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不差钱、不缺货,这家连锁药店最烦恼的竟然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不差钱、不缺货,这家连锁药店最烦恼的竟然是……

陕北气候干燥,环境较恶劣,外来人口少,职业经理人更是难以下县。原先专注于神木市场,尚可就本地拉起团队,跨区域运作后,人员方面立刻显得捉襟见肘。

作者:申长伟

凭借丰富的煤矿资源,陕西省榆林市下辖的神木市成为“全国十大工业强县”,也因此诞生出许多隐形富豪。因此,神木市的实业扩张十分强劲——区区县级市的区及镇上,零售药店就有一百多家。

而在这当中有76家来自陕西神木博爱连锁大药房,也就是说占据了当地六成以上的门店。

随着零售市场竞争趋于饱和,陕西神木博爱连锁大药房董事长刘博也面临着一个经营困惑:下一步,怎么走?

“四五计划”:规模5年内再翻一番

博爱连锁大药房的总部位于神木市东兴街前坡新村,大院儿门牌上写着“神木市药材有限公司博爱连锁大药房”。

门牌上所写的神木药材公司,是博爱连锁的前身。2002年,神木药材公司被刘博收购,博爱连锁就此成立,同时拥有批发和零售连锁两个资质。

经过十六年的耕耘,公司在今年年初制定了第四个五年计划。其中一个目标是:总店数达到200家。

这意味着要在目前的体量基础上,再翻一倍。

博爱稳坐本地连锁的头把交椅,并体现出极为显著的县域药店特点:占了本地市场六成以上份额,有76家门店近半数集中在镇上。

排名第二的是榆林中和堂有限公司,共有26家店。两家本地连锁加到一起,占总份额的90%以上,再剩下的便只是一些单体店了。

“神木没什么外来连锁,压力主要在于自身。”刘博说。

换句话讲,刘博必须自我施压,才能使处于封闭市场中的企业不至于掉队。

实际上,不光神木,整个榆林地区,都很少看到外地连锁。榆林市区内,外来连锁唯有怡康开了数家店。出了榆林,往县里走,多是单体、小规模的夫妻店。

神木市在榆林一百公里之外,当地龙头博爱连锁,亦很少受到外来连锁的挑战。

缺少外来者的刺激,本地连锁的发展显得按部就班,相互间的竞争也不激烈。据当地业内人士反映,过去倒是有段时间曾发生过本地连锁之间门挨门开店的现象,不久后即有政府出面,居中调解,各自划定“势力范围”,此后便相安无事,进入良性竞争发展。

因此,虽然没有门店距离限制的政策,各家之间的布局却也并不剑拔弩张。

发展到现在,本地连锁自己都深感市场饱和,外来连锁就更难切入。

对现有连锁而言,如果继续内生扩张,经营成本都难以控制。据调查,当地药店的非药占比,普遍在30%以上。

由于租金比较便宜,政策相对宽松,药店也会多发展非药品类,以尽可能地对顾客促成关联销售。“收购神木药材公司后,我们继承和发扬了品牌信誉度,进一步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刘博说。

通过提供尽可能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也进一步强化了顾客的消费黏性。

市场饱和后,刘博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周边地区。诸如定边等地,那里缺少有实力的本地连锁,多以夫妻经营的单体为主,因此就成为了潜在的拓展市场。

“目前我们的规划,一个是去到临近的县里开店,再一个是去拓展定边等周边地区。”刘博说道。

存有此想法的不止有博爱。榆林地区的巨头广济堂,也在拓展着一个版图近似的市场。

显而易见,当他们都把目光聚焦在周边的县级市场时,原先不疾不徐、按部就班的发育路径也将会有所改变。

“整个陕北市场,主要就是广济堂和博爱连锁这两家了。”一位当地业内人士如是描述。

人才是最大瓶颈

在制定第四个五年计划时,刘博原来的设想是开店500家,管理层综合评估,感觉步子迈的有些大,斟酌后改成了200家。

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人才。

陕北气候干燥,环境较恶劣,外来人口少,职业经理人更是难以下县。原先专注于神木市场,尚可就本地拉起团队,跨区域运作后,人员方面立刻显得捉襟见肘。

除此外,当地人也并不热衷于进入零售药店系统找机会。“我们这里是小县城,但是厂矿多,就业机会很多,这样我们招人就更难了。”刘博说道。

据了解,工时制度方面,目前当地连锁药店一个月休息两天,而这对于90、00后而言也难有吸引力。基层员工流动率高,已经成为当地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

