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周六夜现场》总编剧程璐:如何科学地生产喜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周六夜现场》总编剧程璐:如何科学地生产喜剧

“我觉得工业体系是一个科学节目的流程和保证,通过这个体系的产出能够集合所有人的力量。”

作者:周琦

采访:罗立璇

经历《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节目的成功,国内的观众接受了节奏快、创意新颖的年轻态喜剧,以程璐为代表的一代中国脱口秀及喜剧创作者也逐渐崭露头角。

近期,由程璐担任总编剧的《周六夜现场》作为一档全新的喜剧节目在优酷上线,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以他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喜剧人多年的夙愿。

“这个项目对于所有做喜剧的人,都是一个巅峰级的喜剧节目,是所有人都想去做,都会在讨论的一个节目。” 程璐说,相比交给其他制作团队,由自己的团队制作更安心,“希望能做好一点,就是有一些情感在吧。”

工业化制作喜剧

尽管对《周六夜现场》原版节目内容已经烂熟于心,但对于程璐及其编剧团队来说,亲身创作《周六夜现场》仍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周六夜现场》总编剧程璐

团队近50位编剧中,大部分来自笑果文化的两档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其余则来自优酷的《好笑头条君》等节目。他们大多拥有做脱口秀、喜剧类节目的经验,但这次的创作过程仍然需要在“摸索中前进”。

每期《周六夜现场》节目主要分为五个环节,其中,sketch即情景剧,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与《吐槽大会》的主要内容核心是脱口秀不同,sketch除了语言的表达外,还需要加入更多表演、设计的成分,同时,每个sketch都会根据主题和内容进行场景、卡司、服化道等全套配置。

除情景剧以外,节目还设有明星开场脱口秀、数字短片形式的扎心金曲榜,以及新闻播报形式的周六夜班车等板块。在这些所有内容板块中,编剧都是创作的基础性核心。

为了营造真实的现场感,节目采用了无NG一录到底的类直播模式。同时,为了保证节目中热点的时效性,每期节目的制作周期通常被控制在了一周。“周期短,零失误”的超高要求对于包括编剧在内的全体制作团队来说,都具有不小的挑战。

那么,一支仍在探索中的编剧团队如何实现节目所要求的高水准?对于《周六夜现场》来说,首次尝试的工业化制作体系成为节目顺利运转的有力保障。

“我觉得工业体系是一个科学节目的流程和保证,通过这个体系的产出能够集合所有人的力量。”程璐将一档节目视作一个娱乐产品,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喜剧天才数量有限,无法支撑一档大型节目,而只有靠工业体系和流程,才能在长期时间内持续生产出可复制的节目产品。

此次和《周六夜现场》原版节目团队合作,则是一次将工业化制作体系引进国内的契机。程璐说,“我们有去学习过,整个跟着他们做一期节目,第一天做什么、第二天做什么,从头到尾都跟过。”在工业体系中,需要每一个工种都做到最佳,节目的质感才最终得以呈现。

在《周六夜现场》的创作中,通过分组创作、筛选、修改等工业化流程,最终呈现的内容也是经过了整个体系的加工,“就是相当于国内比较顶尖的一群喜剧人在把关,最终出来的效果应该还挺好的”。

此外,在内容创作方面,也同样有一套标准化的创意体系和非常量化的标准。“比如说我们发散的方法,写喜剧的方法”,程璐说,“就是大家科学地生产喜剧,说起来挺好笑的。”

内容生活化、年轻化

为了避免国外引进节目“水土不服”的问题,本地化往往成为节目制作团队的核心命题之一。《周六夜现场》中讨论了职场老板和下属关系、“男权、女权”等话题,从不同的角度,同样击中了人们生活的痛点。

基于多次线下演出与观众的互动经验,程璐总结出,“我们的观众观念相对保守,话题和表达还是不能太猛烈”。因此,在节目中呈现出的世界杯话题,尽管有讽刺,但依然是正面鼓励的态度。

需要重新定位的还有节目受众。为保证节目的影响力和收视,在策划之初,节目组就定下了要做一档大众化节目的定位,主要面向都市化、年轻向的人群。

为了与这一目标人群产生共鸣,节目将喜剧作品的题材归纳为“三个半”:即亲情、友情、爱情再加上半个家庭。用大众化的话题吸引关注,但同时,又传递着某些价值观。

但这种价值观的传递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用喜剧的手法,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观的表达。在程璐看来,喜剧其实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让整个社会的接受度、包容性更强一些。”而能否达到好的效果其关键在于,“它的笑点能不能足以支撑起你的价值观”。

