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小龙虾如何入侵德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小龙虾如何入侵德国

小龙虾在德国淡水系统中的快速繁殖,让德国人一脸茫然,使用了各种生物治理技术也无法控制。最终,在今年5月份,德国人终于拿出了勇气,许可野生小龙虾的捕捞和食用。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 编辑:棉花

夏天又到了,闷热的天气总是让人觉得没有什么胃口。唯有一种食物,即使带着浓郁的辣味,在夏天仍然能吸引众多老饕前去品尝,而且是越吃越不嫌多,越辣越不嫌辣……这就是风靡大江南北的小龙虾。

但是这种看上去很好吃的生物,却难死了在料理界毫无建树的德国人。小龙虾在德国淡水系统中的快速繁殖,让德国人一脸懵逼,使用了各种生物治理技术也无法控制。最终,在今年5月份,德国人终于拿出了勇气,许可野生小龙虾的捕捞和食用。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来看看这些被小龙虾支配的可怜人。

嘿!大钳子!

小龙虾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学名克氏原螯虾,原产美国,是一种比它的表亲们个头更大、肉质更肥美的小龙虾。不过由于有比较重的土腥味,所以需要用重口味的调味料去对冲。带着麻辣口味的小龙虾是中国街头巷尾最受欢迎的小吃,所以我们大概很难想象它们多到泛滥成灾是一种什么体验。

就这东西还能成灾?

这种克氏原螯虾何时进入的欧洲,已经无法追索。人们唯一能知道的,是小龙虾的泛滥是世界航运系统的“功劳”。这种生存力极强的生物最早跟着货船从美国进入欧洲最重要的海洋国家荷兰,并且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栖息地。

今天去阿姆斯特丹旅游的人们,甚至还能从运河游船的导览里得知船下的水底就潜伏着无数小龙虾,难以控制。

阿姆斯特丹IJ湾

妈妈你看,底下都是小龙虾!

摄影@猫斯图

在关于小龙虾的都市传说里,有一条就是它们是打洞强迫症患者,经常会在湖岸和人工构筑物上打洞。虽然这个传说有夸张的成分,但小龙虾喜欢打洞是确实的。对于荷兰这样的滩涂国家来说,龙虾的生物入侵显然是致命的。小龙虾在荷兰密集的水利堤坝系统中疯狂打洞,很有可能会毁了荷兰的防汛系统,甚至危机大城市的淡水供应。

打洞中的小龙虾

看我比寄居蟹如何?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荷兰政府想出了很多办法。不过政府牵头的入侵物种治理活动往往没有什么效果。毕竟《捕蛇者说》里那样认真抓蛇的农夫并不聪明,更多的人面对政府打赏甚至会饲养生物冒领奖赏。

最后,荷兰政府冒着违反欧盟有关规定的风险,允许民众捕虾并贩售。这个方法才起到了效果,大大刺激了民众积极参与扑杀小龙虾的活动。

我捞

但这是荷兰人才会快速批准的法案,正如他们在400年前创造现代商业的规则一样。问题一旦到了体量更大的其他欧洲国家,各种利益团体和道德包袱带来的复杂纠缠就大大影响了控制入侵生物的进度。

德国政府在面对小龙虾的入侵时,一开始想要采用鱼类治理的方式,在水体中引入了一些能吃掉小龙虾卵的鱼类,以期控制龙虾。然而不是小鱼不给力,实在是龙虾太狡猾,已经在数量上占据优势的小龙虾成功反杀,把这些鱼类当食物给吃了。

有点鬼畜。。。

后来政府层面又动过投毒的脑筋。但是很难找到只对小龙虾起作用的毒药,一旦投放,小龙虾还没有得到控制,水体里的其他生物就都死得差不多了。

2015年之后,德国甚至出现了小龙虾招摇过市,在柏林等大城市的水边行走晒太阳的场景……

招摇过市小龙虾

进军国会大厦

万般无奈,2018年5月,经过多次的立法讨论和食品质量听证会,德国部分地区的政府终于同意天然水体中自行繁殖的小龙虾可以由经过许可的渔业公司进行捕捞,并且上市销售。当然再次之前,德国环保部已经对小龙虾验明正身,证明了这些野生小龙虾并没有富集什么会导致食品中毒的物质。

其他暴殄天物的故事

其实德国人大可不必担心小龙虾吃了会食物中毒。它们在餐桌上能够造成的危害远远小于它们在水体中的危害。克氏原螯虾食性杂、适应能力强,到哪里都会挤占原有生物的生存空间,还不如煮熟了送进人嘴里。

想要消灭龙虾?

