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线推手共论:新偶像的诞生新路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线推手共论:新偶像的诞生新路径

偶像行业无疑正在迎来高光时刻,如何保证偶像生产的可持续性,如何在获得人气后用更好的内容延长偶像生命周期,这是业内当红炸子鸡的偶像公司正在思考的问题。

整理 | 邵毛毛

2018年5月24日,由《三声》主办的新青年论坛北京乐空间举行。本次活动《三声》邀请到了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副总经理/《创造101》制片人邱越、光大控股投资总监金正、可米经纪CEO/领誉传媒创始人周昊、ETM活力时代联合创始人赵伟伟、麦锐娱乐CEO王丛、赛富基金合伙人/赛富动势管理合伙人金凤春、星联互动CEO周罕见、红杉资本副总裁王临青、小猪短租市场总监张山山,共同探讨偶像产业的新变化和机遇。

偶像行业无疑正在迎来高光时刻,但这些身为当红炸子鸡的偶像公司也在忐忑。如何保证偶像生产的可持续性,如何在获得人气后用更好的内容延长偶像生命周期,这是周昊、赵伟伟和王丛如今所共同思考的问题。

以下是论坛的第一场圆桌对话摘要:新偶像的诞生新路径

主持人:

贾晓涛 三声联合创始人

论坛嘉宾:

周 昊 可米经纪CEO、领誉传媒创始人

赵伟伟 ETM活力时代联合创始人

王 丛 麦锐娱乐CEO

金凤春 赛富基金合伙人、

赛富动势管理合伙人

贾晓涛:先问三位偶像公司的嘉宾,最近几档综艺节目的火爆带动大众对偶像领域的关注。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其实对行业有点拔苗助长、收割了整个行业长远的未来。你们怎么看呢?现在这种火是好事还是坏事,现在的火究竟是短期的还是长期可持续的事情?

周昊:对于我们来说,通过节目很多人认识了我们公司、开始关注我们做这件事,我觉得这是特别正向积极的功能。另外,今年明年选秀节目那么多,最后这些孩子怎么沉淀下来,应该是我们在座做经纪公司的人应该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自己在思考,因为我们本身不做纯女团,我们去《创造101》的那六个女生主要还是在拍戏,未来她们从这个节目上下来之后怎样发展,她们在戏剧的作品、在其他领域的内容能不能持续让大家记住她们,这点特别重要。现在的这些所谓高人气都是虚假的。

贾晓涛:你想要吗?

周昊:我对这些事看的还挺淡的,这个节目里面让这些孩子有了另外一个被人知道的渠道,但你说这个渠道对她们来说是不是好事?我觉得如果这些姑娘准备好了就是件好事,如果没准备好其实是个灾难,一个姑娘上了这个节目突然人气高了,如果这个节目结束以后,她的人气遇到一个很大的变动,我觉得可能在她心里面受到的创伤反而是更可怕的事情。所以我们在收获这些掌声和人气的同时,另外一方面式我们怎么协助他们走的更远、更好的发展下去,这是我们思考的一个核心话题。

赵伟伟:是这样的,平台的参与和偶像持续曝光一定是非常积极的,对包括像我们ETM这样的公司来说,一定是非常好的事,就像刚才贾晓涛说的一样,这段时间我收到很多方向的关注,包括商务方向、资本方向都在积极关注我们。

其实我会觉得更大问题还是在于人,这段时间,我们经纪公司、平台聊的最多话题是持续性,制度,还有人荒。不管是爱奇艺还是腾讯,大家都觉得这个节目一定会持续往下做,但未来人在什么地方?这是有疑问的,很有可能最后人是从这个节目移到那个节目,反反复复出现都是那些人,但这些人被过渡消费后,自己本身的价值和受众对他们的关注度是会慢慢减退的。

怎么去持续生产源,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讲的,不管是所谓的养成制度还是练习生制度,我们怎么在这个过程当中给予这些人更高的质量,包括像离开节目之后如何能用更好的作品支撑他们的延续,这是我认为在这些平台带给我们诸多多利好后我们需要深度思考的。

贾晓涛:王丛老师,你本来要好好培养她的,但是可能在那个时间点,你的人真的未必准备好了,你怎么看这个事?

