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淘宝网和工商总局吵够之后 就该各自干活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淘宝网和工商总局吵够之后 就该各自干活了

淘宝网究竟有没有假货无须争论,但在互联网时代,监管部门处理类似问题,更考验监管的方法和艺术。

图片来源:CFP

面对政府部门的监管,公司企业一方从来都是“逆来顺受”。但罕见地,淘宝网和工商总局掐了起来。

事情的前后经过是这样的。

工商总局1月23日公布了一份抽样调查报告,指出淘宝网的正品率仅为37.25%,其他大电商平台如京东商城、天猫、1号店的正品率分别为90%、85.71%和80%。工商总局还表示未来会“将网络交易商品抽样检测作为常态性工作”。

淘宝网在三天后做出激烈回应,一封以80后淘宝小二名义发出的公开信直接点名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司长刘红亮,对抽检样本、逻辑、程序违规等提出质疑。但这份回应随后被删除。

1月28日上午工商总局对此回应,首度披露了在阿里上市之前工商总局出具的《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五大罪状。还要阿里巴巴“克服傲慢情绪”。

当天下午,淘宝网毫不示弱,又发出官方声明回应假货问题,并提出将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刘红亮司长,认为其在监管过程中的程序失当、情绪执法的行为,用错误的方式得到的一个不客观的结论,对淘宝以及对中国电子商务从业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随后淘宝网再发声明,宣布将成立由300人组成的“打假特战营”。马云表示,“假货是所有商业模式发展的硬伤,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但淘宝注定要背负这种委屈,这种责任。淘宝只能认下它,解决它。”

两个回合过后,从马云的声明来看,他已经放出和解之意,淘宝网将加大打击假货的力度。但是,淘宝对工商总局的公开反击也可以算史无前例了,这或许会成为改变政府监管方式的一个契机。

淘宝网向工商总局的“叫板”,表面上争论的是有没有假货的问题。但实际上,他们争的是由谁监管,该怎么监管的问题。

淘宝网有没有假货?这个问题并不需要争论,肯定有。就算工商总局的调查抽样不合规,也不能否认这个事实。以往碰到这种指责,企业一般都是立即认错改正,绝不多话。但或许是这次工商部门拿淘宝网“树典型”的表现太过明显,终于引起了后者的反弹。

阿里巴巴公司内部人士认为,假货是社会问题,在没有电商网站以前就是个难题,过去打假也一直屡禁不止。“现在线上电商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追溯到源头的”,上述人士认为,这其实是更利于打击假货的。

但是,工商总局网监司显然没有预料到,自己一个以往很平常的“立威”之举,居然遭到了被监管的企业公开叫板。这也让他们颇有点骑虎难下的尴尬。

淘宝网的心态是:我愿意被监管,但是不满工商总局的管理方式。淘宝特地举出了它和公安部、质检总局等其他监管部门合作打假的例证,来表明自己是愿意配合的。

淘宝方面称,公安部已启用了阿里经济案件协作平台,建立起高效快速的案件信息报送通道,阿里巴巴定期整理并上报的售假卖家线索得到了及时查办。此外,质检总局与阿里巴巴在杭州设立了“互联网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中心”,知识产权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也都与阿里巴巴建立了顺畅的打假维权联动机制。

对工商总局来说,这次对淘宝网的报告确实存在漏洞,由此也被淘宝抓住了反击的机会。在互联网时代,监管部门处理类似问题,将更需要考验监管的方法和艺术。

客观的说,在成为一家明星公司、上市公司之后,阿里巴巴以至淘宝网自身,也都希望能解决假货问题。如果淘宝给人的印象还停留在“贪便宜,假货泛滥”,这对阿里巴巴集团可以说没有一点好处。对一家已经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来说,假货始终是巨大的隐患。

从马云28日最新的表态来看,淘宝网又将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打假行动。

淘宝宣布,现在已成立由300人组成的“打假特战营”,并继续在全社会招募人才,专职配合与政府部门、知识产权权利人以及普通消费者在线下的合作和联动,欲利用大数据打假的契机,联动全社会力量,更有效的解决全社会困扰多年的假货难题。

这是马云最聪明的地方。过去阿里巴巴B2B业务碰到的卖家诚信问题、淘宝网上的商家刷信用成风问题,都是阻碍阿里巴巴继续往前的难题。每一次外界的集中指责,都成为马云扫清阻力,趁势清理这些内部问题的机会。

这一次也不例外。阿里巴巴一定会继续清理淘宝的假货。

当然,在打击假货的同时,如果淘宝的这次“叫板”最终能触动相关政府监管部门,改变老旧的管理方式,那可能才是最好的结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淘宝

