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拼多多的成功是因为假货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拼多多的成功是因为假货吗

拼多多的崛起,有自身的独特基因和非常特殊的外部行业背景。

有人问我如何看待拼多多?我说很看好,以后很有可能成为平民版的“无印良品”。他很惊愕,那个表情大概的意思是,你为什么会看好这么一个假货平台,还把他等同于“无印良品”,“无印良品”惹你了吗?

很显然,在近期的舆论场中,拼多多已经被假货污名化了。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拼多多成了为假货开闸放水的源头,至少客观上是纵容了假货的泛滥。

媒体和KOL对拼多多进行谴责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媒体监督的本能,但如果把拼多多仅仅理解成卖假货就能成功,那对商业理解就显得多少有些稚嫩。而如果把拼多多骂死了,假货就消失了么?是不是只要卖假货就可以成为下一个拼多多呢?

站在道德高点一味的谴责拼多多有假货,而不去洞察和了解背后成功的深层次原因,是犯了智力偷懒的毛病。

假货是人性问题。任何一个电商平台都曾遭遇过假货危机,不论是京东还是阿里,背后平台对假货监管的态度才是关键,曾几何时,阿里遭遇的假货危机远比黄峥的拼多多要大。

2011年10月,淘宝商城发布新规,提升技术服务年费,从以往的6000元提升到3万、6万两个档次,涨幅5倍至10倍。该举措引发了部分中小商户的不满,也为后面的假货事件埋下伏笔。

阿里巴巴B2B假货危机则点燃了火药桶,阿里发现当时中国供应商签约客户有欺诈现象,更严重的是,有迹象表明,公司内有直销团队默许、协助这类现象发生,这直接导致当时总裁卫哲引咎辞职。当年的315,阿里被央视点名批评平台有假货,315之后马云宣布将拿出170万美元对2249名受害者进行赔偿。

支付宝的VIE外资转内资事件,更是把当时互联网布道者形象的马云拉下神坛,财新总编胡舒立直接批评马云的行为不是偷而是抢,一时间舆论千夫所指。

7年后往回看,已经成长为4600亿美金市值的阿里,并没有因为舆论而被打倒。相反,阿里渗透到毛细血管的顽强作风和基因文化、以及被外界称为天团的强势公关风格,正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舆论拷打和锤炼,而日渐成熟和彪悍。

外部看到的只是拼多多的山寨产品,但忽略了拼多多品类最高的其实是零食水果,这类商品本身没有商标品牌,大部分都是农产品,康帅傅什么的拿来当段子看可以,但如果觉得这就是拼多多的全部,那就太幼稚了。

王兴说人们质疑拼多多卖假货,却不质疑当初的淘宝属于健忘。多少有点睥睨阿里的意思,但假货危机的确是每一个电商平台都会遇到的成人礼。

图来自DoNews《联合国成立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 马云任联合主席》

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假货是拼多多资本的原始积累,而是试图证明,假货并不是一个平台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把拼多多拍死,社会并不会马上变好。马云就说过:“淘宝不生成假货,是社会上生成的假货在淘宝上容易被发现而已。我没有办法把这个假货打掉,因为我不是执法机构。但是为什么争议都是到我们这儿?没办法,因为我们就在解决这些假货和虚假产品的前沿,只要你在前沿,在做这些事情,你一定会变成这样,你是退缩还是解决问题?在我看来,我们只能解决问题。”

这句话对拼多多和黄峥来说同样适用。

拼多多的成功源于空地

很多人对拼多多的了解止步于各种体验式和段子式的新闻,比如在拼多多上买到各种奇葩产品以及白牌产品,然后写篇文章供大家一乐。但这种新闻像一个富人去贫民窟体验了一次生活,然后回来宣称对贫困有深刻的了解一样,除了强化用户对拼多多的误解之外,毫无其他作用。

