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独立设计师品牌发展最大的痛点是缺“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独立设计师品牌发展最大的痛点是缺“人”

此次“华丽志全球时尚创新与投资论坛”,邀请到三位独立设计师品牌创始人及管理人一起探讨当下设计师品牌的发展状况以及面对的痛点和机遇。

“联结全球时尚创新,拥抱中国时尚创业与投资的黄金时代”,2018年4月18日,“华丽志全球时尚创新与投资论坛”(Luxe.Co Global Fashion Innovation and Investment Forum)在北京国贸大酒店隆重举办,汇集时尚投资和品牌创新领域最优秀的投资人、企业家、创业者、设计师和高级管理人员,13场演讲、对谈和圆桌讨论,呈现中国和全球时尚产业投资并购、创业创新的前沿动向和发展趋势。

【论坛主题】

中国设计师品牌发展之路

独立设计师品牌是《华丽志》重点关注的时尚产业版块。我们定期推出“华丽中国设计师月报”密切跟踪设计师品牌在商业化方面的发展动向,并通过专访和线下调研等形式,记录设计师们在成长道路上的心得体会,分享给所有关心中国设计师品牌发展的读者和业内人士。此次“华丽志全球时尚创新与投资论坛”,邀请到三位独立设计师品牌创始人及管理人一起探讨当下设计师品牌的发展状况以及面对的痛点和机遇。

【圆桌嘉宾】

杨子,ANNAKIKI 品牌创始人

ANNAKIKI品牌创始人及创意总监。杨子出生于裁缝世家,于2012年创立个人设计师品牌ANNAKIKI。曾成功在国内外发布过多次时装作品秀,曾被邀请在伦敦及巴黎时装周官方Showroom展示作品,2017年成为米兰时装周官方走秀日程的中国设计师之一。

庄晓君, IMMI 品牌联合创始人

IMMI品牌创始人兼设计师,拥有设计背景,从事品牌管理及买手多年。在时尚行业内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使其获得了丰富的品牌管理经验和独到资深的时尚买手眼光。在IMMI的品牌运营和设计中,充分利用自己的行业经验,为品牌带来了独属于IMMI的时尚风格和态度。

吕星龙,YE’SbyYESIR 品牌合伙人

YE’SbyYESIR品牌合伙人,北京尔茂蒙特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YE’SbyYESIR创立于2013年,设计师叶谦长于从当代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设计灵感,并融合个人最为擅长的解构主义,辅以现代极简设计手法。

【圆桌主持】

王琼,华丽志时尚总监

01 

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王琼:在座的设计师品牌都各有强项,想请大家聊聊当下在自己擅长的部分做得怎么样?下一步还有哪些痛点是需要去克服的?

庄晓君:大部分客户知道 IMMI 这个品牌是因为高圆圆穿了我们的衣服,我们非常感谢她。明星资源、明星街拍无疑给品牌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让我们赚得了第一桶金。对设计师品牌而言,这桶金让我们有了生存下去的能力,对于这点我很感恩。

未来从明星角度出发的营销还是不可或缺的,但从品牌软性植入或是视觉呈现出发的营销更为重要。今年开始我们可能会在视觉和文案方面投入更多、从而更好地传达整个品牌的内涵。

吕星龙(下图):YE’SbyYESIR品牌定位轻礼服品类。轻礼服与传统晚礼服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轻礼服没有那么隆重,穿着时也更方便,比如跟闺蜜喝下午茶、出席小型活动都可以穿轻礼服,而且穿着舒适度也会更好。我们品牌一直以来都在集中精力强化开拓的独立品类,也受到不少一线明星的喜欢,他们在出席很多活动时都会穿我们的衣服。同时我们也开设了几家门店,从产品回购率来看客人的整体反馈还是不错的。

但是等到开了独立直营门店之后,我们发现,10月和11月的天气比较冷,活动需求也没有年底那么大,店铺业绩可能不会很好,这也是我们这个品类存在的硬伤。所以我们的18秋冬做了成衣系列,希望能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让顾客更加喜欢YE’SbyYESIR这个品牌。