中国式解决方案√

德国隔壁的法国和北欧各国就有着吃小龙虾的传统。

法国厨师对小龙虾的处理方法和蜗牛类似,带壳与白葡萄酒一起加热,或是焗烤,比麻小更健康还不失风味。瑞典人对龙虾的处理方法则是用盐水、洋葱和其他香料一起煮,熟后放入黑啤冷却——一如既往的瑞典黑暗料理。瑞典小龙虾甚至曾经因为欧洲各地的疯狂需求而濒临灭绝,以至于政府要规定专门的捕捞季节以保护这个物种。

饭后一只小龙虾

赛过半夜不回家

连阴郁到家的瑞典人都有专门烹饪小龙虾的方法,面对小龙虾束手无策的德国人在吃的方面实在是太没有想象力了。

这种想象力的贫瘠不仅体现在小龙虾上,德国人对其他的新奇食材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比如中国人的另一样节肢类心头爱——大闸蟹。

请问你们那吃蟹的时候蘸醋吗?

1912年,德国一位渔民第一次发现了一只横行霸道的大闸蟹,并将其上交博物馆,这是这种淡水蟹第一次和德国人打交道。那时候的德国人没有想到,一百年后这些奇特的生物会挥舞着手中的大钳子挺近国会大厦。最终还是德国的动物保护机构把它们送回了水里。

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每年6至7月间新生幼蟹溯河进入淡水后,栖于江河、湖荡的岸边,以水生植物、底栖动物、有机碎屑及动物尸体为食。由于食性杂、个头大,大闸蟹很轻松就能搞定在淡水中生存能力没有那么强的其他生物,变成不折不扣的入侵物种。

它们能从东亚一路遨游到德国,靠的还是全球航运系统。德国专家指出,这些生物是跟着货轮的压舱水来到德国的,一登陆就引发了生态灾难。对大闸蟹的治理效果还不如小龙虾,即使开放了参观的食用也不怎么管用。

其实要中国人说起来,问题是多么的简单。

中国式解决方案+1

如果嫌吃大闸蟹太麻烦,那还有一种在德国已经造成恐慌的小动物看上去也很好吃。

1930年,来自美国的牛蛙登陆意大利,开始在欧洲各地的沼泽和淡水体系内繁殖。此后牛蛙沿着法意交界处逐渐进入了法国。到了1968年,德国人已经惊讶地在德法交界的莱茵河畔看到这种重达一公斤的巨型青蛙了。

他们一定是没有见过这样的…

青蛙在牛蛙面前当然不堪一击,很快就败下阵来。为了拯救当地土著物种,德国人使用了弩箭、步枪甚至吹箭——没错,就是忍者用的那种,上莱茵地区有一名男子没想到自己的吹箭技术竟能有用武之地,还被当地报纸评为了猎蛙英雄。

而不幸被猎杀的牛蛙,居然被制成了饲料。

不就是牛蛙么,你们是不敢吃么?

中国式解决方案+2

小龙虾的三个帮凶

德国治理各路可以变成食物的入侵生物束手无策,大致是由三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1.保守的饮食习惯,尤其是南德地区

世界各国人民对德国人的印象一般都是严谨死板、墨守陈规的。事实虽然并没有网络上传播得那么悬乎,但德国人在很多事情上的顽固是确实存在。在入口的吃食上最为明显。

喝酒是不含糊的

很多德国人拒绝食用看不出是什么原料制成的食物,比如豆腐。到了中年阶段,更会有很多人拒绝食用此前的人生中没有见过的原料制成的食物,比如麻小。

所以即使把现有的小龙虾、大闸蟹和牛蛙捞上岸,前来购买的也主要是中国人。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如果把小龙虾煮熟后去壳变成虾仁色拉,德国人就会在超市里趋之若鹜。被问及的时候他们会说这和平时认识的海虾虾仁差不多,看着可以吃。

脑袋真是方到家了。

多么无聊的一道菜

2.严苛的动物保护法规

2002年,德国宪法(《基本法》)在第20a条增加了一条修正案:“国家应该为了对未来世代的责任保护自然生存资源和动物。”动物于是成为了受到德国最高法律保护的对象,德国的动物保护法规由此快速发展,甚至在德国留学生群体中流传出了吃广场上的鸽子罪同谋杀的都市传说。

不要拼命吃

吃胖了会被杀掉的!

