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回万科真的被拉下王座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回万科真的被拉下王座了?

万科是地产江湖的老大,这从来都不是个问题,声称要拉其下马的人一直都在,可人家万科那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倒是那些试图超车的似乎在提速之后结局都不太好(具体案例就不举了,

万科是地产江湖的老大,这从来都不是个问题,声称要拉其下马的人一直都在,可人家万科那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倒是那些试图超车的似乎在提速之后结局都不太好(具体案例就不举了,伤人)。不过今年似乎情况有些不同,在榜单的争夺上绿地从年初就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超越者,果然在某智库发布的地产上市公司前11个月销售业绩排行榜,绿地集团以1918亿元压过万科的1911亿元,以7个亿的微弱优势领跑。

这件事情很吸引眼球,人们更多的是想知道为什么。就有媒体质疑,绿地的销售业绩主要靠9、10、11月的激增带来,三个月新增800亿元的销售(其中11月就380亿元)的销售数据简直令人乍舌,要知道有多少地产公司努力一年也未必能卖到100亿元,而人家绿地一个月就顶你小四年了!于是很多人开始质疑这销售数据的真实性,其中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以房顶销售款”,这是资金链紧张的开发商近年来一种普遍做法,这事情出在已经上市的绿地身上,而且是以这么大的量级来表现,未免有点匪夷所思。

我想万科被超越其实应该是迟早的事,万科的高层自己就已经说不再关心数字,实际上从销售面积角度,万科也曾一度被恒大超越,当时好像并没有人有特别大的争议,那么为什么要怀疑现在绿地的销售数据?我个人以为,最大的怀疑其实是对绿地商业模式的看不懂。一个迎合地方政府对地标建筑追求的公司,在各地的新区大盖超高层的摩天大楼,这些地方有些还算是二线城市,有些只能算是三四线,在这样的地方写字楼市场会有多少需求其实是明摆的,SOHO中国的老潘就说过在中国做写字楼只有在北京、上海有机会,绿地却能够打破这样的禁忌,以业内普遍谨慎的超高层模式(业内普遍认为超高层不仅在成本上难以控制,而且周期漫长现金流压力巨大)来挑战人们的想象力,居然现在还能成为销售额的老大,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我想假设换做另外一家,比如万达,以这种“低价拿地、杠杆融资、快速建造、快速销售”的扩张逻辑来争第一,万科即使败了也会服气。就好比哪天小米手机的销售成了全国第一,把三星拉下马,一点都不会奇怪,这种屌丝逆袭的逻辑顺理成章。但如果换做一种有违常识的逻辑来实现这种超越,我觉得就难免会让人心里产生各种遐想,就像万科周刊的那个反应帖“你们懂得!”,好像也就只能回应一句“呵呵”。当然,也许有些事情不一定大多数人的逻辑才是对的,那么有“懂得”的请一定要来好好教教我。

其实,一个企业是不是越大越好呢?好像也未必。做大当然会有各种好处,规模优势带来的各种成本降低不必说,资源会更容易获取,也更容易影响市场形成定价权。不过大会有大的问题,尤其在资源、能力和管控体系不足以支持的情况下,盲目做大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多的麻烦,现实情况也不是规模做大了就一定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很多时候甚至会制造更多的麻烦,多少企业不就是死在对扩张的盲目追求上?对于地产行业而言,由于涉及的方面实在太多,很难完全像制造业那样实现标准化,跨地域扩张的复杂性会让做大遇到更多的挑战。

距离年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今年地产界的大事件还有几桩没有落定。2014年看来注定会是一个奇葩的年份,会有很多事件留待我们慢慢消化。作为还要继续在这个行业战斗的一份子,我们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会有越来越多的事情是我们看不懂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去明白,努力去分辨其中的真伪。至于谁是江湖上的老大,就当它是一个传说好了,没必要去膜拜,做好自己的事,在这动荡的年代好好活着,就够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万科

7.4k
  • 万科A:2023年营业收入4657.39亿元,归母净利润121.63亿元
  • 当豪宅遇上公立名校,昆明楼市的“王炸”来了!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回万科真的被拉下王座了?