在接受采访时,黄峥表示:“确实拼多多在很短时间内做到不可忽略的量。这个量以及发展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是证明了一种新的模式成立。比如我们船开过去发现一片空地,这片空地我们不知道有多大,但是我的成长和整个数据表明,发现了美国新大陆。因为你的量放在这,增长放在这里。当然,这种量和增长一定程度上当然不是光靠你一个团队能力就能搞得定的,确实有很大程度上有幸运这个成分在里面。所以我说,拼多多现在还处在初期阶段,未来自然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黄峥的空地理论、以及幸运成分,我总结是三个因素:一整体社会的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场景的升级;二是巨头军备竞争留下的空白地带;三是拼多多货找人的模式,颠覆了以淘宝为代表的搜索电商模式。

先说社会升级。本质上来说,我们的社会一直处在消费不断升级。什么是消费升级,过去大家用诺基亚,而现在用智能手机。10年前5000块钱的诺基亚N97是机皇,而现在连路边的农民工用的都是大屏智能手机。社会发展进步的意思,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会越来越好,比如5G、比如物流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进步,裂变出新的场景和需求,从而不断诞生新的商业模式。

本质上来说,拼多多抓住的是那批刚刚接触上移动互联网,有线上购买需求,但徘徊在主流电商模式之外的“五环外人”,这些人收入不够,在互联网上几乎没有话语权,很容易被忽略,但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世界金字塔中最坚实厚重的底部。

其次是空白地带。黄峥在接受采访时拿耗电量做例子:现在一个用户平均50%的电量都贡献给了微信,而淘宝支付宝等加起来才不过10%,但淘宝天猫加起来产生的GMV是微信平台的很多倍,这中间的有大量的红利和空白地带等待挖掘。

图来自五河县电商(物流快递)公共服务中心平台《“拼多多商学院”:搭淘宝的便车 洗淘宝卖家的脑》

其实黄峥指的就是这些活跃在广大三线城市的用户。这批人其实就是巨头军备竞争留下的空白地带。因为无论是天猫还是淘宝,满足的都是以一线城市为主的用户群体,这一点我去参观618和双11现场时感触非常深。当时现场大屏幕会实时显示下单,每一个订单就是一个点,汇集起来就是城市的highlight,无论是淘宝还是京东,永远是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的点最亮,这就是主流电商的基本盘。

而拼多多的基本盘是中小城市,如果同样拉一个实时地图,城市之间的分布应该很均匀,原因很简单,这些中低端用户是被排除在主流电商之外,对价格非常敏感的群体。无论是淘宝还是京东,经过十多年的演变和进化,已经变得非常臃肿和复杂,这个复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品的复杂程度,除了搜索之外,用户想找到一个自己合适的商品非常困难,因为页面太多,品类太复杂,从人到货的路径被拉长了。

其次是商家变得复杂,现在想在淘宝开店,不仅需要各种资质的认证上传,缴纳昂贵的押金和费用,光是开店的培训教程就要学一个月,后续产品上架,还要做SEO,关键词优化,还要学会如何买直通车,招客服,而这一切太复杂了。

拼多多把这个两端都重做了,也就是我说的,颠覆了传统的搜索模式。

拼多多的核心在于拼,而不是买,这个模式是限时的、有门槛的,你需要通过参与拼团的方式去购买而不是搜索的方式去购买,所以说拼多多本质是货找人,而不是传统的人找货,这是和传统的电商最大的不同。

其次,这拼多多上开店也非常简单,简单审核即通过,这也是导致拼多多被骂的主要原因——商家审核不严,从媒体角度来看,当然要对用户商家严加审核,保证商品的质量,但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如果把审核门槛提升到淘宝天猫那种级别,基本上也没拼多多什么事了。

无论是马云提出的新零售,还是刘强东提出的第四次零售革命,中间都提到了对零售场景的重塑,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重塑人、货、场这三端。

但拼多多切的是我们父母、学生、以及普通工薪这些群体,这些人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价格非常敏感,同时线上的社交关系非常简单。这两拨人在拼多多的招股书里加起来是3.5亿。

像我们做互联网行业的,尤其是做风险投资行业的,微信好友几千人非常正常,几年前我面试一家投资机构。合伙人问我微信好友多少人,我说三千。我以为太多了,结果他摇摇头,说太少了,至少五千。后来这个合伙人的微信名称上多了一个括号:(微信满请加xxx)。

互联网行业如此,但并不意味着其他人如此。微信之前公布一个数据,微信用户人均好友51人。这是什么概念?朋友圈几下就能刷完;微信群不超过3~5个;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也屈指可数,甚至很多人到现在都不知道微信公众号是什么?