关于痛点,我们的痛点可能还是在供应链方面。因为我们用的很多面料都是产自日本或者欧美,面料定做周期比较长。此外,前期很多款式的设计感比较独特,所以制作工艺也会比较复杂,再加上北京这边服装厂都要外迁,所以生产方面我们还要不断地去改善供应链,包括优化并整合供应商资源。

杨子:从创立ANNAKIKI这个品牌开始到现在,我自己一直在埋头做设计,在很好的团队的帮助下,也相对比较顺利地开了门店。我们现在在中国有十几家门店,接下来计划将门店网络拓展至海外市场。

ANNAKIKI的定位一直是比较有态度的“怪诞少女”风格,我们在设计上相对比较大胆,品牌发展至今也获得了很多明星以及时尚圈专业人士的支持。

品牌发展到现在最大的痛点还是在于自己对做设计师和做设计师品牌之间的平衡。做设计师和做设计师品牌是有很大区别的。作为设计师,我们的定位和初衷更多的是从追求艺术设计出发,但是品牌真正要落地开店,就意味着我们要更多地了解消费者,所以在这方面有遇到一些问题,还在不断地努力摸索。

中国不缺服装品牌,最近几年大家也开始关注设计师品牌。如今消费者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比如以前我们买一件衣服是出于物质上的需求,现在更多的可能是出于审美需求,大家可能愿意买一些有态度、有审美或者有情怀的设计,而不单单是去买衣服本身。所以我们从设计师到品牌创始人,既要保证我们设计的初衷,也要知道如何才能把产品卖出去,要在设计与商业之间找到平衡。

还有一个痛点也是在于供应链。首先由于设计师品牌本身生产数量不多,所以很多工厂不接设计师品牌的单;其次对于从采购到生产,整个供应链的品质也要做到严格把控。

02

设计师品牌发展的需求

王琼:我特别想知道,作为设计师品牌,你们当下最缺什么?缺钱、缺人,还是其他?

庄晓君:毫无疑问先是缺人,最缺的是团队,当然团队是要靠钱来支撑的。只有当你有足够的资金的时候,你才能请到更好的团队以及进行团队升级。

举例来说,如果我是一个国外的牌子,那我可能只需要个官网,开间买手店,把衣服放到showroom,强化设计团队和供应链团队就可以了。但在当下的中国,我们做品牌需要更全面的人才。

单就媒体通道而言,中国有微信、微博,做微信号需要有很强编辑能力的自媒体团队,但如果你想往海外发展就要做 Instagram,做 Instagram 需要美感很强的团队,不同媒体通道的玩法各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的人才相比国外品牌而言要更全面。

杨子(下图):对于任何一个设计师来说,人才都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在设计方面还是销售方面。一方面设计上的人才确实是很难找的,另一方面 ANNAKIKI发展到现在,我自己更多地是投入在设计方面,在销售、终端管理等其他方面还是非常需要专业人才的加入。

吕星龙:对我来说人才方面也比较缺乏,主要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设计部非常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我们之前有试过招一些在传统服装品牌做到主设计师的人,但可能由于他们在传统服装品牌工作久了,形成了一定的惯性思维,导致他们再到设计师品牌企业工作会非常不适应。所以尝试过几次后我们还是决定招一些应届毕业生过来自己培养。

另外一方面是品牌视觉方面人才的缺乏,像刚才 IMMI 提到的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微博推广之类都是跟美学相关的,需要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才,这导致我们在人才市场上可以选择的范围就会缩小。

03 

期待创新

王琼:作为品牌创始人,你们每天在工厂、设计、营销团队沟通的过程当中,在哪些环节已经看到或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能帮助你们提升整体效率?