王丛:可能以我的标准来说没有准备好,但是去了以后发现准备还可以。我们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这么一个节目,我创办这家公司特别重要一个原因就是《produce 101》,我当时在想什么时候我们能做出这样一个舞台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所以就做了这家公司,我们投入很多精力去做,最终看到了两档非常成功的节目,我们自己的孩子经过这么多年训练,有这样一个展示环境,我们特别欣慰。最后,我同意周老板还有伟伟的观点,其实节目就是一个曝光平台,有了人气后关键是怎么做好后续人才储备,以及有一些声望艺人后续的商业运作艺人经纪,包括整个实力的进一步提升,这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

贾晓涛:金总是投资人,我就直接问了,这波公司跑到最后能成为头部公司吗?这一波经纪公司里面的头部能做到多大?

金凤春:我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的,先从男偶像开始,但我发现忙不过来了,男团公司还没看完,突然又冒出来一堆女团公司。我们主要还是做互联网投资的,从互联网人群更替来看,我们发现这还是特别大的一个事。

为什么现在这些小姐姐们突然喜欢看节目、追偶像了?因为互联网解放了大家很多的时间。但随着互联网发展,人是越来越孤独的,所以需要社交,需要有归宿感、社群感,这是一个大的背景。

同时为了研究这个行业,我前段时间去了韩国,专门去看了韩团的演唱会,我发现那边的偶像产业跟我们国内偶像产业相比,是另外一个世界,是一个巨赚钱的买卖。仅票务这块,6000块一张的票,可以想象这是多赚钱的买卖。

我还有一个亲身感觉就是那边的东西确实比我们先进很多,我们现在的偶像产业还非常初级。在座有很多偶像经纪公司,他们培养出来这些偶像确实能带来不同的东西,女孩子也很愿意花几千块钱买票看演出,但这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于后面的一个问题,我想周总已经做很大了,当然还会有很多新公司陆陆续续冒出来,我们也有这个信仰。

贾晓涛:刚才大家都提到了,平台在这当中作用非常大,但对经纪公司来说,你们和平台之间怎样摆脱相爱相杀的关系?怎么共享收益让平台后续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去推动这个事情?

周昊:我认为既然大家来参加这个节目,那么就已经接受了分享经济这件事。假设有机会进到十一强,我们的人就要放在里面培训两年,相当于把我女儿送出去两年,我们还管不了,我们是做好了这个心理准备的。我们三个公司都不一样,王丛总真的是做团体孵化的,我们其实还是从剧里面产生艺人,赵伟伟则是给很多平台输送了很多训练完整的人,我们本身就可以在分享赛道上合作。

我认为跟平台未来也是这样,一定是大家深度捆绑在一起。话语权还是在平台手上,我们都是给平台打工的供应商,只有培养出更好的人更好的作品,我们才有跟平台议价的能力。

赵伟伟:我没有结婚,也没有小孩,但这段时间我也是有了父母心态,小孩送到了平台,担心给他的镜头不够多,同时又担心名次排到前面被收割走了怎么办。我们私下会讨论这个事会想,大家一起共建这个市场的繁荣,我们如果能够做到持续性,我儿子女儿多了以后也许就没有这个担忧了。

贾晓涛:你得多长时间再培养一个?

赵伟伟:这是ETM的一个优势,我们有一个基于韩国模式的、比较健全的练习生系统,我们可以持续地去选人、培养、输出,所以说我们是很有自信的。未来可能每一季度都会这种节目,我们的供应应该是跟得上的。

贾晓涛:王丛老师,刚才赵总绕来绕去还没说多长时间养一个女儿出来,如果养出来一个要给平台拿去两年,你心里面怎样想?

王丛:我们公司才成立第15个月,像刚才金总讲的一样的,相比较日韩来讲,国内的这个行业非常初级,第一步大家不会想那么多利益分割的事情,让是大家在一起形成一个产业,把产业做起来。如果产业做不起来,大家怎么分工都没有意义。最后一个问题,既然有规则,就按照规则去办,否则不要玩这个游戏,这是我的态度。

贾晓涛:金总看了这么长时间偶像团体,您认为他们如果要持续保持这样一种影响力,除了像综艺节目之外还有哪些比较好的方式?

