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pick什么样的女孩?
像王菊那样特立独行、坚强自信的女孩?
像杨超越那样身背“全村的希望”,
能力不足靠努力来补的姑娘?
还是像美歧、宣仪那样业务颜值双一流的小姐姐?
有人说,创造101最值得点赞的地方是:
最后出道的11位小姐姐,各有各的特色与魅力,“美丽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人们的审美取向不再千篇一律,越来越多人开始欣赏与众不同的个性。
如果你还不清楚一个有实力、有个性的偶像女孩该怎么定义,不妨看看Simone Giertz是怎样在YouTube 上吸引百万粉丝,从高校退学后,又如何“逆风翻盘,向阳生长”的。
YouTube播主属性评级:C班
90后瑞典小姐姐Simone Giertz,曾经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读物理,后来退学换了一所学校,到斯德哥尔摩的Hyper Island学院学习编程和机器人学。
毕业后,她干过各种工作:网络编辑,记者,会议工作人员。等到 2014 年,妹子终于开始在 You Tube上运营自己的频道,开始发自己的机器人视频。
制作这些没用的机器一开始只是她的业余兴趣,从头到尾,甚至剪片都是她一手完成。Simone是这个节目的程序员、机械师,视频剪辑师,会四门语言,一手包办所有事物。
她的神奇发明包括自动刷牙头盔,走红全网的打脸闹钟,还有最近发布的擦屁屁机器…其实这些”废柴机器“大都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大家还是非常买这些”无用之物“的账,从2014年底她的YouTube 频道如今拥有将近120万的订阅量。
她发布的第二个视频,短短8秒的自动刷牙机视频有超过50万的点击量,第三个视频,那个让她火成网红,还上了报纸的短短30秒早餐喂食机视频,点击量是237万。
现在,她的视频平均点击量也保持在了30万以上,最疯狂的一个视频甚至达到了750万+的观看量,对于科技界的网红来说,这已经是相当惊人的成绩了。
她非常爱演,其实她本想做一个喜剧演员。16 岁的她,作为留学交换学生,为了不走欧洲学生的寻常路,竟然选择来到了中国。来到中国合肥的她,不知道怎么就被招(PIAN)进了当地一个三四线情景喜剧(类似外国的老友记)的中国电视剧剧组中。
当时的她还不会说中文,一开始以为只有两句台词的剧本,而实际录制的时候却有 52 句!其中还包括演唱中国人都以为外国人会唱的“茉莉花”。
多年后,她为此还特意制作了视频,来好好嘲笑自己的当初在剧中的表现,自己吐槽自己,并与我们一起分析,剧中她的表情和表演,这样接地气的博主可以说是非常圈粉的了。
虽然说逗比属性够了,但在多数女性网红都热衷于卖弄自己的脸蛋身材,或者炫耀奢靡生活方式的当下,Simone脑洞清奇的视频在网红圈子里竟也独占一席之地。
虽然有时她也会收到一些不够尊重的直男癌留言,例如“你如果把上衣脱掉,那你肯定会有更多粉丝”,但她丝毫不受影响,继续“正经地” 坚持自己的搞笑发明。
创意评级:B班
当你清早还想赖床的时候,有一个这样闹钟与巴掌齐飞的机器人助手,保证让你分分钟没有睡意。
感到快乐你可以这样拍拍手:
早餐时间想要来一点清晨读物,这样的机器人是会让生活更好还是更糟?
对她来说,发明和搞笑是两件同等重要的事儿,懂技术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要找份工作做个螺丝钉,你也可以给自己创造一条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的道路。
这些没用但是奇妙的想法来到了,就像使命感一样无法阻止。她说,“点子就像讨厌的传销人员,只有我把它实现它才能走开。”
Simone 很清楚自己做的机器人并没什么用,她的目的就是创造本身。由此她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外号叫做“The Queen of Shitty Robots”,大概就是“废柴机器女王”。
调侃归调侃,上述这些一点用也没有的机器实际上全都是由她自己一个人所做。包括CNC加工、编程、电路、堆叠、组装等等……这些全部都是“All by Simone”。
一个好的想法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就像是不被看好的想法未必没有可取之处。Simone曾制造过一个自动刷牙头盔,它的移动一点也不规律,没人会真的用它来清洁牙齿。有人告诉她,即使这个头盔只是个玩笑,它的概念也会给那些移动性问题一些启发。
“这些概念在我的脑袋里,就是一个个傻傻的机器人。但其他人有可能从这里找到灵感,那它就成为了其他想法的平台。”
废柴评级:A班
也许有些人会问,总是造这些没用的废柴机器人的意义在哪里呢?Simone小姐姐在她最近的TED Talk 《Why you should make useless thing》里这样回答的:
Simone有严重的表现焦虑症,大学教育里那种追求最优解的环境让她感觉十分不舒服,而制造这些“无用“的机器却也可以使她全心全意的探索、学习建造机器,而不用担心最终呈现的结果好坏。
高中时的她,成绩顶尖,用她自己的话来说:“get a straight A every time”,却焦虑到因为一次数学测验拿了B而向表哥发邮件,说:“我不希望别人认为我很蠢。”
她说:“建造一件看起来很蠢的东西,实际上,是非常聪明的”因为你的目标如果一开始就不是成功,你建造的东西人们也不会在意,那么那些由渴望成功带来的焦虑和压力就会被对事物本身的热爱所替代,而正是这种热爱使我们能够不含杂念,心无旁骛的去学习、去体验。
乔帮主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致辞上也说过类似的话,也许在当下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的事件点,从长远来看,终将会连成一幅完整的人生路径。
所以并不要觉得那些看似无用的事情真的毫无意义,只不过它们在你生命中的用处还没有显现出来罢了。
当今社会以结果为导向、讲求效率的考核标准和社会风气使所有人都面临着巨大的表现焦虑。人工智能的出现更是让人们的焦虑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如果我还不够好怎么办?如果我不够好到胜过人工智能怎么办?
而做一件原本自己就认为是无用的事情,就不用去考虑做一件事有没有意义,会不会失败。只需单纯的沉浸在完成一件事情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的即可,这也是通常让人无从定义的初心。
那些傻乎乎的机器现在还由我们所编写的代码控制,但是会有一天,他们能够智能到同人类一样正常地交流、谈心。它们可以做的工作越来越多,效率也越来越高,但是它们却不能体会创作的欣喜和专注工作的乐趣。
我们或许不能永远都做看上去就有用的事,但是废柴也有废柴的快乐,是任何智能无法替代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