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日本电影大师桥本忍逝世:昭和已经远去,剑戟片不会再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日本电影大师桥本忍逝世:昭和已经远去,剑戟片不会再有

一路走好,桥本忍先生。

黑泽明与桥本忍

作者:判官

桥本忍逝世了,享年100岁。

大家应该认得这些汉字吧

对日本电影熟悉的人,不会不知道黑泽明,而对黑泽明有所耳闻的,不会不知道桥本忍,人们总是把桥本忍和黑泽明挂钩,但实际上,桥本忍合作了许多日本知名大导,在这些导演当中,剑戟片大师又占了多数。从《罗生门》到《豪勇七蛟龙》,桥本忍写出无数在国际上获得荣誉的电影剧本,可以说是日本电影闻名世界影坛的奠基人之一。

同时,他那些充满刀光剑影的剑戟片也成就了日影一段真正的黄金时代。

本期不散以桥本忍为引,串起日本剑戟片的整个历史。

所谓“剑戟片”,是以砍杀打斗为主要看点的追求刺激且较通俗的娱乐剧。

其实刚开始的走向和武侠片一样,就是爽片。

剑戟片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关东大地震之后,东京一带被地震搅得一片狼藉(宫崎骏《起风了》有提及),电影制片厂大举西迁,其中松竹迁到蒲田,正是这些搬迁为时代剧发展提供动力。

日本时代剧主要分为三种,崇尚古典主义的历史剧--“纯粹时代剧”。

《西鹤一代女》(1952)

以时代剧作伪装、本质里却和小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古装的现代剧”。

《人情纸风船》(1937)

“打斗时代剧”,也就是“剑戟片”。顾名思义,又打又斗的,全部仰仗冷兵器即武士刀。(我国称为“倭刀”——详见《倭寇的踪迹》)

套路一般是一对一,一对多。很少两队人马大乱斗,因此仪式感非常强。

桥本忍前时代的剑戟片基本仿照好莱坞西部片,以武士(月代头)、浪人(基本没有月代头)作为主角(60年代主角形象有了大突破),打斗主要是冷兵器近身肉搏,此前日影动作片打斗遵循传统能剧、歌舞伎剧中“舞蹈”般的程序化表演,状若木偶,灵活性很差。

也是受从唐代传过去的“鬼音”唱法影响,非常鬼魅。

如同华语早期古装电影(天一公司出品乃至早期邵氏)都仍旧是京剧形态的“唱念做打”,戏曲风格浓烈。

于是这种真实的打斗广受好评,一方面是作为通俗娱乐片,另一方面“剑戟片”背后有着浓郁的日本时代背景、武士道精神以及武士刀文化——平安(公元794年)时代——公元1868年,武士刀具有很高的象征,江户时代达到巅峰。

因此大部分剑戟片都是以江户时代为背景。

直至明治下令禁止配戴刀剑,武士刀随着武士一起没落。

剑戟片在刀光剑影的背后为观众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大和民族,感兴趣的可看看《菊与刀》。

桥本忍前时代的剑戟片时代,以伊藤大辅、伊丹万作,山中贞雄等导演为主。

《忠次旅日记》(1927)

 

《丹下左膳余话》(1935)

而桥本忍正师从伊丹万作,继承了其风格。

山中贞雄在二战期间战死于中国,作品极少,几位导演都只是铺垫,将剑戟片风格发展成熟的是同时期的稻垣浩,于二战后开始展露头脚(二战时期,日影以“国策”电影为主)。

《宫本武藏》系列

此时黑泽明虽然已经出道拍片,但多数是现代剧,唯一的武士道相关题材还是讲述柔道的《姿三四郎》,直至与桥本忍合作拍摄了《罗生门》,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时代剧风格。

《罗生门》(1950)

