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4年中国CPI涨幅创五年新低 经济学家们怎么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4年中国CPI涨幅创五年新低 经济学家们怎么看?

国家统计局1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创下2009年以来最低。

国家统计局1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创下2009年以来最低,且远远控制在年度3.5%的通胀目标上限以内。

12月CPI同比增长1.5%,与预期持平,上月同比增长1.4%。 由于12月份翘尾因素回落至零,推升当月CPI涨幅的全部为新涨价因素。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9%,比11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95个百分点。

12月PPI同比萎缩3.3%,创2012年9月来最低,预期萎缩3.1%,上月萎缩2.7%。PPI同比增速已连续34个月为负值。研究机构与经济学家们的解读如下:

宏源证券研究所——核心CPI同比增速保持平稳,环比连续两个月持平,同比上涨1.3%,与上月增速相同,并未出现恶化。根据生意社发布的大宗商品供需指数(BCI),2014年12月BCI为-0.53,均涨幅为-5.95%,较11月的-2.25%明显扩大3.7个百分点,反映12月制造业较上月呈收缩状态,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原油价格连续大幅下跌,国内成品油和化工产品市场价格显著下降,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延续下行走势且降幅扩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去年12月以来蔬菜价格明显上涨,但是食用油价格、猪肉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居住类价格回落。在经济新常态下,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松紧适度,大幅放松的可能性较小,不具备抬升物价水平的货币条件;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猪肉等农产品的周期明显拉长,周期涨幅也明显收窄,预示未来食品价格大幅推高物价的可能性比较小。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通胀整体低位,货币政策仍将宽松,但宽松方式更可能以信贷加速扩张的方式进行。通缩压力的上升表明经济增长仍然疲弱,稳增长目标的实现面临较大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宽松的方向是没有疑问的。不过,宽松的方式可能未必是降息。化解融资难,目前的关键瓶颈在于地产和基建的资金可获得性。只有信贷的加速投放才能直接触及这个问题。而去年降息之后资本市场泡沫化发展的倾向也降低了央行降息的动力。因此,我们相信货币政策放松更可能以放松信贷的方式来进行。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经济下行和油价下跌继续拖累物价,物价环比上涨的主因是降温影响食品供给的季节性因素,不具备可持续性。通胀低位徘徊的原因是总需求不强和油价下行,尽管近期稳增长力度增强,但产能收缩、房地产下行和私营部门投资下降的合力大于基建投资的上升,出于通缩和风险防范的考虑,货币有宽松空间,但宽松的空间和力度会被资本外流的压力所限制。未来CPI还有下行压力,尤其是考虑到今年上半年资源品价格和去年上半年所对应的基数差距,且经济总需求也暂时看不到环比改善的增量。

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曹阳——通缩风险一直存在,但这对货币政策并非是最重要的。工业品领域的价格下跌并非全都是坏事:其一,油价下跌具有减税效果,原材料投入品价格下跌,有助于中游企业利润恢复;第二,PPI持续走低是产能去化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兼并、重组和破产实现产能整合才能推动PPI回升;第三,PPI走低为国内资源品价格改革提供了好的时间窗口,也为理顺要素价格,节约能源使用和提高增长质量创造了条件。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2015年经济下行格局没有改变,CPI涨幅将步入“1”时代,PPI持续为负,通缩风险加剧。考虑国内经济及美联储加息预期,2015年上半年尤其一季度是货币宽松的较好时间窗口,预计一季度可能再次降息。

高盛高华证券宏观研究——12月份CPI通胀率符合预期但PPI通胀率低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这对政策的影响较为有限。较11月寒冷的天气状况推动新鲜食品价格走高是12月份CPI通胀率小幅反弹的原因。低非食品CPI和PPI通胀率反映出需求增长疲弱以及国际市场上游商品价格走低的共同影响。我们认为通胀率数据的政策影响有限,因为通缩压力看起来没有发生变化。虽然我们认为今年通过降息/降准等手段进一步放松政策的可能性超过五成,但是如果12月份实体经济和货币增速如我们所料那样至少短暂反弹、从而缓解加大放松力度的紧迫性,那么进一步放松举措的推行更可能要在3月份或以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4年中国CPI涨幅创五年新低 经济学家们怎么看?

