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保卫物理:35种组合中的新高考选科“宫心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保卫物理:35种组合中的新高考选科“宫心计”

没有高中阶段的物理基础,“钻空子”进入相关专业学习会非常吃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离6月23日高考成绩公布还有8天,李妮(化名)和同学们就把黑发染成彩色,三五成群地去东极岛、杭州旅行了,“高考结束先冷静冷静,填报志愿又是一个梗”。

李妮是上海市长宁区一所区重点中学的2018届高考生。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中国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她是首批试点之一上海的第二届高考生。

“走班上课怎么组织,对老师的工作量怎么样设定,还有学校管理怎么办,怎么样改革,都是新问题。”5月8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将新高考中出现的新情况大致做了概括。

李妮对新高考记忆最深的还是选科。在没有明确的生涯规划的考生面前,从6门科目中选考3门就像是一次走迷宫;在等级赋分制基础上,考生们出于博弈导致了弃考物理现象;考试科目考一次还是考两次,学生和学校之间又发生了龃龉。

考试过后,李妮觉得自己还算平稳地走出了这块试验场,“高考可是人生拼搏的起点,我不想后悔、颓丧,也不想埋怨这个时代。”她说。

迷宫一样的选科

新高考科目实行“3+3”,文理不分科,语文、数学、英语为必考科目。上海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中“六选三”。浙江多了一门技术,实行“七选三”模式,学生根据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有35种选法。语、数、英每门满分150分,选考三科每门满分100分,总分为750分。

“我们2015年入学,大家都说自己是‘新高一’,差不多到高一期末,便面临选科。”李妮说。

根据上海新高考试点政策,6门选考科目实行合格考和等级考,其中等级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地理和生物两科等级考可以在高二进行。

起初,李妮选了地理。李妮所在的学校虽然是一个区重点,但因为师资缺乏等原因,高一却没有开设生物课。相隔两条街,被称为上海“八大金刚”之一的一所市重点中学,则准备充分得多,地理和生物一起开课了。

“我们都觉得选科像个迷宫。”李妮说,当时,老师、家长、学生都很纠结,李妮所在的学校开了多次家长会,“可我妈妈还是一头雾水,所以选科完全体现的是我本人的小心机”。

“很多高中到高二才开设生物课,并且浙江省的考生在初中阶段学的是综合的科学,也就是说,学生可能在选择选考科目之前压根不了解生物这一门学科。于是,家长们或许只能无奈地在高一入学之前的暑假,将孩子送去各类补习班提前感受这7门科目。”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邵光华说。

“三门选科里,我首先确定的是历史,因为我对历史特别感兴趣,所以做这个决定我只花了几秒钟。”说起这点小自由,李妮裂开嘴笑得有点得意。果然,等级考中,她历史得了A+,是学校里唯一的一个。

新高考的三门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考生先考取一个原始分数,然后对原始分数进行排名,最终的成绩由考生在人群中的排位决定。比如所有考生中排名前1%的为第一等级,得到满分100分,排名最后1%的为最末等级,只能得到40分。也就是说,考生的最终成绩既取决于他的原始考分,也要看选考总人数这个“分母”。

李妮的初步方案是历史+化学+生物,她没选地理,因为地理是她的一门劣势学科,而且选考的人多,竞争对手也势必大大增加。

但这个方案被认为过于冷门,老师建议她把历史换成地理。“老师这样建议其实也是出于学校的师资考虑,比较好分班。”李妮说。

经过再三斟酌,李妮的调整方案是,把化学这门不太拿手的学科换成了地理。至于她选考地理的理由,竟然和开始时放弃地理的理由一样:正是因为选考地理的人数多,进入高等级的人数也就相对多,得高分的机会也就多一些,“而且虽然排在我前面的人多了,但是又有更多人可以帮我殿后呢。”她说。

“而且,地理的等级考是在高二,这就意味着我在高三就可以比别人少学一门,可以全力冲刺语、数、英。”李妮说。

至于生物,“虽然高一时还没有接触生物,不过我运用排除法,觉得物理、政治都不适合我,所以最终选择了生物。”李妮说。

“要求在高一决定未来的就业方向,这似乎有点仓促,以至于学生在选择科目时,更多的是出于兴趣和该科目的平时成绩。”邵光华说。

李妮放弃物理的理由是,物理虽然不是自己最弱的科,但她认为自己无法赶上那些重点中学的物理高材生。李妮没想到的是,她和同样作出如此选择的考生成了蝴蝶的翅膀,掀起了一阵风暴。

