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科学学习》作者丹尼尔·施瓦茨:要学好,先睡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科学学习》作者丹尼尔·施瓦茨:要学好,先睡饱

“坚持学习会带来好运,至少它对所有的高薪工作都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有点像看到一束光的感觉,虽然有点夸张,”郭曼文依稀记得第一次读完《科学学习》的感受。她在斯坦福大学攻读教育科技硕士期间,曾上过一门叫“核心学习机制”的课,教授这门课的便是《科学学习》的作者——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丹尼尔·施瓦茨教授。

施瓦茨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他在学习科学基础理论和创新教学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目前发表了60余篇重要学术论文。在施瓦茨指导下的20多位博士和博士后,大多数进入美国高校担任教授,或创办了颇有影响力的教育机构。

作为教育学领域的重量级人物,施瓦茨教授的课都很受欢迎,“核心学习机制”这门课就吸引了不同背景的人。除了在校的学生,还有律师、物理学家、工程师、商业管理者等各行合业的人才前来听课。郭曼文眼中的施瓦茨教授,是个睿智幽默的人,同时也很低调,“不像商学院的老师那么能吹。”有一次郭曼文在楼梯间偶遇了施瓦茨教授,聊到她假期要去圣地亚哥玩,准备在沙滩上写作业,施瓦茨教授只是看了她一眼没说什么。

然而在课上,施瓦茨很清楚地算出了同学们在这门课所花费的时间,“这门课你们应该一共花费了400多个小时,其中上课听讲、阅读材料、作业练习以及瞌睡走神分别花费了多少个小时……”对于沙滩上写作业这件事,施瓦茨评价道,有些人得清楚估算学习时间,躺在沙滩上写论文听上去很美好,但沙子撒到键盘里,要去修电脑,可能得多花5个小时。

回国后,郭曼文一直记着施瓦茨教授的这本书。她想将这本书分享给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家长和老师,这样他们会帮助到更多孩子科学地学习,因此她决定承担该书中文版的翻译工作。这本书的翻译工作花了两年,“我觉得我整个人都变得更聪明了,”郭曼文对界面新闻记者说。翻译这本书让她收获不小,翻译的过程也是她学习的过程,她把书中很多知识点都内化了进去。

施瓦茨在书中提炼出了26种较为成熟的学习法则,用26个字母的顺序呈现出来。当今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必然会让学习发生重大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从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到学生随时随地学的过程,学校不再是唯一的知识获取来源,学习的内容和手段更加多样化。

当我们在等电梯或坐地铁时,也会刷知乎、看公众号来学一些干货,这可称之为碎片化学习。茫茫学海中,我们该如何辨别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我们又该如何去科学地学习这些知识?施瓦茨认为,如果你要掌握很难的知识点的话,不要幻想用碎片化学习来走捷径。你必须得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每天花10分钟可不够。

Dan Schwartz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丹尼尔·施瓦茨教授(Daniel L. Schwartz)

界面新闻:为什么会想到要写这本书?

丹尼尔·施瓦茨:科学学习在过去的20年里发展得很惊人,现在有很多新观点来帮助人们改善学习方式,这些方法挺容易学的。我在斯坦福大学教过科学学习的课程,而且很成功,所以我想写一本关于这门课的书,让世界各国读者都能学习到这些方法。我们尽量让这本书容易读懂,这本书能让每个人有创意地把这些方法用于自己的学习、教学、辅导和对孩子的养育。你可以挑几章你觉得好玩的来读,没有必要按顺序来读这本书。

界面新闻:您自己在工作中有用到这本书里的“科学学习方法”吗?

丹尼尔·施瓦茨:有的,我们很关注这些学习方法。我们有教研究生一门统计学的课,这门课程就是建立在科学学习上的。打个比方,在讲课前,我们会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中去。这会帮助他们理解课堂上解决的问题,也会提高未来他们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可比传统的教学手段好多了,他们只是先给学生上课,然后让学生实践,这样只会让学生照本宣科。

界面新闻:我看到有不同背景的学生去上您的“核心学习机制”课程,比如律师、工程师、教师,那么这本书中,这些学习方法是否适用于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

丹尼尔·施瓦茨:有个窍门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有哪些,比如医生需要学习读X光片的话,就可以选择“对比组合”(Contrasting case)的学习方法,这会培养他准确看到重要细节的能力。如果你是一个工程师,要学习去解决复杂的问题,那么你可以试试“问题驱动”(Question Driven),你会知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复杂问题。

界面新闻:有些职场人太忙了没时间学习,还有人认为毕业后就不用学习,有什么学习方法是您推荐给这些人的呢?

