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评论】乳腺癌药物赫赛汀短缺有望缓解 但救命药为何一降价就难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评论】乳腺癌药物赫赛汀短缺有望缓解 但救命药为何一降价就难买?

救命药短缺,一方面是产能不足,一方面企业盈利不多,即便低价纳入医保也难以持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尽管赫赛汀生产商罗氏最新表示,该药的紧张情况未来一至两个月将得到缓解,最近一段时间来,被誉为乳腺癌“救命药”的赫赛汀在全国多地的缺货情况仍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药品短缺问题的讨论。

目前关于该药的最新消息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下发通知,允许赫赛汀口岸检验与上市销售同步。赫赛汀的生产药企罗氏制药昨日也表示,赫赛汀在中国的供应紧张状况,将在未来一至两个月内得到有效缓解。

此次缺货的赫赛汀与被纳入医保目录后大幅降价不无关系。2017年7月,由罗氏制药生产的赫赛汀被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范围,价格定为7600元,与原来每支价格超过2万元相比,降幅近七成。再加上医保报销,仅仅需要1500元左右一支。大幅降价之后,赫赛汀的价格就在广大乳腺癌患者多可承受范围内,需求也随之激增。

事实上,除了赫赛汀以外,白血病患儿廉价救命药巯嘌呤、心脏病手术必用药品鱼精蛋白等部分“救命药”供应不足甚至断货的情况近年来轮番上演,而这些短缺药品多数是已被纳入医保的低价药。

为什么会出现药品短缺?2017年6月份,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在解读《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时就指出,出现部分药品短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是生产性因素。现在出现的药品短缺状况大都是由于某些局部、个别因素导致的,一些生产性的因素可能会引起药品短缺。

第二,是政策性因素。如有时候各个地方在药品集中采购时有一个良好愿望,希望价廉物美,让老百姓尽量少一些负担。但是有时候价格压得低,企业虽然中标了,但从长远来看,企业生产多但是盈利不多,难以持续。

第三是机制性因素。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有一些医疗机构还没有完全转到公益性定位中来,低价药的采购使用动力不足。

第四是投机和垄断因素。有一些药品可能全国就两三家企业生产,为了抬高价格就控制供应,串通一气把价格抬高,出现人为短缺现象。

比如,2011年的鱼精蛋白短缺事件就是因为生产性因素导致的。“和早年缺医少药的现象不同,现在出现的药品短缺状况大都是由于某些局部、个别因素导致,比如鱼精蛋白,这是一个心脏手术要用的必备药品,全国原料药取自鲑鱼,供应有很强的季节性,可能会造成短缺。”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曾益新曾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解释道。

但更多的低价药品之所以会出现短缺则是因为利润太小,生产商减少生产,药店拒绝销售,使得患者不得不选择价格昂贵的替代药品。比如自2015年以来就多次出现断供的“放线菌素D”就是一种低价的抗癌药。公开资料显示,该药是一种比较“小众”的肿瘤化疗药物,治疗儿童的肾母细胞瘤、妇科的滋养细胞肿瘤等疗效确切。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部分实体肿瘤诊疗指南中,“放线菌素D”被列入首选化疗方案。该药的价格在化疗药物中算是便宜的,属医保报销药品,0.2mg/支的“放线菌素D”,价格不到20元,一个疗程仅需10余支。可以说,该药是名副其实的廉价“救命药”。而在药品断供的情况下,国外替代药一支近6000元。

此外,有些医疗机构采购低价药的动力不足,个别药商控销原料、哄抬价格等使得药品出现短缺。

药品短缺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挑战。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2015年底的一项报告也声称,近年来,有记录显示,世界大多数地区越来越频繁地面临基本药物短缺。

那么,到底该如何解决药品短缺问题呢?有专家指出,不仅要建立完善的供应保障机制,还要协调好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

界面新闻注意到,在完善供应保障方面,原国家卫计委等九部门在去年6月份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出,到2017年底,建立短缺药品信息收集和汇总分析机制,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监测预警机制和国家、省两级应对机制。而到2020年的目标则是,建立成熟稳定的短缺药品实时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构建短缺药品信息收集、汇总分析、部门协调、分级应对、行业引导“五位一体”工作格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评论】乳腺癌药物赫赛汀短缺有望缓解 但救命药为何一降价就难买?

