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英国,一辆taxi就是一个故事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英国,一辆taxi就是一个故事库

“伦敦的出租车司机是世界上最好的出租车司机。”司机大声地宣称。

网约车安全问题是全世界都在面临的一个问题,将网约车管理向出租车靠拢是解决办法之一。正规的出租车审核制度和安全系数会比网约车优秀吗?这是毋庸置疑的,从英国Black Cab的司机培训考核制度可见一斑……

文章节选自出租车主题杂志书

《骋客》02丨计程人生

上海汽车博物馆主编

去年6月,我去了趟英国。

当我跟酒店的门童大叔说我要去机场,然后他给我招呼来了一辆奔驰商务车的时候,我立刻傻了——这得多少钱啊......

不过,既然看见了“贼船”,就不能放弃上去看热闹的机会。

我已经记不起那辆车里面的具体结构了,只记得我坐在了最后一排,而在我前面,是空空如也的车厢,和用来隔离司机和乘客的透明隔断。

刚坐稳,我就听见司机用标准的伦敦口音向我问好,而我则一边忙不迭地回复他,一边甩着脑袋四处张望,因为那问候的声音明显不是来自前面隔断上的小窗口,而是我脖子后面。这让我的汗毛突然立了起来......

估计司机也看到了我有点惊恐的样子,跟我说:“你说话的时候脸冲上一点儿,你前方车顶上有两个圆形的东西,那是麦克风。”我这才意识到,原来,车太大了,如果坐在后排的乘客想要和司机在途中交流,如果不是靠吼,就只能蹲在隔断旁边了......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体验嘿,我对自己说,立马忘记了囊中的羞涩,逐渐兴奋起来,并开始用我那带有北京腔东北韵、又垮又结巴的半吊子英语和司机不熟装熟地聊起了天。

以我的经验,和出租车司机聊天的结果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一通寒暄之后没找到聊得来的话题,二人客套一阵后突然像走丢了一样各自陷入了自己的沉思之中,就像是新婚燕尔的男人遇见了失恋的前女友;一种是两个人找到了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互相切磋或者一人兴致勃勃地听另外一人开讲。我们那天的情况就是后者中的后者,我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还在聊天开始不久就打开了手机的录音功能。

不过,开启这段精彩谈话的功劳属于我,因为我无意中提到了前两天在另外一辆黑色经典出租车上看到的一则广告。

熟悉伦敦出租车的人都知道伦敦出租车——又叫黑色出租车(Black Cab)的布局:司机旁边不坐人,那个空间是放行李的;车厢后排可以坐三个人;如果人太多,翻下靠着隔断的折叠椅子,还可以再坐两位。而我,就是在一辆出租车折起来的椅子上看到的这则广告。

画面上,一名双眼淤青的女子捂着脸,脸右侧有三段文字。最上面的橙色英文说:“我只想回家。”中间白色文字写着:“不要冒风险乘坐MINI CAB。”最下面小字说的是:“去年,仅在伦敦,MINI CAB司机就犯下154起强奸和性骚扰案件,其中至少32起为优步司机所为。”

听我说起这则广告,司机立刻打开了话匣子,跟我说,他特别不理解那些为了省几块钱就去选择坐MINI CAB的人,然后话题一转,给我讲起了伦敦出租车司机有多么出色。

“想要在伦敦当出租车司机,第一件事就是接受背景调查,有犯罪记录的是绝对不可能成为出租车司机的。”他骄傲地说,“那之后,你还要经过两到四年的培训才可以上岗。”

我隐约记得,自己似乎在什么地方看过类似的说法,但一下子想不起来了。就问他:“这两年的时间都要学什么呢?”

“记路呀。”他说,“每个伦敦的出租车司机都要能背下以查令十字街(Charing Cross)为圆心、直径6英里(9.6公里)范围内所有街道和重要建筑、地点的名字。”

我后来查了一下,在这片范围内,大约有25,000条街道。

在伦敦,能在街道上揽客的都是传统的黑色出租车,而MINI CAB和中国的滴滴专车有点像,需要电话预约,但不能在街上拉招手拦车的客人。而他们,是不用像出租车司机一样通过那么严格的考试的。“我们在培训的时候会骑着摩托车在伦敦市区熟悉路线,然后考官会给你一个出发点和一个目的地,你要找出这两点之间最短最有效的路线,并且说出沿途经过的道路和重要的地标建筑。”

“像他们,”他指了指旁边的一辆普锐斯,“只能低头看导航。”

