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燕秋
编辑 | 申学舟
在众多影视公司中,年轻的和和影业似乎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正式运营4年多的和和影业共计出品发行16部电影,总票房超过85亿元人民币。更难得的是,和和影业出品的作品之列不乏独立气质的文艺影片,在海内外各大电影节共计获得25项大奖及22项提名。
2018年的片单同样囊括了多元风格,除了暑期档的姜文作品《邪不压正》,在这份片单上你还可以看到许鞍华执导的《第一炉香》;郭敬明执导,改编自梦枕貘原著的《阴阳师》;谢飞监制,宋文执导的《抵达之谜》;获得台北金马创投首奖,翟义祥导演,王传君、王砚辉主演的性侵题材影片《马赛克少女》;王小帅导演作品《地久天长》;张杨导演作品三部曲;秦海璐执导的处女作影片《拂乡心》;胡玫导演作品《进京城》。
电影《马赛克少女》主演王传君、王砚辉
这些多元题材的作品交相辉映,显示了这家公司在选片上的独特思考。
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口味上的偏好与和和影业董事长杨巍的身份有关。她既是和和影业的掌门人,也是FIRST青年电影展的联合创始人,一直关注中国本土青年导演的成长。和和影业近年的作品中也不乏《暴裂无声》、《暴雪将至》、《黑处有什么》等青年导演作品。
一面是偏好有电影本身表达的剧作,另一面,在资本的维度上,和和影业崇尚结盟。
近年来和和影业控股坤歌文化、和和花园等9家公司,参股黑蚂蚁影业、麦特文化、三目童子等6家公司,并持有2家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影视创作与开发、影视发行、海外发行、影视宣传及综合娱乐、艺人经纪、影视商业衍生开发、电影音乐营销、票务、话剧等多个领域。随着项目储备的增加,和和影业今年也联合联瑞影业、麦特文化、黑蚂蚁影业等电影行业投资、制作、营销、发行专业成员成立了垂直的发行团队“白马发行”。
和和影业选片的标准是什么?投资布局的逻辑又是怎样的?在刚过去不久的FIRST青年电影展上,我们采访了和和影业董事长杨巍,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和和影业董事长杨巍
以下是和和影业董事长杨巍与《三声》(ID:tosansheng)的部分对话整理:
谈内容:关注电影表达、关注青年导演
《三声》:之前你更多是站在幕后支持FIRST,很好奇,今年为什么会选择走上台前呢?
杨巍:我今年其实也没走上台前,我只是在影展期间,跟随正常展映排期提前看了一些作品。之前我一直是在幕后,主要的工作都是靠子为跟宋文在做,今年是FIRST本命年,对于我们三个人来讲也是一个纪念。和和影业一直都在做FIRST的公益支持,对于FIRST来讲,我们跟任何一个其他的产业公司没有本质差别。和和影业成立到现在为止,我们才做了第二次发布会,因为我们的企业风格都还是希望用结果建立我们的标签。我们老觉得自己还算行业新人,觉得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先慢慢学再说。
《三声》:也不是很新了,公司成立已经五年了。
杨巍:真正运营其实也就从《美人鱼》开始,到现在四年时间。
《三声》:看了一下今年的片单,感觉商业属性没那么强的电影占了很大比例,这个是有意为之吗?
杨巍:一半有意一半无意。其实我们每年在那种所谓的大商业片项目上也就一到两部。这四年多的时间,我们尝试过跟很多人合作,各种类型化的片子都做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总结,不断去修正应该做哪个类型的项目。
就当下的国内市场来说,大投资的商业片相应的投资风险还是比较大,我们也逐渐越来越审慎,会更精挑细选,从剧作到拍摄到后期宣发的计划都尽可能做得更慎密。大投资商业片无论是投资成本还是管理成本、时间成本都会高,我们的决策也会相应更克制和审慎,相对偏作者属性的电影,通常成本同比大商业片会小很多,止损线还是相对可控的,所以这个类型的电影一直是我们偏重的方向。
说无意为之则是因为随着新的项目机遇的出现,我们会有新的视角,也会随之进行投资策略的调整。
《三声》:那这个战略的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杨巍:我们始终都是这个方向,只是由和和影业操盘的商业项目往往在市场上得到的关注更多。其实你看到我们储备的项目当中,已经拍摄完成的有一大部分其实是作者电影方向。
《三声》:片单上的都是我们主投的片子吗?