但日本剑戟片的巅峰并不是从《罗生门》开始,所以为什么说后拍摄出来的《宫本武藏》系列更具代表性。

黑泽明作为世界公认的第一位东方电影大师,以西方视角审视东方文化,时代剧就是最好的切入点,一来可了解传统文化,二来也有猎奇心理。

但在《七武士》之前,黑泽明一直处在探索阶段,他擅长现代题材,刚开始改编外国文学的《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低下层》(高尔基)的外来故事移植很明显水土不服,这也为后面莎士比亚几篇作铺垫引教训,现实荒诞的融合还处于探究状态。

正处在古装与现代的过渡,《罗生门》之前,老黑拍的一直是现代题材,《罗生门》大获成功,我认为他本人都很讶异,于是后面尝试拍了《踏虎尾》、《生之欲》等,可以看到前者仍然非常稚嫩,和《罗生门》差别巨大,所以《罗生门》有偶然成分,现代题材的《生之欲》就很成功。

《七武士》(1954)

老黑真正成熟其实是与桥本忍联手,在恩师山本嘉次郎《战国群盗传》的基础上改编成的《七武士》,这也是大家普遍认定的巅峰之作。

《七武士》之后,和桥本忍一口气联合制作的《蜘蛛巢城》(1957)、《战国英豪》(1958)、《恶汉甜梦》(1960)都大受欢迎,甚至被好莱坞借鉴。

这时期也是日本电影传统片厂制度最成熟的高峰期,继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时代后第二次的黄金时代。虽然主要还是以复古的“纯粹时代剧”为主,但剑戟片显然有更广泛民众基础、更容易赚票房。

到60年代,是剑戟片的全盛时期。此时期除了以大岛渚、新藤兼人为首的新浪潮导演,还有昙花一现的太阳族电影,它们跟随欧美实验电影运动,将全世界那时因为战争、性解放运动、女权主义运动、民族主义运动催生的共同的绝望无助、激动等复杂情绪纠结在一起,用电影艺术进行着精神上的发泄。

而承载大量暴力、甚至色情元素的黑帮片和剑戟片,极大满足了观众需求。

同理可证香港80年代大量盛产的cult电影、三级片。

此时期桥本忍合作了诸多导演,老的有《报仇》(1964)今井正、《雾之旗》(1965)山田洋次、《白色巨塔》(1966)山本萨夫,新导演中最出彩的要数小林正树和冈本喜八。

小林正树比黑泽明稍晚几年出道,受雇于松竹映画。不同于黑泽明的国际化道路,强烈的现代意识,小林正树风格传统。

这和小林正树是田中娟代堂弟有关,田中娟代是沟口健二的御用女主,而小林作为沟口的助理导演,不同于沟口的古典凄凉柔美,小林充满沉郁理性的悲壮感。桥本忍与小林第一次合作的时代剧剑戟片《切腹》拿下第1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

《切腹》(1962)

之后再度改编泷口康彦的历史小说的《夺命剑》,同样由桥本忍改编,小林正树的剑戟片大多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剑戟片,而像是此前提到的“纯粹时代剧”与剑戟片的混合体。

《夺命剑》(1967)

受黑泽明和沟口健二的影响,他中和了男性阳与女性阴柔(沟口健二一直拍女性主义电影)的特质,风格独具一帜。即便是拍摄战争题材的《人间的条件》系列,小林正树也同样带有拍摄以上剑戟片时的悲天悯人感。

东宝导演冈本喜八在60年代与桥本忍合作了三部电影《侍》(1965)、《大菩萨岭》(1966)、《日本最长的一天》(1967)都是剑戟片,《日本最长的一天》严格来说不算剑戟片,但强烈的武士道献祭风格和三船敏郎、志村桥、仲代达矢、加山雄三等人(笠智众除外)的表演,着实与剑戟片分不开关系。

三船敏郎此部里的切腹逼真到可怕

冈本喜八师从风雅弘、成濑巳喜男(都市情爱剧),但大多数影片的风格,无论是运镜、配乐、构图都和黑泽明十分相似。

《大菩萨岭》一片将仲代达矢和三船敏郎完全割裂开来。仲代达矢狂野派表演风格致臻化境,三船敏郎此片中年纪已经上来,更加沉稳,简单来说,充满正义感。

一个邪气,一个正气。各自演绎着被桥本忍描绘的角色,成为日影剑戟片史上无法忽视的两位伟大男演员。

 