金凤春:看整个行业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创始团队还是以培养艺人的思路在去做偶像。我说的艺人是指影视业。做影视业一定要在影视圈有非常强的资源,我们把这些孩子推到影视公司里面,另外我也可以去做粉丝运营,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公司的粉丝运营就是基本上等同于刷粉丝刷排行榜。

我们非常看重创业团队有真正粉丝运营的能力。真正做粉丝,这个跟艺人行业非常不一样,我们希望创业人弯下腰真正倾听粉丝的声音,换句话说,你这个创始人必须是粉丝,至少是粉头这种级别的人。哪怕没有平台他们也能把粉丝做起来,这样的团队才是真正的有持续性的团队。

贾晓涛:王丛其实你的影视资源超级丰富,你打造偶像的时候有想往哪个方向发展?还是去做影视吗?

王丛:爱豆不是歌手,更多的是个品类。个人对于爱豆有很多种定义,比如在精神层面上的自我的实现,在实力方面非常强,在性格上追求自我,我们追求还是做一个爱豆类型的人吧,在B端会有变现,在C端也有变现,会有一个不断变现的比例吧。

贾晓涛:刚才金总说了一个事情——粉丝的运营。说到这个,周昊,我经常看到微博上有很多粉丝骂你,你怎么看粉丝运营这件事情?怎么看你们跟粉丝之间的关系?是应该要去迎合粉丝还是?

周昊:我还是挺开心的,因为我觉得他们来骂你,是基于对我们生产娱乐产品的喜欢,而且我觉得骂我是一个比较好和直接的宣泄出口,其实粉丝每天追星可累了,他不骂我骂谁,骂我是特别合理的事情。

粉丝骂我的我每一条都看,看完我还回复他们,因为我觉得从创业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希望自己跟传统的影视公司有区别,希望我们能够给粉丝生产产品的,这个产品既然是生产给他们看的,那么他们的意见就特别重要。我们公司成立到现在也是还不足两年,没有他们不断督促刺激我,我们也不会成长那么快,还是很感谢他们的。

贾晓涛:粉丝骂你最后你是会改,还是会我行我素?

周昊:最核心的问题是这件事情是我们怎么做都不可能逃脱被骂。今天你让艺人工作变很多了,粉丝骂你;两个月没消息了,粉丝又骂你。我觉得其实挺好,在骂的过程当中我们不断互动,慢慢地成为另外一种方式的朋友。

贾晓涛:赵伟伟你怎么看,怎么去考量和你粉丝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应该要去迎合他,你还是要有一定距离。

赵伟伟:可能因为我们公司小哥哥小姐姐目前的粉丝还不是那么多,所以目前还没有人骂我。我个人认为国内比起日韩来说,整个泛文娱圈的文化相对来是一个处在成长中且不成熟的阶段。一个的公司老总,或者其他核心高层也是泛文娱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对这个老总的赞扬还是批判,都是粉丝特别热衷,而且是必须存在的部分,包括老总个人IP可能有时候比起某些艺人更具商业价值,所以我个人其实挺期待被人骂的。

公司和粉丝间应该是沟通状态,大家一块商商量量。我们现在也是在学习和迭代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很多粉丝发声我们是非常详细记录了下来,而且我们会专门开会去分析判断他们,虽然有些粉丝比较偏激,但更多的这种声音对于我们来说是帮助特别大的。

王丛:我有后援会、超话,还有人给我寄各种各样危险品,所以我我特别理解周总。其实想一想我也年轻过,我以前追星的时候也天天骂经纪公司,跟现在骂我们一样。粉丝本质上是希望你更好,所以会跟你讲这些话。因为粉丝中很多是中学习、小学生,大家都有一定生活压力,如果通过这个事情能缓解大家压力,让社会更和谐,其实也是做艺人产业的价值,所以我是特别理解。

刚才两位也讲到一个问题,就是关注粉丝的意见。每条微博我都会看,很多地方说的特别对,特别有道理。毕竟国内这个产业是刚刚发展起来的,我们也在摸索这些路。有骂声才能持续不断地改进,所以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个人成长都离不开粉丝,希望你们多骂一点,我最担心没人骂,那这个就凉了。

贾晓涛:金总怎么看,你觉得他们应该要去贴合粉丝还是?