不只是野生动物,家养的动物也受到了严格的保护。

比如在生物科学中经常用到的大鼠,在使用之前必须在联邦州政府处报批。一个专门的委员会会对科研项目做整体评估,检查实验是否会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是否有不用动物就能替代的实验方法。如果委员会不认可,动物活体实验就做不成。

放开我!

我要去法院告你们!

就更别提原本在水里“自由自在”生活的虾兵蟹将了。

3.严格的食品卫生管理

德国涉及食品安全的联邦级法规条例多达200多个,对每一类食品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作出了安全规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食物要能够根据标识信息从消费者处溯源回农场、渔场甚至饲料、化肥生产者。

德国安全标识追溯

确实增加了食品的安全系数

大多数情况下德国食品都是值得信赖的

做不到这一点的食物难以从源头确保安全,仅靠抽查无法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本意非常良善。但正是因为复杂而缜密的法规体系,使得原本可以在早期被解决的小龙虾泛滥问题迁延日久。谁都不想去动这么庞大的法律网络,只想靠小修小补控制生物入侵,问题也就越拖越大。

完善的法律体系在平时能够组成可靠的保护网,但在面对突然到来的冲击时,却也会让问题变得棘手。建制与机变之间的平衡如何取得,又岂仅仅是小龙虾面对的难题?

不过我一直觉得在这三个因素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德国人天生对生活习惯的固执,对没见过的东西一点尝试的心思都没有。

即使没有去过德国,你也一定多少听说过这些“方脑壳”的故事。但没有和他们在一起生活过,你永远都不知道他们有多顽固。

不信的话,点开今天的二条,听我用语音给你慢慢吐槽。

END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小龙虾如何入侵德国

小龙虾在德国淡水系统中的快速繁殖,让德国人一脸茫然,使用了各种生物治理技术也无法控制。最终,在今年5月份,德国人终于拿出了勇气,许可野生小龙虾的捕捞和食用。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 编辑:棉花

夏天又到了,闷热的天气总是让人觉得没有什么胃口。唯有一种食物,即使带着浓郁的辣味,在夏天仍然能吸引众多老饕前去品尝,而且是越吃越不嫌多,越辣越不嫌辣……这就是风靡大江南北的小龙虾。

但是这种看上去很好吃的生物,却难死了在料理界毫无建树的德国人。小龙虾在德国淡水系统中的快速繁殖,让德国人一脸懵逼,使用了各种生物治理技术也无法控制。最终,在今年5月份,德国人终于拿出了勇气,许可野生小龙虾的捕捞和食用。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来看看这些被小龙虾支配的可怜人。

嘿!大钳子!

小龙虾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学名克氏原螯虾,原产美国,是一种比它的表亲们个头更大、肉质更肥美的小龙虾。不过由于有比较重的土腥味,所以需要用重口味的调味料去对冲。带着麻辣口味的小龙虾是中国街头巷尾最受欢迎的小吃,所以我们大概很难想象它们多到泛滥成灾是一种什么体验。

就这东西还能成灾?

这种克氏原螯虾何时进入的欧洲,已经无法追索。人们唯一能知道的,是小龙虾的泛滥是世界航运系统的“功劳”。这种生存力极强的生物最早跟着货船从美国进入欧洲最重要的海洋国家荷兰,并且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栖息地。

今天去阿姆斯特丹旅游的人们,甚至还能从运河游船的导览里得知船下的水底就潜伏着无数小龙虾,难以控制。

阿姆斯特丹IJ湾

妈妈你看,底下都是小龙虾!

