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影帝扎堆回流电视圈 5月或将开启新一轮追剧狂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影帝扎堆回流电视圈 5月或将开启新一轮追剧狂潮

2018年第一季度已经过去,目前电视剧市场爆款仍旧缺失,整体题材还是绕不开都市爱情、青春等元素,同质化内容带来的观剧疲劳令收视率表现十分萎靡。

张涵予回归小荧幕,新剧《天下长安》在央视播出,陈坤跨别电视圈11年后回归,《脱身》中一人分饰两角……这个五月,在众多“影帝”华丽转身回归小荧幕的风潮下,电视剧市场注定硝烟四起,看腻了都市爱情剧的观众们或将开启新一轮追剧狂潮。

近年来,电影大腕回归小荧幕已然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那么这些成名于小荧幕又早已远离小荧幕的大牌明星们,是因为什么重回到这个陌生又熟悉的战场?影帝会师小荧幕

2018年第一季度已经过去,目前电视剧市场爆款仍旧缺失,整体题材还是绕不开都市爱情、青春等元素,同质化内容带来的观剧疲劳令收视率表现十分萎靡。

而这一现象有望在5月份得到改善。随着陈坤、张涵予、黎明等影帝回流电视圈,新鲜题材的作品+演技成为观众最大的期待。

从看点上解读,古装题材一直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类型剧,此次张涵予新作《天下长安》就将于5月10日在CCTV-1播出,有了央视爸爸保障,加上张涵予本身的演技,实在吊足了观众胃口。这部讲述唐朝由初建走向贞观之治的历史古装剧,共70集,演员方面不仅有李雪健、王劲松这样的老戏骨,也有秦俊杰、舒畅这样的年轻演员,张涵予在剧中饰演敢于直言纳谏的魏征,先后辅佐太子李建成(韩栋饰演)和李世民(秦俊杰饰演),以一代名相之风携手明君共筑“天下长安”。

此前,张涵予电视电影全面发展,2012年过后,他将事业重心放到了电影上,此次回归电视剧令《天下长安》受到了极高的关注度。

这边央视大剧有影帝加持,同时段的卫视也丝毫不逊色,5月14日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播出的谍战剧《脱身》,则是由陈坤和万茜领衔主演,参演的实力演技派廖凡和王景春近几年也鲜少在电视剧中露面。剧中,陈坤一人分饰两角出演了一对双胞胎,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之前大火的《白夜追凶》,相信以陈坤的演技,也不会令大家失望,而这也是陈坤跨别电视圈11年后的回归之作。

此外,黎明也将于今年6月重返小荧幕出演电视剧《莫语者》,在剧中饰演海外安全官--莫语者事务所的负责人卫天,带领团队一次又一次粉碎黑心公司的阴谋、为海外项目保驾护航。天王阔别23年的回归之作,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担心题材过于冷门和专业,难以引起观众的看剧热情。但黎天王人气不减,在他的演绎下,是否会成为小众爆款,还是值得期待。

影帝们扎堆回归小荧屏已不再是偶然,就连姜文也确认时隔25年再次征战电视荧屏出演《曹操》,据称这部剧投资高达7亿元。

那么,实力派影星为何选择回流小荧屏呢?

电视圈风景这边独好

随着国内电视剧市场发展日益成熟,在电影市场等不到好剧本的实力派演员,似乎多了一种选择。

而电视圈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首先,在经济上能带来可观的收入

举个例子,电影除了超一线明星能拿到上千万的片酬,其他的均在几百万之间,而电视剧的片酬按集付费,动辄上千万、数千万。一般来说,一部电影拍摄周期在1~2个月,一部电视剧拍摄周期也就3个月,相差不远,收入悬殊,按40集长度计算,一部电视剧主演的片酬可以达到电影的4~5倍。

其次,电视剧也能令影星人气再次提升

近几年,电视剧爆款数据吓人。《甄嬛传》《欢乐颂》《琅琊榜》不仅成绩喜人,还带火了一批演员。此外,一部电影哪怕再红火,下档后难免声势渐消,电视剧景况则美好的多。演员一两年如没有更好的电影作品,容易被遗忘,电视剧保鲜好、题材好。

