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卢梭:为科西嘉立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卢梭:为科西嘉立宪

卢梭的《科西嘉制宪拟议》最终未能完成,他的法治理念也未能实现。

资料图,1978年,法国发行的纪念伏尔泰和卢梭逝世200周年的邮票首日封。

作者:陈夏红

1764年,卢梭已经52岁。这个时候,他已经摆脱早年的不幸,在文化界逐渐崭露头角。尤其是1762年他的《社会契约论》在荷兰出版并流入法国后,随着传播面越来越大,让他从早年浪迹欧洲的“丧家犬”,一跃成为欧洲社会屈指可数的顶级思想家。以这本书为代表,再加上其他系列作品,他的思想日渐丰满和成熟。当然,“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他不得不避居到瑞士纳沙泰尔的莫迪埃,过起半隐居生活,开始动笔写作自传《忏悔录》。

就在这个时候,他辗转接到一个重要的邀请:1764年9月,卢梭接到了科西嘉革命者的来信,邀请他前往科西嘉,负责科西嘉的立宪大业。这个消息立刻传遍欧洲,他的反对者们不惜将他上纲上线成为科西嘉革命的煽动者。

卢梭不为诽谤所动,虽然婉拒立即前往科西嘉供职的邀请,但依旧热情洋溢地回函邀请者:“阁下,能为您所提供的工作效劳,实在是我所盼望的。我将在往后的日子里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您的差遣,我甚至觉得可以借此弥补我以前的失败,这将有利于贵国同胞的理想付诸实现。我将会前往贵国,在贵国停留期间同样会使我获益不少,但是眼前障碍重重,不知能否如愿以偿。我的身体也不适宜海上行程。我深信贵国在当今贤能的君主领导下,必能国运昌盛。”回复完这封邮件,卢梭立即投入到对科西嘉立宪伟业的思考中去。

说到这里,作为必要的背景铺垫,或许我们很有必要介绍下科西嘉立国史。科西嘉岛是位于法国东南部,地中海的第四大岛屿,1796年并入法国版图,成为法兰西第一大岛。而在这之前,科西嘉岛一直是地中海周边各国必争之地,控制权数度易手,其中热亚纳统治的时间最长,1567年后持续近两个世纪。  1729年,忍无可忍的科西嘉人为摆脱热亚纳的殖民统治,发动武装起义;1735年这场起义取得初步成效,大部分热亚纳殖民者被驱逐出科西嘉,但科西嘉并未完全获得解放。此后多年间,科西嘉与热亚纳一直在拉锯,1748年热亚纳卷土重来,恢复对科西嘉的殖民统治。1752年,科西嘉人再度发动起义,在科西嘉民族英雄巴斯夸·保利的领导下,于1755年建立了独立的科西嘉共和国。

作为当时名重一时的知识分子,卢梭对科西嘉的这段历史当然不陌生。他在《社会契约论》中,也流露出对科西嘉人的敬意。1764年9月,科西嘉建国9年后,保利专门函邀卢梭,邀请卢梭为科西嘉立宪伟业建言献策。卢梭尽管未能应邀前往科西嘉,但他的《科西嘉制宪拟议》陆续展开草拟。

开篇,卢梭即先声夺人:“无论你们做了什么,只要法律没有抓住人民的心,人民就不能获得优良的统治,而缺乏此类法律的政府也不是一个好政府。”由此,卢梭声明,通过设计将政府保持于原初状态的制度,进而塑造政府以适应民族,甚至进一步塑造民族来适应政府,确保民族在其自身保持稳定的同时,对政府形成支撑,形成政府与民族共进退的良性循环。

对于科西嘉共和国的立宪伟业,卢梭从地理位置和居民的自然禀赋展开分析。卢梭认为,只要宪法设计得当,科西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居民幸运的自然禀赋,完全可以支撑科西嘉成为繁荣民族并享誉欧洲。而这种宪法涉及得当与否,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低成本,在卢梭看来,科西嘉绵延四十多年的战争、实际存在的贫困、人口锐减、毁损严重的状况,不允许科西嘉人民负担起一个高成本的政府,甚至不允许科西嘉设立强大的海军舰队来确保其海上航行的自由。

卢梭提出,“无论科西嘉国民在构建一部宪法时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第一要务必须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赋予一种尽可能高的政治稳定性”。卢梭断言,“没有哪一个依赖他人且缺乏自由资源的人曾经获得过自由。联盟、条约、君子协定,这类事物可能约束弱者系于强着,但从不可能约束强者系于弱者”。

由此,卢梭认为,科西嘉人立法的基础便是充分利用其人民与国家,培育和重组其武装力量。在这一基础上,卢梭提出了科西嘉立宪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科西嘉不可能也不应该在金钱上富足,而应该在人口上富足。卢梭坚定地认为,人力是国家最重要的财富,“来自人口的力量要比来自财政的力量更为真实”。为了人口增长,首当其冲需要采取的措施便是大力发展农业,尤其是通过宪法,使得人口能够在国土上相对均匀地分布、定居并培育农业,培养国民热爱乡村生活和劳动的习性,弘扬农村生活的平等性和简朴性,通过耕种土地培养士兵的耐性和充沛体能,使得农业产生的物阜民丰成为保障国家独立性的基本手段,最终使得“那种对自身生活方式的满足带来了人们的平和,那种对乡村的热爱使其紧紧依附于他们宪法”。

