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他用1300元,拍了一部豆瓣9.7的纪录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他用1300元,拍了一部豆瓣9.7的纪录片

“那些拿棒子要饭的人是乞丐,我们不是,我们拿棒子挣钱养家。”​

在制作越来越精美的国产纪录片里,有一部特立独行的片子——

花费1300元,自编自导自演,连续3年保持9.7分,超越99%的纪录片,

它叫《最后的棒棒》。

这部2015年悄悄上线的纪录片,曾经被一些大V挖掘过,火了一阵子。

但随后很快,又被喧嚣的影视世界忽略。

直到最近,导演将这部纪录片浓缩成99分钟的电影版,拿下龙标,定档8月17日,才又再一次走进了所有观众的视野——

《最后的棒棒》

The Last Stickman of Chongqing

1

何为棒棒?

其实海报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已经说明了一切。

重庆,除了以麻辣火锅红遍大江南北以外,

山城,也是它最为人所知的另一个名字。

复杂离奇的地势,孕育出壮阔迷人的自然风景,也催生出一个重庆特有的职业——

棒棒。

一根竹竿,一副肩膀,就是他们行走江湖的武器。

二三十年前,重庆正值建设发展期,几十万人涌入山城成为棒棒大军。

他们用肩膀扛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城市,用竹竿撑起了重庆日益繁华的经济。

然而,随着时代的急速变化,交通运输方式的更新换代,这个城市渐渐不再需要他们。

几十万,几万,几千,再到几百……

如今还坚守着的棒棒,已经屈指可数。

纪录片镜头里的他们,成了最后的棒棒。

导演何长林,是一名正团级军官。

从部队退役后,他拿着仅有的1300元,雇了一名婚庆摄影师,来到重庆自力巷53号,加入最后的棒棒军队伍。

和其他纪录片导演不同的是,何长林不是体验,而是真的成为了一位棒棒。

朋友家人无语,问他,你这又是何苦呢。

他笑了笑,或许是自己也不明白这样做的缘由,又或许为了回应吧,

他把自己的名字改做“何苦”,毅然决然,开始了纪录棒棒的旅途。

2

第一位主人公叫老黄,他是何苦的师傅,一位勤勤恳恳的可怜人。

老黄以前也算的上是有钱人家,但那是他刚出生三天的事。

出生三天后,他被认定家中有地主成分,自此家道中落,40岁才得以娶妻。

怎知,妻子是带着三个娃娃的寡妇,和他生下女儿后,赶上计划生育政策,被罚了巨款。

为了偿还罚款,他外出打工,妻子却跟着人跑了,留下女儿一人。

看着三岁的女儿,他才发现,自己连死的权利都没有了。

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女儿和网友热恋,17岁就让老黄当上了外公。

而何苦遇上老黄的那年,他已经当了22年棒棒。

跟着老黄工作的第一天,何苦接了一单活——100多斤,两公里路,10块钱。

虽是劳累,但也没有多说,因为他知道,老黄不会比他好到哪里去——

那天,为了挣20元,老黄徒手在厕所下水道里帮人捞了个铁勺。

他们总共挣了65元,老黄很开心的对何苦说,何苦是他的福星,因为他已经好多天没有挣超过30元了。

老黄拥有作为一名棒棒的所有特质——

任劳任怨,坚毅谨慎。

“那些拿棒子要饭的人是乞丐,我们不是,我们拿棒子挣钱养家。”

一回,他帮雇主挑行李,结果却在人流中和雇主走失了。

他从白天等到晚上,挑着重重的行李在广场周围找了5个小时。

最后在警察局找到雇主的时候,对方是要塞给他100元,他却硬是不同意——

“本来是收20元,我等了你5个小时还淋了雨,你得给我加10元”

老黄带着威胁的口气说出了这句威胁式的话,却怎么也让人恨不起来。

回到自力巷53号的贫民窟里,老黄蜷缩在他那翻身都不够的床上对着镜头笑嘻嘻的说:

“这个房子住着舒服的很咯!”

这部纪录片在拍摄的时候,老黄65岁,人生已过三分之二。

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努力挣钱给女儿还清房贷,然后就回去带孙儿。

3

在仅剩棒棒大军里,老黄还有一个好朋友老杭。

他们一起住在自力巷,被人称作“自力巷二老”。

老杭和老黄的人生经历很像,两人的妻子都是跟别人跑了。

但老杭要更极端些,他曾想着要杀死那个插足的男人,于是跑到重庆当棒棒挣钱,只为攒够钱雇人杀他。

只是“复仇计划”一次次落空,第一次攒够钱准备回乡时,钱被小偷洗劫一空,第二次攒够钱回到家乡时,想要雇佣的地痞已经被捕入狱。

等到他真的有机会回去杀死那个男人,仇恨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消散。

他和老黄一样,骨子里是善良的,注定干不了坏事。

事实上,老杭曾经因为生病退出了棒棒行业,但谁知不仅病没治好,还花光了3万积蓄。

无奈,他只好带病回来工作。

可生活并不会因此就善待他。

好不容易接到一单活,拖着因病发痛的腿扛了一大段路,老杭收到了100元假币,还倒贴了80元回去。

就这么坚持了一段时间,他总算攒下了1100元,害怕辛苦挣的钱会再发生意外,他准备存到银行里面。

谁知又在银行门口,遇到了“老乡”,给他办了张优惠的“老人卡”,

于是,1100元积蓄和身份证也没了。

老杭攥紧100元假币,走投无路的他萌生了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有过的坏想法——

