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和朋友圈几乎天天充斥着关于《延禧攻略》的消息,在这部剧中,女主角一反“傻白甜”常态,以伶牙俐齿、双商极高的战斗力Carry全场,一路过关斩将从小小的宫女跃居皇上身边的宠妃,看完使人大呼过瘾。
随着“延禧粉”和“镇魂女孩”等网剧粉的强势刷屏,上半年不温不火的网剧市场终于热闹了起来,而与此同时,由流量鲜肉领头的《甜蜜暴击》开播,吐槽和差评蜂拥而至,豆瓣网友甚至给出了2.7的低分记录。
过去,“流量明星”始终是网剧的金字招牌,《何以笙箫默》、《夏至未至》、《老九门》等剧因其高人气的明星阵容在开播前就获得了大量的关注,用流量带动电视剧是网剧模式中常用的手段。而在网剧逐渐饱和的环境下,《镇魂》、《河神》等小体量、非流量阵容网剧崛起,口碑利益双丰收,一些以粉丝经济为主的作品则备受诟病,小鲜肉们的演技拙劣成为人们评判的焦点,这给沉迷于流量神话的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如今较之流量明星,一部网剧的剧情和质量才是观众更为关注的,只拼人气的时代已经过去,精品化、去大牌化是网剧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1
明星流量不如作品实力好说话?
今年暑假档已悄然过半,网剧市场有人欢喜有人忧。本以为暑期会是《流星花园》与《扶摇》的正面对决,但前有《镇魂》女孩的振臂呼喊,后有《延禧攻略》的爆款好评,夹缝中生存的“大IP+流量”招牌已不是网剧稳中求胜的法宝。
口碑爆表的非流量阵容网剧之外,由小鲜肉们领军的低分作品频出。有数据整理了2015-2017年烂剧率100%的演员,从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迪丽热巴、宋茜、张艺兴等等诸多流量明星们都赫然在列,拿下100%的烂片率。
其实不光是今年,早在2017年流量明星带不动网剧的现象就早有端倪。有数据整理出2015-2018年间豆瓣评论数较多,但评分4分以下的电视剧,其中不乏大制作、大明星的IP剧,但网评效果都不尽人意。
豆瓣评论较多,评分4分及以下的电视剧
“流量明星”这个词在单纯夸赞人气的意义上逐渐增添了更多的贬义成分。注意力经济时代,越是有超高人气的明星越被放在金字塔的顶端供众人审视,仅凭借精致的脸庞或独特的个性不能长久的稳居宝座,热度过后,用作品说话成为了流量明星们竞争的下一个风口。
话题自带热度、作品自带流量的“归国四子”中,鹿晗近期的电视剧作品《甜蜜暴击》在豆瓣评分只有2.7,剧本空洞外加演技不精,即便是护犊心切的粉丝这次也不能尬吹“他很努力”了。
随着政策的收紧和规制,明星高价片酬、热搜买卖等负面问题曝光,小鲜肉和小花们在被以更高要求的目光注视着,流量明星的“人气”需要有更多好作品来证明。
2
口碑传播是资本世界的照妖镜
这几年,于正剧俨然成为了一块独特的招牌,夸张的剧情堆砌、饱和度亮瞎眼的镜头配色、“捧杀”式的艺人宣传方法都将其冠上了“雷剧”的名号,而《延禧攻略》的横空出世则因情节紧凑、制作精良引来众人一片好评。
据数据统计,《延禧攻略》上线5天播放量破4亿,其百度搜索指数在播出第二天就从之前的8.3万飚到了31.1万,同一天播出的由流量艺人吴磊主演的电视剧《沙海》,搜索指数最高也不过23万。该剧在第二周上线后,势头更猛,单天破2亿播放量,在所有剧集里排名第一,遥遥领先于包括鹿晗和新版F4等大流量的上星剧。
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利于认知,而人际传播会加深说服,口碑传播是评价一部网剧好坏,乃至左右艺人未来的重要因素。《延禧攻略》的成功少不了美誉的口耳相传,当前关于#延禧攻略#相关话题的微博讨论量已达188万,阅读量更是超过了21亿。
朋友圈中对该剧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将剧中宫斗情节延伸至现实生活,编写出职场版“宫斗秘籍”,剧中 “得体夫妇”、“帝后CP”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各大自媒体更是以不同视角来对此现象级网剧进行分析。
相对于砸下重金的媒体宣传和造假的大数据通稿,自发的口碑传播更能印证一部作品的受众认可度。单从内容本身来看,这些口碑取胜的作品故事情感逻辑、演员表演状态和制作态度均在线,尽管它们不会让所有吃瓜群众都满意,但却以内容本身赢得了生存的价值,与走捷径的流量剧截然不同。
如很多人吐槽《镇魂》的剧情,还说要给编剧寄刀片,但该剧还是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喜爱,“镇魂女孩”的出征其实是典型的“圈层传播”,口碑效应引发了圈层的主动传播,传播过程又再次加深了口碑效果,在这种良性循环下的网剧不被人知晓都难。
口碑的后影响力也不容小觑,网剧结束后,“镇魂”女孩仍通过自制视频、同人文等方式温情十足地延续着品牌IP,“延禧”粉也在网剧之外掀起了一股重温史料的浪潮。在资本定义的世界中,还有着这一片低成本高收益的良心之地,它无惧资本与流量的操控,让最直白的观影效果得以展现。口碑好,才是真的有好未来。
3
被 “人设”标签耽误的演技潜力股们
有的演员始终在玛丽苏剧与疼痛青春电影中徘徊,自身实力无法真正通过剧本得以展现,也有些明星通过作品转型备受好评,逐渐摆脱小鲜肉的刻板形象,如《动物世界》里的李易峰及《战狼》中的张翰。那么为什么明星明知道剧本荒唐也要去接?这其中是团队的锅还是金钱惹的祸?
