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P2P爆雷众生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P2P爆雷众生相

在如炮仗一样的爆雷声中,人性也毕露无遗。

■本文系“终结诈骗”(antifraud2)《故事》栏目出品。本栏目所有作品均系半虚构现实主义作品。根据真实案例改编,如有雷同,那是应该。

《故事》第7期

本期主角:老刘,55岁,派出所民警

始于去年年底的P2P爆雷潮,在这几天已经进入了高峰期,人们的注意力已不再聚焦“哪个平台在哪天爆掉了”,而是“今天又爆了几个平台”。P2P平台的爆雷已经进入读秒阶段,就在二弟筹划这篇文章的几个小时里,又有四个百亿级的平台宣布爆雷。在如炮仗一样的爆雷声中,人性也毕露无遗。

一、懵逼的老刘

广东深圳,某派出所

在前台值班的老刘心情格外美丽,儿子的高考成绩不错,填报的一本志愿也是囊中之物,今天又恰逢周日,按照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工作量也应该比以往稍微少一些。

可这次,老刘错了。

派出所的值班电话从早上九点开始几乎没有断过,所有打过来电话的人几乎都问着相似的问题:XX平台爆雷了吗?XX董事长有没有被抓?我们的钱还能返还吗?

老刘一脸懵逼,实在难以回答。问分局,值班电话一直占线,打到带班领导的手机才弄清楚:他们辖区那个P2P平台昨夜宣布爆雷了,经侦正在全力侦办,分布在全国的投资人都在打电话报警或者询问情况,分局的值班电话也要爆掉了。带班领导让老刘赶紧叫增援,目测会有投资者陆续上门报警。

领导的话很快得以应验。下午四点左右,来自各地的投资者在去那个平台所在的写字楼吃完闭门羹后,都选择到派出所登记情况。整个派出所的值班大厅、询问室甚至连走道上都挤满了人。

老刘和同事们按照上级的要求,给投资者做笔录、保存相关证据。听说分局也很快通过微信公众号发了公告,发布了自助报警的流程,减少更多投资者亲临报警。

二、悲伤的双胞胎兄弟

熙熙攘攘等待做笔录的人群中,一对三十多岁的双胞胎兄弟格外引人注目。

其他人要么是焦躁不安、来来回回走来走去,要么是吵吵闹闹,一再质问民警这些钱还不能追的回来,要么是互扫二维码,组建起维权微信群。只有这两个兄弟,坐在最角落的位置,默默无语,但悲伤早已蔓延全身。

老刘把他俩叫到询问室,问了好久才明白其中的缘由。哥俩毕业后,为了照顾家人,哥哥选择留在老家做点小生意,弟弟则来到了深圳工作,就在那家爆掉的P2P平台任职。

这几年父母重病,花了不少钱,弟弟说服哥哥投资他们平台的产品,每年11%的收益率,结果刚投资不到一年就突然爆雷了。哥哥急急忙忙跑到深圳,向弟弟询问情况,才发现弟弟不但把自己的几乎全部收入全部投资了这个P2P平台,还把房子抵押了贷款投资了平台,算下来有几百万。

“警官,我真不知道我们老板会忽然失联,我自认为我们的平台还算是瘸子里面挑将军——比较正规的,而且很快就有钱收回来,你能不能给你们领导说说,先别抓我们老板,他肯定会有办法的。”弟弟说道。

老刘耸了耸肩,不知该如何回答。如果警察不抓他的老板,平台就能维持得下去吗?

