那么如今在美国读文科的现状究竟是什么样?

“读文科”在美国的现状

学文科人数增长折射出观念的改变。

在身边所有人都强烈推荐我们选择“好就业的”理工科或者商科时,决定去美国学LIberal Arts Majors的同学遭遇“劝退”是常有的事。而从统计数据里我们却发现,即便面对“日常劝退”的攻击,在美国大学中毅然决然选择人文类学科的同学数量正在增长。

图为NICHE网于2014年统计的美国大学最为热门的10个专业排行,可以看到Business、Pre-Medicine是赫然于首,Humanity专业更是无从遁形。整体来看这份榜单是比较偏向于以就业为导向的。

这张图是2018年的NICHE最为热门专业的统计数据,4年前根本没有进前十的Humanity专业跃居首位。

这是因为虽然目前,不仅仅是在中国,即便是美国本土的学生,认为人文学科“无用”的仍然是多数。即便是今天,社会科学院士在中国仍然少之又少,社会科学甚至不被认为是一门科学。

但是由于选择出国留学的家庭群体集中在中产阶级及以上群体,家庭对于专业选择的束缚和传统观念的限制显得越来越淡泊,很多家庭并不强求孩子本科毕业立马工作,而是给了他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选择和尝试。

曾经有一个美国高中生,考上了斯坦福大学,结果选择了学中文。这让人一听就觉得非常奇怪,美国根本不缺会说中文的人,一个美国人中文学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结果过了几年,他从斯坦福毕业,马上就在 Google 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职位。

这个现象非常有意思,学中文的人,为什么能在 Google 找到工作。这是因为美国的文科教育和我们设想中那种死记硬背的文科教育有很大差异。

读文科的学生最终都去了哪?

拿哲学专业举例,哲学是众所周知的文科,基本都会选择本科结束后继续追求研究生学位,但是即便是研究生毕业后,工作分布也仍然不均匀:

从该图里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哲学专业的学生,约55%,在研究生毕业后,仍然会接着读博士,也有部分同学转到了人文学科中就业状况相对比较明朗的法学院继续就读,5%的同学会选择教学相关学科。总体上来讲,对于哲学学科来讲如果读了本科后还没有选择转行,基本大多数都会“一条路学到黑”,一路往上学。

再举一个心理学的例子。心理学算是人文学科中非常受欢迎,同时也是应用领域弹性非常之大的学科,但仍然有着人文学科就业局限非常大的“毛病”

可以看到在得到本科学位以后,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直接选择了与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这也可以说明对于没有追求研究生及以上的专业的人文学科同学来讲,同专业相关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

总结

总体上讲,人文学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学子的关注,社会以及家庭对此的接受趋势是越来越明朗,但“趋势”并不能抹去这个领域目前就业状况堪忧的事实。对大多数就读此类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并不就读于顶尖名校的人文学科学子,他们投入极高的时间金钱成本,到头可能并不能在极少量的对口工作里找到一席之地。但是如果你对这个学科本来就是“学术研究”方向上的追求,也本来就有读研读博的打算,那其实并没有太多影响。在这样的现状中我该如何选择?

不应单纯“为了找工作”而放弃心中所爱

其实除了在“选择人文学科难找工作”这个命题上人们存在着很多误解,“选择理工科”特别好找工作这一点其实也不完全正确。理工科就业虽然整体趋势喜人,但是个体是否能搭上“趋势”的顺风车其实非常难下结论。逐渐增多的竞争人数意味着极高的竞争难度,到头来真正在理工科行业里获得就业成功的也永远都是少数。所以如果仅仅只是因为“想找个好工作”而对其没有任何发自内心的兴趣,这样贸然选择理工科对自己非常不负责任,结果也很可能不令人满意。

这样学文科前途不可限量

当你坚持了自己的信念,选择了心中所爱的文科,那么怎么才能冲破固有的就业环境,发挥自己的才能呢?举个例子可能更好理解:

比如有个男生叫乔希(Josh),大学学的是人类学。这是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比较爱研究什么热带雨林中的原始部落之类。这样的专业,除了知道一些趣闻谈资,还有什么用吗?

乔希在大学的时候,有一天讲课的是一位女教授。教授带了一把指甲刀,当着学生的面剪下了自己的指甲,然后把剪下的指甲放在一张纸上,让全班同学传看。同学一看这也太恶心了。

这时候教授说,指甲还长在我手上的时候,你们都夸指甲好看,可是我把它剪下来,你们就觉得很恶心,这说明什么道理?说明同样一个东西,我们对它的评价并不完全是由东西本身决定的,而是和它所处的环境、文化这些背景条件有关系。我们研究人类学,就要学会理解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文化中意味着什么。

这就给了学生一个考察复杂世界的眼光。你学了人类学,就可能拥有一种比直来直去更高级的思维方式。这就是自由技艺教育,它培养的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比如乔希学到的一个技能,是他特别擅长听别人说话。哪怕这个人和他的文化背景非常不同,他也能理解这个人。

现在有很多人是技术盲,买了复杂的科技产品不知道怎么安装使用,他们可以找乔希。乔希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他开了个小公司,专门帮不懂技术的人用电子产品。他就把自己的人类学技能和技术结合在了一起,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市场定位。

现在乔希已经进入人机交流领域,成立了一个公司专门帮企业设计网站和软件的用户界面,非常成功。像这样的例子书中有很多,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你必须把文科的见识和理工科的技术结合起来。比如说,

-好奇心 + 大数据 = 市场研究,

- 同理心 + 基因测序 = 基因咨询服务,

- 文学创造力 + 互联网 = 社交网络经理……

你可以是个文科生懂点技术,也可以是个工科生同时攻读自由技艺,总之这种通才,是今天最需要的。

请深入研究你的梦想专业的就业前景

虽然追求梦想是美好的,但是文科的就业现状如上所分析确实总体令人堪忧,如果此时你的家人强烈反对,在你抉择到底要不要“一意孤行”之前请仔细研究你的专业究竟有哪些“出路”并对照你的心理预期。就比如如果你已经想好想要在学术上进行追求,想要在研究机构进行研究而在你的专业里这样做是可行的,那这样理智分析后决定继续“追梦”肯定比贸然选择后,被严峻的就业现状“吓傻”要好很多。

文科生的职业生涯

几乎所有文科生的起点看似都比较低,如果你大学选择了政治或者哲学,就不要指望一毕业就拿到高薪。起薪最高的是工程师和学金融的。

但是如果你真的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技能,你的后劲不可限量。当前最好的一条路,就是把自由技艺和新技术结合。有人用LinkedIn上的数据统计发现,总体来说,自由技艺专业毕业的学生,在Google、微软、Facebook 这些高科技公司找到工作的比例是9%。但既然文科生的特长之一是人生经验,能不能找到这样的工作跟你是不是名校毕业关系不大。

事实上,这份统计中名校毕业的文科生进高科技公司比例大概是9.9%,而普通大学毕业的也达到了7.5%的比例,差距并不大。

在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使用技术的门槛越来越低,那么学习自由技艺的“文科生”就越来越值钱了。你的关键技能不是什么具体的专业知识,而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来源:外联咨询

原标题:去美国读文科“无用”?那些读文科的留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