没课上的物理老师

2017年,率先承担改革试点的浙沪两地,出现了“物理之殇”:严酷的角逐中,普遍认为难度最高的物理科,成了被众人避开的赛场。

这一现象已经传导到高校,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均有老师公开表示,对来自新高考试点生源物理知识的落后表示忧虑。

考生们弃选物理的理由五花八门,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涉及物理的专业被认为不会是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而且,“拼死也考不过重点高中的学霸们。”李妮说。

物理被冷落,也让物理老师们倍感尴尬。

多名浙江省中学物理老师表示,浙江实施新高考以来,物理的“地位”就一直在下降。浙江一名普通高中的徐姓物理老师反映,该校2018届高三总共400多人中,选物理的只有30多人。

“经过了两届新高考,学校甚至有很多老师提出要将物理科目‘清零’,节约师资,认为物理反正考不好,为了学校整体高考成绩,推动学生选优势的文科。”徐老师说。

徐老师了解到,多家普通高中都在考虑此方案。物理老师们聚集到一起,彼此“少得可怜”的课程安排,成了他们自嘲的热门话题。

上海的弃考物理情况和浙江类似。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5万名上海考生中有1.92万人选考物理,占比38.4%,在6门选考科目中排名倒数第二。

2017年11月29日,浙江出台应对策略,宣布将物理选考保障基数确定为6.5万。按照这一新政策,假如只有5万人选考物理,按照1%的满分比例,原本应有500人赋分100分,但有了6.5万的保障基数,仍有650人赋分100分。

2018年4月4日,上海也出台应对政策,将物理选考保障基数确定为1.5万。

2017年启动新高考的北京等省份,则采取了报考相关专业必须选考物理的办法。“对于爱好理工科的考生而言,专业要求必须考物理,这是非常可取的,毕竟物理是深入学习相关理工科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倘若没有高中阶段的物理基础,这部分考生即使将来‘钻空子’进入了相关专业,学习也会非常吃力,也不利于专业的深入学习。”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邵光华说。

“扩大选择性是新高考改革的目标之一,学生弃考物理或许就是不喜欢物理,未来也不打算学习与物理相关的专业,那这种情况并不是不理想。”邵光华说。当然,真正喜欢物理的学生,也还是会去选择。

李妮所在的学校今年约有200多人参加高考,选考物理的有50多人,其中也有考生取得了A+的成绩。

考一次还是考两次?

李妮高二就进入了高考冲刺模式。铺天盖地的模拟考、周考、综合考、联考,同学们备考的神经绷得紧紧的。

为了赶进度,没有自修课、课间时间被占用、减少或者取消了体育课。李妮因为这两年的备考与缺乏体育运动,体重增加了十几公斤,“同学们普遍胖了”。

两届考生已经历了新高考,细心的老师们也琢磨出了一套考试攻略。以上海为例,英语可以考两次,第一次是1月份的春考,第二次是6月份的统考,两次成绩中取高分。

在今年春考中,赵文(化名)的英语取得超过往常的好成绩,她打算就此放下英语学习,集中精力在剩下的时间里弥补自己的短板数学。

但是,上至校长,下至英语老师都纷纷反对,对她进行了“围攻式”谈心。师生间交涉了很久,学校才稍稍松口,在每星期九节的英语课里给她一节课用于自习,并且减免一小部分作业。一名英语组的老师后来向她透露,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学校的英语平均分。

与上海不同,浙江的等级考可以考两次。第一次考试后,优质学校同样会动员高分考生参加第二次等级考,目的就是拉高第二次考试的等级分。这是因为在等级赋分制下,这些高分学生如果不参加第二次考试,那么基础不如他们的考生就可以得到和他们一样的分数。而反之,这也更造成其他学生不愿选考物理。

“物理毕竟和历史、地理等学科不同,一道题目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像文科的地理、历史、政治等,多背背可能就提升了。”浙江省一名重点高中的物理老师道出了动员高分学生参加二次等级考的秘密。

改革往往利弊伴生,但一些教育领域专家看来,这次改革显然值得推广。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称,按照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设计,上海的高考实际是由春季高考、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三校生”高考、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和统一高考(秋季高考)组成。

全部考生中,有2000余名考生通过参加1月份的春季高考被本市20多所本科院校的特色专业录取,有3000多名考生通过参加3月份的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被本市高职(大专)院校录取,对这些考生而言,就早早地卸下了高考的“负担”。

“改革不仅提供高中毕业生多样的升学途径,在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的选择上也更加个性化。既有同学在高二就选择参加地理或生命科学科目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也有同学选择在高三参加所选三门科目的等级性考试,至于参加外语一考或两考的选择就有更加充分的自由度。”郑芳贤表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保卫物理:35种组合中的新高考选科“宫心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保卫物理:35种组合中的新高考选科“宫心计”

