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工商跟淘宝干起来了,8天大战7个回合,剧情跌宕、险象环生,最后因为工商总局的出面,打假和反打假风波告一段落,BABA股票在重度受挫中以小幅度回升而告终。舆论界、互联网圈、自媒体人、专家都从各个角度对这件事做了全面剖析,就连不会玩互联网的苏宁易购都开始借势营销了,真好。
可喜的是,该事件从里到外在众人眼皮子底下真切地流露了一番,而且各个利益集团也趁机表达了各自观点;可惜的是,作为真正支撑起淘宝和供养工商领导的亿万买家,却鲜有人为之请命。所以,面对此情此景,我不得不深沉地感叹一句:你俩撕逼大战,关我屁民鸟事?
是的,作为一个年贡献额2万块的屌丝级淘宝买家,实在没有资格在这里对这场“战争”高谈阔论些什么,但既然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能放个P,那不妨在这个难忘的周末趁着扯淡的余晖,聊聊我们眼中的一点精彩。
不巧的是,在两者撕扯的这段时间里,没在淘宝上买半毛钱东西,倒是习惯性地从京东上下了一个小小的订单,更不巧的是,京东也因为这次大战而亏掉了一个聚美优品。当然,买的东西还是如期而至了,没收到风波的任何影响。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不管你们怎么闹,网购的习惯还是一如既往地强劲,但大伙儿买东西时的决策变了,比如淘宝惨不忍睹的正品率出来后,我下回再逛淘宝的时候,还真得谨慎了,如果非要量化这个谨慎指数,我感觉再去淘宝买东西的冲动至少降低了70%,当然这个数据只是个人消费脉冲,不具备普遍意义。
另外,还是得感谢淘宝,因为其超牛逼的SKU决定了我在京东、天猫、苏宁、亚马逊上不可能实现稀缺购买,就比如微信多开、刷粉这种对于小编来说特别刚需的服务,除了淘宝,一般平台还真没有,没办法,就得信赖淘宝。
假货一说,对于我这种普通买家来讲,实在是没必要表现出惊诧,我特么去超市、便利店、菜市场不一样被各种哄骗吗?造假售假、买假用假,对于中国普通老百姓来说就像空气、水分、阳光,天天“享受”。至于淘宝躺枪,说白了,也不冤,谁让造了这么一个阳光的平台,还要正大光明地晒你那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数据哩?而且作为首富的马浮云天天像神一样被供养着,又是办学校,又是会领导。企业高调、老大也高调,还仰仗着号称“中国公关第一股”的公关队伍南征北战,而今被一个“假”字绊倒,也算是一次小小提醒。小买家虽然不懂道理,但深知一个观点:比卖家牛逼的是平台,比平台牛逼的是法规,比法规牛逼的是资本。淘宝本次遭殃,我咋就隐隐约约觉得有资本的影子在笼罩呢?呸呸,我又想多了。
还有一点,作为买家也挺痛恨某些卖家的,你说你放着好产品不卖,非要弄些垃圾废品在这么好的平台上兜售,害了我们买家不说,还因为自己那点行径把人家淘宝也差点送上了西天,最后逼迫着我们买家在大庭广众之下讨伐你,更要命的是逼迫淘宝拉了一支300人的打假特训营来灭你,何苦呢?哎,小生意人的思维把自己推向了恶性循环,自以为沾了便宜,到头来却把自己堵死在胡同里,作为一个买家也挺痛心的。
另外,作为一个有情怀的买家,也不妨斗胆预言一下: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老百姓买的不再是稀缺、价格,而是服务、品质,过去10多年的PC电商红利正在丧失殆尽,购买回归产品。假货不光民粹中的毒瘤,更是传统电商红利的得逞者,尔今,假货正在成为倒戈传统电商的病毒,愈演愈烈。即使当下如火如荼的微商,虽然顶着移动电商的光环,却也重蹈了传统电商的覆辙,部分玩家甚至在售假行为上更加嚣张,如此玩法不但害人害己,还在破坏电商在用户中的信任,这对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甚至都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
好吧,一个小买家的吐槽到此结束,希望工商局继续秉公执法,但绝不能被资本摆布,而淘宝平台则要慎重了,你需要做的不是治标不治本的一顿打假,而是能重建流通机制,让假货无门,至于卖家们,得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了,罪魁祸首啊!当然,我们这些买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谁让自己犯贱贪便宜哩?哎,都是穷逼惹的祸!不说了,奋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