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电影票房首超北美问鼎全球,各大影视公司赚钱了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电影票房首超北美问鼎全球,各大影视公司赚钱了吗?

电影市场迅速扩张的背后是国产电影的迅速崛起。国内的影视公司也趁此分了一杯羹,一季度7成影视公司处于增长态势,其中增长率最高的光线传媒同比增长率接近1000%。

从春节档创纪录的57.2亿电影票房、2月份单月100亿票房、再到一季度票房突破202亿,票房一路高走连续刷新世界纪录,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已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增长引擎。

电影市场迅速扩张的背后是国产电影的迅速崛起。国内的影视公司也趁此分了一杯羹,一季度7成影视公司处于增长态势,其中增长率最高的光线传媒同比增长率接近1000%。

  一季度票房破202亿中国电影市场首超北美

根据国家电影局提供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总收入达到202.17亿元,较去年的144.6亿上涨了39.82%;观影人次5.61亿,较去年的4.11亿增长36.44%。这一数据超过北美同期的2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3亿元),刷新了电影史上单季度国家电影市场的最高纪录。而10年前,中国全年电影票房也仅仅只有40多亿元。

其实在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就稳居世界第二,但距离北美市场还有很大的差距,2012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仅为北美市场的25%,而2017年该数据已达到77.63%。中国电影市场与北美市场之间的差距一直在显著缩小。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总算是突破了北美市场的防线,有望成为2018年全球第一大票仓了。

中国电影市场能这么快超越北美,其身后是内生市场力量的崛起。从票房数据来看,国产电影贡献最为突出,其票房产出150亿元,占比达74.2%,较去年同期53.7%的占比高出20.5%,占据主导地位。

其中,《红海行动》以35.97亿的成绩摘得一季度票房冠军,《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前任3》、《无问西东》等4部影片紧随其后,国产片包揽前5,《西游记·女儿国》、《熊出没·变形记》分列第7和第9位,一季度票房前十中,国产片共占7席。

更为重要的是,电影品质和电影票房越来越呈正相关的关系,影片质量终于开始对票房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第一季度票房前十的国产片中,《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前任攻略3》、《熊出没·变形记》在猫眼电影上的评分均超过9分,国产片实现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一季度引进片票房占比达近年来的最低值(25%),在传统好莱坞大片主导的3月份,《红海行动》《厉害了,我的国》等四部国产电影占据3月票房半数以上份额,国产电影取代好莱坞影片成为3月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主力。

国产片的突围说明,好莱坞大片、人口红利、狂热的资本等外生因素不再是中国电影市场最为主导的力量了,电影项目精细化市场运作、产业链之间的协同效益、以及国产影片制作能力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中国市场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

票房大丰收,7成影视公司利润增长

电影市场的大丰收之后,各大影视公司相继发布了一季度财报。小编整理了10家上市影视公司财报数据,其中7家净利润都处于增长态势。

01

华谊兄弟

华谊兄弟可算是多点开花,除Q1季度《芳华》和《前任3:再见前任》两部小成本电影分别夺得2.2亿和16.4亿票房外,华此外谊还在其他娱乐版块有所布局。

电视剧方面,《好久不见》上星播出;网剧方面,《嗨!前任》也在报告期内于优酷播出;综艺方面,参与制作了《奔跑吧第二季》以及《机器人争霸》;院线端,华谊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开业影院共2家(含参股1家),在建影院2家。 

02

金逸影视和幸福蓝海

两家院线公司金逸影视和幸福蓝海得益于春节档的火爆和院线扩张,净利润同比增长都在100%左右。

在上游公司享受着票房红利的同时,下游公司也在共享着胜利的果实。整体来看,这两大以院线业务为主业的影视公司去年净利润都是直线上升,且同比增长在100%左右。两大公司业绩亮眼的一大原因,就是在Q1报告期内,国内春节档票房大幅增长。今年国内春节档总票房达到了56.8亿,与2017年的33.8亿相比,增幅达到了55.8%。