除了寻求普遍意义上的大众共鸣之外,最热的世界杯、偶像选秀节目等热点话题也都是编剧的创作来源。但最终决定其能否上场的,还是在于“好不好笑”。“现在大家对喜剧的要求特别高,你必须给他一些很新鲜的,没有见过的东西,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创意上,才能够留住观众。”

程璐认为,与传统的小品节奏较慢、偏生活化的题材相比,年轻态喜剧更加注重笑点的密度,以及设计上的反差感和新鲜感。在第一集中,采用歌剧式的表现手法由演员扮演小龙虾,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的场景。

作为每期节目最大亮点的明星嘉宾,节目组也有一套选择标准:大众喜欢、开放度高、自嘲精神、档期合适成为四个主要标准。而更为关键的是,如何根据邀请的嘉宾进行剧本创作。

目前国内嘉宾的档期只能排出两到三天。这个时间长度虽然已经远超其他一般节目,但对于一档需要根据嘉宾个人特点进行创作的类直播节目来说,无法和嘉宾共同沟通创作,还是挤压掉了不少的创作空间。

“我们只能尽量地不设计太复杂的东西,”程璐介绍,编剧团队需要提前对嘉宾做足功课,之后进行内部创作和比稿,再把相对成熟的本子拿给明星嘉宾看,最后是双方一起磨合。在与嘉宾沟通磨合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嘉宾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要求不断调整。

在第一期节目中,根据张杰的歌手身份,节目组在sketch中加入了许多唱歌元素,“我们就尽量多一些表演性的东西,让整个形式看起来没有那么干”。

第二期则放大张雨绮的大女人特质,通过对男权社会、霸道总裁等的反转和讽刺收获了不错的效果。

第三期节目则为郭德纲设计了卖萌、耍帅等表现个性反差的桥段,还将他和岳云鹏的师徒关系在sketch中进行反转,制造了许多看点。

除了每期不同的嘉宾之外,《周六夜现场》还从全国各地选拔出一批卡司组成团队,目前共有24名。这些卡司在喜剧节目中显现出不同的表演风格,并且参与台本创作。对编剧而言,需要依据每人不同的特点设置人物形象,程璐也表示,后续也将进一步挖掘和强化其个人特色,为个别出名的卡司进行创作。

痛苦的创作过程才能出好作品

节目剧本的创作严格依照工业化流程。38个编剧,加上24个卡司,以及8个核心导演被分为9小组,依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创作。每一期节目要在100个剧本中选10个,进入到实际排演中,又会砍掉4个,只保留最精华的6个。

筛选剧本主要通过每周的读稿会,“相当于我们内部的排练和审核”。读稿会上,所有的编剧、导演等几十人齐聚,依次上演每个小组创作的所有剧本。这种类似battle的方式也能够有效激发起团队创作的氛围。“大家都在努力写好的东西,如果看到一个特别好的,就想着唉呀也想写一个好的”,程璐说。

最终的拍板权在笑果文化创始人、董事长,也是《周六夜现场》总导演叶烽手里。在程璐眼中,叶烽的喜剧审美和其对中国娱乐环境的了解,以及对观众口味的判断能力提升了团队很多的信心。“就是产品经理非常厉害,下面有一些厉害的研发人员就可以。”

在每期节目一周的制作周期内,刨开读稿会、演员磨合以及排练的时间,留给编剧的创作期其实只有两三天。那么,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实现大量剧本的创作?

程璐表示,需要靠平常大量的积累。在掌握了喜剧的创作方法后,剩余的就是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团队齐心协力地配合,才能做出一些精品,一些与众不同的作品。

在每一期节目录制结束后,团队还会根据现场效果进行反思和调整。有些时候,在读稿时很好笑的台本并没有收到观众好的反响,还有一些情况是,配合上道具舞美等舞台效果后与想象中有一定的差距,影响最终呈现的节目效果。这些问题都会在下一期节目中尽量避免。

尽管每期节目都会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但在程璐看来,一档新节目和一个新的团队也正需要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在谈及编剧这个职业时,程璐认为创作的过程必然是痛苦的,但也只有经历痛苦的创作过程,才能生产出好的作品。“一定是你搜肠刮肚经过了特别多的苦思冥想,才能想出一些巧妙一点,大家没太见过的东西”,观众的笑声和幕后创作者辛苦付出是成正比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周六夜现场》总编剧程璐:如何科学地生产喜剧