他准备在下一次工作中,趁对方不注意,把这个假币换掉。

这个行动,他策划了整整半年。

到了实施的那天,他却一下子泄了气,被雇主发现后支支吾吾不知作何解释。

自知清白的雇主不愿与老杭争辩下去,最终还是拿了新的100元给他,无奈的说了句,

“你也这么老了,怎么能做出这种事。”

老杭拿着手中的100元,低下头,眼里噙着泪水,始终没敢让它流下来。

4

当然了,棒棒军里也不全是老黄老杭这样的人。

命运多舛、坚信自己60岁就能转运的老甘;

游手好闲、期待用一盘炸金花翻身的何南;

还有自力巷里的“大财主”老石;时常去美食城捡剩菜吃的老金……

这部纪录片能触动人心,大概是因为它并未对片子里的主人公有丝毫的美化或掩饰。

这里人和生活都是一样的残酷、荒芜、真实、心碎。

看着他们,你可能不会因为他们生活的悲惨而感到内疚,却会因自己不及他们一半苦却又没有他们坚韧而感到窘迫。

毕竟他们,光是活下去就要用尽全力。

事实上,看完这部纪录片的点映,小猩除了对电影所描述的群体生活感到五味杂陈外,对于这个片子本身也是“一言难尽”。

从电影语言、拍摄手法来看,这部99分钟浓缩版的《最后的棒棒》其实是不合格的。

混乱的剪辑、乡村爱情MV般的配乐、不合时宜的慢镜头、重复刻意的煽情、无处不在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理智的一切,都让人说不上喜欢。

然而,影片播放结束,走出影院的时候,小猩身边的一位观众和同行的朋友说:

“突然觉得,自己一直以为的艰难工作其实也不算什么了。”

一部纪录片,它不带任何滤镜,真实的纪录了一个群体,同时还能让观看的群众因此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这,难道还不足以掩盖它的所有缺憾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他用1300元,拍了一部豆瓣9.7的纪录片

“那些拿棒子要饭的人是乞丐,我们不是,我们拿棒子挣钱养家。”​

在制作越来越精美的国产纪录片里,有一部特立独行的片子——

花费1300元,自编自导自演,连续3年保持9.7分,超越99%的纪录片,

它叫《最后的棒棒》。

这部2015年悄悄上线的纪录片,曾经被一些大V挖掘过,火了一阵子。

但随后很快,又被喧嚣的影视世界忽略。

直到最近,导演将这部纪录片浓缩成99分钟的电影版,拿下龙标,定档8月17日,才又再一次走进了所有观众的视野——

《最后的棒棒》

The Last Stickman of Chongqing

1

何为棒棒?