庄晓君(下图):我看到的创新其实很多,比如面料创新对我们来说是最核心的。

以往和面料商定面料时,他们会说这个面料制作周期要三个月或是这个面料在国外的订货期很长之类,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开始备现货面料。这一改变无论是对设计师品牌还是对快时尚品牌而言无疑都是一剂强心针,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在制作上就不需要花太长时间,反应速度可以更快。

此外,买手店管理方面也需要更多创新。因为我觉得未来中国买手店的渠道会越来越多,但是买手店在管理、终端销售以及对货品掌控方面可能不够专业。如果有完整的系统帮助买手店收、发、配、补货,将其体系化就会更好。据我所知一些 SHOWROOM 也在开发类似的系统。

04 

对跨界合作的看法

王琼: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发现有很多商业品牌开始寻求和设计师品牌合作,想问下你们对此怎么看?如果要合作的话,你们希望和什么样的商业品牌合作?

杨子:说到跨界合作,ANNAKIKI一直在做。截至目前,我们有跟迪士尼、亚马逊等跨界合作过。

其实我觉得跟这些大 IP 跨界合作是有很大收获的。第一,这是非常好玩的事情,把彼此的特点融合在一起重新做设计,对自己而言也非常具有挑战性;

第二,从品牌影响力角度而言,跨界合作能带来双赢的结果:对一些大 IP 来说,跟设计师合作也会给他们带来新的设计;对于我们设计师而言,通过与这些非常知名的IP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帮助我们扩大影响力。

吕星龙:YE’SbyYESIR之前也跟英特尔、巴黎欧莱雅、红牛等做过跨界合作,但我们的合作主要还是停留在帮这些品牌的某个活动出一些小系列的单品层面。我们非常希望有跨界合作,因为它的确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同时还能增加品牌曝光度。

庄晓君:首先我非常欢迎商业品牌来找我们合作,但是合作得符合两个前提之一:第一是完全差异化的品牌,这里的差异化是指可以达成共赢或者互补的效果,比如我缺供应链能力,正好对方供应链能力非常强,这时候我们就非常愿意去和他们合作;第二是与我们DNA互补的品牌,比如我们品牌偏向于可持续发展,如果有皮草类品牌想跟我合作,毫无疑问我会拒绝。反之,如果是环保类的品牌或是致力于慈善类的品牌,我们就非常愿意与之合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独立设计师品牌发展最大的痛点是缺“人”

此次“华丽志全球时尚创新与投资论坛”,邀请到三位独立设计师品牌创始人及管理人一起探讨当下设计师品牌的发展状况以及面对的痛点和机遇。

“联结全球时尚创新,拥抱中国时尚创业与投资的黄金时代”,2018年4月18日,“华丽志全球时尚创新与投资论坛”(Luxe.Co Global Fashion Innovation and Investment Forum)在北京国贸大酒店隆重举办,汇集时尚投资和品牌创新领域最优秀的投资人、企业家、创业者、设计师和高级管理人员,13场演讲、对谈和圆桌讨论,呈现中国和全球时尚产业投资并购、创业创新的前沿动向和发展趋势。

【论坛主题】

中国设计师品牌发展之路

独立设计师品牌是《华丽志》重点关注的时尚产业版块。我们定期推出“华丽中国设计师月报”密切跟踪设计师品牌在商业化方面的发展动向,并通过专访和线下调研等形式,记录设计师们在成长道路上的心得体会,分享给所有关心中国设计师品牌发展的读者和业内人士。此次“华丽志全球时尚创新与投资论坛”,邀请到三位独立设计师品牌创始人及管理人一起探讨当下设计师品牌的发展状况以及面对的痛点和机遇。

【圆桌嘉宾】

杨子,ANNAKIKI 品牌创始人

ANNAKIKI品牌创始人及创意总监。杨子出生于裁缝世家,于2012年创立个人设计师品牌ANNAKIKI。曾成功在国内外发布过多次时装作品秀,曾被邀请在伦敦及巴黎时装周官方Showroom展示作品,2017年成为米兰时装周官方走秀日程的中国设计师之一。

庄晓君, IMMI 品牌联合创始人

IMMI品牌创始人兼设计师,拥有设计背景,从事品牌管理及买手多年。在时尚行业内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使其获得了丰富的品牌管理经验和独到资深的时尚买手眼光。在IMMI的品牌运营和设计中,充分利用自己的行业经验,为品牌带来了独属于IMMI的时尚风格和态度。