03

当代东方

当代东方Q1季度净利润的大幅度增长,进入收割期。

当代东方在2017年相继牵手河北卫视和云南卫视后,渠道端进一步拓宽,带来了影视剧销量提升。而且当代东方前期布局的相关影院、娱乐营销、短视频等业务从Q1开始稳步实现盈利,控股子公司也实现了一定规模的盈利,可以说进入了收割期,故而业绩大幅度提升。

04

光线传媒

光线传媒表现风光但实际暗存隐忧。

3月11日,光线传媒作价33亿清空其所持有新丽传媒的27.6%股份,财报中第一季度18.5亿-19.5亿的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于抛股所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光线第一季度的盈利应该在0.7亿—1.15亿,数据并不算亮眼。

05

慈文传媒和唐德影视

慈文传媒和唐德影视虽借助已经卖出的头部剧版权费稳定了业绩,但情形仍不明朗。

由于唐德Q1业绩的主要支撑《巴清传》的命运多舛,唐德现在的市值已经下跌到了71.48亿,与2018年年初79亿的市值相比,蒸发了近8亿。而对唐德来说,今年影视剧储备同样不多,大女主戏竞争激烈下,新人主演的《东宫》怕是很难大爆。

慈文Q1的收益主要应该还是来自版权费卖了11.8亿的《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该剧投资回报率高达800%,后期的陆续回款将成为慈文净利润的最大支柱。但除了Q1缺乏影视项目外,慈文今年全年的剧目同样不多。除了青春题材的《凉生》和《急速青春》,剩下的《沙海》《爵迹》《老九门2》都是玄幻悬疑IP。但在今年市场倾向现实主义题材的大环境下,慈文的优势并不明显。

06

华策

华策虽然第一季度净利润下降,但后劲十足。

华策的利润率下降主要是第一季度能确认收入的项目较少。整个Q1阶段,华策的项目几乎都在开机和摆设,已完成已完成拍摄并处于后期制作中的项目有7部,其中《创业时代》《凰权》《盛唐幻夜》《我的奇妙男友2》等都是有望在第二季度实现收入确认。在年度业绩中,季度性差异将被削弱,后续收益可观。

07

华录百纳和东方网络

在剩下的2家净利润下滑的公司中,华录百纳在强势的综艺板块萎靡且Q1综艺断档情况下,净利润亏损在5000万左右;东方网络因业务尚处于前期投资阶段,净利润同样处于亏损状态。

随着2014年-2016年对华纳贡献了八成利润的子公司蓝色火焰离开,华录百纳开始衰弱,加之招商不利,其综艺板块去年上半年更是亏损高达699.95万元。而原定于2017年下半年播出的《旋风孝子2》和《小镇故事》也一再延播,综艺断档下,华录百纳2018第一季度的财报数据才如此不理想。

而早年间以制造工业起家的东方网络则称Q1阶段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下降,主要是因为前期影视版权的摊销、渠道公司运营业绩不理想、新的拓展业务短期内业绩尚未体现。而且东方网络还处于前期投资期,并未实现收益。

天花板还是新起点?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第一季度票房爆炸性增长的背后主要驱动力是优质内容(尤其是)是国产优质内容),但是当“春节档”的余热过去之后,如果市场缺少优质内容的持续供给,电影市场的火热氛围将难以为继。

比如2016年就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头三个月票房虽然非常强势,突破了144亿,但接下来几个月的乏力,却让全年票房增幅仅为3.73%,这还跌破了2011年-2015年每年都超过30%幅度高速增长的神话。

而且,去电影院看电影只是娱乐方式的一种。要知道每一项跟娱乐有关的产业,都竞相争夺用户的时间和精力,争取最大限度地占用观众的娱乐空间。那么未来如果院线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影片资源,一部分空间将被其他丰富多彩的跨界娱乐方式如游戏、互联网影视、直播等进一步瓜分。

当然,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庞大体量,和中国人均观影人次及平均票价相对于美国仍有较大空间,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仍旧十分可观,中国未来超越北美成为市场第一大电影市场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若观影情绪保持高涨,2018年将成为首个实现中国电影票房超越美国的年份。

总之,破202亿这个可喜的成绩确实反映出了中国电影市场一些好的兆头,但未来,只有持续的产出优质电影,中国电影市场才能真正问鼎全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电影票房首超北美问鼎全球,各大影视公司赚钱了吗?

