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东京,由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设计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正在经受质疑。
这个体育场外形看上去就像一架拥有波状外形的宇宙飞船,极具后现代设计感。然而,这一设计在日本国内并不受欢迎,一位在日本本土颇有名气的建筑师毫不避讳地吐槽其外形酷似乌龟,而另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桢文彦(Fumihiko Maki)则评价这一场馆像是白象。
夏天的时候,甚至有日本民众因此走上街头抗议。他们还担心,这个计划容纳8万人、比1964年夏季奥运会时更大的新场馆会侵占建于20世纪初的明治神宫的室外花园,同时这还会带来交通和安全问题。
哈迪德认为,这些批评主要是因为批评者不满意政府请外国人设计奥运会主场馆。此前,负责东京奥组委的一位成员在邮件表示:“我们要骄傲地向世人展示这座属于日本的国家体育馆。”
但是,这还不是东京奥运会场馆的全部问题。对于这场讨论,建筑学家们呼吁:讨论的核心应该是这一场馆在未来如何充分使用。
“奥运会场馆在一段时间里,总是免不了陷入国家身份象征的话题。”在周一发行的《纽约时报》中,普瑞特设计学院建筑系院长托马斯·汉拉汉(Thomas Hanrahan)说。此前多届奥运会的奥运场馆,尤其是奥运主体育场一般被认为是国家身份的象征,因此各主办国通常不惜人力物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建造的中国国家体育场就收获了国际赞誉,这个由赫佐格和德默隆事务所设计的北京奥运会主场馆因其外部斜条格结构而被称为“鸟巢”,西方评论家一致认定它有着“醉人的美”。而“鸟巢”之美更在于,从设计之初,建造者就考虑到了其在奥运会之后的用途。
但是,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场馆曾给这座城市留下了高达2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花费整整30年才得以还清。为此,最初被昵称为“大O”的这一场馆还获得了一个无比戏虐的绰号,“巨额负债”。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上,缺乏规划的场馆在奥运会之后长期荒废。
相比之下,美国人则要实惠得多,美国拉斯维加斯纪念体育场曾作为1932年和1984年两届奥运会的比赛场馆,并且在那以后一直举办各类大学橄榄球和其他赛事。
现在在日本,针对公众的抗议,日本官方决定缩减场馆的占地面积和预算,场地从原来的71万平方米缩小至52万平方米,而预算削减至13.7亿美元,此前,哈迪德最初的设计预算高达25亿美元。
哈迪德对于不断改变设计倒是很坦然,此前他也曾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设计游泳中心。但是日本国内的意见却依然没有平息,有人建议整个设计推翻重来,有人建议将即将拆除的旧国家体育馆加以翻新……
不过,东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可能是奥运会历史上最后一座不惜人力物力投入的体育场,因为国际奥委会在最新的改革中提出,评估2024年夏季奥运会时将格外重视奥运场馆的永久使用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