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据财新消息称,“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即将进入实操层面,中国铁路总公司已着手上市前期准备”。
此前界面新闻曾从消息人士获悉,通过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了京沪高铁的某社会投资方,曾长期希望推动京沪高铁的上市进程。
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在2017年初的中铁总年度工作会上首次提及,将在铁路系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股权投资多元化的混改新模式,对具有规模效应、铁路网络优势的资产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吸收社会资本入股,建立市场化运营企业。同时,对具备条件的科技和专业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逐步改制上市。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当时中金公司等券商研究机构认为,京沪高铁等优质高铁资产有很高的证券化可能,或被率先打包上市。同时铁路资产证券化,也是分担铁总债务、铁路建设压力的解决方式之一。
2004年,国务院批准《中长期铁路规划》中,京沪高铁是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项工程,最终总投资额2209亿元。2007年,京沪高铁股份有限公司,在原铁道部和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省份推进下,于北京成立。2008年4月京沪铁路正式开工。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
企查查据公开数据统计,京沪高铁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股权结构如下:
由于连接北京、上海两个超级大都市,1318公里长的铁路线上途径中国东部经济发达省份,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沿线经济活跃、人口密集,京沪高铁运营三年实现盈利,而原来预期实现盈亏平衡的时间是5年。2015年,京沪高铁年利润总额66.6亿元,被称作是“全球最赚钱的高铁”。当年,京沪高速铁路有限公司的负债率为27.74%,是全国高铁线路中最低。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轨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曾在界面采访中表示,京沪高铁的盈利得益于京沪两地间的巨大客流量,以及京沪高铁规划时的成本控制,譬如设置不同的速度等级,实现资源优化,以及在站点间距和数量的设置上,提升效率,使达速比(即区段达到最高运营速度的距离所占区段的长度比)达到50%以上。
截至2018年6月30日,京沪高铁运营7年,安全运营2558天,累计开行列车76.7万列、年均增长21.3%,累计运送旅客突破8.25亿人次、年均增长24.6%。
同时,复兴号在京沪线投入使用、以350公里时速在京沪线运营,都增强了京沪高铁线对京沪航线的竞争力。北京南站新闻发言人透露,截至今年4月,京沪高铁15列复兴号列车平均上座率达80%。
太平洋证券的证券分析师程志峰评价,“京沪高铁,2018年4月提速便于吸引商务客流,7月运力扩容利好暑运旺季。”并提到,去年9月复兴号投入运营后,京沪航线客流小幅被京沪高铁引走。
目前已经上市的铁路资产有大秦铁路、广深铁路等。其中广深铁路公司成立于1984年,在1996年改制为股份公司,经营广九直通车,以及广深铁路、京广铁路南段的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是中国目前唯一同时在上海、香港及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铁路运输公司。
2010年,大秦铁路收购太原铁路局运输主业相关资产和股权,太原铁路局借此实现运输主业资产整体上市。收购完成后,大秦铁路公司拥有的铁路资产从单一煤运线路扩大为区域铁路网,除掌握山西和内蒙古煤炭外运主要通道外,扩大到客货运业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