金凤春:在《偶像练习生》播的时候,我也专门跑到粉丝群里观察,都挺好玩的。我觉得最重要还是团队要用心听他们的声音,至于说要不要去引导,或者说被这个粉丝牵着走,这都是战术层面的问题。最核心的东西是要真正相信这个事情,你们必须得有人天天去听他们的声音。

贾晓涛:你们觉得接下来这个领域里面最值得重视的变化或者趋势是什么?

金凤春:我们现在看的变化是如果有一个团队不依赖或者不主要依赖平台,他下面孩子都能红,那我觉得这是极其有价值,这确实是一门手艺活,我认为互联网会带来很大变化,不管是网红或者是主播,还有抖音上的那些大号兴起,其实没有依赖大平台、大剧或者大综艺把这些人带红,那么他们现在只能往电商、营销方向走。会不会今后会起来一波人,他靠公司的力量或者自己的力量把自己也做成一个偶像,这个是我们目前看到新的变化,它会对整个行业带来一个非常颠覆性的影响,

贾晓涛:未来有可能带来变化的其实不是这一波人出来,是完全另外思维模式的人出来。

金凤春:也有可能在这一波里面出来,但是我觉得产生方法需要变化。

王丛:我关心两个事情,第一是借助现在的热度能够在商业和影响力上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高度,这是我可能未来半年要观察的事情。第二个是在下一季节目播出的时候,我想看看原来那波人是不是爬了新墙头。

赵伟伟:现在对于我们偶像发展路径和选择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艺人本身也是复合型、多元化的状态,但接下来这帮艺人无论是已经出来还是没有出来的,他们战斗力是如何的,这块是大家可以持续关注的。

周昊:我在想其实我们现在都希望用一个标准化的流程生产标准化的明星,但其实我认为奇迹反而出现在标准化之外的人,这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现在正在训练、挖掘,我们还得去找本身自己个人产品很强的人。我觉得有可能到明年这个时候,我们三个没资格坐在这,上来一堆原来想象不到的新产品新类型公司,我觉得我们也要在台下不断往前努力,发掘互联网时代更新更好的产品,要不然我们可能也会很快被淘汰,压力还挺大的。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线推手共论:新偶像的诞生新路径

偶像行业无疑正在迎来高光时刻,如何保证偶像生产的可持续性,如何在获得人气后用更好的内容延长偶像生命周期,这是业内当红炸子鸡的偶像公司正在思考的问题。

整理 | 邵毛毛

2018年5月24日,由《三声》主办的新青年论坛北京乐空间举行。本次活动《三声》邀请到了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副总经理/《创造101》制片人邱越、光大控股投资总监金正、可米经纪CEO/领誉传媒创始人周昊、ETM活力时代联合创始人赵伟伟、麦锐娱乐CEO王丛、赛富基金合伙人/赛富动势管理合伙人金凤春、星联互动CEO周罕见、红杉资本副总裁王临青、小猪短租市场总监张山山,共同探讨偶像产业的新变化和机遇。

偶像行业无疑正在迎来高光时刻,但这些身为当红炸子鸡的偶像公司也在忐忑。如何保证偶像生产的可持续性,如何在获得人气后用更好的内容延长偶像生命周期,这是周昊、赵伟伟和王丛如今所共同思考的问题。

以下是论坛的第一场圆桌对话摘要:新偶像的诞生新路径

主持人:

贾晓涛 三声联合创始人

论坛嘉宾:

周 昊 可米经纪CEO、领誉传媒创始人

赵伟伟 ETM活力时代联合创始人

王 丛 麦锐娱乐CEO

金凤春 赛富基金合伙人、

赛富动势管理合伙人

贾晓涛:先问三位偶像公司的嘉宾,最近几档综艺节目的火爆带动大众对偶像领域的关注。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其实对行业有点拔苗助长、收割了整个行业长远的未来。你们怎么看呢?现在这种火是好事还是坏事,现在的火究竟是短期的还是长期可持续的事情?