本时期还有翻拍《宫本武藏》系列的内田吐梦,不过他最知名的是悬疑片《饥饿海峡》,在此不做详述。

《夺命剑》和《大菩萨岭》影响到诸多后世电影,吴宇森的《喋血双雄》,三船敏郎怀抱婴儿孤军奋战则对应小池一夫的《带子雄狼》。

此时期东宝主打《哥斯拉》、《奥特曼》等特摄片,日活、东映主打情色和暴力(粉红电影)。曾经“纯粹时代剧”的大映(最早的制片厂之一)兜兜转转回到了剑戟片的制作上,主要开发剑戟片英雄。

日本历史上的著名剑戟片英雄有残侠丹下左膳、荒神宫本武藏、用心棒椿三十郎、盲侠座头市、带子雄狼拜一刀。

大部分都不是传统武士,更多的身份构造是漂泊无依、闯荡江湖的浪人。可以和华语武侠片里的侠客对应。

《座头市》系列

1960年胜新太郎《不知火检校》的成功,给大映拿“盲和尚”作主角的勇气,擅导时代剧的大导演三隅研次、《不知火检校》的编剧犬冢稔,把子母泽宽的笔记小说《座头市物语》影像化。1962年《座头市物语》上映,座头市之前清一色的武士或浪人之类,座头市浪迹市井黑帮的民间按摩师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整个60年代,日本几乎每年都有一两部座头市电影问世,直到80年代末才逐渐衰退。期间“座头市”题材的电影一共被拍摄了26部,成为了日本仅次于《寅次郎的故事》和《丹下左膳》的长寿电影剧集。(观众对对剑戟片的强烈的需求)

东映国宝级导演五社英雄在60年代也与桥本忍合作过,拍摄过《人斩》。

三島由紀夫,石原裕次郎,勝新太郎,仲代達矢

但70年代末,五社英雄逐渐转战黑帮片和风月片(《阳晖楼》艺伎系列)。6、70年代五社英雄的主要竞争者深作欣二在黑帮片领域所向披靡,对剑戟片始终不感冒。

《无仁义之战》(1973)

80年代剑戟片渐呈颓势,凭《无仁义的战争》系列奠定了大师级导演的的深作欣二在同仁放弃剑戟片时,倒对其产生浓厚兴趣。

从《柳生一族的阴谋》开始,到改编自山田风太郎同名小说的《魔界转生》,到改编自傀儡净琉璃名篇的、讲述赤穗四十七义士“心中”的《赤穗城断绝》(沟口健二、稻垣浩、渡边邦男都拍了),再到《忠臣藏外传之四谷怪谈》、《里见八犬传》,深作欣二一直倾向于场面壮观、阵容豪华的大制作剑戟片(相信我,东宝真的很有钱)。

同时塑造继三船敏郎、仲代达矢、胜新太郎之后的新一代剑戟片明星千叶真一、真田广之。

还有其他导演如藤田敏八、筱田正浩、石井辉男往cult方向发展的剑戟片。

《修罗雪姬》(此片被昆汀致敬拍摄了《杀死比尔》系列)(1973)

 

《龙纹怪谈》(1970)

此时的剑戟片,已经是后桥本忍时代了,而与剑戟片分不开的桥本忍这一时期和野村芳太郎合作密切,《影之车》(1970) 、《砂之器》 (1974) 、《八墓村》 (1977) ,大多是惊悚悬疑类型。而与另一导演森谷司郎合作的《日本沉没 》(1973) 、《八甲田山》(1977), 甚至涉及灾难、科幻。

除此之外,桥本忍还自编自导了《幻之湖》(1982)。

虽然上述作品都没有他的剑戟武士片知名度那么广,但彰显了桥本忍令人惊叹的多重可能性。

桥本忍之所以转型,也是因为这一时期剑戟片越来越往下坡路走,黑泽明因为第一部彩色片《电车狂》的尝试完全失败在国内不受待见转而在苏联、法国拍片,拍摄的大多数是现代题材,即便古装片也不再关注剑戟杀阵(更多是大场面“械斗”)。小林和冈本等人排片量大为减少,几乎已经息影。