“我觉得工业体系是一个科学节目的流程和保证,通过这个体系的产出能够集合所有人的力量。”

作者:周琦

采访:罗立璇

经历《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节目的成功,国内的观众接受了节奏快、创意新颖的年轻态喜剧,以程璐为代表的一代中国脱口秀及喜剧创作者也逐渐崭露头角。

近期,由程璐担任总编剧的《周六夜现场》作为一档全新的喜剧节目在优酷上线,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以他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喜剧人多年的夙愿。

“这个项目对于所有做喜剧的人,都是一个巅峰级的喜剧节目,是所有人都想去做,都会在讨论的一个节目。” 程璐说,相比交给其他制作团队,由自己的团队制作更安心,“希望能做好一点,就是有一些情感在吧。”

工业化制作喜剧

尽管对《周六夜现场》原版节目内容已经烂熟于心,但对于程璐及其编剧团队来说,亲身创作《周六夜现场》仍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周六夜现场》总编剧程璐

团队近50位编剧中,大部分来自笑果文化的两档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其余则来自优酷的《好笑头条君》等节目。他们大多拥有做脱口秀、喜剧类节目的经验,但这次的创作过程仍然需要在“摸索中前进”。

每期《周六夜现场》节目主要分为五个环节,其中,sketch即情景剧,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与《吐槽大会》的主要内容核心是脱口秀不同,sketch除了语言的表达外,还需要加入更多表演、设计的成分,同时,每个sketch都会根据主题和内容进行场景、卡司、服化道等全套配置。

除情景剧以外,节目还设有明星开场脱口秀、数字短片形式的扎心金曲榜,以及新闻播报形式的周六夜班车等板块。在这些所有内容板块中,编剧都是创作的基础性核心。

为了营造真实的现场感,节目采用了无NG一录到底的类直播模式。同时,为了保证节目中热点的时效性,每期节目的制作周期通常被控制在了一周。“周期短,零失误”的超高要求对于包括编剧在内的全体制作团队来说,都具有不小的挑战。

那么,一支仍在探索中的编剧团队如何实现节目所要求的高水准?对于《周六夜现场》来说,首次尝试的工业化制作体系成为节目顺利运转的有力保障。

“我觉得工业体系是一个科学节目的流程和保证,通过这个体系的产出能够集合所有人的力量。”程璐将一档节目视作一个娱乐产品,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喜剧天才数量有限,无法支撑一档大型节目,而只有靠工业体系和流程,才能在长期时间内持续生产出可复制的节目产品。

此次和《周六夜现场》原版节目团队合作,则是一次将工业化制作体系引进国内的契机。程璐说,“我们有去学习过,整个跟着他们做一期节目,第一天做什么、第二天做什么,从头到尾都跟过。”在工业体系中,需要每一个工种都做到最佳,节目的质感才最终得以呈现。

在《周六夜现场》的创作中,通过分组创作、筛选、修改等工业化流程,最终呈现的内容也是经过了整个体系的加工,“就是相当于国内比较顶尖的一群喜剧人在把关,最终出来的效果应该还挺好的”。

此外,在内容创作方面,也同样有一套标准化的创意体系和非常量化的标准。“比如说我们发散的方法,写喜剧的方法”,程璐说,“就是大家科学地生产喜剧,说起来挺好笑的。”

内容生活化、年轻化

为了避免国外引进节目“水土不服”的问题,本地化往往成为节目制作团队的核心命题之一。《周六夜现场》中讨论了职场老板和下属关系、“男权、女权”等话题,从不同的角度,同样击中了人们生活的痛点。

基于多次线下演出与观众的互动经验,程璐总结出,“我们的观众观念相对保守,话题和表达还是不能太猛烈”。因此,在节目中呈现出的世界杯话题,尽管有讽刺,但依然是正面鼓励的态度。

需要重新定位的还有节目受众。为保证节目的影响力和收视,在策划之初,节目组就定下了要做一档大众化节目的定位,主要面向都市化、年轻向的人群。

为了与这一目标人群产生共鸣,节目将喜剧作品的题材归纳为“三个半”:即亲情、友情、爱情再加上半个家庭。用大众化的话题吸引关注,但同时,又传递着某些价值观。

但这种价值观的传递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用喜剧的手法,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观的表达。在程璐看来,喜剧其实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让整个社会的接受度、包容性更强一些。”而能否达到好的效果其关键在于,“它的笑点能不能足以支撑起你的价值观”。