我突然想起来了,我对伦敦出租车司机的认识来自之前在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上看到的一个研究报告。这项研究对一些准备考伦敦出租车执照的人的大脑进行了扫描,然后在他们取得驾照后再次进行扫描。对比两次扫描的结果后研究人员发现,同其他人相比,这些准出租车司机负责记忆的海马体有明显增大。

伦敦的出租车司机们和这个研究一起,成为人脑在成年之后依然具有可塑性的最形象的例子。

气派十足的黑色出租车与伦敦的绅士风范相得益彰

一路走,这位司机一路跟我聊,仿佛我是准备去白厅就是不是要取消MINI CAB进行听证的议员。不过,他说的很多内容确实很能打动人。比如,伦敦出租车的底盘都要符合一个特殊的规定,那就是能通过直径为8米的微型环岛,而他这辆奔驰商务车的后轮因此具有了随动转向功能。

这些我后来也在网上查到了。

但另外一件事我却始终没有找到依据。据他说,伦敦的出租车司机在开车的时候都不能系安全带。“原因很简单,如果出现意外,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去救后面的乘客,安全带会影响我们救人的速度。”

说到这里,我立刻觉得我乘坐的这辆车放出了神圣的光芒。而我想,如果那位坐在方向盘后面、头发花白的司机先生举起双手,前面的汽车一定会像红海一样为我们闪开一条金光大道。

不过,事与愿违,在上高速前,我们的速度还是慢了下来。司机指了指坐在旁边一辆看不出明显特征的车上的妙龄少女说:“你看,这么年轻的姑娘就这么坐在一个她根本不知底细的人的MINI CAB上,多危险啊......”

我扭头看了一眼,只见那姑娘留着两条金色的辫子,白皙的皮肤在阳光下看着姣好完美,而她那恬静的表情完全可以被深爱她的父亲用笔画下来,直接挂到卢浮宫的墙上......

“伦敦的出租车司机是世界上最好的出租车司机。”司机大声地宣称。

我们就这么隔着透明的隔断、通过麦克风和扬声器聊啊聊,像是找到了共同话题的犯人和警察,欢乐地完成了押运,到达了机场。此时的我兴奋不已。我甚至想,就算他找我要200英镑也值了,毕竟我收获了一个足以让网约车们感到惭愧的故事。而我也更坚定了今后继续不坐网约车的信心。

我想,要是时间富余,我一定让他把行李搬回车上,再跟他聊82英镑的。

一辆taxi就是一个故事库

多得是你不知道的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英国,一辆taxi就是一个故事库

“伦敦的出租车司机是世界上最好的出租车司机。”司机大声地宣称。

网约车安全问题是全世界都在面临的一个问题,将网约车管理向出租车靠拢是解决办法之一。正规的出租车审核制度和安全系数会比网约车优秀吗?这是毋庸置疑的,从英国Black Cab的司机培训考核制度可见一斑……

文章节选自出租车主题杂志书

《骋客》02丨计程人生

上海汽车博物馆主编

去年6月,我去了趟英国。

当我跟酒店的门童大叔说我要去机场,然后他给我招呼来了一辆奔驰商务车的时候,我立刻傻了——这得多少钱啊......

不过,既然看见了“贼船”,就不能放弃上去看热闹的机会。

我已经记不起那辆车里面的具体结构了,只记得我坐在了最后一排,而在我前面,是空空如也的车厢,和用来隔离司机和乘客的透明隔断。

刚坐稳,我就听见司机用标准的伦敦口音向我问好,而我则一边忙不迭地回复他,一边甩着脑袋四处张望,因为那问候的声音明显不是来自前面隔断上的小窗口,而是我脖子后面。这让我的汗毛突然立了起来......

估计司机也看到了我有点惊恐的样子,跟我说:“你说话的时候脸冲上一点儿,你前方车顶上有两个圆形的东西,那是麦克风。”我这才意识到,原来,车太大了,如果坐在后排的乘客想要和司机在途中交流,如果不是靠吼,就只能蹲在隔断旁边了......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体验嘿,我对自己说,立马忘记了囊中的羞涩,逐渐兴奋起来,并开始用我那带有北京腔东北韵、又垮又结巴的半吊子英语和司机不熟装熟地聊起了天。

以我的经验,和出租车司机聊天的结果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一通寒暄之后没找到聊得来的话题,二人客套一阵后突然像走丢了一样各自陷入了自己的沉思之中,就像是新婚燕尔的男人遇见了失恋的前女友;一种是两个人找到了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互相切磋或者一人兴致勃勃地听另外一人开讲。我们那天的情况就是后者中的后者,我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还在聊天开始不久就打开了手机的录音功能。

