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P2P大爆雷背后的“危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P2P大爆雷背后的“危机”

当前趋势,早在推演中。

第一经济观察| P2P为何频繁爆雷?网贷平台是否正面临行业“危机”?如此困局是否早有征兆?敬请阅读第一经济智库作者原创文章——“P2P大爆雷背后的危机”,剖析行业趋势。

近段时间,P2P大量“爆雷”让不少投资者苦不堪言,而仅7月的第一周,爆雷的平台就达40家,并且趋势未见停歇,上海、杭州更是成为重灾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贷平台的“突袭”风暴真的是毫无先兆吗?

殊不知,当前趋势,早在推演中。

 |未来危机之源演示(BLUEHOT制图)

图中红色警示,外逃商——大量P2P和理财的资金去向。

不分析货币,尤其不分析准货币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则一定看不懂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势。第一经济智库作者BLUEHOT原创系列文章《中债危机会否爆发(四)》也曾详细剖析过此类现象:

未来中债危机爆发的途径和次序必然是这样的——

首先因为消费者信贷对消费群体的掠夺,社会直接融资产品对相对富裕群体的掠夺后,同时作为信用创造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规模均已接近释放的极限,全社会作为买方的货币和信用创造而来的综合支付能力显著不足,无法完成经济交易活动,从而导致经济活动开始先期萎缩和萧条,资产价格下跌,通缩迹象开始显露,资金的实际利率提高,债务的实际债息提高。

此状况下,必然导致名义债务利息较高的任何民间社会直接融资产品率先爆破。例如理财产品,高利贷,各类平台贷等等一切已知和未知的直接融资形式。于是会导致社会大量的资金赎回,重新回到银行系统中,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缓解银行系统危机的好现象,而是一个更糟糕的金融现象,这个过程中,即使大量资金撤离社会直接融资产品而回到银行系统中,却并不会导致银行的存款增长和货币供应量M2增长,也不会缓解银行的流动性而导致信贷规模的增长。却反而让全社会大量的机构和企业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危及整个银行系统。

......

当前局势或许越来越不乐观,很多企业,将面临多重困境:

  • 1.社会融资减少(你融不到钱了,或者成本很高)。

  • 2.资金的获利能力减少(因为消费萎缩了,大量债务人和债权人的消费购买力都没有了)。

  • 3.你想被动去杠杆,抛售资产套现去杠杆,也不行了(没有人接盘、资产价格下跌、抛不起价格了......)。

也许,只有极少数企业家能推演到这一步。

这里插一则小故事:九十年代末本世纪初,上海的民企和温州的民企曾经有个争论:民企是应该先做精还是先做大?上海民企因为当时做不大,所以就说要先做精。温州民企做不精所以就说要先做大。现在20年过去了,应该有结论了,靠着各类融资和借贷做大的企业,是经不起折腾的。

所谓的做大,一般都是资产负债表扩张。

如果拿出银行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银行的负债表资产端,大量的债权,而企业的资产端,大量的泡沫资产。

这个情况下,只要碰到资产价格下跌,和债务危机爆发,那么不但是企业,而且还包括国家的核心金融体系,都面临巨大的风险。

而这一个情况,正在快速来临......

本文为第一经济智库原创,非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在此谨向为本篇共享智慧的朋友们致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P2P大爆雷背后的“危机”

当前趋势,早在推演中。

第一经济观察| P2P为何频繁爆雷?网贷平台是否正面临行业“危机”?如此困局是否早有征兆?敬请阅读第一经济智库作者原创文章——“P2P大爆雷背后的危机”,剖析行业趋势。

近段时间,P2P大量“爆雷”让不少投资者苦不堪言,而仅7月的第一周,爆雷的平台就达40家,并且趋势未见停歇,上海、杭州更是成为重灾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贷平台的“突袭”风暴真的是毫无先兆吗?

殊不知,当前趋势,早在推演中。

 |未来危机之源演示(BLUEHOT制图)

图中红色警示,外逃商——大量P2P和理财的资金去向。

不分析货币,尤其不分析准货币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则一定看不懂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势。第一经济智库作者BLUEHOT原创系列文章《中债危机会否爆发(四)》也曾详细剖析过此类现象:

未来中债危机爆发的途径和次序必然是这样的——

首先因为消费者信贷对消费群体的掠夺,社会直接融资产品对相对富裕群体的掠夺后,同时作为信用创造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规模均已接近释放的极限,全社会作为买方的货币和信用创造而来的综合支付能力显著不足,无法完成经济交易活动,从而导致经济活动开始先期萎缩和萧条,资产价格下跌,通缩迹象开始显露,资金的实际利率提高,债务的实际债息提高。

此状况下,必然导致名义债务利息较高的任何民间社会直接融资产品率先爆破。例如理财产品,高利贷,各类平台贷等等一切已知和未知的直接融资形式。于是会导致社会大量的资金赎回,重新回到银行系统中,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缓解银行系统危机的好现象,而是一个更糟糕的金融现象,这个过程中,即使大量资金撤离社会直接融资产品而回到银行系统中,却并不会导致银行的存款增长和货币供应量M2增长,也不会缓解银行的流动性而导致信贷规模的增长。却反而让全社会大量的机构和企业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危及整个银行系统。

......

当前局势或许越来越不乐观,很多企业,将面临多重困境:

  • 1.社会融资减少(你融不到钱了,或者成本很高)。

  • 2.资金的获利能力减少(因为消费萎缩了,大量债务人和债权人的消费购买力都没有了)。

  • 3.你想被动去杠杆,抛售资产套现去杠杆,也不行了(没有人接盘、资产价格下跌、抛不起价格了......)。

也许,只有极少数企业家能推演到这一步。

这里插一则小故事:九十年代末本世纪初,上海的民企和温州的民企曾经有个争论:民企是应该先做精还是先做大?上海民企因为当时做不大,所以就说要先做精。温州民企做不精所以就说要先做大。现在20年过去了,应该有结论了,靠着各类融资和借贷做大的企业,是经不起折腾的。

所谓的做大,一般都是资产负债表扩张。

如果拿出银行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银行的负债表资产端,大量的债权,而企业的资产端,大量的泡沫资产。

这个情况下,只要碰到资产价格下跌,和债务危机爆发,那么不但是企业,而且还包括国家的核心金融体系,都面临巨大的风险。

而这一个情况,正在快速来临......

本文为第一经济智库原创,非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在此谨向为本篇共享智慧的朋友们致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