明星的“人设”已不再是个陌生的话题,从出道开始,明星身上就附带着许多的个性化标签,它能帮助明星在演艺道路上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寻求差异化生存的路径。但往往这些固化的“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其接戏的空间,清纯人设不能演心机反派、男友人设不能拍过度亲热镜头、吃货人设就是要随时吃吃吃……
“人设”本身的提出就面临着相应的风险。除此之外,流量小鲜肉们因拥有着大批的“女友粉”而有着照顾粉丝心情的责任,符合粉丝年龄段且简单好懂的快餐剧就成为了其首选的目标。
当然,明星的背后还有着庞大的团队指导,选哪个剧本,接哪个代言,还是主要由身后的团队全权负责,明星本人在其中的主动权不是那么大。正因如此,也发生过粉丝因不满经济公司安排而与之起冲突的事情,早在一年前《甜蜜暴击》(原名为《爱的回旋踢》)官宣时,就引起了“鹿饭”们的强烈抗议,她们认为鹿晗不应该再接这种傻白甜的电视剧,这不仅会影响鹿晗今后的戏路也会因为雷剧引发路人对偶像的攻击。
而经纪公司的每个决定也并非轻而易举,其背后的利益纠纷和营销策略纷繁复杂,共同推动着最终结果的敲定。
凭借《我不是药神》和《延禧攻略》被人所熟知的演员谭卓对于接剧本这件事始终有自己的要求,烂片绝对不会沾染分毫。“我觉得现在的年纪就有点‘轻熟女’的感觉,是最妙的时候,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所以我不接烂戏,因为烂戏的代价太大了,寸金难买寸光阴。”比金钱更宝贵的,是艺术的流传和内心的富足。
4
电影导演+分账模式
网剧的精品化走向会一帆风顺吗?
面对网剧市场走向大制作、精品化的趋势,电影导演张艺谋与欢喜传媒签约,并在未来的至少六年时间里执导三部网络系列影视剧(其中一部可视情况改为电影项目),而欢喜传媒也为张艺谋开出1亿5000万股票+1亿创作资金的优厚条件。
电影导演入局网剧也早已不再是新鲜事,冯小刚监制的《剑王朝》是根据无罪同名小说改编的作品,韩三平监制的《无证之罪》以品质吸引了不少观众,《寻龙诀》团队参与创作的《河神》更是在热播的同时获奖无数,徐静蕾监制的网剧《同学两亿岁》也即将播出。
除了在团队配置上有所突破外,视频网站也不断追求着网剧运行模式的创新。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家视频网站先后建立了“分账”模式,这也成为网剧合作和分成的主流商业模式,随着“三巨头”的竞争进入深水区,“分账”模式可以吸纳更多PGC团队、充实付费内容,可进一步促进优质网剧内容的生产和流通。
腾讯视频的网络剧分账规则
“电影导演+分账模式”似乎预示着网剧的精品化走势和产业链成熟,在网络视听产业成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经济的重要引擎的时期,不少高质量好剧涌现,随之而来的是更多资本的投入及视频产业的再度发展。
但我们也应看到,视频等其他娱乐形式,都已先后到达山顶的平原期,主打“碎片化”时间的短视频、直播等新型传播方式均在抢夺用户的“娱乐时间”。
目前暑期档的网剧出现了小高峰的利好现象,但今年仍没有像去年《白夜追凶》那样的爆款剧出现,网剧是否会步网综的后尘,在一阵热潮后归于平静?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其他细分市场的崛起和政策的规制,总归不管市场如何风云变幻,打铁还得自身硬,利用网剧本身的高质量赢得流量口碑双丰收才是适时之举,别做这个时代的娱乐快消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