杨巍:我们公布的电影大部分都是我们主投的,部分是参投的。
《三声》:现在人们越来越多的去关注青年导演的影片,和和也参与了《暴烈无声》的投资出品,这部影片的票房达到您的预期了吗?
杨巍:票房还是达到预期的,当然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行业对于导演的肯定,因为忻钰坤导演是我们长期合作的对象。事实上我们也不是现在才开始关注青年导演,和和影业成立那天起,我们就在跟很多青年导演合作,有那么一两个项目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没有上映,但是一直在尝试。
《三声》:这些作品它的市场、票房,可能会相对比那些商业片的规模要小一些,你会考虑这些因素吗?
杨巍:当然会考虑,因为毕竟我在做一家公司的管理,还是要专门考量回收能力的,所以我们肯定还是会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的片子需要多少成本、有怎样的商业可能性。极个别的情况下,我们会投资一些我认为很重要但并不具备商业能力的片子,因为我觉得,作为一家电影公司,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行业责任。
《三声》:你有考虑过通过什么途径,能够让更大范围的人去关注到像《暴烈无声》这样的优质作品呢?
杨巍:我们每天都在做这样的工作,这是一直在努力的,而且这个努力不仅是和和影业,包括和和影业所有合作伙伴们,我们几乎是不遗余力地在去推动更多元的电影能更多获得关注。我对这方面还是比较乐观的,很多青年导演的作品都得到了大量观众的呼应,所以我觉得真的有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的可能性。电影人需要跟观众的电影审美一起成长,这是必然的一个方向。
《三声》:和和影业在青年电影人的扶植上,除了和FIRST合作,还开展了其他的合作吗?
杨巍:我们还是一个开放的态度,当然还有其他的合作导演,他的类型毫无疑问不是FIRST体系的类型,可能会有一些拍喜剧片的导演,比如和和影业参与合作、黑蚂蚁影业主控制作的《青禾男高》、《奇幻之旅》两部作品就也都是出自青年导演的作品。
谈影视地产:要去IP化
《奇幻之旅》出品人杨巍、出品人制片人刘博、导演张翀
《三声》:和和影业还参与了《邪不压正》后续的地产计划?能介绍一下在这方面的规划吗?
杨巍:对的,我们投资了一个专门做内容商业衍生服务的公司。衍生体系包括了大的商业衍生和小的商业衍生,小的商业衍生其实就是跟快消品相关的衍生。大的衍生是像《邪不压正》这样的,早期合作的时候,导演姜文跟我讲,要做一片像黑色的海浪那样的背景。基于对姜文以往作品的了解,他的电影能带给人的那种感受,我觉得影片搭建的场景是有想象空间的。如果花这样的成本只是盖一片屋顶,在占地那么大面积的情况下,相对来说得不偿失。
我们希望《邪不压正》的拍摄地能够具备持久的商业能力,所以我们在早期设计当中就考虑到了这一点。那片地在风景区的旁边,有很强的旅游需求,因此屋顶下面的两到三层建筑未来会开发成酒店。另外,因为屋顶的这样一个特殊的承重结构,我们未来会去电影化,应用一些自身能够造血的好玩的文化项目,比如说屋顶的跑酷、滑板、自行车等,这是全球追逐时尚潮流的年轻人都会关注的一个方向,能够让这些时尚的极限运动在一片古香古色的屋顶上呈现,本身就很有意思。
《三声》:现在很多影视加地产的项目都会很强调IP的价值,和和在《邪不压正》这个项目上的思路却是去IP化,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杨巍:过去有很多电影带火了一个景区,但是你慢慢观察会发现这种热度最多持续一年到两年,之后就消散了,这是一个普遍的状况。如何在电影引流之后,能够给游客带来其他的娱乐化体验,这才是影视地产长期造血能力的基础。体验功能一定不能仅限于你的电影受众,只是简单来看个热闹,你一定要跟它有互动,所以这就需要去电影化的一些内容设定。
《三声》:华谊、光线这些公司也都在做影视加文旅的项目,和和影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杨巍:我现在还不敢说有什么不同,别的公司也都做得很好,而且比我们涉猎得更早。但是我们的整个形态可能会不一样,我们二级投放的股权体系里元素还是蛮丰富的,比如说像小剧场的这样的舞台性产品,未来我认为在商业地产当中是很重要的。另外,当影视公司介入传统的商业地产当中,也确实存在一个跨界的问题,懂文化的不懂商业,懂商业的不懂文化,和和影业的团队建设是相对特别的,我们可能跟任何一家电影公司都不太一样,我们有独立的内容体系团队、商业运作团队,也有完整的金融体系团队。
《三声》:那这三部分的比重大概是怎么样的?
