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营品牌服装店、销售商品时,必定会面对的一大难题。了解店铺内现有多少库存量是在接受范围之内,才不会造成店铺因库存成本减损收益,甚至压垮整个店铺。我们采访了品质女装直购旗下的几个代理商,他们分享了一些经验。
王先生:“控制库存量,商品管理之重要性”
库存问题首先要从进货状况与销售状况谈起,基本上库存会发生状况,一定是商品量供过于求,或是当初发货及营运期间,营运部或商品部主管对商品的回转调配掌握不够精确,导致进货的数量与金额,超过现阶段铺货的满足度与销售数量。
发生库存问题后的处理时效性以及现金流量是否符合整体经营绩效,是密切相关的考验,倘若库存问题没有在发生初期被察觉并开始思考解决方法,一路拖到季末,便可能发生商品无法处理掉而影响下一年度采买预算及商品量分配,如此一来,商品价值就会跌价,而且商品的现金流也会被锁死,无法自由的变现操作。
李女士:“调度商品,达到销售佳绩”
操作商品的时候,供应商与店铺之间的发货调配比例及商品等级排列顺序相当重要,这样的调配方法也称之为“商品调度ABC法则”,依商品级数及品牌曝光、销售营业业绩、是否容易调度转换等作为参考评价标准,也会运用销量与库存量之间的量体变化当作依据之一,核心目标即是追求接近零库存。
用来降低库存风险的操作方式及处理上,商品款式尺码转调通常以“周”为单位,另外分析商品销入比状况,可以得知哪些商品在管理范围的小区域内,尺码颜色已销售殆尽,无法再转调时就要进行回转策略,从不同管辖店家及区域,将商品给予能强力销售曝光的店家及分仓,通常自商品上架销售后的2-3个月左右,许多热销商品已呈现断码缺货,这时就必须果断采取集中方式思考,将该系列商品转调至其中1-2家店铺,使其能尽情发挥达到商品销售绩效。
这是库存管理应具备的基本思维流程;通常会在总仓、分仓的调配上抓1.5倍回转率,由总仓藉由和店家POS系统进行分析及补货机制,若将商品依比例一次性发出,除了分仓无仓储空间外,也会增加转调货运成本,以及分仓为了销售业绩而藏货,内部因利益冲突不再相互信任,变成单打独斗的分仓店柜而非团体品牌经营,对品牌及商品营运造成不利的影响。
胡小姐:“规划物流排程,商品热销的背后推手”
以时尚产业而言,仓储空间区分为总仓、分仓,许多公司的总仓即是公司仓库,分仓则是各个销售渠道店铺。除非公司有足够人力及空间,足以应付庞大的工作量,否则进出货的时间点不能都抓在同一个期间,因此妥善的时间排程规划,在物流库存管理中不可或缺。商品货物进仓之后,也绝对不是随意放上架就终结了事,摆放的顺序、规则必须有一定的逻辑,才能让一切有可循的规律、章法。
假设现在正值换季的9月秋冬初期,但分仓现场仍有许多春夏商品尚未退仓,秋冬新品的到货率又未符合预期,这在仓管分配中是相当棘手的情况,排序上会把今年的当季秋冬商品放置于最易拿到的位置,另外将去年退仓的库存商品放置于次要区域,用于补足分仓现场的秋冬商品陈列量,今年将要过季的春夏商品则陆续请前台分仓退仓,退仓后先暂放最不重要的区域,因为该系列春夏商品无立即处理的必要性。
在进出货管理的层面上,瑕疵率数字也需要留心,瑕疵率过高就必须向制造厂商、进货商进行洽谈索赔或退换货处理,因为商品瑕疵的数量与金额,倘若皆揽在自身公司的帐上,对公司来说亦是不容小觑的成本,也会连带影响消费者对公司品牌的质量信心。
无论是库存率、运费与空间的胃纳量等,也都是需要纳入估计的成本考察,必须综合上述因素作为更换及调度商品的策略评价,期望达到品牌商品销售最大绩效,以及零库存的理想境界。
“零库存”能不能够实现都取决于经营者如何巧妙恰当的去运营,所以要完成“零库存”并不难,就看你有没有花心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