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质疑声中的小红书(2)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质疑声中的小红书(2)

对于博主而言,多平台发布是最安全的方式。但实际的情况是,一个平台做的不错就已经很好了。

上篇提到的质疑,至今仍未散去。

如果刚开始,对小红书的质疑声还在封闭的微信群,那这种声音被传达之后,引发的是更多人的共鸣、讨论、竞争平台的参与和朋友圈内的撕裂。

今天的故事,要从梁朝伟的太太刘嘉玲说起。

1

举报刘嘉玲

一位小红书用户,发来了以下截图,试图证明小红书关于规则的双重标准。

因图太长,只截了两端。注意“福利”二字

这种指责小红书双重标准的声音,是我收到最多的反馈。但是,针对刘嘉玲的帖子,一位亲小红书的资深博主给的建议是“举报”。

但是,她同时转述了一位明星和小红书的纠葛并附上了原贴。因为她只是亲小红书官方的博主,而非当事人,我且对明星的名字和截图暂时打码。

某明星的小红书截图

亲小红书官方的博主透露的消息。

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从这个角度而言,小红书则是刚正不阿,一视同仁。

2

下降的流量

除了对明星的质疑之外,博主反馈同样多的就是,自己的流量越来越小了。

一个十八线博主说:

我是一个小红书十八线博主,刚开始勤勤恳恳的写东西的时候不知道是小红书投放还是真的有人支持,就有了几万粉丝。不过从五月份开始我和我的朋友们就开始发现小红书流量的问题了,不过我们都是小博主并不知道主要原因。她认认真真写的美食教程也没有了流量,就觉得真的是写起来很没意思了。而且我是看了叔的文章才知道原来推广要标注……我想说的是,的确有接推广,但是那些大博主难道就没有吗,她们依然活在首页。

“胖达桑”留言:

小红书对流量分布不均,很多流量给了明星和百万博主。放纵了明星和大博主推广小博主即使认真分享也没什么人看。

“miss. sandman”留言:

小红书现在实行的就是标准模糊,说是为了大家,其实只是为了捧自己签约的亲闺女们吧。玩红书久一点的大概都知道coco,rita,林恩如简直是流量三巨头。明星和三巨头不管发多没营养的东西都能在首页看到,其他人辛辛苦苦写的测评什么的,他们凭心而断的就判定为推广,流量掐的死死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凭草根们推起来的平台,入驻了几个明星就膨胀的忘了初心,也是非常让人失望了。

这种声音,对于上述这位亲小红书的资深博主而言,需要重新探讨。她和阿尚叔的对话如图:

在她看来,她们三人获取流量是实至名归。至于有些博主,流量变小的不满,她认为:“流量差,我估计是真的不好看……网友不爱看,很多人的内容都是这样的。”

而关于规矩,关于推广,争议仍在。

“可爱晨”留言:

发个正常安利都提心吊胆,不懂一个纯属分享的平台哪来那么多规矩,我自己是在小红书找各大博主的口红适合来买喜欢的口红~希望能恢复以前

“巧克力姐姐mua”留言:

除了亲闺女,别人都是虚假数据~我连晒娃都成了推广~哈哈哈哈哈,我推广什么,推广用了某某东西我就有了娃吗?

关于小红书亲闺女的说法,有相关人士在非官方渠道驳斥,认为没有什么亲闺女之说。但是关于签约、经纪、亲闺女的说法,却依旧在圈子中流传。

一位博主后台留言道:

我是小红书官方邀请的最早一批博主了,因为负责我的编辑辞职,一下子就变成了只涨粉无互动的边缘博主。尤其是不分享的情况下反而涨粉速度更快。这样莫名其妙的状态变成各种来寻求签约的公司,真的搞不懂小红书到底怎么了。

看着几十万、十几万的粉丝量,再看着几个、十几个零零散散的评论、收藏、点赞,她们疑惑:我和以前一样努力,为何我的流量越来越差?