父母一代社交关系简单是因为赶上互联网风口,又刚刚接触移动互联网,配备了智能手机,但自己平时的生活和工作重心都在线下,微信只是一个方便交流和沟通的工具。而学生群体则是因为社交关系大多集中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校中,外部人脉拓展极其缓慢,导致学生群体是一个在线上非常活跃,对新鲜事物非常好奇,但社交关系又极其简单。

这两拨人没有互联网从业者信息过载的困扰(他们一个月收发的信息可能还没互联网从业者一天收发的信息多),其次好友少但关系密切(大部分是亲戚朋友,也就是所谓的强关系),更容易形成利益绑定的共同体(一起拼团),加上他们大部分时间其实很闲,所以更容易对拼团这类高频需求感兴趣。

黄峥深谙人性,所以拼多多的运营手段,对他们极其有效,比如签到领现金,其实就是手游里面常见的每日打卡,而自己种水果,每天浇水,还可以偷别人的种子,则极大提升了用户的留存和打开率——即便你什么都不买你也要每天打开拼多多对不对?五环外人口非常吃这一套,所以拼多多能这每个季度保持5000万用户的恐怖增长数据。

最后

拼多多的崛起,有自身的独特基因和非常特殊的外部行业背景,所以黄峥说拼多多的成功有很大程度上的运气成分,但把拼多多的成功简单归结于假货泛滥,则属于对一个完整中国的商业根基和土壤缺乏洞察和想象的表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拼多多

4.5k
  • 高瓴旗下HHLR一季度大调仓,拼多多坐稳第一重仓股
  • 拼多多获上海区域快递驿站运营资质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拼多多的成功是因为假货吗

拼多多的崛起,有自身的独特基因和非常特殊的外部行业背景。

有人问我如何看待拼多多?我说很看好,以后很有可能成为平民版的“无印良品”。他很惊愕,那个表情大概的意思是,你为什么会看好这么一个假货平台,还把他等同于“无印良品”,“无印良品”惹你了吗?

很显然,在近期的舆论场中,拼多多已经被假货污名化了。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拼多多成了为假货开闸放水的源头,至少客观上是纵容了假货的泛滥。

媒体和KOL对拼多多进行谴责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媒体监督的本能,但如果把拼多多仅仅理解成卖假货就能成功,那对商业理解就显得多少有些稚嫩。而如果把拼多多骂死了,假货就消失了么?是不是只要卖假货就可以成为下一个拼多多呢?

站在道德高点一味的谴责拼多多有假货,而不去洞察和了解背后成功的深层次原因,是犯了智力偷懒的毛病。

假货是人性问题。任何一个电商平台都曾遭遇过假货危机,不论是京东还是阿里,背后平台对假货监管的态度才是关键,曾几何时,阿里遭遇的假货危机远比黄峥的拼多多要大。

2011年10月,淘宝商城发布新规,提升技术服务年费,从以往的6000元提升到3万、6万两个档次,涨幅5倍至10倍。该举措引发了部分中小商户的不满,也为后面的假货事件埋下伏笔。

阿里巴巴B2B假货危机则点燃了火药桶,阿里发现当时中国供应商签约客户有欺诈现象,更严重的是,有迹象表明,公司内有直销团队默许、协助这类现象发生,这直接导致当时总裁卫哲引咎辞职。当年的315,阿里被央视点名批评平台有假货,315之后马云宣布将拿出170万美元对2249名受害者进行赔偿。