国家统计局1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创下2009年以来最低。

国家统计局1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创下2009年以来最低,且远远控制在年度3.5%的通胀目标上限以内。

12月CPI同比增长1.5%,与预期持平,上月同比增长1.4%。 由于12月份翘尾因素回落至零,推升当月CPI涨幅的全部为新涨价因素。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9%,比11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95个百分点。

12月PPI同比萎缩3.3%,创2012年9月来最低,预期萎缩3.1%,上月萎缩2.7%。PPI同比增速已连续34个月为负值。研究机构与经济学家们的解读如下:

宏源证券研究所——核心CPI同比增速保持平稳,环比连续两个月持平,同比上涨1.3%,与上月增速相同,并未出现恶化。根据生意社发布的大宗商品供需指数(BCI),2014年12月BCI为-0.53,均涨幅为-5.95%,较11月的-2.25%明显扩大3.7个百分点,反映12月制造业较上月呈收缩状态,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原油价格连续大幅下跌,国内成品油和化工产品市场价格显著下降,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延续下行走势且降幅扩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去年12月以来蔬菜价格明显上涨,但是食用油价格、猪肉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居住类价格回落。在经济新常态下,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松紧适度,大幅放松的可能性较小,不具备抬升物价水平的货币条件;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猪肉等农产品的周期明显拉长,周期涨幅也明显收窄,预示未来食品价格大幅推高物价的可能性比较小。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通胀整体低位,货币政策仍将宽松,但宽松方式更可能以信贷加速扩张的方式进行。通缩压力的上升表明经济增长仍然疲弱,稳增长目标的实现面临较大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宽松的方向是没有疑问的。不过,宽松的方式可能未必是降息。化解融资难,目前的关键瓶颈在于地产和基建的资金可获得性。只有信贷的加速投放才能直接触及这个问题。而去年降息之后资本市场泡沫化发展的倾向也降低了央行降息的动力。因此,我们相信货币政策放松更可能以放松信贷的方式来进行。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经济下行和油价下跌继续拖累物价,物价环比上涨的主因是降温影响食品供给的季节性因素,不具备可持续性。通胀低位徘徊的原因是总需求不强和油价下行,尽管近期稳增长力度增强,但产能收缩、房地产下行和私营部门投资下降的合力大于基建投资的上升,出于通缩和风险防范的考虑,货币有宽松空间,但宽松的空间和力度会被资本外流的压力所限制。未来CPI还有下行压力,尤其是考虑到今年上半年资源品价格和去年上半年所对应的基数差距,且经济总需求也暂时看不到环比改善的增量。

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曹阳——通缩风险一直存在,但这对货币政策并非是最重要的。工业品领域的价格下跌并非全都是坏事:其一,油价下跌具有减税效果,原材料投入品价格下跌,有助于中游企业利润恢复;第二,PPI持续走低是产能去化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兼并、重组和破产实现产能整合才能推动PPI回升;第三,PPI走低为国内资源品价格改革提供了好的时间窗口,也为理顺要素价格,节约能源使用和提高增长质量创造了条件。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2015年经济下行格局没有改变,CPI涨幅将步入“1”时代,PPI持续为负,通缩风险加剧。考虑国内经济及美联储加息预期,2015年上半年尤其一季度是货币宽松的较好时间窗口,预计一季度可能再次降息。

高盛高华证券宏观研究——12月份CPI通胀率符合预期但PPI通胀率低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这对政策的影响较为有限。较11月寒冷的天气状况推动新鲜食品价格走高是12月份CPI通胀率小幅反弹的原因。低非食品CPI和PPI通胀率反映出需求增长疲弱以及国际市场上游商品价格走低的共同影响。我们认为通胀率数据的政策影响有限,因为通缩压力看起来没有发生变化。虽然我们认为今年通过降息/降准等手段进一步放松政策的可能性超过五成,但是如果12月份实体经济和货币增速如我们所料那样至少短暂反弹、从而缓解加大放松力度的紧迫性,那么进一步放松举措的推行更可能要在3月份或以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