3

因小红书而自豪的博主

这是一封来自后台的来信,她发了很长很长的话:

我来说说小红书的经历,去年国庆期间,短短几天原先不如我粉丝多的kol纷纷超过我,但她们笔记并没有热度,……(此处略去很多未经核实,需要谨慎引用的内容)我说我要的是公平竞争,并不是在抱怨不给我赠粉

后来那些涨粉的有的早早停掉了,有些依然持续,大家差距也越来越大啦~所以现在才会有赞藏与粉丝数极为不相符的现象吧,不过商家也不完全看粉丝量,对于赞藏互动啥的也有衡量

不过对于红书的流量我还是蛮有信心的,一年的时间里,虽然粉丝不多,但数据都蛮好,自己从没想过可以带货带到店主找上门来感谢我~从两三千粉的时候,我就开始关注自己的带货能力,无偿给淘宝店单品写文,销量增长的特别明显!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创造这么大的价值,年终居然有合作好几次的品牌送我一线奢侈品作为感谢,这应该都是实打实的带货价值吧~一年的时间,我感觉在红书体验到了二十多年来从未感受过的存在感,那么多优秀的kol,她们原先的流量真的都很好,反而是**赠粉之后,流量变差

我们公司也咨询过第三方想合作小红书上的推广,她们的建议也都是说小红书带货能力最明显,性价比也高~但是现在官方的限流打压推广的行为让人不能理解,明明是种草的平台,很有特色的平台,却一步步更新的远离最初的模样,觉得很可惜。

针对流量分发的问题,上述那位亲小红书的资深博主猜测,小红书的流量分发逻辑是这样的:

小红书的流量分发逻辑应该是跟抖音有点像,刚发的时候随机或者是按标签给你推送,所以会导致很多人看到首页有些无语的内容。然后第二阶段就是看你内容吸引力,如果能吸引很多人看和点赞,就扩大推送有更多人能够看到。第三阶段就是数据阅读量都非常好了就开始站内推送推了

4

一个非官方的投票

但是薯管家的新规,仍然引来了反弹,投票情况如下:

在这里,我要强调下,阿尚叔的公众号只有5000多人关注,大概2000左右的博主,1000左右的媒介和品牌,算是一个很小很垂直的平台,不能代表最广泛的用户的观点,但是至少可以说明,这个规范是有争议的。

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就是争议最大声的时候。

5

趁火打劫还是雪中送炭

这种博弈不仅在参与者的内部发生,昨天上午,同样有社群板块的网易考拉,上线“熊管家”,并在11时左右发布公告:

这则公告,被认为针对“薯管家”,并且在熊管家的评论中,引发争议,还在博主的朋友圈内撕裂。

考拉的出现让人意外,博主与博主的分野,更是让人诧异。难道网易考拉要发力社群了?

经允许,截图了与考拉社区达人负责人的内容

后来,我又找这位亲小红书的资深博主,聊了下她的观察:

6

因为不确定

对于博主而言,多平台发布是最安全的方式。但实际的情况是,一个平台做的不错就已经很好了。

于是,在他们倚重的平台上,政策的变化以及标准的疑问,会让一些博主感觉到一种不确定以及背后的安全感。

无论是微博、公众号、小红书还是其他社交平台,博主都面临着政策的风险。他们利用这种基础设施迅速崛起,甚至有的自媒体矩阵估值上亿,但是一旦遇到政策的调整,可能都会面临倾倒的风险。但是,个人博客在中国流量更差,此时此刻,正如10年前的彼时彼刻。

而今,看看这些博主,我也有感而发,想起了10年前央视《我们》栏目的开篇语:

因为不确定,

我们坚持却找不到内心的依据;

我们放弃却发现新的开始太艰难;

我们寄居在别人的领地却不情愿;

我们坚守在自己的船上却难以靠岸;

我们徘徊却丧失了应有的机遇;

我们奋斗却看不清前方的激流险滩;

我们焦虑却不知其所以然;

我们淡漠却无法面对内心的呼唤。

昨天,我把上篇文章以及收集的质疑,反馈给了小红书。

我知道,这只是我一个小自媒体发出的微弱的声音,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你们和我对真的信仰。

阿尚叔,作为专注博主研究的独立自媒体,能做的就是把声音传递。

关于标准、关于规则、关于商家后台、关于整个平台的人员透露出的沟通态度、关于沟通通道等等,我统一反馈给了小红书的一位高层。

小红书这位高层的回应大概是,他们希望小红书上能产生越来越多真诚的好内容,真正能帮助消费者做决策,而不是不经标注的广告软文。

今天,我找到了相关的法律支持,那就是2016年发布实施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

按照新华网援引《北京日报》的解读:自媒体在发布“软文”、推送或展示广告信息时,需要显著标明“广告”,并且应当尽到广告发布者的义务,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果广告内容出现违法或者不真实情况,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可能要被追究相应责任。

不过,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只能呵呵。

无论如何,从反馈的情况来看,不满的博主也好,满意的博主也好,小红书平台工作人员也好,都期待着小红书能够更好。

只是,在沟通中,关于规范真的做到了沟通吗?为何会有这么多压抑的情绪,甚至造成公开的决裂,这个值得反思。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小红书