90年代以后,受到泡沫经济金融危机的多重影响,日本电影每况愈下,大电影制片厂体系崩溃。平成时代正式开始,家庭情节剧重回主流,森田芳光、降旗康男、岩井俊二、是枝裕和、黑泽清、河濑直美、矢口史靖等新秀崛起,老一辈导演山田洋次拍过一部更像纯粹时代剧的剑戟片《黄昏的清兵卫》,但重心还是放在他的家庭温情喜剧上。

就这样,年轻的平成一代以各种“丧”占据日影主流,剑戟片已不再是票房的象征。

1990年,日本电影之父牧野省三逝世60周年纪念,黑木和雄重拍他当年的经典作品《浪人街》,由坚挺至今的松竹映画出资,成为日本大制片厂时代的剑戟片绝唱。

而随着时代剧故乡大映公司彻底关门后,1997——1998两年间,三船敏郎、胜新太郎和黑泽明相继离世。

昭和已经远去,剑戟片不会再有。

千禧年后,新锐导演有以中野裕之《武士畅想曲》、北村龙平《百人斩少女》、石井聪互的《五条灵战记》、三池崇史《熊本物语》、平山秀幸翻拍《魔界转生》为主的小众导演拍摄了一系列剑戟片,用完全视觉化甚至浮夸的镜头画面,植根于二次元的中二式调度,打破传统剑戟片的规律。

没那么严肃且苦大仇深,一切皆可娱乐。

北野武甚至把翻拍的《座头市》带到了威尼斯主竞赛单元,拿了个最佳导演奖。

《座头市》(2003)

也有兢兢业业遵循老一代的风格的津田丰滋翻拍山中贞雄的名作《丹下左膳之百万两之壶》,老导演山田洋次拍摄了他的第二部时代剧剑戟片——《隐剑鬼爪》,温情唯美。

《隐剑鬼爪》(2004)

以及近几年漫改流行,搬上大银幕广为人知的就有《浪客剑心》和《银魂》系列。

《浪客剑心》(2012)

 

《银魂》(2017)

剑戟片不仅是一种类型,更成为一种媒介,可以套上其他类型片的壳子。

但辉煌已过去,无论如何,剑戟片已经从曾经的黄金时代变得小众化,今时今日的观众,受日新月异发展的数字视觉效果的冲击,很难静下心来欣赏这些真刀实枪的冷兵器肉搏。

连十八种武艺样样齐全的华语武侠片都没落了,更何况剑戟片。

但不能否认剑戟片对日本电影乃至世界电影的意义。每个日本知名导演,几乎都拍过几部剑戟片(小津安二郎除外),捧出了真正第一位东方硬汉——三船敏郎,60年代剑戟片的巅峰直接影响了邵氏武侠片、香港电影和美国新好莱坞四君子科波拉、斯皮尔伯格、马丁·西科塞斯、乔治·卢卡斯。

如今的日影虽然在国际上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甚至刚刚拿下一座金棕榈大奖,但总体上日落西山,再不复曾经雄霸亚洲的辉煌。

而随着桥本忍的逝世,那个黄金时代离我们愈发遥远甚至变得虚幻起来,从活着的电影人身上,我们或许可以回望那些闪耀的片段,但如今,似乎只剩下缅怀。

昭和时代还在人世的电影人,好像只剩下一位仲代达矢,黄金时代,真的远去了。电影的发展,正是:一代人逝去,一代人崛起,但那些充满魔力的光影跨越时空被我们这些后来者遇到、钟意、难忘,只要放映机还在,跟着胶片里的他们,去电影里的那个世界,感受他们的人生。

《海边的李尔》(2017)

这是每个影迷都为之朝圣的时刻。

感谢桥本忍陪着剑戟片乃至日本电影一路辉煌、沉淀、发展,而帷幕,肯定不会随他去世而落下。

一路走好,桥本忍先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日本电影大师桥本忍逝世:昭和已经远去,剑戟片不会再有

