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川 编辑:Terry Tian
随着2018年新零售的全面大爆发,一个新的城市业态名讳——新零售之城,诞生了。
放眼中国西北,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应是领衔之城。
-
2018年1月16日,阿里巴巴「丝路总部」揭牌仪式暨西安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第二批合作项目签约仪式落地举行,至此,丝路总部正式落户西安。
-
2018年3月30日,西安国际医学(SZ000516)发布《重大资产出售报告书》(草案),宣布其子公司开元商业100%股权转让银泰百货,本次交易支付的对价全部为现金,交易价格约为33.61亿元。
-
2018年4月28日,西北首家 “盒马鲜生会员店 ”盛大开业。截至2018年底,盒马鲜生还将计划在西安落户线下门店10家,三年内落户30家。
在“新零售之城”之前,国家对西安的定位描述是这样的: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对外交往中心、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2018年5月11日,西安SKP盛大开业,伴随而来的是类似中大国际、珠江金花等商场里大牌们的撤离或者重心转移,西安SKP这个“外来和尚”究竟是搅局者还是促进者?西安真的需要SKP吗?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
新零售之城:西安,来了
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以批发零售和个体经营为主的商业经济时代已经渐行渐远,在进入新千年后,全国城市商业经济迅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根据国际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西安市GDP保持高速稳定增长,其增速保持在8%左右,高于了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固定资产的低位增长和企稳回升的态势下,经济的发展有了显著的提升。
为什么是在2016年呢?
这还得从2014年的实体商业转型说起。
2014年,随着4G时代的全面到来,移动支付、线上营销、平台运营、数据支撑无一不是带动电商生态服务链端迅速成长的一年。而实体商业也正是在这样的冲击下,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据联商网统计,2014年,全国约200家百货门店关闭,包括141家外资店和60家本土店。截止到2015年8月,全国百货业态新增关闭73家门店,其中不乏百盛、马莎、华堂、尚泰、王府井等知名中外企业。
《中国商业发展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实体百货走向
在2014年全国宏观经济持续不景气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产业发展却变得有人问津起来。要说这是因为互联网发展的顺势,来消除了此前我国存在的各地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话,那就不得不说到这一年我国高铁的迅速发展了。其中,对中西部地区影响较大的,应该要算2017年开通的西成高铁。
一边是属于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丝路文化、交流中心的西安,一边是属于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技文创、经济中心的成都,两座城市定位上的差异,随着西成高铁的开通,双城的表现愈发亮眼,同时还共同推动了中西部地区商业的繁荣和产业的发展。
-
2008-2011年,西安每年只有一个集中式商业项目入市。
-
2012-2013年,西市城、秦汉唐、凯德广场、世纪金花珠江时代广场、赛格购物中心、金莎等开始扎堆入场。
-
2014年,我国在建的购物中心面积从106.6万平方米达到了320万平方米,整体消费力的有限性和购物中心开发的高速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也正是从2014年开始,西安新增商业项目体数量开始向两位数靠拢并一发不可收拾。西安的实体商业开始进入“超饱和期”,也是商业地产1.0(百货零售)时代到2.0(百货购物中心)时代转变的一个时期。
而双城的另一头,成都,在2014年却完成了从商业地产2.0(百货购物中心)时代到商业地产3.0(街区文化商业)时代的一个初转型。实体商业转型能达到如此之快,成都远洋太古里,功不可没。
成都远洋太古里 Taikoo Li Chengdu
2014年10月31日,成都远洋太古里试营业,这一年的成都可以说是刚进入商业地产2.0(百货购物中心)时代不久,而成都远洋太古里则把一个不同于所有传统商业综合体结构的项目呈现了出来,这既是给商业市场环境的一场“试验”,也是给身在宏观经济市场当下的我们的一场“体验”。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一点也没错。2016年的成都远洋太古里,做到了,也成功了。做到了古寺建筑文化与新大都会时尚的邂逅碰撞,成功的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融合在一起,在优胜劣汰中,重新定义了时代商业文化,成功开启了商业地产3.0(街区文化商业)时代,成为城市地标性建筑。
“ 天时地利人和 ” 里的不可复制
天时:项目内在的产品基因
地利:项目所在的位置地段
人和:消费人群的各种体验
“天时地利”不难复制,“人和”因为会受到城市区域差异化的影响,因此更多的是需要创新。两年的时间,成都远洋太古里刷新了成都全新的商业体态,同样有着古城(建筑)血液的西安,在经历了2014年商业过盛的两年后,2016年,在“营改增”政策全面试点实施后的不久,“互联网+”形式的商业体态开始日趋显著,去存量化已然成为了西安商业的下一个出口,商业的消费活力蓄势待发。