没有高中阶段的物理基础,“钻空子”进入相关专业学习会非常吃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离6月23日高考成绩公布还有8天,李妮(化名)和同学们就把黑发染成彩色,三五成群地去东极岛、杭州旅行了,“高考结束先冷静冷静,填报志愿又是一个梗”。

李妮是上海市长宁区一所区重点中学的2018届高考生。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中国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她是首批试点之一上海的第二届高考生。

“走班上课怎么组织,对老师的工作量怎么样设定,还有学校管理怎么办,怎么样改革,都是新问题。”5月8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将新高考中出现的新情况大致做了概括。

李妮对新高考记忆最深的还是选科。在没有明确的生涯规划的考生面前,从6门科目中选考3门就像是一次走迷宫;在等级赋分制基础上,考生们出于博弈导致了弃考物理现象;考试科目考一次还是考两次,学生和学校之间又发生了龃龉。

考试过后,李妮觉得自己还算平稳地走出了这块试验场,“高考可是人生拼搏的起点,我不想后悔、颓丧,也不想埋怨这个时代。”她说。

迷宫一样的选科

新高考科目实行“3+3”,文理不分科,语文、数学、英语为必考科目。上海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中“六选三”。浙江多了一门技术,实行“七选三”模式,学生根据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有35种选法。语、数、英每门满分150分,选考三科每门满分100分,总分为750分。

“我们2015年入学,大家都说自己是‘新高一’,差不多到高一期末,便面临选科。”李妮说。

根据上海新高考试点政策,6门选考科目实行合格考和等级考,其中等级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地理和生物两科等级考可以在高二进行。

起初,李妮选了地理。李妮所在的学校虽然是一个区重点,但因为师资缺乏等原因,高一却没有开设生物课。相隔两条街,被称为上海“八大金刚”之一的一所市重点中学,则准备充分得多,地理和生物一起开课了。

“我们都觉得选科像个迷宫。”李妮说,当时,老师、家长、学生都很纠结,李妮所在的学校开了多次家长会,“可我妈妈还是一头雾水,所以选科完全体现的是我本人的小心机”。

“很多高中到高二才开设生物课,并且浙江省的考生在初中阶段学的是综合的科学,也就是说,学生可能在选择选考科目之前压根不了解生物这一门学科。于是,家长们或许只能无奈地在高一入学之前的暑假,将孩子送去各类补习班提前感受这7门科目。”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邵光华说。

“三门选科里,我首先确定的是历史,因为我对历史特别感兴趣,所以做这个决定我只花了几秒钟。”说起这点小自由,李妮裂开嘴笑得有点得意。果然,等级考中,她历史得了A+,是学校里唯一的一个。

新高考的三门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考生先考取一个原始分数,然后对原始分数进行排名,最终的成绩由考生在人群中的排位决定。比如所有考生中排名前1%的为第一等级,得到满分100分,排名最后1%的为最末等级,只能得到40分。也就是说,考生的最终成绩既取决于他的原始考分,也要看选考总人数这个“分母”。

李妮的初步方案是历史+化学+生物,她没选地理,因为地理是她的一门劣势学科,而且选考的人多,竞争对手也势必大大增加。

但这个方案被认为过于冷门,老师建议她把历史换成地理。“老师这样建议其实也是出于学校的师资考虑,比较好分班。”李妮说。

经过再三斟酌,李妮的调整方案是,把化学这门不太拿手的学科换成了地理。至于她选考地理的理由,竟然和开始时放弃地理的理由一样:正是因为选考地理的人数多,进入高等级的人数也就相对多,得高分的机会也就多一些,“而且虽然排在我前面的人多了,但是又有更多人可以帮我殿后呢。”她说。

“而且,地理的等级考是在高二,这就意味着我在高三就可以比别人少学一门,可以全力冲刺语、数、英。”李妮说。

至于生物,“虽然高一时还没有接触生物,不过我运用排除法,觉得物理、政治都不适合我,所以最终选择了生物。”李妮说。

“要求在高一决定未来的就业方向,这似乎有点仓促,以至于学生在选择科目时,更多的是出于兴趣和该科目的平时成绩。”邵光华说。

李妮放弃物理的理由是,物理虽然不是自己最弱的科,但她认为自己无法赶上那些重点中学的物理高材生。李妮没想到的是,她和同样作出如此选择的考生成了蝴蝶的翅膀,掀起了一阵风暴。