支付宝的VIE外资转内资事件,更是把当时互联网布道者形象的马云拉下神坛,财新总编胡舒立直接批评马云的行为不是偷而是抢,一时间舆论千夫所指。

7年后往回看,已经成长为4600亿美金市值的阿里,并没有因为舆论而被打倒。相反,阿里渗透到毛细血管的顽强作风和基因文化、以及被外界称为天团的强势公关风格,正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舆论拷打和锤炼,而日渐成熟和彪悍。

外部看到的只是拼多多的山寨产品,但忽略了拼多多品类最高的其实是零食水果,这类商品本身没有商标品牌,大部分都是农产品,康帅傅什么的拿来当段子看可以,但如果觉得这就是拼多多的全部,那就太幼稚了。

王兴说人们质疑拼多多卖假货,却不质疑当初的淘宝属于健忘。多少有点睥睨阿里的意思,但假货危机的确是每一个电商平台都会遇到的成人礼。

图来自DoNews《联合国成立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 马云任联合主席》

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假货是拼多多资本的原始积累,而是试图证明,假货并不是一个平台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把拼多多拍死,社会并不会马上变好。马云就说过:“淘宝不生成假货,是社会上生成的假货在淘宝上容易被发现而已。我没有办法把这个假货打掉,因为我不是执法机构。但是为什么争议都是到我们这儿?没办法,因为我们就在解决这些假货和虚假产品的前沿,只要你在前沿,在做这些事情,你一定会变成这样,你是退缩还是解决问题?在我看来,我们只能解决问题。”

这句话对拼多多和黄峥来说同样适用。

拼多多的成功源于空地

很多人对拼多多的了解止步于各种体验式和段子式的新闻,比如在拼多多上买到各种奇葩产品以及白牌产品,然后写篇文章供大家一乐。但这种新闻像一个富人去贫民窟体验了一次生活,然后回来宣称对贫困有深刻的了解一样,除了强化用户对拼多多的误解之外,毫无其他作用。

在接受采访时,黄峥表示:“确实拼多多在很短时间内做到不可忽略的量。这个量以及发展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是证明了一种新的模式成立。比如我们船开过去发现一片空地,这片空地我们不知道有多大,但是我的成长和整个数据表明,发现了美国新大陆。因为你的量放在这,增长放在这里。当然,这种量和增长一定程度上当然不是光靠你一个团队能力就能搞得定的,确实有很大程度上有幸运这个成分在里面。所以我说,拼多多现在还处在初期阶段,未来自然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黄峥的空地理论、以及幸运成分,我总结是三个因素:一整体社会的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场景的升级;二是巨头军备竞争留下的空白地带;三是拼多多货找人的模式,颠覆了以淘宝为代表的搜索电商模式。

先说社会升级。本质上来说,我们的社会一直处在消费不断升级。什么是消费升级,过去大家用诺基亚,而现在用智能手机。10年前5000块钱的诺基亚N97是机皇,而现在连路边的农民工用的都是大屏智能手机。社会发展进步的意思,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会越来越好,比如5G、比如物流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进步,裂变出新的场景和需求,从而不断诞生新的商业模式。

本质上来说,拼多多抓住的是那批刚刚接触上移动互联网,有线上购买需求,但徘徊在主流电商模式之外的“五环外人”,这些人收入不够,在互联网上几乎没有话语权,很容易被忽略,但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世界金字塔中最坚实厚重的底部。

其次是空白地带。黄峥在接受采访时拿耗电量做例子:现在一个用户平均50%的电量都贡献给了微信,而淘宝支付宝等加起来才不过10%,但淘宝天猫加起来产生的GMV是微信平台的很多倍,这中间的有大量的红利和空白地带等待挖掘。

图来自五河县电商(物流快递)公共服务中心平台《“拼多多商学院”:搭淘宝的便车 洗淘宝卖家的脑》

其实黄峥指的就是这些活跃在广大三线城市的用户。这批人其实就是巨头军备竞争留下的空白地带。因为无论是天猫还是淘宝,满足的都是以一线城市为主的用户群体,这一点我去参观618和双11现场时感触非常深。当时现场大屏幕会实时显示下单,每一个订单就是一个点,汇集起来就是城市的highlight,无论是淘宝还是京东,永远是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的点最亮,这就是主流电商的基本盘。