据介绍,博爱连锁目前有员工450人,其中总部近40人服务于门店。倘若在神木市动辄百里之外的县市扩张市场,无论招人还是培训,都会有不少切实困难。

实际上,在神木本地市场之外,博爱连锁曾有过两次大的动作。一次是去西安开店,成立批发物流中心,发生在博爱“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省会更大的市场,丰富的人才,乃至于“占领中心城市”的驱动,都是进军西安的理由。这次进军省会的“外线作战”,使得总门店数达到上百家,不过并未改变博爱连锁以神木市为核心区域的网点布局。

第二次则是发生在最近博爱对周边县城的渗透过程中。这些地方,无不是地广人稀,路途遥远,县和县之间的距离,动辄以百里计。想把这些根据地连成一片,并不简单。而其中最难的就是招人。跨区域扩张产生的人员缺口怎么解决?还是得落实到当地。

员工培训方面,通过总部的“宣教部”来完成。“目前公司在培训方面,主要是进行内训,由宣教部进行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法律培训等。”刘博说。

除此之外,公司也会借助协会、行业会议、培训机构等,完成对公司管理层的培训提升。“我们也会请别的药店的老师,请其它行业的营销专家,过来给员工讲课。”刘博说道。由于地处偏远的原因,无论是新的营销理念,抑或是厂家的政策倾斜,都比较难以抵达神木市场。这也给培训、交流、学习带来了困难。

即便如此,刘博也仍旧想把企业继续做大。“之前有资本方曾经过来谈过。”刘博透露。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坚守,在县域市场做出自己的特色。

谈到下一步的作战方略,刘博表示,公司目前拥有两家批发公司,三家零售连锁公司,并着力向医疗板块谋求创新发展,未来将紧紧围绕“大健康”产业,稳扎稳打,持久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不差钱、不缺货,这家连锁药店最烦恼的竟然是……

陕北气候干燥,环境较恶劣,外来人口少,职业经理人更是难以下县。原先专注于神木市场,尚可就本地拉起团队,跨区域运作后,人员方面立刻显得捉襟见肘。

作者:申长伟

凭借丰富的煤矿资源,陕西省榆林市下辖的神木市成为“全国十大工业强县”,也因此诞生出许多隐形富豪。因此,神木市的实业扩张十分强劲——区区县级市的区及镇上,零售药店就有一百多家。

而在这当中有76家来自陕西神木博爱连锁大药房,也就是说占据了当地六成以上的门店。

随着零售市场竞争趋于饱和,陕西神木博爱连锁大药房董事长刘博也面临着一个经营困惑:下一步,怎么走?

“四五计划”:规模5年内再翻一番

博爱连锁大药房的总部位于神木市东兴街前坡新村,大院儿门牌上写着“神木市药材有限公司博爱连锁大药房”。

门牌上所写的神木药材公司,是博爱连锁的前身。2002年,神木药材公司被刘博收购,博爱连锁就此成立,同时拥有批发和零售连锁两个资质。

经过十六年的耕耘,公司在今年年初制定了第四个五年计划。其中一个目标是:总店数达到200家。

这意味着要在目前的体量基础上,再翻一倍。

博爱稳坐本地连锁的头把交椅,并体现出极为显著的县域药店特点:占了本地市场六成以上份额,有76家门店近半数集中在镇上。

排名第二的是榆林中和堂有限公司,共有26家店。两家本地连锁加到一起,占总份额的90%以上,再剩下的便只是一些单体店了。

“神木没什么外来连锁,压力主要在于自身。”刘博说。

换句话讲,刘博必须自我施压,才能使处于封闭市场中的企业不至于掉队。

实际上,不光神木,整个榆林地区,都很少看到外地连锁。榆林市区内,外来连锁唯有怡康开了数家店。出了榆林,往县里走,多是单体、小规模的夫妻店。

神木市在榆林一百公里之外,当地龙头博爱连锁,亦很少受到外来连锁的挑战。

缺少外来者的刺激,本地连锁的发展显得按部就班,相互间的竞争也不激烈。据当地业内人士反映,过去倒是有段时间曾发生过本地连锁之间门挨门开店的现象,不久后即有政府出面,居中调解,各自划定“势力范围”,此后便相安无事,进入良性竞争发展。