5.9k
  • 中央网信办持续加强信息推荐算法治理,抖音、小红书等重点平台积极响应
  • 淘宝天猫后,又与京东达成合作?小红书官方暂无回应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质疑声中的小红书(2)

对于博主而言,多平台发布是最安全的方式。但实际的情况是,一个平台做的不错就已经很好了。

上篇提到的质疑,至今仍未散去。

如果刚开始,对小红书的质疑声还在封闭的微信群,那这种声音被传达之后,引发的是更多人的共鸣、讨论、竞争平台的参与和朋友圈内的撕裂。

今天的故事,要从梁朝伟的太太刘嘉玲说起。

1

举报刘嘉玲

一位小红书用户,发来了以下截图,试图证明小红书关于规则的双重标准。

因图太长,只截了两端。注意“福利”二字

这种指责小红书双重标准的声音,是我收到最多的反馈。但是,针对刘嘉玲的帖子,一位亲小红书的资深博主给的建议是“举报”。

但是,她同时转述了一位明星和小红书的纠葛并附上了原贴。因为她只是亲小红书官方的博主,而非当事人,我且对明星的名字和截图暂时打码。

某明星的小红书截图

亲小红书官方的博主透露的消息。

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从这个角度而言,小红书则是刚正不阿,一视同仁。

2

下降的流量

除了对明星的质疑之外,博主反馈同样多的就是,自己的流量越来越小了。

一个十八线博主说:

我是一个小红书十八线博主,刚开始勤勤恳恳的写东西的时候不知道是小红书投放还是真的有人支持,就有了几万粉丝。不过从五月份开始我和我的朋友们就开始发现小红书流量的问题了,不过我们都是小博主并不知道主要原因。她认认真真写的美食教程也没有了流量,就觉得真的是写起来很没意思了。而且我是看了叔的文章才知道原来推广要标注……我想说的是,的确有接推广,但是那些大博主难道就没有吗,她们依然活在首页。

“胖达桑”留言:

小红书对流量分布不均,很多流量给了明星和百万博主。放纵了明星和大博主推广小博主即使认真分享也没什么人看。

“miss. sandman”留言:

小红书现在实行的就是标准模糊,说是为了大家,其实只是为了捧自己签约的亲闺女们吧。玩红书久一点的大概都知道coco,rita,林恩如简直是流量三巨头。明星和三巨头不管发多没营养的东西都能在首页看到,其他人辛辛苦苦写的测评什么的,他们凭心而断的就判定为推广,流量掐的死死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凭草根们推起来的平台,入驻了几个明星就膨胀的忘了初心,也是非常让人失望了。

这种声音,对于上述这位亲小红书的资深博主而言,需要重新探讨。她和阿尚叔的对话如图:

在她看来,她们三人获取流量是实至名归。至于有些博主,流量变小的不满,她认为:“流量差,我估计是真的不好看……网友不爱看,很多人的内容都是这样的。”

而关于规矩,关于推广,争议仍在。

“可爱晨”留言:

发个正常安利都提心吊胆,不懂一个纯属分享的平台哪来那么多规矩,我自己是在小红书找各大博主的口红适合来买喜欢的口红~希望能恢复以前

“巧克力姐姐mua”留言:

除了亲闺女,别人都是虚假数据~我连晒娃都成了推广~哈哈哈哈哈,我推广什么,推广用了某某东西我就有了娃吗?

关于小红书亲闺女的说法,有相关人士在非官方渠道驳斥,认为没有什么亲闺女之说。但是关于签约、经纪、亲闺女的说法,却依旧在圈子中流传。

一位博主后台留言道:

我是小红书官方邀请的最早一批博主了,因为负责我的编辑辞职,一下子就变成了只涨粉无互动的边缘博主。尤其是不分享的情况下反而涨粉速度更快。这样莫名其妙的状态变成各种来寻求签约的公司,真的搞不懂小红书到底怎么了。

看着几十万、十几万的粉丝量,再看着几个、十几个零零散散的评论、收藏、点赞,她们疑惑:我和以前一样努力,为何我的流量越来越差?