“警官,这个钱能不能追回来,大概要多久?”哥哥问。

按照以往的经验,一般要1-2年法院才能判决下来,而且要按照投资者的投资比例返还,比如一共投资了100万,而法院最后追回50万,那最后返还的钱就是你的投资占比乘以50万”。老刘耐心回答。

听到老刘的回答,哥俩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抱头痛哭,很久才平静下来。但最后还是礼貌地谢过老刘,走出去了。老刘心里也有着压抑不住的悲伤,一个平台的倒下,意味着有诸多家庭遭受暴击,而这些以后又回带来多少社会问题?难以预料。

三、偷着乐的小张

老刘和同事们继续挣扎着为上门的投资者做材料。但是他并没有看到,在值班大厅偷着乐的小张。小张也和这个平台有关,但他不是投资者,而是借款者,而且借了好几十万。

小张是P2P平台的既得利益者。早在前两年P2P平台刚风起时,小张已经从国家一道又一道整治令以及一次又一次推迟整治期限中看到了玄机。他仔细研究以后发现,按照五部委2016年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47条规定,几乎没有一家P2P平台能满足要求。但是这些P2P平台大都还活的好好的。

你开设P2P平台,我来借,天经地义。但是我不还你又把我咋地?小张早已摸准了这帮P2P平台经营者的七寸。对于这些草根背景的网贷平台来说,处理逾期和坏账的手段极其有限,稍微上点手段,就有“暴力催债”的嫌疑,他完全可以随时报警,让自己得到保护。

而且与在正规金融机构透支后不还就会被以“信用卡诈骗罪”来制裁外,借P2P的钱根本不属于犯罪。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个人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以上(单位在100万以上)才会被追以刑责。只要保证在20万以下,最多会被以民事案件起诉到法院。

“只要不坐牢,我当老赖又何妨?”小张经常这样想。这次P2P爆雷潮来的时候,小张敏锐感受到了自己可以逃避还债的气息。他三番五次地向金融办、经侦举报他所借款的P2P平台,期待这个平台赶紧倒闭,他可以不用还款。而今天,终于如愿,所以他过来看看热闹,也探探风。

其实小张不知道的是,在P2P平台借钱不还已经构成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共犯,到最终自己的欠款还是要被公安或者法院追缴回来。他看到的只是暂时不用还钱,而不知道未来将背上一生的信用污点。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四、松一口气的董事长

晚上十点多钟,老刘给最后一个投资人坐完笔录,已经筋疲力尽。他去食堂草草扒了几口炒河粉,就又回到前台,准备稍微休息一下。

这个时候,又来人了。

“警官,我是XX平台的董事长,我是来自首的”。一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说道。

已经快要退休的老刘,见过了风风雨雨,早已心如止水,但是看到这个来自首的男人,他心底的火一下子升了起来。特别是想到早上痛哭流涕的双胞胎兄弟和他们重病的父母,简直想要抽他一下。

董事长仿佛看到了老刘心中的怒火,马上解释:其实我并非跑路,我也不想跑路。我那个平台一直是国内P2P届的标杆,但是前年我决策失误,将股份卖给了一个操盘手。那个操盘手是个资本玩家,瞒着我搞些假标放到平台上,吸投资人的血给他手底下的公司用。前两年大环境好的时候,投啥啥赚钱,最近经济有点不景气,他公司投资也接连失败,很多标都还不起。再加上其他平台也接连爆雷,投资者都选择赎回,我这资金链一断,只能宣告“爆雷”。

“既然你是标杆,就不能再坚持一下吗,你知道你爆雷后多少个家庭受牵连吗?还包括你手底下的员工”。老刘诘问。

“警官,我也想坚持啊,但是做我们这行的,哪一个能完全合规?谁的屁股不沾屎,这种大环境下,别人一举报,基本玩完。老哥,您赶紧给我做笔录吧,我再不进去,被别人看见就要挨打了”。

老刘无奈,也无话可说。安排案件队的同事把人带走,联系经侦做材料。老刘明显看到董事长戴着手铐走进警车的那一刻,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回到值班前台的座椅上,老刘脑袋一片混乱。旁边的辅警拿了一张值班交接表找老刘签字:今天共接警798宗,同比上升790%……

“得,压了半年的警情,白瞎了。这究竟是怎么了?”老刘苦笑。

终结诈骗   原创出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仅用于公益传播

联系 合作 投稿邮箱:antifraud@126.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P2P爆雷众生相