电视剧较电影对演员而言,更像一张长期饭票,密集的短期筹拍过后,演员不仅拿到较高的片酬,主演剧集更有可能在多家一线卫视平台播出,若遇上该剧大火,重播更是家常便饭,没准儿还能播成重播神剧。如此接地气的高曝光率,对即使称帝称后的影星们也极具诱惑。回归电视荧屏的名利双收,无疑是演员的上佳之选。

最后从产业布局上来看,电视剧似乎都是不错的投资项目

像黄晓明、范冰冰、杨幂都有自己的公司。一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火了,令杨幂的嘉行传媒估值达50亿。之后,明星老板带着旗下艺人冲击电视剧市场似乎成了娱乐圈一种新现象。此举不仅提高公司估值,更能做到艺人养成,对冲了明星自身“不红了”之后的风险。

转战电视圈契机是什么?

按道理来说,既然电视圈好处多多,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明星在电影圈混?为什么选在当下这个节点回归电视圈?

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娱乐圈“鄙视链”,拍电影的瞧不上拍电视剧的,拍电视剧的瞧不上拍网剧的和玩综艺的。

这个鄙视链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拍电影能巩固明星的品牌地位,因为真正高级的广告客户更青睐电影明星。章子怡之所以能成为“国际章”,和她只接拍电影不无关系。演员到了这种高度,作品已然带有艺术成分,从“国际章”的野心上也能看出,冲击国内外的奖项,才是她的目标。自从成为大荧幕上的名角,章子怡也是广告代言各种高大上,真正的国际大品牌。

当然,不是人人都是章子怡,但作为娱乐圈的一线女星,对于行业的引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而如今风水有点转过来了,综艺强势,黄渤、孙红雷等电影人玩得不亦乐乎,网剧势头也逐渐强大起来,潘粤明再次翻红。电视剧的影响力越来越强,所以电影圈也不再那么高冷了,大牌演员也开始触碰电视剧了。

从更实际的角度考虑,电影明星投身电视圈,有的是野心勃勃想拿奖,有的则是遭遇事业期瓶颈需要缓冲。更重要的是,电视剧的制作质量已经不逊色于电影。不管从制作成本上,还是行业大咖,电视剧市场进步神速。尤其在网剧方面,从画质到剧情,无不显示大剧风范。

对电影明星来说,电视圈既是避风港,也是黄金屋。出演电视剧既能保持适度的曝光度、当作事业瓶颈期的缓冲地带,在获奖上还不失为一条阳光大道。

实际上,电影咖回流现象不仅在国内出现,国外早已掀起了类似的风潮,或许受次影响,“电影人比电视人高级”的偏见得到扭转。随着电视剧市场的不断放大,越来越多的明星接受电视的邀约,不再担心被人贴上降低身价、过气的标签。

回归助力国产剧发展

毫无疑问,5月的国产剧市场将迎来激烈的竞争,同期上档的国产剧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不得不说的是,国产剧发展必然会遇到此类情况,影帝们也不是放一枪就走,而是准备常驻了。张涵予还有与小花蓝盈莹的都市职场剧《逆光》在拍,陈坤和倪妮的《凰权·奕天下》也早就未播先火。更不用说还有章子怡、刘嘉玲、周迅、汤唯等一众影后的大女主戏在虎视眈眈。未来的电视圈,一定会吸引更多的电影大腕儿们争相涌入,并且,他们不只是打酱油露个脸,而是越来越成为电视剧的中坚力量,这是大趋势。

短期来看,这似乎是在争夺收视市场,人气影帝在选择作品、导演方面,还更具优势。

从长期来看,竞争也能倒逼电视圈发展。影帝影后们在电视圈也不至于接烂片,也就意味着未来优质的作品会越来越多,种类会越来越多。长此以往,也能提升观众品味。而原本的国产剧想要突破困境,也应当从品质下手。

当然,这对制作单位、对观众这都不是坏事。对制作单位,有电影咖撑门面,话题度上就先发制人,开拍之初占尽优势。至于大批观众,也能期待电视剧圈迎来一些精英文化的艺术气息。