周昊:对于我们来说,通过节目很多人认识了我们公司、开始关注我们做这件事,我觉得这是特别正向积极的功能。另外,今年明年选秀节目那么多,最后这些孩子怎么沉淀下来,应该是我们在座做经纪公司的人应该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自己在思考,因为我们本身不做纯女团,我们去《创造101》的那六个女生主要还是在拍戏,未来她们从这个节目上下来之后怎样发展,她们在戏剧的作品、在其他领域的内容能不能持续让大家记住她们,这点特别重要。现在的这些所谓高人气都是虚假的。

贾晓涛:你想要吗?

周昊:我对这些事看的还挺淡的,这个节目里面让这些孩子有了另外一个被人知道的渠道,但你说这个渠道对她们来说是不是好事?我觉得如果这些姑娘准备好了就是件好事,如果没准备好其实是个灾难,一个姑娘上了这个节目突然人气高了,如果这个节目结束以后,她的人气遇到一个很大的变动,我觉得可能在她心里面受到的创伤反而是更可怕的事情。所以我们在收获这些掌声和人气的同时,另外一方面式我们怎么协助他们走的更远、更好的发展下去,这是我们思考的一个核心话题。

赵伟伟:是这样的,平台的参与和偶像持续曝光一定是非常积极的,对包括像我们ETM这样的公司来说,一定是非常好的事,就像刚才贾晓涛说的一样,这段时间我收到很多方向的关注,包括商务方向、资本方向都在积极关注我们。

其实我会觉得更大问题还是在于人,这段时间,我们经纪公司、平台聊的最多话题是持续性,制度,还有人荒。不管是爱奇艺还是腾讯,大家都觉得这个节目一定会持续往下做,但未来人在什么地方?这是有疑问的,很有可能最后人是从这个节目移到那个节目,反反复复出现都是那些人,但这些人被过渡消费后,自己本身的价值和受众对他们的关注度是会慢慢减退的。

怎么去持续生产源,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讲的,不管是所谓的养成制度还是练习生制度,我们怎么在这个过程当中给予这些人更高的质量,包括像离开节目之后如何能用更好的作品支撑他们的延续,这是我认为在这些平台带给我们诸多多利好后我们需要深度思考的。

贾晓涛:王丛老师,你本来要好好培养她的,但是可能在那个时间点,你的人真的未必准备好了,你怎么看这个事?

王丛:可能以我的标准来说没有准备好,但是去了以后发现准备还可以。我们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这么一个节目,我创办这家公司特别重要一个原因就是《produce 101》,我当时在想什么时候我们能做出这样一个舞台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所以就做了这家公司,我们投入很多精力去做,最终看到了两档非常成功的节目,我们自己的孩子经过这么多年训练,有这样一个展示环境,我们特别欣慰。最后,我同意周老板还有伟伟的观点,其实节目就是一个曝光平台,有了人气后关键是怎么做好后续人才储备,以及有一些声望艺人后续的商业运作艺人经纪,包括整个实力的进一步提升,这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

贾晓涛:金总是投资人,我就直接问了,这波公司跑到最后能成为头部公司吗?这一波经纪公司里面的头部能做到多大?

金凤春:我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的,先从男偶像开始,但我发现忙不过来了,男团公司还没看完,突然又冒出来一堆女团公司。我们主要还是做互联网投资的,从互联网人群更替来看,我们发现这还是特别大的一个事。

为什么现在这些小姐姐们突然喜欢看节目、追偶像了?因为互联网解放了大家很多的时间。但随着互联网发展,人是越来越孤独的,所以需要社交,需要有归宿感、社群感,这是一个大的背景。

同时为了研究这个行业,我前段时间去了韩国,专门去看了韩团的演唱会,我发现那边的偶像产业跟我们国内偶像产业相比,是另外一个世界,是一个巨赚钱的买卖。仅票务这块,6000块一张的票,可以想象这是多赚钱的买卖。

我还有一个亲身感觉就是那边的东西确实比我们先进很多,我们现在的偶像产业还非常初级。在座有很多偶像经纪公司,他们培养出来这些偶像确实能带来不同的东西,女孩子也很愿意花几千块钱买票看演出,但这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于后面的一个问题,我想周总已经做很大了,当然还会有很多新公司陆陆续续冒出来,我们也有这个信仰。

贾晓涛:刚才大家都提到了,平台在这当中作用非常大,但对经纪公司来说,你们和平台之间怎样摆脱相爱相杀的关系?怎么共享收益让平台后续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去推动这个事情?

