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暑期档,原本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黄金段,今年却显得有些反常。不仅没有出现想象中各家PK的热闹景象,反而种种延播、禁播的消息令剧集市场看上去萎靡不振。
另一方面,现实题材剧出现井喷,但如同前两年的“IP+仙侠”一般,随着风潮越刮越大,出现了一批“伪现实主义”题材,披着职场外衣谈恋爱,套路还是霸道总裁玛丽苏。
随着资本的追逐,现实题材作品的“卖相”越来越好看,但要做到叫好又叫座,在内容上还需下一番苦功。
《宫心计2深宫计》因故暂时延期
5月21日,定档腾讯视频独播的《宫心计2:深宫计》未能准时播出,观众们开始在网上质疑,是禁播还是延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而在这波质问下,《宫心计2:深宫计》瞬间被刷上热搜。受此影响,当天晚上11点43分,腾讯视频官微发声明:原计划于今晚上线的《宫心计2深宫计》因故暂时延期,具体播出时间敬请关注我们后续发布的官方消息。
也难怪观众们捉急,自从“限古令”下发后,《如懿传》《巴清传》均未能如约而至;再是《天下长安》即将播出之时突然换挡,虽然官方声明并未被停播,但播出时间与平台却一直未定。
近年来,古装题材剧集日子着实不好过,虽说有“大咖”加持,有资本入驻,但随着政策的收紧,这一切都开始出现偏移。究其原因,仍在自身。在2010年,《美人心计》及《宫心计》大火之后,2011年古装宫廷剧迎来鼎盛时期,扎堆播出后,古装宫廷剧的弊端开始显现,不尊重历史,影响青少年对历史的正确解读,成为古装宫廷剧被禁的最主要原因。
随后,在政策的影响下,古装宫廷剧的人气下滑,“古装玄幻剧”顺势而出。
古装玄幻剧、网剧的崛起
2015年,《花千骨》大火,不仅演员红得发紫,还带热了“IP+流量明星”的模式。之后2016年的《青丘狐传说》《青云志》;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醉玲珑》等收视率一路走高。
随后,古装玄幻剧也陷入了瓶颈,一来是内容上频现抄袭,二来“打怪升级”的剧情给观众带来了审美疲劳。在主流媒体抨击“天价片酬小鲜肉”的同时,网剧市场开始崛起。与古装玄幻剧不同,网剧市场题材众多,且扶植出不少新人。
如“盗墓题材”《盗墓笔记》《老九门》;“悬疑破案题材”《心理罪》《法医秦明》《白夜追凶》;“青春校园题材”《匆匆那年》《最好的我们》《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你好,旧时光》等均给了观众新鲜感。
在总局大力扶持现实题材剧的政策之下,虽然早在2013年便有《辣妈正传》《小爸爸》《咱们结婚吧》等优质剧出现,但也只是一时火花。随着2017年《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白鹿原》《欢乐颂2》《我的前半生》《急诊科医生》等一系列现实题材剧的大火,现实题材剧开始一统天下。
现实题材剧受观众欢迎
现实题材到底有多受欢迎?3年间,TOP50剧目中现实主义题材剧目数量呈直线上涨趋势,从2015年的22部上升为2017年的35部,2017年相较2015年涨幅高达59%。在收视率方面,收视破1剧目中现实主义题材比重逐年增加,从2015年的33.33%增长至2017年的64%。口碑方面,豆瓣评分7以上的剧目数量逐年增加,从2015年的4部上涨为2017年的9部,数量翻番。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现实主义题材口碑空前走高,评分8以上的剧目达到6部。数量上的井喷,质量上的保障、口碑上的传播令现实题材剧目无往不利。
有了这样的成绩,现实主义剧自然受到资本和各大平台的青睐。湖南、东方、北京、江苏、浙江五大卫视均对现实主义题材头部资源进行争夺,播出的现实主义剧数量呈逐年上涨趋势。
与2015年相比,2016年,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海外发行了近40部现实题材电视剧,增长数量超过50%。《中国式关系》《欢乐颂》等剧均受到亚洲以外更多国家及地区观众的接受与喜爱。《生活启示录》甚至已发行到美洲、非洲、欧洲、中东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在蒙古国家电视台播出后,一度超越其本土电视剧,连续20天夺得蒙古收视冠军。
同样,作为现实题材剧的内容源头之一,网文市场也开始了转向。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中国作家协会发布的2017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名单中,一半是现实题材作品。
艾瑞咨询数据也显示,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头部平台的现实题材作品相比幻想题材作品数量更多,占到平台内容的半数以上。其中,阅文集团旗下的起点中文网现实题材作品占比超过60%。
现实题材剧如何做到叫好又叫座?
虽说题材不断更新变革,但现实题材剧作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伪现实主义”,披着现实主义的外衣,继续干着霸道总裁、玛丽苏的事儿。把爱情故事变换场景,比如原本在校园故事中发生的感情故事,架构到职场上,对于现实状况进行“悬浮”,不接地气,更别谈引发共鸣了。
人民日报就曾公开批评《谈判官》是“伪现实主义”,其本质还是偶像剧。原来应该反映商业追逐中涉及条约谈判的电视剧,结果只是流于形式,真正的谈判不过是走个过场,大量的篇幅集中在男女情感故事上,情节甚至有些不合逻辑,给观众造成一定的误导。
而真正的好剧,应该像《人民的名义》《急诊科医生》《猎场》一样,有着独特的视角,避免选材上的同质化,在不同的领域,给观众以最新鲜全面的观感体验。由此可以看出,要成为爆款,不仅要有深度,更应该有广度,要勇于创新。
在这些都具备了的情况下,还要对电视剧质量加上一点点匠心。《白鹿原》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口碑,与其制作过程中的细节离不开关系。随着观众的审美提高,作品本身的品质仍是未来影视剧发展的重头戏。
作为风口题材,并不足以决定成败,关键仍是类型的创新与突破,以及作品对于市场的理解与把握。
目前为止,剧荒之状仍未解除,头部作品仍旧未定。观众一方面高呼“古装大剧”回归,另一方面希望现实题材作品仍不辜负期望,及时扭转市场乱象。
今年,现实题材剧趋势已成,但前有古装宫廷剧、仙侠剧的例子,未来是否能持续火下去,还要打个问号。
尤其是2018年初,网上传出“政策新规”,表示会鼓励历史正剧的创作和扶持的内容。大制作+影帝、影后成为观众的期待。先有去年便炒火的《曹操》主演姜文;《如懿传》主演周迅、霍建华;再有今年《天下长安》主演张涵予、李雪健;《天盛长歌》主演陈坤、倪妮;《帝凰业》主演章子怡;《大明皇妃·孙若微传》主演汤唯、朱亚文等。
虽说目前政策仍未明了,但是毫无疑问,处于争议漩涡中的现实题材剧迎来了新的对手,如果不能在政策的风口下,创造好的作品,就很可能像之前的古装宫廷剧一样,成为昙花一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