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多想乘着房车远离尘世的苟且;来到诗和远方,享受山水之间的清凉畅爽。
在国内,房车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人对它并不是很了解。虽然才出现没几年,但凭借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优势,迅速成为车迷朋友们的新宠。然而在国外,房车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甚至还进化出A、B、C三种型号。
起源
美国作为一个喜欢旅游的国度,从早期的马车郊游,再到坐火车、轮船长途旅游,每次出游都要拎个大包小箱的,很不方便。直到1910年房车的出现,说走就走的旅行才成为可能!
Touring Landau房车
1910年Pierce-Arrow推出一款Touring Landau房车,这也是被广泛认可的第一辆房车。同年洛杉矶拖车厂和Auto-Kamp拖车厂制造的房车也陆续下线,于是这一年被认为是房车行业的元年。
不过,最早的房车,不仅价格昂贵,内部的生活空间也很有限。到了20年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新的房车变得更大,完全可以容纳一个家庭。
不仅如此,传统的拖车在形态上也有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就是1917年Adams Motor 公司的Bungalo型拖挂式房车。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还出现了廉价的小型折叠型帐篷车(Tent Camper)。
1929年经济危机, 人群聚集在华尔街。图:维基百科
1929年先爆发全球经济大萧,再加上二战的影响,房车热度大大降低,并逐渐淡出人民的视线。不过随着战后经济的恢复,道路等基础设计的发展,房车再次迎来了繁荣,并且出现A、B、C型房车。
分类
B型车
大众T型系列房车(从左至右T1、T2、T3、T4、T5)
上世纪50年代,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推出了著名的Type 系列面包车,这款车因为其灵活的车内空间和低廉的价格在德国从1960年代开始就被改装为房车销售。
在这款车改装的过程中,最早的升顶式结构,通过升高主结构之外的车顶钢板来拓展车内空间。这种设计也奠定了今天B型房车(面包车式房车)的基础。
到了上世纪60年代,这种物美价廉的B型房车开始在美国流行。不仅是嬉皮士(Hippies)的最爱,甚至还美国当时叛逆文化的象征。
C型房车
典型的C型房车 图:维基百科
同样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最早的C型房车出现了。这种房车大多数基于重型皮卡打造,车前端探出一个可放置一张双人床“鹅头”。
大型的C型房车 图:维基百科
而这种房车一般不全使用原有车身,只是在底盘上建造一个类似拖车车体的车厢,宽度往往超过原车,也比较节省成本。而这种车型因为其宽大空间,低廉价格,和相对易于操控的特点,成为美国最流行的房车类别。
后来,这种类型的房车的头部变得更靠前,进一步利用车头顶部的空间,底盘也为了承受更大的重量而换成了载重更高的货运厢式车(Heavy Duty Van),比如福特E-系列房车。
A型房车
A型豪华房车内饰,总统套房的既视感,有木有!
A型房车以最豪华和最昂贵而著称。它拥有坚固的车身,驾驶区与标准起居室融为一体。在上世纪70年代,基于大巴打造的A型房车开始定型,主打大空间和豪华装修由于人们对房车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以大巴为基础改装的A型房车也流行起来。
温尼贝戈代表作Cheiftan房车为自行式A型房车,长23英尺
20世纪80年代美国房车界的翘首,温尼贝戈开创了A型房车的辉煌。旗下的Cheiftan房车内后方设有上下床位,驾驶室上方也设有床位,是家庭出游的最佳选择。
图:维基百科
电影《不见不散》经济适用的A型房车
到了90年代,一些比较低价的基于中巴的A型房车出现。电影《不见不散》里边葛大爷的那款就是经适型房车。
时至今日,A型房车的基本都保持了这种外表庞大的造型,内饰豪华,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不仅如此,少数豪华房车甚至底部可以装下跑车。
想不想一览传说中B型房车鼻祖的风采?大家可以来上海汽车博物馆参观“艺动|移动的狂想”吧!由艺术家朱玺以1959年产的大众T1为基础改造的《迁徙》艺术品,它不仅展现迁徙者的理想与乡愁的博弈;还能把你带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亲身体会B型房车的传奇。截止到7月29日,小Sam等你来艺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