万科是地产江湖的老大,这从来都不是个问题,声称要拉其下马的人一直都在,可人家万科那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倒是那些试图超车的似乎在提速之后结局都不太好(具体案例就不举了,

万科是地产江湖的老大,这从来都不是个问题,声称要拉其下马的人一直都在,可人家万科那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倒是那些试图超车的似乎在提速之后结局都不太好(具体案例就不举了,伤人)。不过今年似乎情况有些不同,在榜单的争夺上绿地从年初就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超越者,果然在某智库发布的地产上市公司前11个月销售业绩排行榜,绿地集团以1918亿元压过万科的1911亿元,以7个亿的微弱优势领跑。

这件事情很吸引眼球,人们更多的是想知道为什么。就有媒体质疑,绿地的销售业绩主要靠9、10、11月的激增带来,三个月新增800亿元的销售(其中11月就380亿元)的销售数据简直令人乍舌,要知道有多少地产公司努力一年也未必能卖到100亿元,而人家绿地一个月就顶你小四年了!于是很多人开始质疑这销售数据的真实性,其中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以房顶销售款”,这是资金链紧张的开发商近年来一种普遍做法,这事情出在已经上市的绿地身上,而且是以这么大的量级来表现,未免有点匪夷所思。

我想万科被超越其实应该是迟早的事,万科的高层自己就已经说不再关心数字,实际上从销售面积角度,万科也曾一度被恒大超越,当时好像并没有人有特别大的争议,那么为什么要怀疑现在绿地的销售数据?我个人以为,最大的怀疑其实是对绿地商业模式的看不懂。一个迎合地方政府对地标建筑追求的公司,在各地的新区大盖超高层的摩天大楼,这些地方有些还算是二线城市,有些只能算是三四线,在这样的地方写字楼市场会有多少需求其实是明摆的,SOHO中国的老潘就说过在中国做写字楼只有在北京、上海有机会,绿地却能够打破这样的禁忌,以业内普遍谨慎的超高层模式(业内普遍认为超高层不仅在成本上难以控制,而且周期漫长现金流压力巨大)来挑战人们的想象力,居然现在还能成为销售额的老大,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我想假设换做另外一家,比如万达,以这种“低价拿地、杠杆融资、快速建造、快速销售”的扩张逻辑来争第一,万科即使败了也会服气。就好比哪天小米手机的销售成了全国第一,把三星拉下马,一点都不会奇怪,这种屌丝逆袭的逻辑顺理成章。但如果换做一种有违常识的逻辑来实现这种超越,我觉得就难免会让人心里产生各种遐想,就像万科周刊的那个反应帖“你们懂得!”,好像也就只能回应一句“呵呵”。当然,也许有些事情不一定大多数人的逻辑才是对的,那么有“懂得”的请一定要来好好教教我。

其实,一个企业是不是越大越好呢?好像也未必。做大当然会有各种好处,规模优势带来的各种成本降低不必说,资源会更容易获取,也更容易影响市场形成定价权。不过大会有大的问题,尤其在资源、能力和管控体系不足以支持的情况下,盲目做大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多的麻烦,现实情况也不是规模做大了就一定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很多时候甚至会制造更多的麻烦,多少企业不就是死在对扩张的盲目追求上?对于地产行业而言,由于涉及的方面实在太多,很难完全像制造业那样实现标准化,跨地域扩张的复杂性会让做大遇到更多的挑战。

距离年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今年地产界的大事件还有几桩没有落定。2014年看来注定会是一个奇葩的年份,会有很多事件留待我们慢慢消化。作为还要继续在这个行业战斗的一份子,我们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会有越来越多的事情是我们看不懂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去明白,努力去分辨其中的真伪。至于谁是江湖上的老大,就当它是一个传说好了,没必要去膜拜,做好自己的事,在这动荡的年代好好活着,就够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