其二,政府构建和设计,也应坚守农业体系,该以成本最低、命令链条最短、官署分类最为精简为原则。如此,科西嘉需要构建混合政府,人们根据地区而不是作为整体来集会,“权力的贮藏室处于经常性的变动之中”。卢梭认为,这种政府将产生两大优势:选贤任能和完全平等,而且这些工作已基本完成,不需要对科西嘉政府体制进行大规模的改弦更张。进而,卢梭提议,将科西嘉岛划分成12个大致相等的地区。

其三,抑制商业、抑制城市。在卢梭的设想中,城市有一定的作用,也有利于商业和制造业,但对于农业体系却是极大的伤害,因为城市天然地吸引懒汉和农场主,市民们愚蠢的自豪感也会贬低农民,城市生活更是放荡、享乐的代名词。卢梭建议,城市及其居民不能有任何特权,全岛都应平等享受权利、承担义务。除了反对城市化,卢梭亦旗帜鲜明地反对都城,认为“一个首都就是一个深渊,整个民族在其中将丧失道德、法律、勇气和自由”,卢梭建议科西嘉全岛都应与首都交流,但应仍各居其地,中央政府应坐落在乡镇而非都城。

在上述原则之外,卢梭还对科西嘉作出进一步细化的设计,即通过鼓励农耕文明,吸取瑞士的教训,鼓励科西嘉全岛的公正、人道与诚信,鼓舞人们过一种粗放但快乐的勤劳生活,重返民族的原初状态,摒弃科西嘉民族性中不服从、彪悍、偏好盗窃与谋杀等恶习,“期望科西嘉人再次恢复到那种勤劳的生活中去”!

可惜的是,卢梭的《科西嘉制宪拟议》尚未写完,法国便在1768年5月15日受让了热亚纳对科西嘉的宗主权,同时派遣重兵击溃科西嘉军队,最终于1769年完全占领科西嘉,将科西嘉并入法国版图。卢梭眼睁睁看着科西嘉沦陷,其《科西嘉制宪拟议》最终也仅仅完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只有吉光片羽。

责任编辑:马蓉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卢梭:为科西嘉立宪

卢梭的《科西嘉制宪拟议》最终未能完成,他的法治理念也未能实现。

资料图,1978年,法国发行的纪念伏尔泰和卢梭逝世200周年的邮票首日封。

作者:陈夏红

1764年,卢梭已经52岁。这个时候,他已经摆脱早年的不幸,在文化界逐渐崭露头角。尤其是1762年他的《社会契约论》在荷兰出版并流入法国后,随着传播面越来越大,让他从早年浪迹欧洲的“丧家犬”,一跃成为欧洲社会屈指可数的顶级思想家。以这本书为代表,再加上其他系列作品,他的思想日渐丰满和成熟。当然,“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他不得不避居到瑞士纳沙泰尔的莫迪埃,过起半隐居生活,开始动笔写作自传《忏悔录》。

就在这个时候,他辗转接到一个重要的邀请:1764年9月,卢梭接到了科西嘉革命者的来信,邀请他前往科西嘉,负责科西嘉的立宪大业。这个消息立刻传遍欧洲,他的反对者们不惜将他上纲上线成为科西嘉革命的煽动者。

卢梭不为诽谤所动,虽然婉拒立即前往科西嘉供职的邀请,但依旧热情洋溢地回函邀请者:“阁下,能为您所提供的工作效劳,实在是我所盼望的。我将在往后的日子里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您的差遣,我甚至觉得可以借此弥补我以前的失败,这将有利于贵国同胞的理想付诸实现。我将会前往贵国,在贵国停留期间同样会使我获益不少,但是眼前障碍重重,不知能否如愿以偿。我的身体也不适宜海上行程。我深信贵国在当今贤能的君主领导下,必能国运昌盛。”回复完这封邮件,卢梭立即投入到对科西嘉立宪伟业的思考中去。

说到这里,作为必要的背景铺垫,或许我们很有必要介绍下科西嘉立国史。科西嘉岛是位于法国东南部,地中海的第四大岛屿,1796年并入法国版图,成为法兰西第一大岛。而在这之前,科西嘉岛一直是地中海周边各国必争之地,控制权数度易手,其中热亚纳统治的时间最长,1567年后持续近两个世纪。  1729年,忍无可忍的科西嘉人为摆脱热亚纳的殖民统治,发动武装起义;1735年这场起义取得初步成效,大部分热亚纳殖民者被驱逐出科西嘉,但科西嘉并未完全获得解放。此后多年间,科西嘉与热亚纳一直在拉锯,1748年热亚纳卷土重来,恢复对科西嘉的殖民统治。1752年,科西嘉人再度发动起义,在科西嘉民族英雄巴斯夸·保利的领导下,于1755年建立了独立的科西嘉共和国。

