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看搜索引擎、自动化与AI的这些纠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看搜索引擎、自动化与AI的这些纠缠

从搜索、到自动化到AI,是一个结果匹配从多到精、到近乎一对一的过程。

作者:于宜杉

对一组数据的洞察

这个题目与交互体验相关。作为致力于搜索引擎优化和互联网产品开发的我们,去实时发现各种网络行为背后的逻辑关联,是责任是义务,当然也是乐趣。

昨天 199IT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了RichRelevance调查美国消费者如何在线搜索和查找产品的最新的数据,总结一下有几个重点:

1、搜索对网购仍然非常重要,但零售商很难提供卓越的跨渠道和设备搜索体验。

2、86%的受访者在零售商网站(包括移动网站)购物时,表示搜索栏很重要。80%的消费者网购时总是或经常使用搜索。如果搜索体验不好,大多数受访者(72%)可能会离开零售网站,而且不会再访问。

3、购物者对诸如个性化、图像搜索和语音搜索等创新感兴趣,但这些还远没有成为主流。70%的美国人没用过语音助手查找产品信息或购买产品。年轻购物者比其他几代人更有可能使用语音搜索(43% vs总体平均水平:30%)。

4、人们更喜欢使用苹果 Siri(20%)和谷歌助手(17%)购物,亚马逊语音助手排在第三位(11%)。年轻消费者认为谷歌和苹果最终有机会获得语音购物领袖地位(18%和15%)。

5、不相关的产品结果(28%)是困扰消费者产品搜索的最大因素,其次是无法找到正在搜索的产品(24%),这两者其实可以划为一类:搜索结果不匹配(52% );

以及搜索功能无法识别使用的词语(18%)。

28%的消费者希望看到基于此前购物行为的个性化搜索结果,

52%的受访者希望他们拍下商品时展示类似或互补的产品。

从上述我们能看出什么?

首先,  ( 文字 ) 搜索目前仍属于用户当仁不让的交互习惯, 占比86%;

但是,搜索结果的不精准匹配是当前搜索技术的一个硬伤,抱怨者占比52%;

于是,在搜索之外, 正在衍生新的交互行为方式, 比如:机器人助手、语音搜索等,这里面潜在的痛点还是因为搜索结果单一,更深层问题在于数据挖掘不够深, 搜索只是索引和排序呈现,胜在数据量,但在数据的分析深度上有软肋,而这正是新一代交互技术的发力点所在。

SO,精准匹配的方式有哪些

说精准匹配之前,必须要研究交互行为的演进规律。从信息获取这个角度看,浏览、点击是最基本的交互行为,后来有了搜索,但随着用户在网络上的行为参与越来越深入,信息获取的前因后果也变得越来越多维,常规的平面检索式搜索就会越来越吃力,所以这时就会出现高维度和立体化的交互方式,比如自动化和人工智能。

网络交互方式已经在整体迭代中,迭代的起源在于当前或者惯有模式的转化瓶颈,在搜索的场景里, 这个瓶颈就是搜索结果与信息需求的不精准匹配,更有透彻的说法是搜索引擎或将被新的网络引擎代替,对此我们可以充满期待。( 这里说的搜索局限于百度或谷歌的入口级搜索, 而是泛指各种界面的搜索框,或者是泛界面搜索)

那么如何提升信息的精准匹配呢?目前看主要有两种方式:

1、自动化

2、人工智能

(BTW,已经听到不少人把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混为一谈了)

先说人工智能,上面提到的语音助手当然属于这一类别,功能上看,它属于智能搜索,但从交互体验上看, 它又超越了常规的搜索,“系统干预”的意味更明显,具象一点形容就是:语音助手附体于聊天机器人之上,做着精准搜索,但它比常规的搜索框距离用户近了好多,它之所以敢站的更近, 其底气在于数据,在于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前后归因,它认为可以帮用户匹配到更精准的信息(事实上的精准还有差距, 但方向没毛病)。

真正的人工智能都是非格式化数据处理,是对问题或指令的随机精准响应,显然要达到这个效果还需要对数据和算法依赖一段时间,这是一个work of time, 是一个养的过程。那么短期看, 自动化反而比人工智能更可控、更精准,因为它是预先设定的标准答案, 绝对不会出现“ 你爱我吗? ” “我要去遛狗”的对话,自动化交互的设定都是基于严格的场景限制,一般是通过“触发” 这个动作实现后续一系列的交互,其逻辑路径是,只有A, 才有B,尽管也是系统干预, 但系统承载的任务项没那么高, 它不需要随机响应, 而是固定响应,一切都是系统写死的, 只等用户端触发响应即可, 所以很多用户交互场景下, 自动化的精准效应非常显著。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比如你在一个EDM系统里发邮件,一旦达到一定邮件数量, 系统就推送一个奖励给你。这都是程序事先写好的, 都是格式化数据。这里并不需要一个机器人去随机判断推送与否。