不过,开启这段精彩谈话的功劳属于我,因为我无意中提到了前两天在另外一辆黑色经典出租车上看到的一则广告。

熟悉伦敦出租车的人都知道伦敦出租车——又叫黑色出租车(Black Cab)的布局:司机旁边不坐人,那个空间是放行李的;车厢后排可以坐三个人;如果人太多,翻下靠着隔断的折叠椅子,还可以再坐两位。而我,就是在一辆出租车折起来的椅子上看到的这则广告。

画面上,一名双眼淤青的女子捂着脸,脸右侧有三段文字。最上面的橙色英文说:“我只想回家。”中间白色文字写着:“不要冒风险乘坐MINI CAB。”最下面小字说的是:“去年,仅在伦敦,MINI CAB司机就犯下154起强奸和性骚扰案件,其中至少32起为优步司机所为。”

听我说起这则广告,司机立刻打开了话匣子,跟我说,他特别不理解那些为了省几块钱就去选择坐MINI CAB的人,然后话题一转,给我讲起了伦敦出租车司机有多么出色。

“想要在伦敦当出租车司机,第一件事就是接受背景调查,有犯罪记录的是绝对不可能成为出租车司机的。”他骄傲地说,“那之后,你还要经过两到四年的培训才可以上岗。”

我隐约记得,自己似乎在什么地方看过类似的说法,但一下子想不起来了。就问他:“这两年的时间都要学什么呢?”

“记路呀。”他说,“每个伦敦的出租车司机都要能背下以查令十字街(Charing Cross)为圆心、直径6英里(9.6公里)范围内所有街道和重要建筑、地点的名字。”

我后来查了一下,在这片范围内,大约有25,000条街道。

在伦敦,能在街道上揽客的都是传统的黑色出租车,而MINI CAB和中国的滴滴专车有点像,需要电话预约,但不能在街上拉招手拦车的客人。而他们,是不用像出租车司机一样通过那么严格的考试的。“我们在培训的时候会骑着摩托车在伦敦市区熟悉路线,然后考官会给你一个出发点和一个目的地,你要找出这两点之间最短最有效的路线,并且说出沿途经过的道路和重要的地标建筑。”

“像他们,”他指了指旁边的一辆普锐斯,“只能低头看导航。”

我突然想起来了,我对伦敦出租车司机的认识来自之前在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上看到的一个研究报告。这项研究对一些准备考伦敦出租车执照的人的大脑进行了扫描,然后在他们取得驾照后再次进行扫描。对比两次扫描的结果后研究人员发现,同其他人相比,这些准出租车司机负责记忆的海马体有明显增大。

伦敦的出租车司机们和这个研究一起,成为人脑在成年之后依然具有可塑性的最形象的例子。

气派十足的黑色出租车与伦敦的绅士风范相得益彰

一路走,这位司机一路跟我聊,仿佛我是准备去白厅就是不是要取消MINI CAB进行听证的议员。不过,他说的很多内容确实很能打动人。比如,伦敦出租车的底盘都要符合一个特殊的规定,那就是能通过直径为8米的微型环岛,而他这辆奔驰商务车的后轮因此具有了随动转向功能。

这些我后来也在网上查到了。

但另外一件事我却始终没有找到依据。据他说,伦敦的出租车司机在开车的时候都不能系安全带。“原因很简单,如果出现意外,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去救后面的乘客,安全带会影响我们救人的速度。”

说到这里,我立刻觉得我乘坐的这辆车放出了神圣的光芒。而我想,如果那位坐在方向盘后面、头发花白的司机先生举起双手,前面的汽车一定会像红海一样为我们闪开一条金光大道。

不过,事与愿违,在上高速前,我们的速度还是慢了下来。司机指了指坐在旁边一辆看不出明显特征的车上的妙龄少女说:“你看,这么年轻的姑娘就这么坐在一个她根本不知底细的人的MINI CAB上,多危险啊......”

我扭头看了一眼,只见那姑娘留着两条金色的辫子,白皙的皮肤在阳光下看着姣好完美,而她那恬静的表情完全可以被深爱她的父亲用笔画下来,直接挂到卢浮宫的墙上......

“伦敦的出租车司机是世界上最好的出租车司机。”司机大声地宣称。

我们就这么隔着透明的隔断、通过麦克风和扬声器聊啊聊,像是找到了共同话题的犯人和警察,欢乐地完成了押运,到达了机场。此时的我兴奋不已。我甚至想,就算他找我要200英镑也值了,毕竟我收获了一个足以让网约车们感到惭愧的故事。而我也更坚定了今后继续不坐网约车的信心。

我想,要是时间富余,我一定让他把行李搬回车上,再跟他聊82英镑的。

一辆taxi就是一个故事库

多得是你不知道的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