没课上的物理老师

2017年,率先承担改革试点的浙沪两地,出现了“物理之殇”:严酷的角逐中,普遍认为难度最高的物理科,成了被众人避开的赛场。

这一现象已经传导到高校,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均有老师公开表示,对来自新高考试点生源物理知识的落后表示忧虑。

考生们弃选物理的理由五花八门,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涉及物理的专业被认为不会是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而且,“拼死也考不过重点高中的学霸们。”李妮说。

物理被冷落,也让物理老师们倍感尴尬。

多名浙江省中学物理老师表示,浙江实施新高考以来,物理的“地位”就一直在下降。浙江一名普通高中的徐姓物理老师反映,该校2018届高三总共400多人中,选物理的只有30多人。

“经过了两届新高考,学校甚至有很多老师提出要将物理科目‘清零’,节约师资,认为物理反正考不好,为了学校整体高考成绩,推动学生选优势的文科。”徐老师说。

徐老师了解到,多家普通高中都在考虑此方案。物理老师们聚集到一起,彼此“少得可怜”的课程安排,成了他们自嘲的热门话题。

上海的弃考物理情况和浙江类似。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5万名上海考生中有1.92万人选考物理,占比38.4%,在6门选考科目中排名倒数第二。

2017年11月29日,浙江出台应对策略,宣布将物理选考保障基数确定为6.5万。按照这一新政策,假如只有5万人选考物理,按照1%的满分比例,原本应有500人赋分100分,但有了6.5万的保障基数,仍有650人赋分100分。

2018年4月4日,上海也出台应对政策,将物理选考保障基数确定为1.5万。

2017年启动新高考的北京等省份,则采取了报考相关专业必须选考物理的办法。“对于爱好理工科的考生而言,专业要求必须考物理,这是非常可取的,毕竟物理是深入学习相关理工科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倘若没有高中阶段的物理基础,这部分考生即使将来‘钻空子’进入了相关专业,学习也会非常吃力,也不利于专业的深入学习。”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邵光华说。

“扩大选择性是新高考改革的目标之一,学生弃考物理或许就是不喜欢物理,未来也不打算学习与物理相关的专业,那这种情况并不是不理想。”邵光华说。当然,真正喜欢物理的学生,也还是会去选择。

李妮所在的学校今年约有200多人参加高考,选考物理的有50多人,其中也有考生取得了A+的成绩。

考一次还是考两次?

李妮高二就进入了高考冲刺模式。铺天盖地的模拟考、周考、综合考、联考,同学们备考的神经绷得紧紧的。

为了赶进度,没有自修课、课间时间被占用、减少或者取消了体育课。李妮因为这两年的备考与缺乏体育运动,体重增加了十几公斤,“同学们普遍胖了”。

两届考生已经历了新高考,细心的老师们也琢磨出了一套考试攻略。以上海为例,英语可以考两次,第一次是1月份的春考,第二次是6月份的统考,两次成绩中取高分。

在今年春考中,赵文(化名)的英语取得超过往常的好成绩,她打算就此放下英语学习,集中精力在剩下的时间里弥补自己的短板数学。

但是,上至校长,下至英语老师都纷纷反对,对她进行了“围攻式”谈心。师生间交涉了很久,学校才稍稍松口,在每星期九节的英语课里给她一节课用于自习,并且减免一小部分作业。一名英语组的老师后来向她透露,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学校的英语平均分。

与上海不同,浙江的等级考可以考两次。第一次考试后,优质学校同样会动员高分考生参加第二次等级考,目的就是拉高第二次考试的等级分。这是因为在等级赋分制下,这些高分学生如果不参加第二次考试,那么基础不如他们的考生就可以得到和他们一样的分数。而反之,这也更造成其他学生不愿选考物理。

“物理毕竟和历史、地理等学科不同,一道题目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像文科的地理、历史、政治等,多背背可能就提升了。”浙江省一名重点高中的物理老师道出了动员高分学生参加二次等级考的秘密。

改革往往利弊伴生,但一些教育领域专家看来,这次改革显然值得推广。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称,按照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设计,上海的高考实际是由春季高考、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三校生”高考、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和统一高考(秋季高考)组成。

全部考生中,有2000余名考生通过参加1月份的春季高考被本市20多所本科院校的特色专业录取,有3000多名考生通过参加3月份的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被本市高职(大专)院校录取,对这些考生而言,就早早地卸下了高考的“负担”。

“改革不仅提供高中毕业生多样的升学途径,在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的选择上也更加个性化。既有同学在高二就选择参加地理或生命科学科目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也有同学选择在高三参加所选三门科目的等级性考试,至于参加外语一考或两考的选择就有更加充分的自由度。”郑芳贤表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保卫物理:35种组合中的新高考选科“宫心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