因此,虽然没有门店距离限制的政策,各家之间的布局却也并不剑拔弩张。

发展到现在,本地连锁自己都深感市场饱和,外来连锁就更难切入。

对现有连锁而言,如果继续内生扩张,经营成本都难以控制。据调查,当地药店的非药占比,普遍在30%以上。

由于租金比较便宜,政策相对宽松,药店也会多发展非药品类,以尽可能地对顾客促成关联销售。“收购神木药材公司后,我们继承和发扬了品牌信誉度,进一步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刘博说。

通过提供尽可能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也进一步强化了顾客的消费黏性。

市场饱和后,刘博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周边地区。诸如定边等地,那里缺少有实力的本地连锁,多以夫妻经营的单体为主,因此就成为了潜在的拓展市场。

“目前我们的规划,一个是去到临近的县里开店,再一个是去拓展定边等周边地区。”刘博说道。

存有此想法的不止有博爱。榆林地区的巨头广济堂,也在拓展着一个版图近似的市场。

显而易见,当他们都把目光聚焦在周边的县级市场时,原先不疾不徐、按部就班的发育路径也将会有所改变。

“整个陕北市场,主要就是广济堂和博爱连锁这两家了。”一位当地业内人士如是描述。

人才是最大瓶颈

在制定第四个五年计划时,刘博原来的设想是开店500家,管理层综合评估,感觉步子迈的有些大,斟酌后改成了200家。

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人才。

陕北气候干燥,环境较恶劣,外来人口少,职业经理人更是难以下县。原先专注于神木市场,尚可就本地拉起团队,跨区域运作后,人员方面立刻显得捉襟见肘。

除此外,当地人也并不热衷于进入零售药店系统找机会。“我们这里是小县城,但是厂矿多,就业机会很多,这样我们招人就更难了。”刘博说道。

据了解,工时制度方面,目前当地连锁药店一个月休息两天,而这对于90、00后而言也难有吸引力。基层员工流动率高,已经成为当地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

据介绍,博爱连锁目前有员工450人,其中总部近40人服务于门店。倘若在神木市动辄百里之外的县市扩张市场,无论招人还是培训,都会有不少切实困难。

实际上,在神木本地市场之外,博爱连锁曾有过两次大的动作。一次是去西安开店,成立批发物流中心,发生在博爱“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省会更大的市场,丰富的人才,乃至于“占领中心城市”的驱动,都是进军西安的理由。这次进军省会的“外线作战”,使得总门店数达到上百家,不过并未改变博爱连锁以神木市为核心区域的网点布局。

第二次则是发生在最近博爱对周边县城的渗透过程中。这些地方,无不是地广人稀,路途遥远,县和县之间的距离,动辄以百里计。想把这些根据地连成一片,并不简单。而其中最难的就是招人。跨区域扩张产生的人员缺口怎么解决?还是得落实到当地。

员工培训方面,通过总部的“宣教部”来完成。“目前公司在培训方面,主要是进行内训,由宣教部进行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法律培训等。”刘博说。

除此之外,公司也会借助协会、行业会议、培训机构等,完成对公司管理层的培训提升。“我们也会请别的药店的老师,请其它行业的营销专家,过来给员工讲课。”刘博说道。由于地处偏远的原因,无论是新的营销理念,抑或是厂家的政策倾斜,都比较难以抵达神木市场。这也给培训、交流、学习带来了困难。

即便如此,刘博也仍旧想把企业继续做大。“之前有资本方曾经过来谈过。”刘博透露。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坚守,在县域市场做出自己的特色。

谈到下一步的作战方略,刘博表示,公司目前拥有两家批发公司,三家零售连锁公司,并着力向医疗板块谋求创新发展,未来将紧紧围绕“大健康”产业,稳扎稳打,持久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