“触发”的英文是trigger,在营销自动化领域是一个经典动作,分主动和被动触发两种方式,从已有数据看, 主动触发的比率并不低, 在一个页面的点击人群中,近35% 的人会去主动点击触发按钮,因为他走到这里, 其实已经自带疑问或者探寻的主观欲望。

触发行为有很多种,比如推送、引导等等,都是精准匹配度很高的一些触发行为,比如引导,引导是用户沿着一个流(程)到达当前、然后触发下一步的自然发生,所以前后关联度非常高,在一些任务流或者绩效流里面, 引导尤其是用户定向的引导已经是一个必备步骤。

但是,从长期看,自动化只能是AI的一个过渡和和缓冲,尽管触发点的设置也必须通过数据分析获得,但它远没有AI那么大数据处理量,然而各种触发数据尤其是触发后的交互行为数据却是AI成长最好的养料,其数据贡献的重要程度甚至一点都不低于自动化行为本身(但很多人貌似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现在,我们再回到信息获取和交互体验这个初衷,很明显你已经看到了一个演进的漏斗,从搜索、到自动化到AI,是一个结果匹配从多到精、到近乎一对一的过程。

搜索与人工智能

刚刚提到了自动化是一个过渡款,那么搜索呢是一个基本款,而AI将是一个标配款,但搜索与AI的关联或者说纠缠其实比这要复杂的多。

就谷歌来说,正在成为其主打业务的AI恰恰脱胎于其庞大的搜索业务根基,搜索引擎(爬虫)累积了海量的数据,可以说搜索引擎是AI算法最天然的培养基,反过来AI对于搜索引擎业务的推动也是最为直接,比如前面提到的智能化搜索、语音助手等等。

其实说智能搜索有点多余,搜索业务早就与AI水乳交融了。就搜索引擎优化SEO来讲,蜘蛛对于网站的权重判断、对于内容语义的分析早就开始了智能化之旅,真正的白帽SEO都知道,你面对的早就不再是一个只会机械判断关键词叠加的程序,而是一个会模仿人类思维与行为去进行网站体验的程序,然后它会根据自己体验的感受给出网站的权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看搜索引擎、自动化与AI的这些纠缠

从搜索、到自动化到AI,是一个结果匹配从多到精、到近乎一对一的过程。

作者:于宜杉

对一组数据的洞察

这个题目与交互体验相关。作为致力于搜索引擎优化和互联网产品开发的我们,去实时发现各种网络行为背后的逻辑关联,是责任是义务,当然也是乐趣。

昨天 199IT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了RichRelevance调查美国消费者如何在线搜索和查找产品的最新的数据,总结一下有几个重点:

1、搜索对网购仍然非常重要,但零售商很难提供卓越的跨渠道和设备搜索体验。

2、86%的受访者在零售商网站(包括移动网站)购物时,表示搜索栏很重要。80%的消费者网购时总是或经常使用搜索。如果搜索体验不好,大多数受访者(72%)可能会离开零售网站,而且不会再访问。

3、购物者对诸如个性化、图像搜索和语音搜索等创新感兴趣,但这些还远没有成为主流。70%的美国人没用过语音助手查找产品信息或购买产品。年轻购物者比其他几代人更有可能使用语音搜索(43% vs总体平均水平:30%)。

4、人们更喜欢使用苹果 Siri(20%)和谷歌助手(17%)购物,亚马逊语音助手排在第三位(11%)。年轻消费者认为谷歌和苹果最终有机会获得语音购物领袖地位(18%和15%)。

5、不相关的产品结果(28%)是困扰消费者产品搜索的最大因素,其次是无法找到正在搜索的产品(24%),这两者其实可以划为一类:搜索结果不匹配(52% );

以及搜索功能无法识别使用的词语(18%)。

28%的消费者希望看到基于此前购物行为的个性化搜索结果,

52%的受访者希望他们拍下商品时展示类似或互补的产品。

从上述我们能看出什么?