而拼多多的基本盘是中小城市,如果同样拉一个实时地图,城市之间的分布应该很均匀,原因很简单,这些中低端用户是被排除在主流电商之外,对价格非常敏感的群体。无论是淘宝还是京东,经过十多年的演变和进化,已经变得非常臃肿和复杂,这个复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品的复杂程度,除了搜索之外,用户想找到一个自己合适的商品非常困难,因为页面太多,品类太复杂,从人到货的路径被拉长了。

其次是商家变得复杂,现在想在淘宝开店,不仅需要各种资质的认证上传,缴纳昂贵的押金和费用,光是开店的培训教程就要学一个月,后续产品上架,还要做SEO,关键词优化,还要学会如何买直通车,招客服,而这一切太复杂了。

拼多多把这个两端都重做了,也就是我说的,颠覆了传统的搜索模式。

拼多多的核心在于拼,而不是买,这个模式是限时的、有门槛的,你需要通过参与拼团的方式去购买而不是搜索的方式去购买,所以说拼多多本质是货找人,而不是传统的人找货,这是和传统的电商最大的不同。

其次,这拼多多上开店也非常简单,简单审核即通过,这也是导致拼多多被骂的主要原因——商家审核不严,从媒体角度来看,当然要对用户商家严加审核,保证商品的质量,但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如果把审核门槛提升到淘宝天猫那种级别,基本上也没拼多多什么事了。

无论是马云提出的新零售,还是刘强东提出的第四次零售革命,中间都提到了对零售场景的重塑,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重塑人、货、场这三端。

但拼多多切的是我们父母、学生、以及普通工薪这些群体,这些人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价格非常敏感,同时线上的社交关系非常简单。这两拨人在拼多多的招股书里加起来是3.5亿。

像我们做互联网行业的,尤其是做风险投资行业的,微信好友几千人非常正常,几年前我面试一家投资机构。合伙人问我微信好友多少人,我说三千。我以为太多了,结果他摇摇头,说太少了,至少五千。后来这个合伙人的微信名称上多了一个括号:(微信满请加xxx)。

互联网行业如此,但并不意味着其他人如此。微信之前公布一个数据,微信用户人均好友51人。这是什么概念?朋友圈几下就能刷完;微信群不超过3~5个;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也屈指可数,甚至很多人到现在都不知道微信公众号是什么?

父母一代社交关系简单是因为赶上互联网风口,又刚刚接触移动互联网,配备了智能手机,但自己平时的生活和工作重心都在线下,微信只是一个方便交流和沟通的工具。而学生群体则是因为社交关系大多集中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校中,外部人脉拓展极其缓慢,导致学生群体是一个在线上非常活跃,对新鲜事物非常好奇,但社交关系又极其简单。

这两拨人没有互联网从业者信息过载的困扰(他们一个月收发的信息可能还没互联网从业者一天收发的信息多),其次好友少但关系密切(大部分是亲戚朋友,也就是所谓的强关系),更容易形成利益绑定的共同体(一起拼团),加上他们大部分时间其实很闲,所以更容易对拼团这类高频需求感兴趣。

黄峥深谙人性,所以拼多多的运营手段,对他们极其有效,比如签到领现金,其实就是手游里面常见的每日打卡,而自己种水果,每天浇水,还可以偷别人的种子,则极大提升了用户的留存和打开率——即便你什么都不买你也要每天打开拼多多对不对?五环外人口非常吃这一套,所以拼多多能这每个季度保持5000万用户的恐怖增长数据。

最后

拼多多的崛起,有自身的独特基因和非常特殊的外部行业背景,所以黄峥说拼多多的成功有很大程度上的运气成分,但把拼多多的成功简单归结于假货泛滥,则属于对一个完整中国的商业根基和土壤缺乏洞察和想象的表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