杨巍:当然还是以内容为主,包括内容的管理以及宣发管理。因为其实地产部分我们也还是做内容运营的部分,做的是重资产中的轻资产体系的管理者,因为我觉得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地产还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行业,我们来做所有未来运营的文化形态管理,让地产商去赚取该由地产商赚取的部分。
谈投资合作:把事情做得更专业
《三声》:和和影业目前参股控股的公司已经有十七家了,整个投资布局的逻辑是怎样的?
杨巍:一是我会遇到一些比较优秀的合伙人,本身他们需要有一个商业上的合作伙伴。比如和杨坤老师,我们共同成立了坤歌文化,主要做一些音乐艺人方面的运营,包括电影音乐营销,甚至逐渐介入电影营销这样一些工作。那这是基于跟杨坤老师是多年的朋友,另外他也需要有一个商业合作伙伴,彼此之间能够补充。
另外一个类型的公司就全部都是跟我们内容产品的服务相关的公司,比如三目童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片剪辑公司,也是很好的海报物料公司,除了自己在行业当中的市场化运营之外,跟我们之间能够形成快速的业务上的合作,而且这些公司对于我们来讲投资成本都不算高,都是大家有共识,很自然地结集到一起。包括像这次合资成立白马发行,尽管和和在一线也学习了三四年,但毕竟宣传跟发行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学到的东西,所以就一定要结盟了,你要找到一些好的合作伙伴,用他们的经验去协助你,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得更专业。
《三声》:那我们现在公司自己的核心业务是什么?
杨巍:内容的投资管理发行。我们目前涉及到的制作端的部分主要是跟像黑蚂蚁影业这样的公司合作,因为我认为制作端还是一个相对专业的东西。我们现在从人才构成来看还不足以去承担这样的工作。
《三声》:公司运营大概四年的时间,这四年的时间,您觉得当中有哪些算是关键性的节点吗?
杨巍:最关键的节点是阿里影业的股权投资,阿里是一个很大的企业集团,阿里影业专业的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及完善的法务体系给和和影业带来了更好的投后管理上的支持。它会让我们的大后方更稳定。因为一个公司的运营核心还是制度决定一切,阿里的技术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台前的部分就是在业务上,淘票票也好,优酷也好,阿里影业本身也好,跟我们有很多协同。
《三声》:花了多长时间决定接受阿里影业的投资?
杨巍:跟阿里影业合作的前提是,我们先投了淘票票。几乎是一听到他们做A轮融资的消息,我们就争取了投资份额,目前看来,电影票务市场上就剩下两家大的公司,它的前途是非常明确的。后来因为双方的策略调整,我们做出了退出淘票票的安排。在投资淘票的过程当中,阿里影业跟和和影业进行了关于股权合作的沟通,基本上我们两家都是迅速建立了共识。
《三声》:和和自己也有涉足发行这一块,成立白马发行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出发点?
杨巍:和和影业之前没有垂直的发行团队,事实上我们一直在做的是发行和宣传的上游整合管理。我们之前都是跟最好的宣传执行方和发行执行方一起来配合合作,形成的依然是和和影业牵头的管控体系。今年要开始建立垂直团队的比较核心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自己项目储备也不少了,完全依靠第三方宣发的合作可能满足不了项目进入市场的效率要求,同时,在项目执行的有效性和耐心上也会有差别。我们希望把每一个工作都做好,所以我觉得垂直的发行团队的建立是必然趋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