对于饱受剧荒折磨的观众而言,可谓一缕春风带来无限期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影帝扎堆回流电视圈 5月或将开启新一轮追剧狂潮

2018年第一季度已经过去,目前电视剧市场爆款仍旧缺失,整体题材还是绕不开都市爱情、青春等元素,同质化内容带来的观剧疲劳令收视率表现十分萎靡。

张涵予回归小荧幕,新剧《天下长安》在央视播出,陈坤跨别电视圈11年后回归,《脱身》中一人分饰两角……这个五月,在众多“影帝”华丽转身回归小荧幕的风潮下,电视剧市场注定硝烟四起,看腻了都市爱情剧的观众们或将开启新一轮追剧狂潮。

近年来,电影大腕回归小荧幕已然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那么这些成名于小荧幕又早已远离小荧幕的大牌明星们,是因为什么重回到这个陌生又熟悉的战场?影帝会师小荧幕

2018年第一季度已经过去,目前电视剧市场爆款仍旧缺失,整体题材还是绕不开都市爱情、青春等元素,同质化内容带来的观剧疲劳令收视率表现十分萎靡。

而这一现象有望在5月份得到改善。随着陈坤、张涵予、黎明等影帝回流电视圈,新鲜题材的作品+演技成为观众最大的期待。

从看点上解读,古装题材一直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类型剧,此次张涵予新作《天下长安》就将于5月10日在CCTV-1播出,有了央视爸爸保障,加上张涵予本身的演技,实在吊足了观众胃口。这部讲述唐朝由初建走向贞观之治的历史古装剧,共70集,演员方面不仅有李雪健、王劲松这样的老戏骨,也有秦俊杰、舒畅这样的年轻演员,张涵予在剧中饰演敢于直言纳谏的魏征,先后辅佐太子李建成(韩栋饰演)和李世民(秦俊杰饰演),以一代名相之风携手明君共筑“天下长安”。

此前,张涵予电视电影全面发展,2012年过后,他将事业重心放到了电影上,此次回归电视剧令《天下长安》受到了极高的关注度。

这边央视大剧有影帝加持,同时段的卫视也丝毫不逊色,5月14日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播出的谍战剧《脱身》,则是由陈坤和万茜领衔主演,参演的实力演技派廖凡和王景春近几年也鲜少在电视剧中露面。剧中,陈坤一人分饰两角出演了一对双胞胎,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之前大火的《白夜追凶》,相信以陈坤的演技,也不会令大家失望,而这也是陈坤跨别电视圈11年后的回归之作。

此外,黎明也将于今年6月重返小荧幕出演电视剧《莫语者》,在剧中饰演海外安全官--莫语者事务所的负责人卫天,带领团队一次又一次粉碎黑心公司的阴谋、为海外项目保驾护航。天王阔别23年的回归之作,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担心题材过于冷门和专业,难以引起观众的看剧热情。但黎天王人气不减,在他的演绎下,是否会成为小众爆款,还是值得期待。

影帝们扎堆回归小荧屏已不再是偶然,就连姜文也确认时隔25年再次征战电视荧屏出演《曹操》,据称这部剧投资高达7亿元。

那么,实力派影星为何选择回流小荧屏呢?

电视圈风景这边独好

随着国内电视剧市场发展日益成熟,在电影市场等不到好剧本的实力派演员,似乎多了一种选择。

而电视圈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首先,在经济上能带来可观的收入

举个例子,电影除了超一线明星能拿到上千万的片酬,其他的均在几百万之间,而电视剧的片酬按集付费,动辄上千万、数千万。一般来说,一部电影拍摄周期在1~2个月,一部电视剧拍摄周期也就3个月,相差不远,收入悬殊,按40集长度计算,一部电视剧主演的片酬可以达到电影的4~5倍。

其次,电视剧也能令影星人气再次提升

近几年,电视剧爆款数据吓人。《甄嬛传》《欢乐颂》《琅琊榜》不仅成绩喜人,还带火了一批演员。此外,一部电影哪怕再红火,下档后难免声势渐消,电视剧景况则美好的多。演员一两年如没有更好的电影作品,容易被遗忘,电视剧保鲜好、题材好。