电影市场迅速扩张的背后是国产电影的迅速崛起。国内的影视公司也趁此分了一杯羹,一季度7成影视公司处于增长态势,其中增长率最高的光线传媒同比增长率接近1000%。

从春节档创纪录的57.2亿电影票房、2月份单月100亿票房、再到一季度票房突破202亿,票房一路高走连续刷新世界纪录,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已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增长引擎。

电影市场迅速扩张的背后是国产电影的迅速崛起。国内的影视公司也趁此分了一杯羹,一季度7成影视公司处于增长态势,其中增长率最高的光线传媒同比增长率接近1000%。

  一季度票房破202亿中国电影市场首超北美

根据国家电影局提供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总收入达到202.17亿元,较去年的144.6亿上涨了39.82%;观影人次5.61亿,较去年的4.11亿增长36.44%。这一数据超过北美同期的2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3亿元),刷新了电影史上单季度国家电影市场的最高纪录。而10年前,中国全年电影票房也仅仅只有40多亿元。

其实在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就稳居世界第二,但距离北美市场还有很大的差距,2012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仅为北美市场的25%,而2017年该数据已达到77.63%。中国电影市场与北美市场之间的差距一直在显著缩小。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总算是突破了北美市场的防线,有望成为2018年全球第一大票仓了。

中国电影市场能这么快超越北美,其身后是内生市场力量的崛起。从票房数据来看,国产电影贡献最为突出,其票房产出150亿元,占比达74.2%,较去年同期53.7%的占比高出20.5%,占据主导地位。

其中,《红海行动》以35.97亿的成绩摘得一季度票房冠军,《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前任3》、《无问西东》等4部影片紧随其后,国产片包揽前5,《西游记·女儿国》、《熊出没·变形记》分列第7和第9位,一季度票房前十中,国产片共占7席。

更为重要的是,电影品质和电影票房越来越呈正相关的关系,影片质量终于开始对票房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第一季度票房前十的国产片中,《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前任攻略3》、《熊出没·变形记》在猫眼电影上的评分均超过9分,国产片实现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一季度引进片票房占比达近年来的最低值(25%),在传统好莱坞大片主导的3月份,《红海行动》《厉害了,我的国》等四部国产电影占据3月票房半数以上份额,国产电影取代好莱坞影片成为3月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主力。

国产片的突围说明,好莱坞大片、人口红利、狂热的资本等外生因素不再是中国电影市场最为主导的力量了,电影项目精细化市场运作、产业链之间的协同效益、以及国产影片制作能力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中国市场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

票房大丰收,7成影视公司利润增长

电影市场的大丰收之后,各大影视公司相继发布了一季度财报。小编整理了10家上市影视公司财报数据,其中7家净利润都处于增长态势。

01

华谊兄弟

华谊兄弟可算是多点开花,除Q1季度《芳华》和《前任3:再见前任》两部小成本电影分别夺得2.2亿和16.4亿票房外,华此外谊还在其他娱乐版块有所布局。

电视剧方面,《好久不见》上星播出;网剧方面,《嗨!前任》也在报告期内于优酷播出;综艺方面,参与制作了《奔跑吧第二季》以及《机器人争霸》;院线端,华谊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开业影院共2家(含参股1家),在建影院2家。 

02

金逸影视和幸福蓝海

两家院线公司金逸影视和幸福蓝海得益于春节档的火爆和院线扩张,净利润同比增长都在100%左右。

在上游公司享受着票房红利的同时,下游公司也在共享着胜利的果实。整体来看,这两大以院线业务为主业的影视公司去年净利润都是直线上升,且同比增长在100%左右。两大公司业绩亮眼的一大原因,就是在Q1报告期内,国内春节档票房大幅增长。今年国内春节档总票房达到了56.8亿,与2017年的33.8亿相比,增幅达到了55.8%。