其实海报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已经说明了一切。

重庆,除了以麻辣火锅红遍大江南北以外,

山城,也是它最为人所知的另一个名字。

复杂离奇的地势,孕育出壮阔迷人的自然风景,也催生出一个重庆特有的职业——

棒棒。

一根竹竿,一副肩膀,就是他们行走江湖的武器。

二三十年前,重庆正值建设发展期,几十万人涌入山城成为棒棒大军。

他们用肩膀扛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城市,用竹竿撑起了重庆日益繁华的经济。

然而,随着时代的急速变化,交通运输方式的更新换代,这个城市渐渐不再需要他们。

几十万,几万,几千,再到几百……

如今还坚守着的棒棒,已经屈指可数。

纪录片镜头里的他们,成了最后的棒棒。

导演何长林,是一名正团级军官。

从部队退役后,他拿着仅有的1300元,雇了一名婚庆摄影师,来到重庆自力巷53号,加入最后的棒棒军队伍。

和其他纪录片导演不同的是,何长林不是体验,而是真的成为了一位棒棒。

朋友家人无语,问他,你这又是何苦呢。

他笑了笑,或许是自己也不明白这样做的缘由,又或许为了回应吧,

他把自己的名字改做“何苦”,毅然决然,开始了纪录棒棒的旅途。

2

第一位主人公叫老黄,他是何苦的师傅,一位勤勤恳恳的可怜人。

老黄以前也算的上是有钱人家,但那是他刚出生三天的事。

出生三天后,他被认定家中有地主成分,自此家道中落,40岁才得以娶妻。

怎知,妻子是带着三个娃娃的寡妇,和他生下女儿后,赶上计划生育政策,被罚了巨款。

为了偿还罚款,他外出打工,妻子却跟着人跑了,留下女儿一人。

看着三岁的女儿,他才发现,自己连死的权利都没有了。

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女儿和网友热恋,17岁就让老黄当上了外公。

而何苦遇上老黄的那年,他已经当了22年棒棒。

跟着老黄工作的第一天,何苦接了一单活——100多斤,两公里路,10块钱。

虽是劳累,但也没有多说,因为他知道,老黄不会比他好到哪里去——

那天,为了挣20元,老黄徒手在厕所下水道里帮人捞了个铁勺。

他们总共挣了65元,老黄很开心的对何苦说,何苦是他的福星,因为他已经好多天没有挣超过30元了。

老黄拥有作为一名棒棒的所有特质——

任劳任怨,坚毅谨慎。

“那些拿棒子要饭的人是乞丐,我们不是,我们拿棒子挣钱养家。”

一回,他帮雇主挑行李,结果却在人流中和雇主走失了。

他从白天等到晚上,挑着重重的行李在广场周围找了5个小时。

最后在警察局找到雇主的时候,对方是要塞给他100元,他却硬是不同意——

“本来是收20元,我等了你5个小时还淋了雨,你得给我加10元”

老黄带着威胁的口气说出了这句威胁式的话,却怎么也让人恨不起来。

回到自力巷53号的贫民窟里,老黄蜷缩在他那翻身都不够的床上对着镜头笑嘻嘻的说:

“这个房子住着舒服的很咯!”

这部纪录片在拍摄的时候,老黄65岁,人生已过三分之二。

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努力挣钱给女儿还清房贷,然后就回去带孙儿。

3

在仅剩棒棒大军里,老黄还有一个好朋友老杭。

他们一起住在自力巷,被人称作“自力巷二老”。

老杭和老黄的人生经历很像,两人的妻子都是跟别人跑了。

但老杭要更极端些,他曾想着要杀死那个插足的男人,于是跑到重庆当棒棒挣钱,只为攒够钱雇人杀他。

只是“复仇计划”一次次落空,第一次攒够钱准备回乡时,钱被小偷洗劫一空,第二次攒够钱回到家乡时,想要雇佣的地痞已经被捕入狱。

等到他真的有机会回去杀死那个男人,仇恨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消散。

他和老黄一样,骨子里是善良的,注定干不了坏事。

事实上,老杭曾经因为生病退出了棒棒行业,但谁知不仅病没治好,还花光了3万积蓄。

无奈,他只好带病回来工作。

可生活并不会因此就善待他。

好不容易接到一单活,拖着因病发痛的腿扛了一大段路,老杭收到了100元假币,还倒贴了80元回去。

就这么坚持了一段时间,他总算攒下了1100元,害怕辛苦挣的钱会再发生意外,他准备存到银行里面。

谁知又在银行门口,遇到了“老乡”,给他办了张优惠的“老人卡”,

于是,1100元积蓄和身份证也没了。

老杭攥紧100元假币,走投无路的他萌生了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有过的坏想法——

他准备在下一次工作中,趁对方不注意,把这个假币换掉。

这个行动,他策划了整整半年。

到了实施的那天,他却一下子泄了气,被雇主发现后支支吾吾不知作何解释。

自知清白的雇主不愿与老杭争辩下去,最终还是拿了新的100元给他,无奈的说了句,

“你也这么老了,怎么能做出这种事。”

老杭拿着手中的100元,低下头,眼里噙着泪水,始终没敢让它流下来。

4

当然了,棒棒军里也不全是老黄老杭这样的人。

命运多舛、坚信自己60岁就能转运的老甘;

游手好闲、期待用一盘炸金花翻身的何南;

还有自力巷里的“大财主”老石;时常去美食城捡剩菜吃的老金……

这部纪录片能触动人心,大概是因为它并未对片子里的主人公有丝毫的美化或掩饰。

这里人和生活都是一样的残酷、荒芜、真实、心碎。

看着他们,你可能不会因为他们生活的悲惨而感到内疚,却会因自己不及他们一半苦却又没有他们坚韧而感到窘迫。

毕竟他们,光是活下去就要用尽全力。

事实上,看完这部纪录片的点映,小猩除了对电影所描述的群体生活感到五味杂陈外,对于这个片子本身也是“一言难尽”。

从电影语言、拍摄手法来看,这部99分钟浓缩版的《最后的棒棒》其实是不合格的。

混乱的剪辑、乡村爱情MV般的配乐、不合时宜的慢镜头、重复刻意的煽情、无处不在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理智的一切,都让人说不上喜欢。

然而,影片播放结束,走出影院的时候,小猩身边的一位观众和同行的朋友说:

“突然觉得,自己一直以为的艰难工作其实也不算什么了。”

一部纪录片,它不带任何滤镜,真实的纪录了一个群体,同时还能让观看的群众因此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这,难道还不足以掩盖它的所有缺憾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