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私人药企勃林格殷格翰4月25日发布了2017年财报,净销售额近181亿欧元,经汇率调整后增长达15.7%(以欧元计算为+13.9%)。而公司的营业收入约为35亿欧元,净销售回报率达19.3%。
公司特别指出,2015年,将会有15种计划新药有望获批,覆盖在免疫、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呼吸系统以及心血管代谢疾病领域,这也是未来需求最大的医疗市场。
勃林格殷格翰成立于1885年,是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之一。拥有人用药品、动物保健和生物制药合同生产三个业务领域。
2017年人用药品业务经汇率调整后的净销售额增长达6.9%,总额超过126亿欧元,增速超越市场平均水平。人用药品业务的净销售额占公司总净销售额约70%。
其中,有六种药品在2017年取得了净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成绩。它们分别是呼吸药品思力华、抗凝剂泰毕全®、糖尿病药品欧唐宁®和欧唐静® 、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药品维加特®以及高血压药品美卡素®。
动物保健业务贡献了总净销售额约22%。得益于与赛诺菲的交易所带来的额外净销售收入,动物保健业务在2017年的净销售额增长一倍多,达39亿欧元。2017年,勃林格殷格翰从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置换而出的动物保健公司梅里亚,此举使得BI在全球动物保健公司规模排名中从此前的第六跃升为全球第二,规模仅次于从辉瑞分拆出来的硕腾。
而在生物制药合同生产领域,公司去年的净销售额为6.78亿欧元,经汇率调整后的增幅为10.7%,占公司净销售总额的4%。
勃林格殷格翰把增长归功于研发投入。
勃林格殷格翰在去年的研发费用占到了净销售额的17%(相当于人用药物净销售额的20%),计划至2025年公司将投入超过200亿欧元,用于人用药品的研发。
巨额的研发投入也带来了多项研发突破。在过去的四年里,公司在多个适应症上获得了14项监管批准,其中包括四个新分子化合物以及四项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公司目前拥有80个临床与临床前项目,其中65%具有同类首个与突破性药品潜力。
预计到2025年,公司将会有15种计划新药有望获批,而新药的突破进展,也有助于应对专利药的过期 。比如呼吸类药物思力华虽然仍然是10亿重磅药,但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两年。通常来说,一旦某种药物在市场上遇到同类竞争者,随着明显低成本替代产品的出现,该种药物的销售额将平均下跌90%。因此,重磅新药的出现才能带来新的增长。
中国成为强劲增长的市场,2017年中国净销售额汇率调整后增长达到近43%。得益于吉泰瑞®、欧唐静®、双加®和维加特®四款人用药物在中国获批。
同时,2017年1月,和梅里亚成功整合之后,公司的动物保健业务在中国跨国公司中名列前位。动物保健市场,全球销售规模从 2009 年的 192 亿美元增长到 2016 年的 30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6.58%。中国动物保健行业2007~2015年的市场规模从185.08亿元增长至413.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57%。
勃林格殷格翰还是中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提供CMO生物制药合同生产服务的跨国公司。主要客户来自中国以及其它国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