周昊:我认为既然大家来参加这个节目,那么就已经接受了分享经济这件事。假设有机会进到十一强,我们的人就要放在里面培训两年,相当于把我女儿送出去两年,我们还管不了,我们是做好了这个心理准备的。我们三个公司都不一样,王丛总真的是做团体孵化的,我们其实还是从剧里面产生艺人,赵伟伟则是给很多平台输送了很多训练完整的人,我们本身就可以在分享赛道上合作。

我认为跟平台未来也是这样,一定是大家深度捆绑在一起。话语权还是在平台手上,我们都是给平台打工的供应商,只有培养出更好的人更好的作品,我们才有跟平台议价的能力。

赵伟伟:我没有结婚,也没有小孩,但这段时间我也是有了父母心态,小孩送到了平台,担心给他的镜头不够多,同时又担心名次排到前面被收割走了怎么办。我们私下会讨论这个事会想,大家一起共建这个市场的繁荣,我们如果能够做到持续性,我儿子女儿多了以后也许就没有这个担忧了。

贾晓涛:你得多长时间再培养一个?

赵伟伟:这是ETM的一个优势,我们有一个基于韩国模式的、比较健全的练习生系统,我们可以持续地去选人、培养、输出,所以说我们是很有自信的。未来可能每一季度都会这种节目,我们的供应应该是跟得上的。

贾晓涛:王丛老师,刚才赵总绕来绕去还没说多长时间养一个女儿出来,如果养出来一个要给平台拿去两年,你心里面怎样想?

王丛:我们公司才成立第15个月,像刚才金总讲的一样的,相比较日韩来讲,国内的这个行业非常初级,第一步大家不会想那么多利益分割的事情,让是大家在一起形成一个产业,把产业做起来。如果产业做不起来,大家怎么分工都没有意义。最后一个问题,既然有规则,就按照规则去办,否则不要玩这个游戏,这是我的态度。

贾晓涛:金总看了这么长时间偶像团体,您认为他们如果要持续保持这样一种影响力,除了像综艺节目之外还有哪些比较好的方式?

金凤春:看整个行业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创始团队还是以培养艺人的思路在去做偶像。我说的艺人是指影视业。做影视业一定要在影视圈有非常强的资源,我们把这些孩子推到影视公司里面,另外我也可以去做粉丝运营,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公司的粉丝运营就是基本上等同于刷粉丝刷排行榜。

我们非常看重创业团队有真正粉丝运营的能力。真正做粉丝,这个跟艺人行业非常不一样,我们希望创业人弯下腰真正倾听粉丝的声音,换句话说,你这个创始人必须是粉丝,至少是粉头这种级别的人。哪怕没有平台他们也能把粉丝做起来,这样的团队才是真正的有持续性的团队。

贾晓涛:王丛其实你的影视资源超级丰富,你打造偶像的时候有想往哪个方向发展?还是去做影视吗?

王丛:爱豆不是歌手,更多的是个品类。个人对于爱豆有很多种定义,比如在精神层面上的自我的实现,在实力方面非常强,在性格上追求自我,我们追求还是做一个爱豆类型的人吧,在B端会有变现,在C端也有变现,会有一个不断变现的比例吧。

贾晓涛:刚才金总说了一个事情——粉丝的运营。说到这个,周昊,我经常看到微博上有很多粉丝骂你,你怎么看粉丝运营这件事情?怎么看你们跟粉丝之间的关系?是应该要去迎合粉丝还是?

周昊:我还是挺开心的,因为我觉得他们来骂你,是基于对我们生产娱乐产品的喜欢,而且我觉得骂我是一个比较好和直接的宣泄出口,其实粉丝每天追星可累了,他不骂我骂谁,骂我是特别合理的事情。

粉丝骂我的我每一条都看,看完我还回复他们,因为我觉得从创业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希望自己跟传统的影视公司有区别,希望我们能够给粉丝生产产品的,这个产品既然是生产给他们看的,那么他们的意见就特别重要。我们公司成立到现在也是还不足两年,没有他们不断督促刺激我,我们也不会成长那么快,还是很感谢他们的。

贾晓涛:粉丝骂你最后你是会改,还是会我行我素?

