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民网财经研究院:房地产低迷仍将是短期经济增长的最大风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民网财经研究院:房地产低迷仍将是短期经济增长的最大风险

人民网财经研究院对中国2015年经济形势并不乐观,预计2015年的宏观风险主要来自潜在的房地产投资与制造业投资下滑,但决策层的政策和改革托底将减缓经济下行压力。

图片来源:CFP

人民网旗下的综合财经研究机构人民网财经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5年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报告预计,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鉴于房地产投资的持续下滑仍是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拖累,2015年一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可能降至7.2%。

上述报告是在以“新常态—动力与格局”为主题的2015人民网财经年会上发布的。报告主要分析了2014年和2015年的经济形势、改革发展的着力点,以及宏观政策如何实现等现实问题。人民网财经研究院此前预测2014年全年GDP增速为7.4%,这与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一致。

报告认为,2014年房地产供需的双向下滑,拖累了中上游钢铁、水泥、能源等生产资料及下游家电、汽车等行业的需求,加剧了采矿和制造业产能过剩,抑制了国内整体投资。房地产市场下行和内需下降导致的通缩隐患开始走向台前。而新常态周期的探底过程依然未结束,未来几个季度,尤其是2015年上半年,经济依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可能重演走走停停的局面。

房地产低迷仍将是短期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风险。受“去库存化”压力影响,2015年房地产市场不会实质性复苏,在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不会出现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这将继续抑制上下游的需求和投资,催化传统产业的过剩,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

报告预计,2015年潜在的房地产投资与制造业投资下滑恶化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为内需疲弱带来通缩压力。同时,政府对影子银行的调控也可能导致整体信贷意外收缩,加剧通缩压力。

因此,报告警示应该关注三四线城市有可能的房地产企业洗牌或倒闭潮,以及部分转型迟缓的传统产业跟不上新常态改革创新的步伐,这两类企业债务违约案例、跑路案例发生的概率会增加。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王一鸣在“2015年人民财经年会”上也表示,中国制造业大规模扩张的阶段已经结束。中国的生产要素成本正在发生变化,过去不断“圈地、扩大产能、然后出口”的“铺摊子”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中国企业需要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提高生产率,提升价值链,提高附加值,中国要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切换,推进产业和创新上台阶。

报告预测,尽管2015年房地产宽松政策能支撑一定的销售增长,但大幅反弹的可能性比较小。出于经济发展考虑,中国政府仍有能力、且有望继续出台宽松政策以应对房地产下行,但出台全面刺激政策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去化跑量”会是2015年的主旋律,房地产企业将更关注现金流政策,控制成本与降低风险,而不急于增加土地储备与建设开工。

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报告认为,经济下行和通缩压力加大,意味着需要更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预计2015年的财政刺激力度可能有所加码,更多体现在调整投资安排与提升赤字比率上。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放松,但放松的力道可能低于市场的预期。

此外,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也有积极因素。短期而言,外需与基建将是稳增长的支撑。基建投资仍是对抗投资下滑的主要缓冲因素。2015年,包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实施,决策层应会加强在铁路、水利、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基建投资。外部需求的贡献力量有望增加,未来两年,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持续复苏,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将有望支撑中国的出口回暖。

从中长期来看,报告认为,金融改革仍是深化改革的核心,2015年金融改革的重点将集中在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上;2015年土地改革将释放出更多的城镇化红利;2015年国企改革将减速推进,国企可能根据运营机构自身需要来决定控股与否,形成制衡的股权结构,以及引进市场投资机构参与。

而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看来,本轮改革没有参照性,呈现出与以往的改革完全不相同的一套新理念、新路数。高培勇在上述发布会现场说:“眼下这轮改革,不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的解释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国防外交的改革一起联动。这样的改革,中国历史上没有参照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民网财经研究院:房地产低迷仍将是短期经济增长的最大风险

人民网财经研究院对中国2015年经济形势并不乐观,预计2015年的宏观风险主要来自潜在的房地产投资与制造业投资下滑,但决策层的政策和改革托底将减缓经济下行压力。

图片来源:CFP

人民网旗下的综合财经研究机构人民网财经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5年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报告预计,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鉴于房地产投资的持续下滑仍是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拖累,2015年一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可能降至7.2%。

上述报告是在以“新常态—动力与格局”为主题的2015人民网财经年会上发布的。报告主要分析了2014年和2015年的经济形势、改革发展的着力点,以及宏观政策如何实现等现实问题。人民网财经研究院此前预测2014年全年GDP增速为7.4%,这与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一致。

报告认为,2014年房地产供需的双向下滑,拖累了中上游钢铁、水泥、能源等生产资料及下游家电、汽车等行业的需求,加剧了采矿和制造业产能过剩,抑制了国内整体投资。房地产市场下行和内需下降导致的通缩隐患开始走向台前。而新常态周期的探底过程依然未结束,未来几个季度,尤其是2015年上半年,经济依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可能重演走走停停的局面。

房地产低迷仍将是短期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风险。受“去库存化”压力影响,2015年房地产市场不会实质性复苏,在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不会出现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这将继续抑制上下游的需求和投资,催化传统产业的过剩,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

报告预计,2015年潜在的房地产投资与制造业投资下滑恶化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为内需疲弱带来通缩压力。同时,政府对影子银行的调控也可能导致整体信贷意外收缩,加剧通缩压力。

因此,报告警示应该关注三四线城市有可能的房地产企业洗牌或倒闭潮,以及部分转型迟缓的传统产业跟不上新常态改革创新的步伐,这两类企业债务违约案例、跑路案例发生的概率会增加。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王一鸣在“2015年人民财经年会”上也表示,中国制造业大规模扩张的阶段已经结束。中国的生产要素成本正在发生变化,过去不断“圈地、扩大产能、然后出口”的“铺摊子”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中国企业需要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提高生产率,提升价值链,提高附加值,中国要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切换,推进产业和创新上台阶。

报告预测,尽管2015年房地产宽松政策能支撑一定的销售增长,但大幅反弹的可能性比较小。出于经济发展考虑,中国政府仍有能力、且有望继续出台宽松政策以应对房地产下行,但出台全面刺激政策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去化跑量”会是2015年的主旋律,房地产企业将更关注现金流政策,控制成本与降低风险,而不急于增加土地储备与建设开工。

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报告认为,经济下行和通缩压力加大,意味着需要更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预计2015年的财政刺激力度可能有所加码,更多体现在调整投资安排与提升赤字比率上。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放松,但放松的力道可能低于市场的预期。

此外,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也有积极因素。短期而言,外需与基建将是稳增长的支撑。基建投资仍是对抗投资下滑的主要缓冲因素。2015年,包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实施,决策层应会加强在铁路、水利、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基建投资。外部需求的贡献力量有望增加,未来两年,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持续复苏,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将有望支撑中国的出口回暖。

从中长期来看,报告认为,金融改革仍是深化改革的核心,2015年金融改革的重点将集中在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上;2015年土地改革将释放出更多的城镇化红利;2015年国企改革将减速推进,国企可能根据运营机构自身需要来决定控股与否,形成制衡的股权结构,以及引进市场投资机构参与。

而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看来,本轮改革没有参照性,呈现出与以往的改革完全不相同的一套新理念、新路数。高培勇在上述发布会现场说:“眼下这轮改革,不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的解释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国防外交的改革一起联动。这样的改革,中国历史上没有参照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