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偏宽”的货币政策又来了,这对我们钱袋子有什么营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偏宽”的货币政策又来了,这对我们钱袋子有什么营销

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偏宽松,除了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外,还与我们的投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近又有一个影响我们钱袋子的重磅新闻。

对于这个新闻,很多人或许还并不敏感,但是,很多身处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字斟句酌的从这里取经,研判未来央行以及整个金融市场的动向。以及对于我们钱袋子的影响。

6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8年第二季度例会在北京召开,这也是易纲担任央行行长、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说了啥呢?

通俗点说,就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们,齐聚一堂,分析了国内和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还是不错的,经济增长韧性很强,内需对于经济拉动作用增强,对于出口外贸依存度明显低了不少,足以抵御外部冲击。

谈到货币政策,会议认为这个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效果不错,金融风险防御,“去杠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当然,会议还认为国内经济金融领域还有突出问题没解决完,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比较复杂,挑战还很多,不确定性也存在。

这段来自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观点,具有权威性,决策导向性,也如实反映了当前宏观经济的现状。

相比2017年四季度例会,二季度例会在货币政策的表述上也做出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主要表现为两点。

第一,在表示要继续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走势的同时,新提出要“加强形势预判和前瞻性预调微调”;

第二,“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切实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改成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改成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删除了“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

央行的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讲,都是根据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的,具备稳定性,连续性,周期性。所以对于货币政策措辞的表述上,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太大改变。

这次央行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出现了很多变化,一方面反映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的经济金融形势可能发生了改变,另外一方面,显示我国的货币政策可能出现调整。

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些表述中,蕴含着央行怎么样的货币政策制定思路。

央行这次的一个新提法,就是增加了要“加强形势预判和前瞻性预调微调”。

实际上,这并不是创新了货币政策实施思路,而是明确突出强调。因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到执行,都会有时滞效应,所以预先制定货币政策以应对当前宏观经济的问题和未来的挑战,是普遍做法。

这次央行拿出来强调,说明了未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可能较为复杂,需要更多的强化形势研判能力,增强前瞻性,预调微调货币政策予以快速应对。

在中美贸易摩擦,人民币快速贬值,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股权质押和债务违约等一系列国内外复杂的形势面前,强化数据提前研判,前瞻性的解决经济的难题,预调微调货币政策对症下药,是未来货币政策的主要形式,也是新经济金融形势下对货币政策的必然要求。

我们再看第二点,央行例会表述中将“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切实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改成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将“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改成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将“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调整为“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

从这三句表述中,我们都能够读出货币政策的关键变化,那就是货币政策要倾向于偏宽松,流动性要合理充裕,杠杆率的控制节奏也会适度松弛。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央行货币政策实际上还是收紧的,因为要配合宏观经济金融去杠杆,要控制金融风险。

但是,在今年,央行1月份降准,4月份定向降准,5月份扩大MLF质押品范围,6月份再降准,即使在美联储一再加息的大背景下,央行期间也并没有加息,实际上货币政策都是偏宽松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央行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思路,就是这段表述的恰当体现。

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面临的挑战还是比较多,特别是全球在贸易上的不确定性,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我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强。货币政策如果保持偏宽,就有利于增强经济韧性,有效抵御和对冲不确定性,降低经济对外依存度。

对于国内而言,货币政策的作用更多是促进经济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小微企业,那么偏宽的货币政策,更能有效刺激经济发展,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能有力地拉动内需,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就业,保证人民收入水平稳定增长。

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偏宽松,除了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外,还与我们的投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理财角度而言,货币环境的宽松,或将在未来进一步拉低银行理财,货币基金收益水平,因为市场上并不缺钱,所以收益率下调是大趋势。

再次实施偏宽的货币政策,对于股市也是重大利好。因为中国股市是很明显的资金市,也就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股市的涨跌,特别是大趋势。

选择在中国A股处于下跌的大背景下执行偏宽的货币政策,将有利于增强A股市场信心,助力市场反弹,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IPO发行,以及未来的独角兽回归提供必要的流动性,对冲市场对其抽血股市资金的负面预期。

对于楼市的影响,要结合多个方面来看。短期房地产市场大背景还是控制稳定房价,房产调控政策以及棚改审批收紧等利空楼市的消息仍在发酵,加之央行降准强调定向投放,流入楼市资金有限,所以偏宽的货币政策虽然对楼市价格有助力作用,但可能会被对冲,注意风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偏宽”的货币政策又来了,这对我们钱袋子有什么营销

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偏宽松,除了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外,还与我们的投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近又有一个影响我们钱袋子的重磅新闻。

对于这个新闻,很多人或许还并不敏感,但是,很多身处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字斟句酌的从这里取经,研判未来央行以及整个金融市场的动向。以及对于我们钱袋子的影响。

6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8年第二季度例会在北京召开,这也是易纲担任央行行长、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说了啥呢?