吕星龙,YE’SbyYESIR 品牌合伙人

YE’SbyYESIR品牌合伙人,北京尔茂蒙特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YE’SbyYESIR创立于2013年,设计师叶谦长于从当代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设计灵感,并融合个人最为擅长的解构主义,辅以现代极简设计手法。

【圆桌主持】

王琼,华丽志时尚总监

01 

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王琼:在座的设计师品牌都各有强项,想请大家聊聊当下在自己擅长的部分做得怎么样?下一步还有哪些痛点是需要去克服的?

庄晓君:大部分客户知道 IMMI 这个品牌是因为高圆圆穿了我们的衣服,我们非常感谢她。明星资源、明星街拍无疑给品牌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让我们赚得了第一桶金。对设计师品牌而言,这桶金让我们有了生存下去的能力,对于这点我很感恩。

未来从明星角度出发的营销还是不可或缺的,但从品牌软性植入或是视觉呈现出发的营销更为重要。今年开始我们可能会在视觉和文案方面投入更多、从而更好地传达整个品牌的内涵。

吕星龙(下图):YE’SbyYESIR品牌定位轻礼服品类。轻礼服与传统晚礼服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轻礼服没有那么隆重,穿着时也更方便,比如跟闺蜜喝下午茶、出席小型活动都可以穿轻礼服,而且穿着舒适度也会更好。我们品牌一直以来都在集中精力强化开拓的独立品类,也受到不少一线明星的喜欢,他们在出席很多活动时都会穿我们的衣服。同时我们也开设了几家门店,从产品回购率来看客人的整体反馈还是不错的。

但是等到开了独立直营门店之后,我们发现,10月和11月的天气比较冷,活动需求也没有年底那么大,店铺业绩可能不会很好,这也是我们这个品类存在的硬伤。所以我们的18秋冬做了成衣系列,希望能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让顾客更加喜欢YE’SbyYESIR这个品牌。

关于痛点,我们的痛点可能还是在供应链方面。因为我们用的很多面料都是产自日本或者欧美,面料定做周期比较长。此外,前期很多款式的设计感比较独特,所以制作工艺也会比较复杂,再加上北京这边服装厂都要外迁,所以生产方面我们还要不断地去改善供应链,包括优化并整合供应商资源。

杨子:从创立ANNAKIKI这个品牌开始到现在,我自己一直在埋头做设计,在很好的团队的帮助下,也相对比较顺利地开了门店。我们现在在中国有十几家门店,接下来计划将门店网络拓展至海外市场。

ANNAKIKI的定位一直是比较有态度的“怪诞少女”风格,我们在设计上相对比较大胆,品牌发展至今也获得了很多明星以及时尚圈专业人士的支持。

品牌发展到现在最大的痛点还是在于自己对做设计师和做设计师品牌之间的平衡。做设计师和做设计师品牌是有很大区别的。作为设计师,我们的定位和初衷更多的是从追求艺术设计出发,但是品牌真正要落地开店,就意味着我们要更多地了解消费者,所以在这方面有遇到一些问题,还在不断地努力摸索。

中国不缺服装品牌,最近几年大家也开始关注设计师品牌。如今消费者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比如以前我们买一件衣服是出于物质上的需求,现在更多的可能是出于审美需求,大家可能愿意买一些有态度、有审美或者有情怀的设计,而不单单是去买衣服本身。所以我们从设计师到品牌创始人,既要保证我们设计的初衷,也要知道如何才能把产品卖出去,要在设计与商业之间找到平衡。

还有一个痛点也是在于供应链。首先由于设计师品牌本身生产数量不多,所以很多工厂不接设计师品牌的单;其次对于从采购到生产,整个供应链的品质也要做到严格把控。

02

设计师品牌发展的需求

王琼:我特别想知道,作为设计师品牌,你们当下最缺什么?缺钱、缺人,还是其他?