除了寻求普遍意义上的大众共鸣之外,最热的世界杯、偶像选秀节目等热点话题也都是编剧的创作来源。但最终决定其能否上场的,还是在于“好不好笑”。“现在大家对喜剧的要求特别高,你必须给他一些很新鲜的,没有见过的东西,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创意上,才能够留住观众。”

程璐认为,与传统的小品节奏较慢、偏生活化的题材相比,年轻态喜剧更加注重笑点的密度,以及设计上的反差感和新鲜感。在第一集中,采用歌剧式的表现手法由演员扮演小龙虾,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的场景。

作为每期节目最大亮点的明星嘉宾,节目组也有一套选择标准:大众喜欢、开放度高、自嘲精神、档期合适成为四个主要标准。而更为关键的是,如何根据邀请的嘉宾进行剧本创作。

目前国内嘉宾的档期只能排出两到三天。这个时间长度虽然已经远超其他一般节目,但对于一档需要根据嘉宾个人特点进行创作的类直播节目来说,无法和嘉宾共同沟通创作,还是挤压掉了不少的创作空间。

“我们只能尽量地不设计太复杂的东西,”程璐介绍,编剧团队需要提前对嘉宾做足功课,之后进行内部创作和比稿,再把相对成熟的本子拿给明星嘉宾看,最后是双方一起磨合。在与嘉宾沟通磨合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嘉宾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要求不断调整。

在第一期节目中,根据张杰的歌手身份,节目组在sketch中加入了许多唱歌元素,“我们就尽量多一些表演性的东西,让整个形式看起来没有那么干”。

第二期则放大张雨绮的大女人特质,通过对男权社会、霸道总裁等的反转和讽刺收获了不错的效果。

第三期节目则为郭德纲设计了卖萌、耍帅等表现个性反差的桥段,还将他和岳云鹏的师徒关系在sketch中进行反转,制造了许多看点。

除了每期不同的嘉宾之外,《周六夜现场》还从全国各地选拔出一批卡司组成团队,目前共有24名。这些卡司在喜剧节目中显现出不同的表演风格,并且参与台本创作。对编剧而言,需要依据每人不同的特点设置人物形象,程璐也表示,后续也将进一步挖掘和强化其个人特色,为个别出名的卡司进行创作。

痛苦的创作过程才能出好作品

节目剧本的创作严格依照工业化流程。38个编剧,加上24个卡司,以及8个核心导演被分为9小组,依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创作。每一期节目要在100个剧本中选10个,进入到实际排演中,又会砍掉4个,只保留最精华的6个。

筛选剧本主要通过每周的读稿会,“相当于我们内部的排练和审核”。读稿会上,所有的编剧、导演等几十人齐聚,依次上演每个小组创作的所有剧本。这种类似battle的方式也能够有效激发起团队创作的氛围。“大家都在努力写好的东西,如果看到一个特别好的,就想着唉呀也想写一个好的”,程璐说。

最终的拍板权在笑果文化创始人、董事长,也是《周六夜现场》总导演叶烽手里。在程璐眼中,叶烽的喜剧审美和其对中国娱乐环境的了解,以及对观众口味的判断能力提升了团队很多的信心。“就是产品经理非常厉害,下面有一些厉害的研发人员就可以。”

在每期节目一周的制作周期内,刨开读稿会、演员磨合以及排练的时间,留给编剧的创作期其实只有两三天。那么,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实现大量剧本的创作?

程璐表示,需要靠平常大量的积累。在掌握了喜剧的创作方法后,剩余的就是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团队齐心协力地配合,才能做出一些精品,一些与众不同的作品。

在每一期节目录制结束后,团队还会根据现场效果进行反思和调整。有些时候,在读稿时很好笑的台本并没有收到观众好的反响,还有一些情况是,配合上道具舞美等舞台效果后与想象中有一定的差距,影响最终呈现的节目效果。这些问题都会在下一期节目中尽量避免。

尽管每期节目都会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但在程璐看来,一档新节目和一个新的团队也正需要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在谈及编剧这个职业时,程璐认为创作的过程必然是痛苦的,但也只有经历痛苦的创作过程,才能生产出好的作品。“一定是你搜肠刮肚经过了特别多的苦思冥想,才能想出一些巧妙一点,大家没太见过的东西”,观众的笑声和幕后创作者辛苦付出是成正比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