摄影@猫斯图

在关于小龙虾的都市传说里,有一条就是它们是打洞强迫症患者,经常会在湖岸和人工构筑物上打洞。虽然这个传说有夸张的成分,但小龙虾喜欢打洞是确实的。对于荷兰这样的滩涂国家来说,龙虾的生物入侵显然是致命的。小龙虾在荷兰密集的水利堤坝系统中疯狂打洞,很有可能会毁了荷兰的防汛系统,甚至危机大城市的淡水供应。

打洞中的小龙虾

看我比寄居蟹如何?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荷兰政府想出了很多办法。不过政府牵头的入侵物种治理活动往往没有什么效果。毕竟《捕蛇者说》里那样认真抓蛇的农夫并不聪明,更多的人面对政府打赏甚至会饲养生物冒领奖赏。

最后,荷兰政府冒着违反欧盟有关规定的风险,允许民众捕虾并贩售。这个方法才起到了效果,大大刺激了民众积极参与扑杀小龙虾的活动。

我捞

但这是荷兰人才会快速批准的法案,正如他们在400年前创造现代商业的规则一样。问题一旦到了体量更大的其他欧洲国家,各种利益团体和道德包袱带来的复杂纠缠就大大影响了控制入侵生物的进度。

德国政府在面对小龙虾的入侵时,一开始想要采用鱼类治理的方式,在水体中引入了一些能吃掉小龙虾卵的鱼类,以期控制龙虾。然而不是小鱼不给力,实在是龙虾太狡猾,已经在数量上占据优势的小龙虾成功反杀,把这些鱼类当食物给吃了。

有点鬼畜。。。

后来政府层面又动过投毒的脑筋。但是很难找到只对小龙虾起作用的毒药,一旦投放,小龙虾还没有得到控制,水体里的其他生物就都死得差不多了。

2015年之后,德国甚至出现了小龙虾招摇过市,在柏林等大城市的水边行走晒太阳的场景……

招摇过市小龙虾

进军国会大厦

万般无奈,2018年5月,经过多次的立法讨论和食品质量听证会,德国部分地区的政府终于同意天然水体中自行繁殖的小龙虾可以由经过许可的渔业公司进行捕捞,并且上市销售。当然再次之前,德国环保部已经对小龙虾验明正身,证明了这些野生小龙虾并没有富集什么会导致食品中毒的物质。

其他暴殄天物的故事

其实德国人大可不必担心小龙虾吃了会食物中毒。它们在餐桌上能够造成的危害远远小于它们在水体中的危害。克氏原螯虾食性杂、适应能力强,到哪里都会挤占原有生物的生存空间,还不如煮熟了送进人嘴里。

想要消灭龙虾?

中国式解决方案√

德国隔壁的法国和北欧各国就有着吃小龙虾的传统。

法国厨师对小龙虾的处理方法和蜗牛类似,带壳与白葡萄酒一起加热,或是焗烤,比麻小更健康还不失风味。瑞典人对龙虾的处理方法则是用盐水、洋葱和其他香料一起煮,熟后放入黑啤冷却——一如既往的瑞典黑暗料理。瑞典小龙虾甚至曾经因为欧洲各地的疯狂需求而濒临灭绝,以至于政府要规定专门的捕捞季节以保护这个物种。

饭后一只小龙虾

赛过半夜不回家

连阴郁到家的瑞典人都有专门烹饪小龙虾的方法,面对小龙虾束手无策的德国人在吃的方面实在是太没有想象力了。

这种想象力的贫瘠不仅体现在小龙虾上,德国人对其他的新奇食材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比如中国人的另一样节肢类心头爱——大闸蟹。

请问你们那吃蟹的时候蘸醋吗?

1912年,德国一位渔民第一次发现了一只横行霸道的大闸蟹,并将其上交博物馆,这是这种淡水蟹第一次和德国人打交道。那时候的德国人没有想到,一百年后这些奇特的生物会挥舞着手中的大钳子挺近国会大厦。最终还是德国的动物保护机构把它们送回了水里。

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每年6至7月间新生幼蟹溯河进入淡水后,栖于江河、湖荡的岸边,以水生植物、底栖动物、有机碎屑及动物尸体为食。由于食性杂、个头大,大闸蟹很轻松就能搞定在淡水中生存能力没有那么强的其他生物,变成不折不扣的入侵物种。