通俗点说,就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们,齐聚一堂,分析了国内和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还是不错的,经济增长韧性很强,内需对于经济拉动作用增强,对于出口外贸依存度明显低了不少,足以抵御外部冲击。

谈到货币政策,会议认为这个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效果不错,金融风险防御,“去杠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当然,会议还认为国内经济金融领域还有突出问题没解决完,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比较复杂,挑战还很多,不确定性也存在。

这段来自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观点,具有权威性,决策导向性,也如实反映了当前宏观经济的现状。

相比2017年四季度例会,二季度例会在货币政策的表述上也做出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主要表现为两点。

第一,在表示要继续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走势的同时,新提出要“加强形势预判和前瞻性预调微调”;

第二,“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切实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改成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改成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删除了“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

央行的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讲,都是根据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的,具备稳定性,连续性,周期性。所以对于货币政策措辞的表述上,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太大改变。

这次央行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出现了很多变化,一方面反映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的经济金融形势可能发生了改变,另外一方面,显示我国的货币政策可能出现调整。

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些表述中,蕴含着央行怎么样的货币政策制定思路。

央行这次的一个新提法,就是增加了要“加强形势预判和前瞻性预调微调”。

实际上,这并不是创新了货币政策实施思路,而是明确突出强调。因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到执行,都会有时滞效应,所以预先制定货币政策以应对当前宏观经济的问题和未来的挑战,是普遍做法。

这次央行拿出来强调,说明了未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可能较为复杂,需要更多的强化形势研判能力,增强前瞻性,预调微调货币政策予以快速应对。

在中美贸易摩擦,人民币快速贬值,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股权质押和债务违约等一系列国内外复杂的形势面前,强化数据提前研判,前瞻性的解决经济的难题,预调微调货币政策对症下药,是未来货币政策的主要形式,也是新经济金融形势下对货币政策的必然要求。

我们再看第二点,央行例会表述中将“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切实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改成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将“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改成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将“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调整为“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

从这三句表述中,我们都能够读出货币政策的关键变化,那就是货币政策要倾向于偏宽松,流动性要合理充裕,杠杆率的控制节奏也会适度松弛。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央行货币政策实际上还是收紧的,因为要配合宏观经济金融去杠杆,要控制金融风险。

但是,在今年,央行1月份降准,4月份定向降准,5月份扩大MLF质押品范围,6月份再降准,即使在美联储一再加息的大背景下,央行期间也并没有加息,实际上货币政策都是偏宽松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央行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思路,就是这段表述的恰当体现。

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面临的挑战还是比较多,特别是全球在贸易上的不确定性,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我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强。货币政策如果保持偏宽,就有利于增强经济韧性,有效抵御和对冲不确定性,降低经济对外依存度。

对于国内而言,货币政策的作用更多是促进经济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小微企业,那么偏宽的货币政策,更能有效刺激经济发展,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能有力地拉动内需,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就业,保证人民收入水平稳定增长。

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偏宽松,除了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外,还与我们的投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理财角度而言,货币环境的宽松,或将在未来进一步拉低银行理财,货币基金收益水平,因为市场上并不缺钱,所以收益率下调是大趋势。

再次实施偏宽的货币政策,对于股市也是重大利好。因为中国股市是很明显的资金市,也就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股市的涨跌,特别是大趋势。

选择在中国A股处于下跌的大背景下执行偏宽的货币政策,将有利于增强A股市场信心,助力市场反弹,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IPO发行,以及未来的独角兽回归提供必要的流动性,对冲市场对其抽血股市资金的负面预期。

对于楼市的影响,要结合多个方面来看。短期房地产市场大背景还是控制稳定房价,房产调控政策以及棚改审批收紧等利空楼市的消息仍在发酵,加之央行降准强调定向投放,流入楼市资金有限,所以偏宽的货币政策虽然对楼市价格有助力作用,但可能会被对冲,注意风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