救命药短缺,一方面是产能不足,一方面企业盈利不多,即便低价纳入医保也难以持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尽管赫赛汀生产商罗氏最新表示,该药的紧张情况未来一至两个月将得到缓解,最近一段时间来,被誉为乳腺癌“救命药”的赫赛汀在全国多地的缺货情况仍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药品短缺问题的讨论。

目前关于该药的最新消息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下发通知,允许赫赛汀口岸检验与上市销售同步。赫赛汀的生产药企罗氏制药昨日也表示,赫赛汀在中国的供应紧张状况,将在未来一至两个月内得到有效缓解。

此次缺货的赫赛汀与被纳入医保目录后大幅降价不无关系。2017年7月,由罗氏制药生产的赫赛汀被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范围,价格定为7600元,与原来每支价格超过2万元相比,降幅近七成。再加上医保报销,仅仅需要1500元左右一支。大幅降价之后,赫赛汀的价格就在广大乳腺癌患者多可承受范围内,需求也随之激增。

事实上,除了赫赛汀以外,白血病患儿廉价救命药巯嘌呤、心脏病手术必用药品鱼精蛋白等部分“救命药”供应不足甚至断货的情况近年来轮番上演,而这些短缺药品多数是已被纳入医保的低价药。

为什么会出现药品短缺?2017年6月份,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在解读《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时就指出,出现部分药品短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是生产性因素。现在出现的药品短缺状况大都是由于某些局部、个别因素导致的,一些生产性的因素可能会引起药品短缺。

第二,是政策性因素。如有时候各个地方在药品集中采购时有一个良好愿望,希望价廉物美,让老百姓尽量少一些负担。但是有时候价格压得低,企业虽然中标了,但从长远来看,企业生产多但是盈利不多,难以持续。

第三是机制性因素。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有一些医疗机构还没有完全转到公益性定位中来,低价药的采购使用动力不足。

第四是投机和垄断因素。有一些药品可能全国就两三家企业生产,为了抬高价格就控制供应,串通一气把价格抬高,出现人为短缺现象。

比如,2011年的鱼精蛋白短缺事件就是因为生产性因素导致的。“和早年缺医少药的现象不同,现在出现的药品短缺状况大都是由于某些局部、个别因素导致,比如鱼精蛋白,这是一个心脏手术要用的必备药品,全国原料药取自鲑鱼,供应有很强的季节性,可能会造成短缺。”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曾益新曾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解释道。

但更多的低价药品之所以会出现短缺则是因为利润太小,生产商减少生产,药店拒绝销售,使得患者不得不选择价格昂贵的替代药品。比如自2015年以来就多次出现断供的“放线菌素D”就是一种低价的抗癌药。公开资料显示,该药是一种比较“小众”的肿瘤化疗药物,治疗儿童的肾母细胞瘤、妇科的滋养细胞肿瘤等疗效确切。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部分实体肿瘤诊疗指南中,“放线菌素D”被列入首选化疗方案。该药的价格在化疗药物中算是便宜的,属医保报销药品,0.2mg/支的“放线菌素D”,价格不到20元,一个疗程仅需10余支。可以说,该药是名副其实的廉价“救命药”。而在药品断供的情况下,国外替代药一支近6000元。

此外,有些医疗机构采购低价药的动力不足,个别药商控销原料、哄抬价格等使得药品出现短缺。

药品短缺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挑战。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2015年底的一项报告也声称,近年来,有记录显示,世界大多数地区越来越频繁地面临基本药物短缺。

那么,到底该如何解决药品短缺问题呢?有专家指出,不仅要建立完善的供应保障机制,还要协调好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

界面新闻注意到,在完善供应保障方面,原国家卫计委等九部门在去年6月份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出,到2017年底,建立短缺药品信息收集和汇总分析机制,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监测预警机制和国家、省两级应对机制。而到2020年的目标则是,建立成熟稳定的短缺药品实时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构建短缺药品信息收集、汇总分析、部门协调、分级应对、行业引导“五位一体”工作格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