一路走好,桥本忍先生。

黑泽明与桥本忍

作者:判官

桥本忍逝世了,享年100岁。

大家应该认得这些汉字吧

对日本电影熟悉的人,不会不知道黑泽明,而对黑泽明有所耳闻的,不会不知道桥本忍,人们总是把桥本忍和黑泽明挂钩,但实际上,桥本忍合作了许多日本知名大导,在这些导演当中,剑戟片大师又占了多数。从《罗生门》到《豪勇七蛟龙》,桥本忍写出无数在国际上获得荣誉的电影剧本,可以说是日本电影闻名世界影坛的奠基人之一。

同时,他那些充满刀光剑影的剑戟片也成就了日影一段真正的黄金时代。

本期不散以桥本忍为引,串起日本剑戟片的整个历史。

所谓“剑戟片”,是以砍杀打斗为主要看点的追求刺激且较通俗的娱乐剧。

其实刚开始的走向和武侠片一样,就是爽片。

剑戟片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关东大地震之后,东京一带被地震搅得一片狼藉(宫崎骏《起风了》有提及),电影制片厂大举西迁,其中松竹迁到蒲田,正是这些搬迁为时代剧发展提供动力。

日本时代剧主要分为三种,崇尚古典主义的历史剧--“纯粹时代剧”。

《西鹤一代女》(1952)

以时代剧作伪装、本质里却和小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古装的现代剧”。

《人情纸风船》(1937)

“打斗时代剧”,也就是“剑戟片”。顾名思义,又打又斗的,全部仰仗冷兵器即武士刀。(我国称为“倭刀”——详见《倭寇的踪迹》)

套路一般是一对一,一对多。很少两队人马大乱斗,因此仪式感非常强。

桥本忍前时代的剑戟片基本仿照好莱坞西部片,以武士(月代头)、浪人(基本没有月代头)作为主角(60年代主角形象有了大突破),打斗主要是冷兵器近身肉搏,此前日影动作片打斗遵循传统能剧、歌舞伎剧中“舞蹈”般的程序化表演,状若木偶,灵活性很差。

也是受从唐代传过去的“鬼音”唱法影响,非常鬼魅。

如同华语早期古装电影(天一公司出品乃至早期邵氏)都仍旧是京剧形态的“唱念做打”,戏曲风格浓烈。

于是这种真实的打斗广受好评,一方面是作为通俗娱乐片,另一方面“剑戟片”背后有着浓郁的日本时代背景、武士道精神以及武士刀文化——平安(公元794年)时代——公元1868年,武士刀具有很高的象征,江户时代达到巅峰。

因此大部分剑戟片都是以江户时代为背景。

直至明治下令禁止配戴刀剑,武士刀随着武士一起没落。

剑戟片在刀光剑影的背后为观众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大和民族,感兴趣的可看看《菊与刀》。

桥本忍前时代的剑戟片时代,以伊藤大辅、伊丹万作,山中贞雄等导演为主。

《忠次旅日记》(1927)

 

《丹下左膳余话》(1935)

而桥本忍正师从伊丹万作,继承了其风格。

山中贞雄在二战期间战死于中国,作品极少,几位导演都只是铺垫,将剑戟片风格发展成熟的是同时期的稻垣浩,于二战后开始展露头脚(二战时期,日影以“国策”电影为主)。

《宫本武藏》系列

此时黑泽明虽然已经出道拍片,但多数是现代剧,唯一的武士道相关题材还是讲述柔道的《姿三四郎》,直至与桥本忍合作拍摄了《罗生门》,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时代剧风格。

《罗生门》(1950)

但日本剑戟片的巅峰并不是从《罗生门》开始,所以为什么说后拍摄出来的《宫本武藏》系列更具代表性。

黑泽明作为世界公认的第一位东方电影大师,以西方视角审视东方文化,时代剧就是最好的切入点,一来可了解传统文化,二来也有猎奇心理。

但在《七武士》之前,黑泽明一直处在探索阶段,他擅长现代题材,刚开始改编外国文学的《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低下层》(高尔基)的外来故事移植很明显水土不服,这也为后面莎士比亚几篇作铺垫引教训,现实荒诞的融合还处于探究状态。