在如炮仗一样的爆雷声中,人性也毕露无遗。

■本文系“终结诈骗”(antifraud2)《故事》栏目出品。本栏目所有作品均系半虚构现实主义作品。根据真实案例改编,如有雷同,那是应该。

《故事》第7期

本期主角:老刘,55岁,派出所民警

始于去年年底的P2P爆雷潮,在这几天已经进入了高峰期,人们的注意力已不再聚焦“哪个平台在哪天爆掉了”,而是“今天又爆了几个平台”。P2P平台的爆雷已经进入读秒阶段,就在二弟筹划这篇文章的几个小时里,又有四个百亿级的平台宣布爆雷。在如炮仗一样的爆雷声中,人性也毕露无遗。

一、懵逼的老刘

广东深圳,某派出所

在前台值班的老刘心情格外美丽,儿子的高考成绩不错,填报的一本志愿也是囊中之物,今天又恰逢周日,按照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工作量也应该比以往稍微少一些。

可这次,老刘错了。

派出所的值班电话从早上九点开始几乎没有断过,所有打过来电话的人几乎都问着相似的问题:XX平台爆雷了吗?XX董事长有没有被抓?我们的钱还能返还吗?

老刘一脸懵逼,实在难以回答。问分局,值班电话一直占线,打到带班领导的手机才弄清楚:他们辖区那个P2P平台昨夜宣布爆雷了,经侦正在全力侦办,分布在全国的投资人都在打电话报警或者询问情况,分局的值班电话也要爆掉了。带班领导让老刘赶紧叫增援,目测会有投资者陆续上门报警。

领导的话很快得以应验。下午四点左右,来自各地的投资者在去那个平台所在的写字楼吃完闭门羹后,都选择到派出所登记情况。整个派出所的值班大厅、询问室甚至连走道上都挤满了人。

老刘和同事们按照上级的要求,给投资者做笔录、保存相关证据。听说分局也很快通过微信公众号发了公告,发布了自助报警的流程,减少更多投资者亲临报警。

二、悲伤的双胞胎兄弟

熙熙攘攘等待做笔录的人群中,一对三十多岁的双胞胎兄弟格外引人注目。

其他人要么是焦躁不安、来来回回走来走去,要么是吵吵闹闹,一再质问民警这些钱还不能追的回来,要么是互扫二维码,组建起维权微信群。只有这两个兄弟,坐在最角落的位置,默默无语,但悲伤早已蔓延全身。

老刘把他俩叫到询问室,问了好久才明白其中的缘由。哥俩毕业后,为了照顾家人,哥哥选择留在老家做点小生意,弟弟则来到了深圳工作,就在那家爆掉的P2P平台任职。

这几年父母重病,花了不少钱,弟弟说服哥哥投资他们平台的产品,每年11%的收益率,结果刚投资不到一年就突然爆雷了。哥哥急急忙忙跑到深圳,向弟弟询问情况,才发现弟弟不但把自己的几乎全部收入全部投资了这个P2P平台,还把房子抵押了贷款投资了平台,算下来有几百万。

“警官,我真不知道我们老板会忽然失联,我自认为我们的平台还算是瘸子里面挑将军——比较正规的,而且很快就有钱收回来,你能不能给你们领导说说,先别抓我们老板,他肯定会有办法的。”弟弟说道。

老刘耸了耸肩,不知该如何回答。如果警察不抓他的老板,平台就能维持得下去吗?