丹尼尔·施瓦茨:50年以前,人们在学校所学的可能管会一辈子,但现在不可能了。尤其是在未来,工作将发生转变。雇主所需要的人才,是那些有着新技能的人,而那些有着过时技能的员工可不能解决问题。学校也应该改变教学目标,旨在培养适应性人才,让这些人有着毕业后还能坚持学习的能力,而适应性人才的天敌就是死读书和应试教育。因为人们可能认为一旦通过了考试,他们就被必要再学新的东西了。坚持学习会带来好运,至少它对所有的高薪工作都至关重要。

界面新闻:当今在线付费课程相当火爆,你认为我们是否正面临着学习焦虑?

丹尼尔·施瓦茨:我们(包括施瓦茨本人)都不太喜欢去书店,因为那会提醒施瓦茨,原来还有这么多书他没读过,他还有这么多要学习和知道的。即便如此,施瓦茨还是过得挺好。有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就是你要知道你需要学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要向谁请教,胡乱地学习并没什么用。

郭曼文:超级同意,我觉得跟时代的这个变化有很大关系,因为原来很多东西发展很慢,所以一个技能就可以从小吃到老,而且会越来越资深。但是现在的话他变化太快,导致原来的经验没有什么用,同时未来又是很不确定的,就变化很快,所以就会有点像那种苍蝇乱飞,也不知道飞到哪,再加上淘汰的速度很快,所以他就会很焦虑。

界面新闻:书中您说到“要学好,先睡饱”,您个人是如何看待熬夜这件事的?

丹尼尔·施瓦茨:美国有很多学生都是“夜猫子”,他们会临时抱佛脚,熬夜准备第二天考试。因为他们确实没时间准备了,但结果就是他们很容易把知识点忘得一干二净,这样的学习只是帮助他们考试而已,对之后的人生半点帮助都没有。

界面新闻:您认为参与对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有时我们在团队合作中,会碰到不给力的队友一味地依赖你,这种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

丹尼尔·施瓦茨:教别人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帮助比你弱的队友,会加深你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教他们的时候有个小窍门,偶尔也让他们单独完成任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写这本书——帮助人们更好地教学。

界面新闻:您是如何看待碎片化学习的?您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是有效的吗?

丹尼尔·施瓦茨:这取决于你想要学什么,如果你只想要记住这些信息,碎片化学习是个好主意。比如你只想要读读新闻,这些信息比较简单,每天花几分钟也可以。但如果这个知识点对你来说很复杂,要想学好的话没有捷径。你必须得严肃地、有系统地、全神贯注地去学,每天只花10分钟去听网课是很难学好的。碎片化学习可能会成功,但人们得去思考和交流看法,还有如何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新知识本来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如果你能把学习任务设计好的话,它会变得好玩和有吸引力。

郭曼文:这个跟媒介有极大的关系,举个例子,原来的话我们是看电视,电视是一个很单向的输出,你就坐那看,然后可以持续时间很长,但是现在就变成了手机。手机的话,也就意味着说你不可能盯着一个手机啥事也不干,可能你就花10分钟玩一下。这个媒介它天然的属性就是短时间,这就意味着我的注意力只有5到10分钟,这种属性就造成里面内容一定要博人眼球。

我觉得碎片化不叫学习,更像是一种积累素材,因为你看到的都是一个个的点。什么叫学习?学习就是说有一定系统,或者是已经内化到自己的内心,这个才叫有效的学习。所以你碎片化时间里所看到的信息,如果没有被及时地整理和内化的话,它就是无效的,你看过就忘了。

比较理想的还是你要有一个长时间的系统学习,比如说每天坐下来30分钟到1个小时,看一些有系统化的东西,书就是一个相对有系统的东西,这样你才能理解它之间的脉络。

界面新闻:您认为AI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学习方法?

