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转基因”再次进入“中央一号文件” 态度仍显得谨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转基因”再次进入“中央一号文件” 态度仍显得谨慎

2月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提到“转基因”的关键词,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提法更加谨慎:加强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

图片来源:CFP

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这已经是“中央一号文件”第12年聚焦三农主题了。另外引起关注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了“转基因”,《意见》第一次强调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

不过,“转基因”这一关键词已经是第七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了。除了2011年之外,从2007年到2012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了“转基因”的内容,分别涉及到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整合科研资源和加大研发力度、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等。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没有提及转基因的话题,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低调提到,“加强以分子育种为重点的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这被认为是以“分子育种”代替“转基因”。

由于公众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而围绕转基因技术和食品,公众与科学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所以近年来,每次针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社会争议都非常巨大。反对派与支持派之间的分歧越来越激烈。2014年,崔永元和方舟子因“转基因食品能不能吃”的问题争吵而互相起诉至法院就是一例。

不断质疑的声音以及对转基因技术研究、监管的滞后延缓了中国转基因产业化的进程。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对有关粮食作物转基因管理提出严格的要求,“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由于涉及到环境生态、生物多样性以及人们的健康,这种谨慎可能是必要的。

不论是出于对技术的不信任还是心理原因,在世界各地,很多人还是认为经过技术改造过的非自然粮食不安全。比如在欧洲,很多人还在指责转基因食品为“恶魔变种食品(frankenfood)”,一些转基因作物的全球生产商如孟山都被认为别有用心并不断受到抵制。

此次“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强调了转基因科普,可能意在削减公众对于转基因的信息不对称。但目前从这一简单信息中很难判断中央未来是否会对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产业变得更为积极。

此次“中央一号文件”并未提到推进培育转基因新品种及促进产业化,只是强调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和安全管理。这被外界认为仍显得很谨慎。

今年1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虽然再次获得由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但离获得商业化许可证书还远得很。

针对此事,农业部负责人当时也公开称:“此次安全证书的续期成功,并不意味着将加快中国转基因主粮的推广进程。中国将继续对转基因作物采取大胆研发和审慎推广的态度,逐步批准转基因非食用作物、非口粮作物与口粮作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转基因”再次进入“中央一号文件” 态度仍显得谨慎

2月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提到“转基因”的关键词,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提法更加谨慎:加强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

图片来源:CFP

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这已经是“中央一号文件”第12年聚焦三农主题了。另外引起关注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了“转基因”,《意见》第一次强调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

不过,“转基因”这一关键词已经是第七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了。除了2011年之外,从2007年到2012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了“转基因”的内容,分别涉及到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整合科研资源和加大研发力度、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等。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没有提及转基因的话题,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低调提到,“加强以分子育种为重点的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这被认为是以“分子育种”代替“转基因”。

由于公众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而围绕转基因技术和食品,公众与科学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所以近年来,每次针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社会争议都非常巨大。反对派与支持派之间的分歧越来越激烈。2014年,崔永元和方舟子因“转基因食品能不能吃”的问题争吵而互相起诉至法院就是一例。

不断质疑的声音以及对转基因技术研究、监管的滞后延缓了中国转基因产业化的进程。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对有关粮食作物转基因管理提出严格的要求,“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由于涉及到环境生态、生物多样性以及人们的健康,这种谨慎可能是必要的。

不论是出于对技术的不信任还是心理原因,在世界各地,很多人还是认为经过技术改造过的非自然粮食不安全。比如在欧洲,很多人还在指责转基因食品为“恶魔变种食品(frankenfood)”,一些转基因作物的全球生产商如孟山都被认为别有用心并不断受到抵制。

此次“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强调了转基因科普,可能意在削减公众对于转基因的信息不对称。但目前从这一简单信息中很难判断中央未来是否会对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产业变得更为积极。

此次“中央一号文件”并未提到推进培育转基因新品种及促进产业化,只是强调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和安全管理。这被外界认为仍显得很谨慎。

今年1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虽然再次获得由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但离获得商业化许可证书还远得很。

针对此事,农业部负责人当时也公开称:“此次安全证书的续期成功,并不意味着将加快中国转基因主粮的推广进程。中国将继续对转基因作物采取大胆研发和审慎推广的态度,逐步批准转基因非食用作物、非口粮作物与口粮作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