3

因小红书而自豪的博主

这是一封来自后台的来信,她发了很长很长的话:

我来说说小红书的经历,去年国庆期间,短短几天原先不如我粉丝多的kol纷纷超过我,但她们笔记并没有热度,……(此处略去很多未经核实,需要谨慎引用的内容)我说我要的是公平竞争,并不是在抱怨不给我赠粉

后来那些涨粉的有的早早停掉了,有些依然持续,大家差距也越来越大啦~所以现在才会有赞藏与粉丝数极为不相符的现象吧,不过商家也不完全看粉丝量,对于赞藏互动啥的也有衡量

不过对于红书的流量我还是蛮有信心的,一年的时间里,虽然粉丝不多,但数据都蛮好,自己从没想过可以带货带到店主找上门来感谢我~从两三千粉的时候,我就开始关注自己的带货能力,无偿给淘宝店单品写文,销量增长的特别明显!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创造这么大的价值,年终居然有合作好几次的品牌送我一线奢侈品作为感谢,这应该都是实打实的带货价值吧~一年的时间,我感觉在红书体验到了二十多年来从未感受过的存在感,那么多优秀的kol,她们原先的流量真的都很好,反而是**赠粉之后,流量变差

我们公司也咨询过第三方想合作小红书上的推广,她们的建议也都是说小红书带货能力最明显,性价比也高~但是现在官方的限流打压推广的行为让人不能理解,明明是种草的平台,很有特色的平台,却一步步更新的远离最初的模样,觉得很可惜。

针对流量分发的问题,上述那位亲小红书的资深博主猜测,小红书的流量分发逻辑是这样的:

小红书的流量分发逻辑应该是跟抖音有点像,刚发的时候随机或者是按标签给你推送,所以会导致很多人看到首页有些无语的内容。然后第二阶段就是看你内容吸引力,如果能吸引很多人看和点赞,就扩大推送有更多人能够看到。第三阶段就是数据阅读量都非常好了就开始站内推送推了

4

一个非官方的投票

但是薯管家的新规,仍然引来了反弹,投票情况如下:

在这里,我要强调下,阿尚叔的公众号只有5000多人关注,大概2000左右的博主,1000左右的媒介和品牌,算是一个很小很垂直的平台,不能代表最广泛的用户的观点,但是至少可以说明,这个规范是有争议的。

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就是争议最大声的时候。

5

趁火打劫还是雪中送炭

这种博弈不仅在参与者的内部发生,昨天上午,同样有社群板块的网易考拉,上线“熊管家”,并在11时左右发布公告:

这则公告,被认为针对“薯管家”,并且在熊管家的评论中,引发争议,还在博主的朋友圈内撕裂。

考拉的出现让人意外,博主与博主的分野,更是让人诧异。难道网易考拉要发力社群了?

经允许,截图了与考拉社区达人负责人的内容

后来,我又找这位亲小红书的资深博主,聊了下她的观察:

6

因为不确定

对于博主而言,多平台发布是最安全的方式。但实际的情况是,一个平台做的不错就已经很好了。

于是,在他们倚重的平台上,政策的变化以及标准的疑问,会让一些博主感觉到一种不确定以及背后的安全感。

无论是微博、公众号、小红书还是其他社交平台,博主都面临着政策的风险。他们利用这种基础设施迅速崛起,甚至有的自媒体矩阵估值上亿,但是一旦遇到政策的调整,可能都会面临倾倒的风险。但是,个人博客在中国流量更差,此时此刻,正如10年前的彼时彼刻。

而今,看看这些博主,我也有感而发,想起了10年前央视《我们》栏目的开篇语:

因为不确定,

我们坚持却找不到内心的依据;

我们放弃却发现新的开始太艰难;

我们寄居在别人的领地却不情愿;

我们坚守在自己的船上却难以靠岸;

我们徘徊却丧失了应有的机遇;

我们奋斗却看不清前方的激流险滩;

我们焦虑却不知其所以然;

我们淡漠却无法面对内心的呼唤。

昨天,我把上篇文章以及收集的质疑,反馈给了小红书。

我知道,这只是我一个小自媒体发出的微弱的声音,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你们和我对真的信仰。

阿尚叔,作为专注博主研究的独立自媒体,能做的就是把声音传递。

关于标准、关于规则、关于商家后台、关于整个平台的人员透露出的沟通态度、关于沟通通道等等,我统一反馈给了小红书的一位高层。

小红书这位高层的回应大概是,他们希望小红书上能产生越来越多真诚的好内容,真正能帮助消费者做决策,而不是不经标注的广告软文。

今天,我找到了相关的法律支持,那就是2016年发布实施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

按照新华网援引《北京日报》的解读:自媒体在发布“软文”、推送或展示广告信息时,需要显著标明“广告”,并且应当尽到广告发布者的义务,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果广告内容出现违法或者不真实情况,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可能要被追究相应责任。

不过,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只能呵呵。

无论如何,从反馈的情况来看,不满的博主也好,满意的博主也好,小红书平台工作人员也好,都期待着小红书能够更好。

只是,在沟通中,关于规范真的做到了沟通吗?为何会有这么多压抑的情绪,甚至造成公开的决裂,这个值得反思。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