周昊:最核心的问题是这件事情是我们怎么做都不可能逃脱被骂。今天你让艺人工作变很多了,粉丝骂你;两个月没消息了,粉丝又骂你。我觉得其实挺好,在骂的过程当中我们不断互动,慢慢地成为另外一种方式的朋友。

贾晓涛:赵伟伟你怎么看,怎么去考量和你粉丝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应该要去迎合他,你还是要有一定距离。

赵伟伟:可能因为我们公司小哥哥小姐姐目前的粉丝还不是那么多,所以目前还没有人骂我。我个人认为国内比起日韩来说,整个泛文娱圈的文化相对来是一个处在成长中且不成熟的阶段。一个的公司老总,或者其他核心高层也是泛文娱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对这个老总的赞扬还是批判,都是粉丝特别热衷,而且是必须存在的部分,包括老总个人IP可能有时候比起某些艺人更具商业价值,所以我个人其实挺期待被人骂的。

公司和粉丝间应该是沟通状态,大家一块商商量量。我们现在也是在学习和迭代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很多粉丝发声我们是非常详细记录了下来,而且我们会专门开会去分析判断他们,虽然有些粉丝比较偏激,但更多的这种声音对于我们来说是帮助特别大的。

王丛:我有后援会、超话,还有人给我寄各种各样危险品,所以我我特别理解周总。其实想一想我也年轻过,我以前追星的时候也天天骂经纪公司,跟现在骂我们一样。粉丝本质上是希望你更好,所以会跟你讲这些话。因为粉丝中很多是中学习、小学生,大家都有一定生活压力,如果通过这个事情能缓解大家压力,让社会更和谐,其实也是做艺人产业的价值,所以我是特别理解。

刚才两位也讲到一个问题,就是关注粉丝的意见。每条微博我都会看,很多地方说的特别对,特别有道理。毕竟国内这个产业是刚刚发展起来的,我们也在摸索这些路。有骂声才能持续不断地改进,所以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个人成长都离不开粉丝,希望你们多骂一点,我最担心没人骂,那这个就凉了。

贾晓涛:金总怎么看,你觉得他们应该要去贴合粉丝还是?

金凤春:在《偶像练习生》播的时候,我也专门跑到粉丝群里观察,都挺好玩的。我觉得最重要还是团队要用心听他们的声音,至于说要不要去引导,或者说被这个粉丝牵着走,这都是战术层面的问题。最核心的东西是要真正相信这个事情,你们必须得有人天天去听他们的声音。

贾晓涛:你们觉得接下来这个领域里面最值得重视的变化或者趋势是什么?

金凤春:我们现在看的变化是如果有一个团队不依赖或者不主要依赖平台,他下面孩子都能红,那我觉得这是极其有价值,这确实是一门手艺活,我认为互联网会带来很大变化,不管是网红或者是主播,还有抖音上的那些大号兴起,其实没有依赖大平台、大剧或者大综艺把这些人带红,那么他们现在只能往电商、营销方向走。会不会今后会起来一波人,他靠公司的力量或者自己的力量把自己也做成一个偶像,这个是我们目前看到新的变化,它会对整个行业带来一个非常颠覆性的影响,

贾晓涛:未来有可能带来变化的其实不是这一波人出来,是完全另外思维模式的人出来。

金凤春:也有可能在这一波里面出来,但是我觉得产生方法需要变化。

王丛:我关心两个事情,第一是借助现在的热度能够在商业和影响力上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高度,这是我可能未来半年要观察的事情。第二个是在下一季节目播出的时候,我想看看原来那波人是不是爬了新墙头。

赵伟伟:现在对于我们偶像发展路径和选择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艺人本身也是复合型、多元化的状态,但接下来这帮艺人无论是已经出来还是没有出来的,他们战斗力是如何的,这块是大家可以持续关注的。

周昊:我在想其实我们现在都希望用一个标准化的流程生产标准化的明星,但其实我认为奇迹反而出现在标准化之外的人,这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现在正在训练、挖掘,我们还得去找本身自己个人产品很强的人。我觉得有可能到明年这个时候,我们三个没资格坐在这,上来一堆原来想象不到的新产品新类型公司,我觉得我们也要在台下不断往前努力,发掘互联网时代更新更好的产品,要不然我们可能也会很快被淘汰,压力还挺大的。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