首先,  ( 文字 ) 搜索目前仍属于用户当仁不让的交互习惯, 占比86%;

但是,搜索结果的不精准匹配是当前搜索技术的一个硬伤,抱怨者占比52%;

于是,在搜索之外, 正在衍生新的交互行为方式, 比如:机器人助手、语音搜索等,这里面潜在的痛点还是因为搜索结果单一,更深层问题在于数据挖掘不够深, 搜索只是索引和排序呈现,胜在数据量,但在数据的分析深度上有软肋,而这正是新一代交互技术的发力点所在。

SO,精准匹配的方式有哪些

说精准匹配之前,必须要研究交互行为的演进规律。从信息获取这个角度看,浏览、点击是最基本的交互行为,后来有了搜索,但随着用户在网络上的行为参与越来越深入,信息获取的前因后果也变得越来越多维,常规的平面检索式搜索就会越来越吃力,所以这时就会出现高维度和立体化的交互方式,比如自动化和人工智能。

网络交互方式已经在整体迭代中,迭代的起源在于当前或者惯有模式的转化瓶颈,在搜索的场景里, 这个瓶颈就是搜索结果与信息需求的不精准匹配,更有透彻的说法是搜索引擎或将被新的网络引擎代替,对此我们可以充满期待。( 这里说的搜索局限于百度或谷歌的入口级搜索, 而是泛指各种界面的搜索框,或者是泛界面搜索)

那么如何提升信息的精准匹配呢?目前看主要有两种方式:

1、自动化

2、人工智能

(BTW,已经听到不少人把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混为一谈了)

先说人工智能,上面提到的语音助手当然属于这一类别,功能上看,它属于智能搜索,但从交互体验上看, 它又超越了常规的搜索,“系统干预”的意味更明显,具象一点形容就是:语音助手附体于聊天机器人之上,做着精准搜索,但它比常规的搜索框距离用户近了好多,它之所以敢站的更近, 其底气在于数据,在于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前后归因,它认为可以帮用户匹配到更精准的信息(事实上的精准还有差距, 但方向没毛病)。

真正的人工智能都是非格式化数据处理,是对问题或指令的随机精准响应,显然要达到这个效果还需要对数据和算法依赖一段时间,这是一个work of time, 是一个养的过程。那么短期看, 自动化反而比人工智能更可控、更精准,因为它是预先设定的标准答案, 绝对不会出现“ 你爱我吗? ” “我要去遛狗”的对话,自动化交互的设定都是基于严格的场景限制,一般是通过“触发” 这个动作实现后续一系列的交互,其逻辑路径是,只有A, 才有B,尽管也是系统干预, 但系统承载的任务项没那么高, 它不需要随机响应, 而是固定响应,一切都是系统写死的, 只等用户端触发响应即可, 所以很多用户交互场景下, 自动化的精准效应非常显著。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比如你在一个EDM系统里发邮件,一旦达到一定邮件数量, 系统就推送一个奖励给你。这都是程序事先写好的, 都是格式化数据。这里并不需要一个机器人去随机判断推送与否。

“触发”的英文是trigger,在营销自动化领域是一个经典动作,分主动和被动触发两种方式,从已有数据看, 主动触发的比率并不低, 在一个页面的点击人群中,近35% 的人会去主动点击触发按钮,因为他走到这里, 其实已经自带疑问或者探寻的主观欲望。

触发行为有很多种,比如推送、引导等等,都是精准匹配度很高的一些触发行为,比如引导,引导是用户沿着一个流(程)到达当前、然后触发下一步的自然发生,所以前后关联度非常高,在一些任务流或者绩效流里面, 引导尤其是用户定向的引导已经是一个必备步骤。

但是,从长期看,自动化只能是AI的一个过渡和和缓冲,尽管触发点的设置也必须通过数据分析获得,但它远没有AI那么大数据处理量,然而各种触发数据尤其是触发后的交互行为数据却是AI成长最好的养料,其数据贡献的重要程度甚至一点都不低于自动化行为本身(但很多人貌似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现在,我们再回到信息获取和交互体验这个初衷,很明显你已经看到了一个演进的漏斗,从搜索、到自动化到AI,是一个结果匹配从多到精、到近乎一对一的过程。

搜索与人工智能

刚刚提到了自动化是一个过渡款,那么搜索呢是一个基本款,而AI将是一个标配款,但搜索与AI的关联或者说纠缠其实比这要复杂的多。

就谷歌来说,正在成为其主打业务的AI恰恰脱胎于其庞大的搜索业务根基,搜索引擎(爬虫)累积了海量的数据,可以说搜索引擎是AI算法最天然的培养基,反过来AI对于搜索引擎业务的推动也是最为直接,比如前面提到的智能化搜索、语音助手等等。

其实说智能搜索有点多余,搜索业务早就与AI水乳交融了。就搜索引擎优化SEO来讲,蜘蛛对于网站的权重判断、对于内容语义的分析早就开始了智能化之旅,真正的白帽SEO都知道,你面对的早就不再是一个只会机械判断关键词叠加的程序,而是一个会模仿人类思维与行为去进行网站体验的程序,然后它会根据自己体验的感受给出网站的权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