03

当代东方

当代东方Q1季度净利润的大幅度增长,进入收割期。

当代东方在2017年相继牵手河北卫视和云南卫视后,渠道端进一步拓宽,带来了影视剧销量提升。而且当代东方前期布局的相关影院、娱乐营销、短视频等业务从Q1开始稳步实现盈利,控股子公司也实现了一定规模的盈利,可以说进入了收割期,故而业绩大幅度提升。

04

光线传媒

光线传媒表现风光但实际暗存隐忧。

3月11日,光线传媒作价33亿清空其所持有新丽传媒的27.6%股份,财报中第一季度18.5亿-19.5亿的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于抛股所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光线第一季度的盈利应该在0.7亿—1.15亿,数据并不算亮眼。

05

慈文传媒和唐德影视

慈文传媒和唐德影视虽借助已经卖出的头部剧版权费稳定了业绩,但情形仍不明朗。

由于唐德Q1业绩的主要支撑《巴清传》的命运多舛,唐德现在的市值已经下跌到了71.48亿,与2018年年初79亿的市值相比,蒸发了近8亿。而对唐德来说,今年影视剧储备同样不多,大女主戏竞争激烈下,新人主演的《东宫》怕是很难大爆。

慈文Q1的收益主要应该还是来自版权费卖了11.8亿的《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该剧投资回报率高达800%,后期的陆续回款将成为慈文净利润的最大支柱。但除了Q1缺乏影视项目外,慈文今年全年的剧目同样不多。除了青春题材的《凉生》和《急速青春》,剩下的《沙海》《爵迹》《老九门2》都是玄幻悬疑IP。但在今年市场倾向现实主义题材的大环境下,慈文的优势并不明显。

06

华策

华策虽然第一季度净利润下降,但后劲十足。

华策的利润率下降主要是第一季度能确认收入的项目较少。整个Q1阶段,华策的项目几乎都在开机和摆设,已完成已完成拍摄并处于后期制作中的项目有7部,其中《创业时代》《凰权》《盛唐幻夜》《我的奇妙男友2》等都是有望在第二季度实现收入确认。在年度业绩中,季度性差异将被削弱,后续收益可观。

07

华录百纳和东方网络

在剩下的2家净利润下滑的公司中,华录百纳在强势的综艺板块萎靡且Q1综艺断档情况下,净利润亏损在5000万左右;东方网络因业务尚处于前期投资阶段,净利润同样处于亏损状态。

随着2014年-2016年对华纳贡献了八成利润的子公司蓝色火焰离开,华录百纳开始衰弱,加之招商不利,其综艺板块去年上半年更是亏损高达699.95万元。而原定于2017年下半年播出的《旋风孝子2》和《小镇故事》也一再延播,综艺断档下,华录百纳2018第一季度的财报数据才如此不理想。

而早年间以制造工业起家的东方网络则称Q1阶段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下降,主要是因为前期影视版权的摊销、渠道公司运营业绩不理想、新的拓展业务短期内业绩尚未体现。而且东方网络还处于前期投资期,并未实现收益。

天花板还是新起点?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第一季度票房爆炸性增长的背后主要驱动力是优质内容(尤其是)是国产优质内容),但是当“春节档”的余热过去之后,如果市场缺少优质内容的持续供给,电影市场的火热氛围将难以为继。

比如2016年就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头三个月票房虽然非常强势,突破了144亿,但接下来几个月的乏力,却让全年票房增幅仅为3.73%,这还跌破了2011年-2015年每年都超过30%幅度高速增长的神话。

而且,去电影院看电影只是娱乐方式的一种。要知道每一项跟娱乐有关的产业,都竞相争夺用户的时间和精力,争取最大限度地占用观众的娱乐空间。那么未来如果院线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影片资源,一部分空间将被其他丰富多彩的跨界娱乐方式如游戏、互联网影视、直播等进一步瓜分。

当然,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庞大体量,和中国人均观影人次及平均票价相对于美国仍有较大空间,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仍旧十分可观,中国未来超越北美成为市场第一大电影市场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若观影情绪保持高涨,2018年将成为首个实现中国电影票房超越美国的年份。

总之,破202亿这个可喜的成绩确实反映出了中国电影市场一些好的兆头,但未来,只有持续的产出优质电影,中国电影市场才能真正问鼎全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