正处在古装与现代的过渡,《罗生门》之前,老黑拍的一直是现代题材,《罗生门》大获成功,我认为他本人都很讶异,于是后面尝试拍了《踏虎尾》、《生之欲》等,可以看到前者仍然非常稚嫩,和《罗生门》差别巨大,所以《罗生门》有偶然成分,现代题材的《生之欲》就很成功。

《七武士》(1954)

老黑真正成熟其实是与桥本忍联手,在恩师山本嘉次郎《战国群盗传》的基础上改编成的《七武士》,这也是大家普遍认定的巅峰之作。

《七武士》之后,和桥本忍一口气联合制作的《蜘蛛巢城》(1957)、《战国英豪》(1958)、《恶汉甜梦》(1960)都大受欢迎,甚至被好莱坞借鉴。

这时期也是日本电影传统片厂制度最成熟的高峰期,继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时代后第二次的黄金时代。虽然主要还是以复古的“纯粹时代剧”为主,但剑戟片显然有更广泛民众基础、更容易赚票房。

到60年代,是剑戟片的全盛时期。此时期除了以大岛渚、新藤兼人为首的新浪潮导演,还有昙花一现的太阳族电影,它们跟随欧美实验电影运动,将全世界那时因为战争、性解放运动、女权主义运动、民族主义运动催生的共同的绝望无助、激动等复杂情绪纠结在一起,用电影艺术进行着精神上的发泄。

而承载大量暴力、甚至色情元素的黑帮片和剑戟片,极大满足了观众需求。

同理可证香港80年代大量盛产的cult电影、三级片。

此时期桥本忍合作了诸多导演,老的有《报仇》(1964)今井正、《雾之旗》(1965)山田洋次、《白色巨塔》(1966)山本萨夫,新导演中最出彩的要数小林正树和冈本喜八。

小林正树比黑泽明稍晚几年出道,受雇于松竹映画。不同于黑泽明的国际化道路,强烈的现代意识,小林正树风格传统。

这和小林正树是田中娟代堂弟有关,田中娟代是沟口健二的御用女主,而小林作为沟口的助理导演,不同于沟口的古典凄凉柔美,小林充满沉郁理性的悲壮感。桥本忍与小林第一次合作的时代剧剑戟片《切腹》拿下第1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

《切腹》(1962)

之后再度改编泷口康彦的历史小说的《夺命剑》,同样由桥本忍改编,小林正树的剑戟片大多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剑戟片,而像是此前提到的“纯粹时代剧”与剑戟片的混合体。

《夺命剑》(1967)

受黑泽明和沟口健二的影响,他中和了男性阳与女性阴柔(沟口健二一直拍女性主义电影)的特质,风格独具一帜。即便是拍摄战争题材的《人间的条件》系列,小林正树也同样带有拍摄以上剑戟片时的悲天悯人感。

东宝导演冈本喜八在60年代与桥本忍合作了三部电影《侍》(1965)、《大菩萨岭》(1966)、《日本最长的一天》(1967)都是剑戟片,《日本最长的一天》严格来说不算剑戟片,但强烈的武士道献祭风格和三船敏郎、志村桥、仲代达矢、加山雄三等人(笠智众除外)的表演,着实与剑戟片分不开关系。

三船敏郎此部里的切腹逼真到可怕

冈本喜八师从风雅弘、成濑巳喜男(都市情爱剧),但大多数影片的风格,无论是运镜、配乐、构图都和黑泽明十分相似。

《大菩萨岭》一片将仲代达矢和三船敏郎完全割裂开来。仲代达矢狂野派表演风格致臻化境,三船敏郎此片中年纪已经上来,更加沉稳,简单来说,充满正义感。

一个邪气,一个正气。各自演绎着被桥本忍描绘的角色,成为日影剑戟片史上无法忽视的两位伟大男演员。

 