4.6k
  • 淘宝官宣百亿补贴活动加码,全网低价再打7折商品追加1万件
  • 淘宝官宣推出百亿补贴活动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淘宝网和工商总局吵够之后 就该各自干活了

淘宝网究竟有没有假货无须争论,但在互联网时代,监管部门处理类似问题,更考验监管的方法和艺术。

图片来源:CFP

面对政府部门的监管,公司企业一方从来都是“逆来顺受”。但罕见地,淘宝网和工商总局掐了起来。

事情的前后经过是这样的。

工商总局1月23日公布了一份抽样调查报告,指出淘宝网的正品率仅为37.25%,其他大电商平台如京东商城、天猫、1号店的正品率分别为90%、85.71%和80%。工商总局还表示未来会“将网络交易商品抽样检测作为常态性工作”。

淘宝网在三天后做出激烈回应,一封以80后淘宝小二名义发出的公开信直接点名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司长刘红亮,对抽检样本、逻辑、程序违规等提出质疑。但这份回应随后被删除。

1月28日上午工商总局对此回应,首度披露了在阿里上市之前工商总局出具的《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五大罪状。还要阿里巴巴“克服傲慢情绪”。

当天下午,淘宝网毫不示弱,又发出官方声明回应假货问题,并提出将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刘红亮司长,认为其在监管过程中的程序失当、情绪执法的行为,用错误的方式得到的一个不客观的结论,对淘宝以及对中国电子商务从业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随后淘宝网再发声明,宣布将成立由300人组成的“打假特战营”。马云表示,“假货是所有商业模式发展的硬伤,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但淘宝注定要背负这种委屈,这种责任。淘宝只能认下它,解决它。”

两个回合过后,从马云的声明来看,他已经放出和解之意,淘宝网将加大打击假货的力度。但是,淘宝对工商总局的公开反击也可以算史无前例了,这或许会成为改变政府监管方式的一个契机。

淘宝网向工商总局的“叫板”,表面上争论的是有没有假货的问题。但实际上,他们争的是由谁监管,该怎么监管的问题。

淘宝网有没有假货?这个问题并不需要争论,肯定有。就算工商总局的调查抽样不合规,也不能否认这个事实。以往碰到这种指责,企业一般都是立即认错改正,绝不多话。但或许是这次工商部门拿淘宝网“树典型”的表现太过明显,终于引起了后者的反弹。

阿里巴巴公司内部人士认为,假货是社会问题,在没有电商网站以前就是个难题,过去打假也一直屡禁不止。“现在线上电商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追溯到源头的”,上述人士认为,这其实是更利于打击假货的。

但是,工商总局网监司显然没有预料到,自己一个以往很平常的“立威”之举,居然遭到了被监管的企业公开叫板。这也让他们颇有点骑虎难下的尴尬。

淘宝网的心态是:我愿意被监管,但是不满工商总局的管理方式。淘宝特地举出了它和公安部、质检总局等其他监管部门合作打假的例证,来表明自己是愿意配合的。

淘宝方面称,公安部已启用了阿里经济案件协作平台,建立起高效快速的案件信息报送通道,阿里巴巴定期整理并上报的售假卖家线索得到了及时查办。此外,质检总局与阿里巴巴在杭州设立了“互联网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中心”,知识产权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也都与阿里巴巴建立了顺畅的打假维权联动机制。

对工商总局来说,这次对淘宝网的报告确实存在漏洞,由此也被淘宝抓住了反击的机会。在互联网时代,监管部门处理类似问题,将更需要考验监管的方法和艺术。

客观的说,在成为一家明星公司、上市公司之后,阿里巴巴以至淘宝网自身,也都希望能解决假货问题。如果淘宝给人的印象还停留在“贪便宜,假货泛滥”,这对阿里巴巴集团可以说没有一点好处。对一家已经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来说,假货始终是巨大的隐患。

从马云28日最新的表态来看,淘宝网又将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打假行动。

淘宝宣布,现在已成立由300人组成的“打假特战营”,并继续在全社会招募人才,专职配合与政府部门、知识产权权利人以及普通消费者在线下的合作和联动,欲利用大数据打假的契机,联动全社会力量,更有效的解决全社会困扰多年的假货难题。

这是马云最聪明的地方。过去阿里巴巴B2B业务碰到的卖家诚信问题、淘宝网上的商家刷信用成风问题,都是阻碍阿里巴巴继续往前的难题。每一次外界的集中指责,都成为马云扫清阻力,趁势清理这些内部问题的机会。

这一次也不例外。阿里巴巴一定会继续清理淘宝的假货。

当然,在打击假货的同时,如果淘宝的这次“叫板”最终能触动相关政府监管部门,改变老旧的管理方式,那可能才是最好的结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