丹尼尔·施瓦茨:AI能做出贡献的一个地方是它会增加对学生和老师的反馈数量。比如,AI现在已经可以去给论文评分,并向老师和学生提供信息。

《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
【美】丹尼尔 L· 施瓦茨著   郭曼文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年5月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科学学习》作者丹尼尔·施瓦茨:要学好,先睡饱

“坚持学习会带来好运,至少它对所有的高薪工作都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有点像看到一束光的感觉,虽然有点夸张,”郭曼文依稀记得第一次读完《科学学习》的感受。她在斯坦福大学攻读教育科技硕士期间,曾上过一门叫“核心学习机制”的课,教授这门课的便是《科学学习》的作者——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丹尼尔·施瓦茨教授。

施瓦茨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他在学习科学基础理论和创新教学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目前发表了60余篇重要学术论文。在施瓦茨指导下的20多位博士和博士后,大多数进入美国高校担任教授,或创办了颇有影响力的教育机构。

作为教育学领域的重量级人物,施瓦茨教授的课都很受欢迎,“核心学习机制”这门课就吸引了不同背景的人。除了在校的学生,还有律师、物理学家、工程师、商业管理者等各行合业的人才前来听课。郭曼文眼中的施瓦茨教授,是个睿智幽默的人,同时也很低调,“不像商学院的老师那么能吹。”有一次郭曼文在楼梯间偶遇了施瓦茨教授,聊到她假期要去圣地亚哥玩,准备在沙滩上写作业,施瓦茨教授只是看了她一眼没说什么。

然而在课上,施瓦茨很清楚地算出了同学们在这门课所花费的时间,“这门课你们应该一共花费了400多个小时,其中上课听讲、阅读材料、作业练习以及瞌睡走神分别花费了多少个小时……”对于沙滩上写作业这件事,施瓦茨评价道,有些人得清楚估算学习时间,躺在沙滩上写论文听上去很美好,但沙子撒到键盘里,要去修电脑,可能得多花5个小时。

回国后,郭曼文一直记着施瓦茨教授的这本书。她想将这本书分享给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家长和老师,这样他们会帮助到更多孩子科学地学习,因此她决定承担该书中文版的翻译工作。这本书的翻译工作花了两年,“我觉得我整个人都变得更聪明了,”郭曼文对界面新闻记者说。翻译这本书让她收获不小,翻译的过程也是她学习的过程,她把书中很多知识点都内化了进去。

施瓦茨在书中提炼出了26种较为成熟的学习法则,用26个字母的顺序呈现出来。当今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必然会让学习发生重大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从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到学生随时随地学的过程,学校不再是唯一的知识获取来源,学习的内容和手段更加多样化。

当我们在等电梯或坐地铁时,也会刷知乎、看公众号来学一些干货,这可称之为碎片化学习。茫茫学海中,我们该如何辨别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我们又该如何去科学地学习这些知识?施瓦茨认为,如果你要掌握很难的知识点的话,不要幻想用碎片化学习来走捷径。你必须得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每天花10分钟可不够。

Dan Schwartz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丹尼尔·施瓦茨教授(Daniel L. Schwartz)

界面新闻:为什么会想到要写这本书?

丹尼尔·施瓦茨:科学学习在过去的20年里发展得很惊人,现在有很多新观点来帮助人们改善学习方式,这些方法挺容易学的。我在斯坦福大学教过科学学习的课程,而且很成功,所以我想写一本关于这门课的书,让世界各国读者都能学习到这些方法。我们尽量让这本书容易读懂,这本书能让每个人有创意地把这些方法用于自己的学习、教学、辅导和对孩子的养育。你可以挑几章你觉得好玩的来读,没有必要按顺序来读这本书。

界面新闻:您自己在工作中有用到这本书里的“科学学习方法”吗?

丹尼尔·施瓦茨:有的,我们很关注这些学习方法。我们有教研究生一门统计学的课,这门课程就是建立在科学学习上的。打个比方,在讲课前,我们会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中去。这会帮助他们理解课堂上解决的问题,也会提高未来他们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可比传统的教学手段好多了,他们只是先给学生上课,然后让学生实践,这样只会让学生照本宣科。

界面新闻:我看到有不同背景的学生去上您的“核心学习机制”课程,比如律师、工程师、教师,那么这本书中,这些学习方法是否适用于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

丹尼尔·施瓦茨:有个窍门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有哪些,比如医生需要学习读X光片的话,就可以选择“对比组合”(Contrasting case)的学习方法,这会培养他准确看到重要细节的能力。如果你是一个工程师,要学习去解决复杂的问题,那么你可以试试“问题驱动”(Question Driven),你会知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复杂问题。

界面新闻:有些职场人太忙了没时间学习,还有人认为毕业后就不用学习,有什么学习方法是您推荐给这些人的呢?