本时期还有翻拍《宫本武藏》系列的内田吐梦,不过他最知名的是悬疑片《饥饿海峡》,在此不做详述。

《夺命剑》和《大菩萨岭》影响到诸多后世电影,吴宇森的《喋血双雄》,三船敏郎怀抱婴儿孤军奋战则对应小池一夫的《带子雄狼》。

此时期东宝主打《哥斯拉》、《奥特曼》等特摄片,日活、东映主打情色和暴力(粉红电影)。曾经“纯粹时代剧”的大映(最早的制片厂之一)兜兜转转回到了剑戟片的制作上,主要开发剑戟片英雄。

日本历史上的著名剑戟片英雄有残侠丹下左膳、荒神宫本武藏、用心棒椿三十郎、盲侠座头市、带子雄狼拜一刀。

大部分都不是传统武士,更多的身份构造是漂泊无依、闯荡江湖的浪人。可以和华语武侠片里的侠客对应。

《座头市》系列

1960年胜新太郎《不知火检校》的成功,给大映拿“盲和尚”作主角的勇气,擅导时代剧的大导演三隅研次、《不知火检校》的编剧犬冢稔,把子母泽宽的笔记小说《座头市物语》影像化。1962年《座头市物语》上映,座头市之前清一色的武士或浪人之类,座头市浪迹市井黑帮的民间按摩师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整个60年代,日本几乎每年都有一两部座头市电影问世,直到80年代末才逐渐衰退。期间“座头市”题材的电影一共被拍摄了26部,成为了日本仅次于《寅次郎的故事》和《丹下左膳》的长寿电影剧集。(观众对对剑戟片的强烈的需求)

东映国宝级导演五社英雄在60年代也与桥本忍合作过,拍摄过《人斩》。

三島由紀夫,石原裕次郎,勝新太郎,仲代達矢

但70年代末,五社英雄逐渐转战黑帮片和风月片(《阳晖楼》艺伎系列)。6、70年代五社英雄的主要竞争者深作欣二在黑帮片领域所向披靡,对剑戟片始终不感冒。

《无仁义之战》(1973)

80年代剑戟片渐呈颓势,凭《无仁义的战争》系列奠定了大师级导演的的深作欣二在同仁放弃剑戟片时,倒对其产生浓厚兴趣。

从《柳生一族的阴谋》开始,到改编自山田风太郎同名小说的《魔界转生》,到改编自傀儡净琉璃名篇的、讲述赤穗四十七义士“心中”的《赤穗城断绝》(沟口健二、稻垣浩、渡边邦男都拍了),再到《忠臣藏外传之四谷怪谈》、《里见八犬传》,深作欣二一直倾向于场面壮观、阵容豪华的大制作剑戟片(相信我,东宝真的很有钱)。

同时塑造继三船敏郎、仲代达矢、胜新太郎之后的新一代剑戟片明星千叶真一、真田广之。

还有其他导演如藤田敏八、筱田正浩、石井辉男往cult方向发展的剑戟片。

《修罗雪姬》(此片被昆汀致敬拍摄了《杀死比尔》系列)(1973)

 

《龙纹怪谈》(1970)

此时的剑戟片,已经是后桥本忍时代了,而与剑戟片分不开的桥本忍这一时期和野村芳太郎合作密切,《影之车》(1970) 、《砂之器》 (1974) 、《八墓村》 (1977) ,大多是惊悚悬疑类型。而与另一导演森谷司郎合作的《日本沉没 》(1973) 、《八甲田山》(1977), 甚至涉及灾难、科幻。

除此之外,桥本忍还自编自导了《幻之湖》(1982)。

虽然上述作品都没有他的剑戟武士片知名度那么广,但彰显了桥本忍令人惊叹的多重可能性。

桥本忍之所以转型,也是因为这一时期剑戟片越来越往下坡路走,黑泽明因为第一部彩色片《电车狂》的尝试完全失败在国内不受待见转而在苏联、法国拍片,拍摄的大多数是现代题材,即便古装片也不再关注剑戟杀阵(更多是大场面“械斗”)。小林和冈本等人排片量大为减少,几乎已经息影。