电视剧较电影对演员而言,更像一张长期饭票,密集的短期筹拍过后,演员不仅拿到较高的片酬,主演剧集更有可能在多家一线卫视平台播出,若遇上该剧大火,重播更是家常便饭,没准儿还能播成重播神剧。如此接地气的高曝光率,对即使称帝称后的影星们也极具诱惑。回归电视荧屏的名利双收,无疑是演员的上佳之选。

最后从产业布局上来看,电视剧似乎都是不错的投资项目

像黄晓明、范冰冰、杨幂都有自己的公司。一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火了,令杨幂的嘉行传媒估值达50亿。之后,明星老板带着旗下艺人冲击电视剧市场似乎成了娱乐圈一种新现象。此举不仅提高公司估值,更能做到艺人养成,对冲了明星自身“不红了”之后的风险。

转战电视圈契机是什么?

按道理来说,既然电视圈好处多多,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明星在电影圈混?为什么选在当下这个节点回归电视圈?

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娱乐圈“鄙视链”,拍电影的瞧不上拍电视剧的,拍电视剧的瞧不上拍网剧的和玩综艺的。

这个鄙视链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拍电影能巩固明星的品牌地位,因为真正高级的广告客户更青睐电影明星。章子怡之所以能成为“国际章”,和她只接拍电影不无关系。演员到了这种高度,作品已然带有艺术成分,从“国际章”的野心上也能看出,冲击国内外的奖项,才是她的目标。自从成为大荧幕上的名角,章子怡也是广告代言各种高大上,真正的国际大品牌。

当然,不是人人都是章子怡,但作为娱乐圈的一线女星,对于行业的引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而如今风水有点转过来了,综艺强势,黄渤、孙红雷等电影人玩得不亦乐乎,网剧势头也逐渐强大起来,潘粤明再次翻红。电视剧的影响力越来越强,所以电影圈也不再那么高冷了,大牌演员也开始触碰电视剧了。

从更实际的角度考虑,电影明星投身电视圈,有的是野心勃勃想拿奖,有的则是遭遇事业期瓶颈需要缓冲。更重要的是,电视剧的制作质量已经不逊色于电影。不管从制作成本上,还是行业大咖,电视剧市场进步神速。尤其在网剧方面,从画质到剧情,无不显示大剧风范。

对电影明星来说,电视圈既是避风港,也是黄金屋。出演电视剧既能保持适度的曝光度、当作事业瓶颈期的缓冲地带,在获奖上还不失为一条阳光大道。

实际上,电影咖回流现象不仅在国内出现,国外早已掀起了类似的风潮,或许受次影响,“电影人比电视人高级”的偏见得到扭转。随着电视剧市场的不断放大,越来越多的明星接受电视的邀约,不再担心被人贴上降低身价、过气的标签。

回归助力国产剧发展

毫无疑问,5月的国产剧市场将迎来激烈的竞争,同期上档的国产剧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不得不说的是,国产剧发展必然会遇到此类情况,影帝们也不是放一枪就走,而是准备常驻了。张涵予还有与小花蓝盈莹的都市职场剧《逆光》在拍,陈坤和倪妮的《凰权·奕天下》也早就未播先火。更不用说还有章子怡、刘嘉玲、周迅、汤唯等一众影后的大女主戏在虎视眈眈。未来的电视圈,一定会吸引更多的电影大腕儿们争相涌入,并且,他们不只是打酱油露个脸,而是越来越成为电视剧的中坚力量,这是大趋势。

短期来看,这似乎是在争夺收视市场,人气影帝在选择作品、导演方面,还更具优势。

从长期来看,竞争也能倒逼电视圈发展。影帝影后们在电视圈也不至于接烂片,也就意味着未来优质的作品会越来越多,种类会越来越多。长此以往,也能提升观众品味。而原本的国产剧想要突破困境,也应当从品质下手。

当然,这对制作单位、对观众这都不是坏事。对制作单位,有电影咖撑门面,话题度上就先发制人,开拍之初占尽优势。至于大批观众,也能期待电视剧圈迎来一些精英文化的艺术气息。

对于饱受剧荒折磨的观众而言,可谓一缕春风带来无限期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