丹尼尔·施瓦茨:50年以前,人们在学校所学的可能管会一辈子,但现在不可能了。尤其是在未来,工作将发生转变。雇主所需要的人才,是那些有着新技能的人,而那些有着过时技能的员工可不能解决问题。学校也应该改变教学目标,旨在培养适应性人才,让这些人有着毕业后还能坚持学习的能力,而适应性人才的天敌就是死读书和应试教育。因为人们可能认为一旦通过了考试,他们就被必要再学新的东西了。坚持学习会带来好运,至少它对所有的高薪工作都至关重要。

界面新闻:当今在线付费课程相当火爆,你认为我们是否正面临着学习焦虑?

丹尼尔·施瓦茨:我们(包括施瓦茨本人)都不太喜欢去书店,因为那会提醒施瓦茨,原来还有这么多书他没读过,他还有这么多要学习和知道的。即便如此,施瓦茨还是过得挺好。有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就是你要知道你需要学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要向谁请教,胡乱地学习并没什么用。

郭曼文:超级同意,我觉得跟时代的这个变化有很大关系,因为原来很多东西发展很慢,所以一个技能就可以从小吃到老,而且会越来越资深。但是现在的话他变化太快,导致原来的经验没有什么用,同时未来又是很不确定的,就变化很快,所以就会有点像那种苍蝇乱飞,也不知道飞到哪,再加上淘汰的速度很快,所以他就会很焦虑。

界面新闻:书中您说到“要学好,先睡饱”,您个人是如何看待熬夜这件事的?

丹尼尔·施瓦茨:美国有很多学生都是“夜猫子”,他们会临时抱佛脚,熬夜准备第二天考试。因为他们确实没时间准备了,但结果就是他们很容易把知识点忘得一干二净,这样的学习只是帮助他们考试而已,对之后的人生半点帮助都没有。

界面新闻:您认为参与对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有时我们在团队合作中,会碰到不给力的队友一味地依赖你,这种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

丹尼尔·施瓦茨:教别人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帮助比你弱的队友,会加深你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教他们的时候有个小窍门,偶尔也让他们单独完成任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写这本书——帮助人们更好地教学。

界面新闻:您是如何看待碎片化学习的?您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是有效的吗?

丹尼尔·施瓦茨:这取决于你想要学什么,如果你只想要记住这些信息,碎片化学习是个好主意。比如你只想要读读新闻,这些信息比较简单,每天花几分钟也可以。但如果这个知识点对你来说很复杂,要想学好的话没有捷径。你必须得严肃地、有系统地、全神贯注地去学,每天只花10分钟去听网课是很难学好的。碎片化学习可能会成功,但人们得去思考和交流看法,还有如何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新知识本来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如果你能把学习任务设计好的话,它会变得好玩和有吸引力。

郭曼文:这个跟媒介有极大的关系,举个例子,原来的话我们是看电视,电视是一个很单向的输出,你就坐那看,然后可以持续时间很长,但是现在就变成了手机。手机的话,也就意味着说你不可能盯着一个手机啥事也不干,可能你就花10分钟玩一下。这个媒介它天然的属性就是短时间,这就意味着我的注意力只有5到10分钟,这种属性就造成里面内容一定要博人眼球。

我觉得碎片化不叫学习,更像是一种积累素材,因为你看到的都是一个个的点。什么叫学习?学习就是说有一定系统,或者是已经内化到自己的内心,这个才叫有效的学习。所以你碎片化时间里所看到的信息,如果没有被及时地整理和内化的话,它就是无效的,你看过就忘了。

比较理想的还是你要有一个长时间的系统学习,比如说每天坐下来30分钟到1个小时,看一些有系统化的东西,书就是一个相对有系统的东西,这样你才能理解它之间的脉络。

界面新闻:您认为AI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学习方法?

丹尼尔·施瓦茨:AI能做出贡献的一个地方是它会增加对学生和老师的反馈数量。比如,AI现在已经可以去给论文评分,并向老师和学生提供信息。

《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
【美】丹尼尔 L· 施瓦茨著   郭曼文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年5月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