90年代以后,受到泡沫经济金融危机的多重影响,日本电影每况愈下,大电影制片厂体系崩溃。平成时代正式开始,家庭情节剧重回主流,森田芳光、降旗康男、岩井俊二、是枝裕和、黑泽清、河濑直美、矢口史靖等新秀崛起,老一辈导演山田洋次拍过一部更像纯粹时代剧的剑戟片《黄昏的清兵卫》,但重心还是放在他的家庭温情喜剧上。

就这样,年轻的平成一代以各种“丧”占据日影主流,剑戟片已不再是票房的象征。

1990年,日本电影之父牧野省三逝世60周年纪念,黑木和雄重拍他当年的经典作品《浪人街》,由坚挺至今的松竹映画出资,成为日本大制片厂时代的剑戟片绝唱。

而随着时代剧故乡大映公司彻底关门后,1997——1998两年间,三船敏郎、胜新太郎和黑泽明相继离世。

昭和已经远去,剑戟片不会再有。

千禧年后,新锐导演有以中野裕之《武士畅想曲》、北村龙平《百人斩少女》、石井聪互的《五条灵战记》、三池崇史《熊本物语》、平山秀幸翻拍《魔界转生》为主的小众导演拍摄了一系列剑戟片,用完全视觉化甚至浮夸的镜头画面,植根于二次元的中二式调度,打破传统剑戟片的规律。

没那么严肃且苦大仇深,一切皆可娱乐。

北野武甚至把翻拍的《座头市》带到了威尼斯主竞赛单元,拿了个最佳导演奖。

《座头市》(2003)

也有兢兢业业遵循老一代的风格的津田丰滋翻拍山中贞雄的名作《丹下左膳之百万两之壶》,老导演山田洋次拍摄了他的第二部时代剧剑戟片——《隐剑鬼爪》,温情唯美。

《隐剑鬼爪》(2004)

以及近几年漫改流行,搬上大银幕广为人知的就有《浪客剑心》和《银魂》系列。

《浪客剑心》(2012)

 

《银魂》(2017)

剑戟片不仅是一种类型,更成为一种媒介,可以套上其他类型片的壳子。

但辉煌已过去,无论如何,剑戟片已经从曾经的黄金时代变得小众化,今时今日的观众,受日新月异发展的数字视觉效果的冲击,很难静下心来欣赏这些真刀实枪的冷兵器肉搏。

连十八种武艺样样齐全的华语武侠片都没落了,更何况剑戟片。

但不能否认剑戟片对日本电影乃至世界电影的意义。每个日本知名导演,几乎都拍过几部剑戟片(小津安二郎除外),捧出了真正第一位东方硬汉——三船敏郎,60年代剑戟片的巅峰直接影响了邵氏武侠片、香港电影和美国新好莱坞四君子科波拉、斯皮尔伯格、马丁·西科塞斯、乔治·卢卡斯。

如今的日影虽然在国际上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甚至刚刚拿下一座金棕榈大奖,但总体上日落西山,再不复曾经雄霸亚洲的辉煌。

而随着桥本忍的逝世,那个黄金时代离我们愈发遥远甚至变得虚幻起来,从活着的电影人身上,我们或许可以回望那些闪耀的片段,但如今,似乎只剩下缅怀。

昭和时代还在人世的电影人,好像只剩下一位仲代达矢,黄金时代,真的远去了。电影的发展,正是:一代人逝去,一代人崛起,但那些充满魔力的光影跨越时空被我们这些后来者遇到、钟意、难忘,只要放映机还在,跟着胶片里的他们,去电影里的那个世界,感受他们的人生。

《海边的李尔》(2017)

这是每个影迷都为之朝圣的时刻。

感谢桥本忍陪着剑戟片乃至日本电影一路辉煌、沉淀、发展,而帷幕,肯定不会随他去世而落下。

一路走好,桥本忍先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