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量的大小是由人体内专职代谢乙醛的乙醛脱氢酶2(ALDH2)决定的。酒精在人体内首先经乙醇脱氢酶(ADH)催化,代谢得到乙醛。乙醛会进一步在ALDH2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乙酸再会参与到体内的多个代谢途径中去,最终得到CO2和水,排出体外。这其中,除乙醇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外,危害最大的就是乙醛了。如果体内的乙醛堆积起来,对健康是很不利的。
欧美人的酶蛋白487位的谷氨酸(Glu)多是正常的,但亚洲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编码ALDH2蛋白的基因存在缺陷,使得谷氨酸(Glu)被赖氨酸(Lys)取代。Lys等位基因( ALDH2*2 )编码得到的是没有活性的蛋白,完全不能代谢酒精或代谢酒精能力较弱,这也就是为什么大约三分之一的东亚裔喝酒会脸红(这种症状被称为“Asian Flush”)的原因。
ALDH2和血型一样,是通过遗传因子决定的。因此,酒量的大小实际上是天生的。由于存在基因缺陷的人不能迅速分解乙醛,即使只喝少量低浓度的酒也很容易喝醉并且脸红。
那么,经常喝酒是不是就不能提高人的酒量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既对,也不对。
事实上,进入人体内的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进入血液,除了上面提到的发生在肝脏的代谢之外,有大约20%的量是由微粒体酶氧化系统(MEOS)分解排出的。与ALDH2专门代谢酒精不同,MEOS能够代谢一般药物,随着人的锻炼,其代谢能力增强,因此,酒量小的人如果坚持饮酒,酒量会稍微变大。
然而,MEOS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只要连续几周不饮酒,它的代谢能力就会还原。并且,事实上即使MEOS可以代谢的酒精量增加了,由于ALDH2的分解能力是不变的,因此,在人体内堆积的乙醛仍然会增加,容易引起肝功能障碍。
此外,在2009年的期刊《PLoS Medicine》上,Philip J. Brooks和Akira Yokoyama发表了关于饮酒、 ALDH2 基因缺陷以及食道癌的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由于乙醛具有致癌性,不能迅速分解乙醛的人罹患口腔癌、咽头癌、食道癌的几率比没有ALDH2 基因缺陷的人高。这项研究中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和台湾地区的人群。
同样地,2010年的一篇论文对大陆人群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论类似:存在 ALDH2 基因缺陷的酗酒者比正常酗酒者罹患食道癌的几率要更高。
所以结论是:如果你喝酒容易脸红,说明你天生就不适合喝酒,想要“练”酒量,还是算了吧。
来源:Matom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