“警官,这个钱能不能追回来,大概要多久?”哥哥问。

按照以往的经验,一般要1-2年法院才能判决下来,而且要按照投资者的投资比例返还,比如一共投资了100万,而法院最后追回50万,那最后返还的钱就是你的投资占比乘以50万”。老刘耐心回答。

听到老刘的回答,哥俩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抱头痛哭,很久才平静下来。但最后还是礼貌地谢过老刘,走出去了。老刘心里也有着压抑不住的悲伤,一个平台的倒下,意味着有诸多家庭遭受暴击,而这些以后又回带来多少社会问题?难以预料。

三、偷着乐的小张

老刘和同事们继续挣扎着为上门的投资者做材料。但是他并没有看到,在值班大厅偷着乐的小张。小张也和这个平台有关,但他不是投资者,而是借款者,而且借了好几十万。

小张是P2P平台的既得利益者。早在前两年P2P平台刚风起时,小张已经从国家一道又一道整治令以及一次又一次推迟整治期限中看到了玄机。他仔细研究以后发现,按照五部委2016年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47条规定,几乎没有一家P2P平台能满足要求。但是这些P2P平台大都还活的好好的。

你开设P2P平台,我来借,天经地义。但是我不还你又把我咋地?小张早已摸准了这帮P2P平台经营者的七寸。对于这些草根背景的网贷平台来说,处理逾期和坏账的手段极其有限,稍微上点手段,就有“暴力催债”的嫌疑,他完全可以随时报警,让自己得到保护。

而且与在正规金融机构透支后不还就会被以“信用卡诈骗罪”来制裁外,借P2P的钱根本不属于犯罪。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个人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以上(单位在100万以上)才会被追以刑责。只要保证在20万以下,最多会被以民事案件起诉到法院。

“只要不坐牢,我当老赖又何妨?”小张经常这样想。这次P2P爆雷潮来的时候,小张敏锐感受到了自己可以逃避还债的气息。他三番五次地向金融办、经侦举报他所借款的P2P平台,期待这个平台赶紧倒闭,他可以不用还款。而今天,终于如愿,所以他过来看看热闹,也探探风。

其实小张不知道的是,在P2P平台借钱不还已经构成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共犯,到最终自己的欠款还是要被公安或者法院追缴回来。他看到的只是暂时不用还钱,而不知道未来将背上一生的信用污点。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四、松一口气的董事长

晚上十点多钟,老刘给最后一个投资人坐完笔录,已经筋疲力尽。他去食堂草草扒了几口炒河粉,就又回到前台,准备稍微休息一下。

这个时候,又来人了。

“警官,我是XX平台的董事长,我是来自首的”。一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说道。

已经快要退休的老刘,见过了风风雨雨,早已心如止水,但是看到这个来自首的男人,他心底的火一下子升了起来。特别是想到早上痛哭流涕的双胞胎兄弟和他们重病的父母,简直想要抽他一下。

董事长仿佛看到了老刘心中的怒火,马上解释:其实我并非跑路,我也不想跑路。我那个平台一直是国内P2P届的标杆,但是前年我决策失误,将股份卖给了一个操盘手。那个操盘手是个资本玩家,瞒着我搞些假标放到平台上,吸投资人的血给他手底下的公司用。前两年大环境好的时候,投啥啥赚钱,最近经济有点不景气,他公司投资也接连失败,很多标都还不起。再加上其他平台也接连爆雷,投资者都选择赎回,我这资金链一断,只能宣告“爆雷”。

“既然你是标杆,就不能再坚持一下吗,你知道你爆雷后多少个家庭受牵连吗?还包括你手底下的员工”。老刘诘问。

“警官,我也想坚持啊,但是做我们这行的,哪一个能完全合规?谁的屁股不沾屎,这种大环境下,别人一举报,基本玩完。老哥,您赶紧给我做笔录吧,我再不进去,被别人看见就要挨打了”。

老刘无奈,也无话可说。安排案件队的同事把人带走,联系经侦做材料。老刘明显看到董事长戴着手铐走进警车的那一刻,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回到值班前台的座椅上,老刘脑袋一片混乱。旁边的辅警拿了一张值班交接表找老刘签字:今天共接警798宗,同比上升790%……

“得,压了半年的警情,白瞎了。这究竟是怎么了?”老刘苦笑。

终结诈骗   原创出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仅用于公益传播

联系 合作 投稿邮箱:antifraud@126.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