要向前走,总是得先告别
传统的零售模式已经落后。过去零售商经营成本如果增加,可以通过商品涨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现在因为资讯通畅、商品价格透明等原因,很难继续行得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提价受阻,导致一些管理滞后的实体商业只好闭店止损或者升级改造。
2014年是告别的一年
▼
也正是西安同质化商业开始寻求突破创新的元年。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4年至2016年,西安主城各区域已遍布20多个大型购物中心,2016年又共计开业5个大型购物中心。至此2年的时间,西安开始全面进入商业地产2.0(百货购物中心)时代。随着古城商业形态不断升级,商业资产交易日渐活跃,资本市场开始逐步看好西安的商业发展。就在各大品牌商业地企纷纷抢滩西安市场,对西安城市发展趋势和营商环境高度认可选择强势进驻西安的情势下,北京SKP发出了这样一则消息“ 我们旗下红标品牌SKP即将进驻古城西安,预计2018年开业。”
关于北京SKP:
一家由北京华联集团旗下百货公司,对自身的定位在高级奢华与流行时尚之间。全馆汇集了国人所有熟知的奢侈品牌和高端品牌,共计来自全球的938个品牌,其中60%为国际著名品牌,包括CHANEL/HERMèS/LOUISVUITTON/DIOR/GUCCI/PRADA/FERRAGAMO 等70个国际名品旗舰店、精品店和概念店。强大的品牌阵容、完善的购物环境,使其在京迅速走红,并成为北京商业性地标建筑。
在SKP进驻西安的消息确认后,业内人士纷纷预言“西安SKP将带领西安商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奢华高度”。“奢华”二字对于西安来说,一直都有着自我独到的诠释。十年前,在LOUIS VUITTON、Chloé、Fendi等奢侈品大牌的入驻下,西安奢侈品市场迎来了里程碑式的第一次跨越发展。
Prada位于西安南门外的店铺与西安SKP一步之遥
而后,由于国家相对政策的碾压,整个奢侈品高端商业市场都相继出现了低迷下滑的走势,据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贝恩之前发布的《201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显示,201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销量下降1%。其在2013年、2012年和2011年却是分别上涨2%、7%和30%。
2014年的西安,却迎来了第二次的奢侈品大爆发。PRADA,GUCCI,FENDI,Burberry、SLP、Valontio等品牌在这一年选择了将西安的店铺进行翻新升级,带动了西安高端商业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助力了西安商业格局的转变。
或许对一座千年文化古城(建筑)来说,时尚奢华一直流淌于血液之间,只有当时间的潮汐拍打至某个浪尖时,才会被唤醒,被唤醒在另一个时尚奢华的高度上。西安SKP具备了这样一个高度。2018年西安SKP的到来,将会给西安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或许这也会是让西安这个中国老牌时尚重镇在沉寂许久后重登时尚版面,迎来第三次奢侈品商业大潮的一年。
西安SKP已于2018年5月11日开业
明星品牌效应催化,奢侈品店铺数有望超过北上广
CHANEL、HERMES、LOUIS VUITTON、DIOR、GUCCI、PRADA等国际顶级奢侈品牌将引领600多个其他高端知名品牌齐聚西安,其中包含众多首次入驻西安的品牌,如CELINE,LOROPIANA,ALAIA,BALENCIAGA,TOM FORD,ALEXANDER MCQUEEN等国际一线品牌,联袂打造西安最全高端时尚王国。
国际品牌荟萃的的西安SKP
此前,在西安的高端商业体项目里,能数得上号的几乎仅限王府井、中大国际以及西安本土品牌世纪金花。而SKP的落户选址,正是选在了南门中大国际与世纪金花之畔,并且与王府井对峙而立。在西安群雄逐鹿的商业大环境下,SKP与三座商场的贴身肉搏,势必会共同来角逐古长安城的高端消费市场。而最终优胜的是谁,劣汰的是谁,就得看消费者和品牌们的心之所向,身之所往了。
商业格局渐渐成型
一个新商业项目的注入在为消费者带来多元时尚体验的同时,也将助推商业格局的新变产生。据仲量联行报告显示,2018年西安优质零售物业市场将迎来近10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其中,西安SKP单体项目的建筑面积就占了将近三分之一,可见西安已然成为全球奢侈品集团眼中的新ICON,因此2018年的西安商业,不仅是体量和品牌的竞争,更多的是一个新的商业理念和服务的竞争——即新零售和新业态。
西安SKP联合举办 WWD全球时装与美容论坛
相信随着华联集团这样的国内一线开发商进驻到西安市场之后,无论是从行业定位、技术、业态展示、渠道运营还是招商环节上,竞争都只会愈演愈烈。在极大的提升了市场供应量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倒逼着现有的零售商们务必进行快速、积极的转型与调整,这样才能让西安这座千年古城的地位能与其自身的商业项目规模得以匹配,从而进一步促进西安商业市场的成熟,带动西安零售市场的进一步向前。
西安需要西安SKP,需要的理由已经不仅仅是大牌all in后的奢侈品一站式购物,而是对零售格局、思维的拓展和革新;另一方面,SKP也需要北京之外的“新零售之城”的热土,来复制她过往在北京的成功,验证她自身累积多年的商业智慧和放眼未来的商业远见。
最后,是想说给西安这座城的,“新零售之城”的一纸合约签起来不难,引进几个标杆性的商业地产旗舰也不难,难的是这背后的新零售之“人”。零售再革新,都是“人才”做出来,零售再升级,都是“以人为本”的。如何培养人才,如何与消费者沟通,是西安这座城和SKP这座MALL在开业剪彩过后都要思考的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