它们能从东亚一路遨游到德国,靠的还是全球航运系统。德国专家指出,这些生物是跟着货轮的压舱水来到德国的,一登陆就引发了生态灾难。对大闸蟹的治理效果还不如小龙虾,即使开放了参观的食用也不怎么管用。

其实要中国人说起来,问题是多么的简单。

中国式解决方案+1

如果嫌吃大闸蟹太麻烦,那还有一种在德国已经造成恐慌的小动物看上去也很好吃。

1930年,来自美国的牛蛙登陆意大利,开始在欧洲各地的沼泽和淡水体系内繁殖。此后牛蛙沿着法意交界处逐渐进入了法国。到了1968年,德国人已经惊讶地在德法交界的莱茵河畔看到这种重达一公斤的巨型青蛙了。

他们一定是没有见过这样的…

青蛙在牛蛙面前当然不堪一击,很快就败下阵来。为了拯救当地土著物种,德国人使用了弩箭、步枪甚至吹箭——没错,就是忍者用的那种,上莱茵地区有一名男子没想到自己的吹箭技术竟能有用武之地,还被当地报纸评为了猎蛙英雄。

而不幸被猎杀的牛蛙,居然被制成了饲料。

不就是牛蛙么,你们是不敢吃么?

中国式解决方案+2

小龙虾的三个帮凶

德国治理各路可以变成食物的入侵生物束手无策,大致是由三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1.保守的饮食习惯,尤其是南德地区

世界各国人民对德国人的印象一般都是严谨死板、墨守陈规的。事实虽然并没有网络上传播得那么悬乎,但德国人在很多事情上的顽固是确实存在。在入口的吃食上最为明显。

喝酒是不含糊的

很多德国人拒绝食用看不出是什么原料制成的食物,比如豆腐。到了中年阶段,更会有很多人拒绝食用此前的人生中没有见过的原料制成的食物,比如麻小。

所以即使把现有的小龙虾、大闸蟹和牛蛙捞上岸,前来购买的也主要是中国人。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如果把小龙虾煮熟后去壳变成虾仁色拉,德国人就会在超市里趋之若鹜。被问及的时候他们会说这和平时认识的海虾虾仁差不多,看着可以吃。

脑袋真是方到家了。

多么无聊的一道菜

2.严苛的动物保护法规

2002年,德国宪法(《基本法》)在第20a条增加了一条修正案:“国家应该为了对未来世代的责任保护自然生存资源和动物。”动物于是成为了受到德国最高法律保护的对象,德国的动物保护法规由此快速发展,甚至在德国留学生群体中流传出了吃广场上的鸽子罪同谋杀的都市传说。

不要拼命吃

吃胖了会被杀掉的!

不只是野生动物,家养的动物也受到了严格的保护。

比如在生物科学中经常用到的大鼠,在使用之前必须在联邦州政府处报批。一个专门的委员会会对科研项目做整体评估,检查实验是否会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是否有不用动物就能替代的实验方法。如果委员会不认可,动物活体实验就做不成。

放开我!

我要去法院告你们!

就更别提原本在水里“自由自在”生活的虾兵蟹将了。

3.严格的食品卫生管理

德国涉及食品安全的联邦级法规条例多达200多个,对每一类食品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作出了安全规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食物要能够根据标识信息从消费者处溯源回农场、渔场甚至饲料、化肥生产者。

德国安全标识追溯

确实增加了食品的安全系数

大多数情况下德国食品都是值得信赖的

做不到这一点的食物难以从源头确保安全,仅靠抽查无法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本意非常良善。但正是因为复杂而缜密的法规体系,使得原本可以在早期被解决的小龙虾泛滥问题迁延日久。谁都不想去动这么庞大的法律网络,只想靠小修小补控制生物入侵,问题也就越拖越大。

完善的法律体系在平时能够组成可靠的保护网,但在面对突然到来的冲击时,却也会让问题变得棘手。建制与机变之间的平衡如何取得,又岂仅仅是小龙虾面对的难题?

不过我一直觉得在这三个因素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德国人天生对生活习惯的固执,对没见过的东西一点尝试的心思都没有。

即使没有去过德国,你也一定多少听说过这些“方脑壳”的故事。但没有和他们在一起生活过,你永远都不知道他们有多顽固。

不信的话,点开今天的二条,听我用语音给你慢慢吐槽。

END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