庄晓君:毫无疑问先是缺人,最缺的是团队,当然团队是要靠钱来支撑的。只有当你有足够的资金的时候,你才能请到更好的团队以及进行团队升级。

举例来说,如果我是一个国外的牌子,那我可能只需要个官网,开间买手店,把衣服放到showroom,强化设计团队和供应链团队就可以了。但在当下的中国,我们做品牌需要更全面的人才。

单就媒体通道而言,中国有微信、微博,做微信号需要有很强编辑能力的自媒体团队,但如果你想往海外发展就要做 Instagram,做 Instagram 需要美感很强的团队,不同媒体通道的玩法各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的人才相比国外品牌而言要更全面。

杨子(下图):对于任何一个设计师来说,人才都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在设计方面还是销售方面。一方面设计上的人才确实是很难找的,另一方面 ANNAKIKI发展到现在,我自己更多地是投入在设计方面,在销售、终端管理等其他方面还是非常需要专业人才的加入。

吕星龙:对我来说人才方面也比较缺乏,主要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设计部非常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我们之前有试过招一些在传统服装品牌做到主设计师的人,但可能由于他们在传统服装品牌工作久了,形成了一定的惯性思维,导致他们再到设计师品牌企业工作会非常不适应。所以尝试过几次后我们还是决定招一些应届毕业生过来自己培养。

另外一方面是品牌视觉方面人才的缺乏,像刚才 IMMI 提到的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微博推广之类都是跟美学相关的,需要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才,这导致我们在人才市场上可以选择的范围就会缩小。

03 

期待创新

王琼:作为品牌创始人,你们每天在工厂、设计、营销团队沟通的过程当中,在哪些环节已经看到或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能帮助你们提升整体效率?

庄晓君(下图):我看到的创新其实很多,比如面料创新对我们来说是最核心的。

以往和面料商定面料时,他们会说这个面料制作周期要三个月或是这个面料在国外的订货期很长之类,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开始备现货面料。这一改变无论是对设计师品牌还是对快时尚品牌而言无疑都是一剂强心针,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在制作上就不需要花太长时间,反应速度可以更快。

此外,买手店管理方面也需要更多创新。因为我觉得未来中国买手店的渠道会越来越多,但是买手店在管理、终端销售以及对货品掌控方面可能不够专业。如果有完整的系统帮助买手店收、发、配、补货,将其体系化就会更好。据我所知一些 SHOWROOM 也在开发类似的系统。

04 

对跨界合作的看法

王琼: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发现有很多商业品牌开始寻求和设计师品牌合作,想问下你们对此怎么看?如果要合作的话,你们希望和什么样的商业品牌合作?

杨子:说到跨界合作,ANNAKIKI一直在做。截至目前,我们有跟迪士尼、亚马逊等跨界合作过。

其实我觉得跟这些大 IP 跨界合作是有很大收获的。第一,这是非常好玩的事情,把彼此的特点融合在一起重新做设计,对自己而言也非常具有挑战性;

第二,从品牌影响力角度而言,跨界合作能带来双赢的结果:对一些大 IP 来说,跟设计师合作也会给他们带来新的设计;对于我们设计师而言,通过与这些非常知名的IP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帮助我们扩大影响力。

吕星龙:YE’SbyYESIR之前也跟英特尔、巴黎欧莱雅、红牛等做过跨界合作,但我们的合作主要还是停留在帮这些品牌的某个活动出一些小系列的单品层面。我们非常希望有跨界合作,因为它的确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同时还能增加品牌曝光度。

庄晓君:首先我非常欢迎商业品牌来找我们合作,但是合作得符合两个前提之一:第一是完全差异化的品牌,这里的差异化是指可以达成共赢或者互补的效果,比如我缺供应链能力,正好对方供应链能力非常强,这时候我们就非常愿意去和他们合作;第二是与我们DNA互补的品牌,比如我们品牌偏向于可持续发展,如果有皮草类品牌想跟我合作,毫无疑问我会拒绝。反之,如果是环保类的品牌或是致力于慈善类的品牌,我们就非常愿意与之合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