作为当时名重一时的知识分子,卢梭对科西嘉的这段历史当然不陌生。他在《社会契约论》中,也流露出对科西嘉人的敬意。1764年9月,科西嘉建国9年后,保利专门函邀卢梭,邀请卢梭为科西嘉立宪伟业建言献策。卢梭尽管未能应邀前往科西嘉,但他的《科西嘉制宪拟议》陆续展开草拟。

开篇,卢梭即先声夺人:“无论你们做了什么,只要法律没有抓住人民的心,人民就不能获得优良的统治,而缺乏此类法律的政府也不是一个好政府。”由此,卢梭声明,通过设计将政府保持于原初状态的制度,进而塑造政府以适应民族,甚至进一步塑造民族来适应政府,确保民族在其自身保持稳定的同时,对政府形成支撑,形成政府与民族共进退的良性循环。

对于科西嘉共和国的立宪伟业,卢梭从地理位置和居民的自然禀赋展开分析。卢梭认为,只要宪法设计得当,科西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居民幸运的自然禀赋,完全可以支撑科西嘉成为繁荣民族并享誉欧洲。而这种宪法涉及得当与否,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低成本,在卢梭看来,科西嘉绵延四十多年的战争、实际存在的贫困、人口锐减、毁损严重的状况,不允许科西嘉人民负担起一个高成本的政府,甚至不允许科西嘉设立强大的海军舰队来确保其海上航行的自由。

卢梭提出,“无论科西嘉国民在构建一部宪法时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第一要务必须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赋予一种尽可能高的政治稳定性”。卢梭断言,“没有哪一个依赖他人且缺乏自由资源的人曾经获得过自由。联盟、条约、君子协定,这类事物可能约束弱者系于强着,但从不可能约束强者系于弱者”。

由此,卢梭认为,科西嘉人立法的基础便是充分利用其人民与国家,培育和重组其武装力量。在这一基础上,卢梭提出了科西嘉立宪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科西嘉不可能也不应该在金钱上富足,而应该在人口上富足。卢梭坚定地认为,人力是国家最重要的财富,“来自人口的力量要比来自财政的力量更为真实”。为了人口增长,首当其冲需要采取的措施便是大力发展农业,尤其是通过宪法,使得人口能够在国土上相对均匀地分布、定居并培育农业,培养国民热爱乡村生活和劳动的习性,弘扬农村生活的平等性和简朴性,通过耕种土地培养士兵的耐性和充沛体能,使得农业产生的物阜民丰成为保障国家独立性的基本手段,最终使得“那种对自身生活方式的满足带来了人们的平和,那种对乡村的热爱使其紧紧依附于他们宪法”。

其二,政府构建和设计,也应坚守农业体系,该以成本最低、命令链条最短、官署分类最为精简为原则。如此,科西嘉需要构建混合政府,人们根据地区而不是作为整体来集会,“权力的贮藏室处于经常性的变动之中”。卢梭认为,这种政府将产生两大优势:选贤任能和完全平等,而且这些工作已基本完成,不需要对科西嘉政府体制进行大规模的改弦更张。进而,卢梭提议,将科西嘉岛划分成12个大致相等的地区。

其三,抑制商业、抑制城市。在卢梭的设想中,城市有一定的作用,也有利于商业和制造业,但对于农业体系却是极大的伤害,因为城市天然地吸引懒汉和农场主,市民们愚蠢的自豪感也会贬低农民,城市生活更是放荡、享乐的代名词。卢梭建议,城市及其居民不能有任何特权,全岛都应平等享受权利、承担义务。除了反对城市化,卢梭亦旗帜鲜明地反对都城,认为“一个首都就是一个深渊,整个民族在其中将丧失道德、法律、勇气和自由”,卢梭建议科西嘉全岛都应与首都交流,但应仍各居其地,中央政府应坐落在乡镇而非都城。

在上述原则之外,卢梭还对科西嘉作出进一步细化的设计,即通过鼓励农耕文明,吸取瑞士的教训,鼓励科西嘉全岛的公正、人道与诚信,鼓舞人们过一种粗放但快乐的勤劳生活,重返民族的原初状态,摒弃科西嘉民族性中不服从、彪悍、偏好盗窃与谋杀等恶习,“期望科西嘉人再次恢复到那种勤劳的生活中去”!

可惜的是,卢梭的《科西嘉制宪拟议》尚未写完,法国便在1768年5月15日受让了热亚纳对科西嘉的宗主权,同时派遣重兵击溃科西嘉军队,最终于1769年完全占领科西嘉,将科西嘉并入法国版图。卢梭眼睁睁看着科西嘉沦陷,其《科西嘉制宪拟议》最终也仅仅完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只有吉光片羽。

责任编辑:马蓉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