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李不强说|董事长的第一责任是当好产品经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李不强说|董事长的第一责任是当好产品经理

作为企业最高领导者,董事长的第一责任是当好产品经理。

编者按

人为什么要喝酒?喝酒是件美好的事吗?人到底需要一款什么样的酒?谁是中国白酒的代言人?中国白酒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就像是一张网,千头万绪、盘根错节,从企业到个人,我们身处其中,不断拉扯,不断撕裂,却找不到一个标准答案来解释清楚。面对这数百年来的模糊认知,新食品杂志出版人、中国食品酒类行业观察家李强携手白酒行业大咖开设社论栏目《李不强说》,用他们身处行业几十年的视角,观察和理解白酒世界。

文 | 李强

最近一个月,河南省政府对本省白酒业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视,先是在8月2日召开全省白酒业转型发展推进会,总结了2017年以来全省白酒业转型发展取得的成效,并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

会上提出“加快张弓酒厂整合重组,政府控股或参股组建集团公司”,短短18天后,河南省张弓酒厂相关资产进行公开拍卖,河南省张弓老酒酒业有限公司以4.15亿元竞买成功。

紧接着的8月21日,省长陈润儿主持召开全省白酒业转型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加快推进企业重组、品牌重塑和模式重建,抓住产业变革新机遇,集聚经济发展新动能。

的确,河南酒业的发展错过了中国白酒的“黄金十年”,总体上是落后了,现在又出现了新发展机遇,需要迎头赶上。领导的重视和政府的支持自是离不开的,但是我认为,企业的经营还是企业家自己的事,阿斗扶不扶得起,先决条件是阿斗。河南的大多数酒企之所以发展缓慢,究其原因,除了企业改制不彻底这个客观原因外,问题根本还是出在产品上。这从仰韶酒业是豫酒中现发展得最好的酒企可看出。

仰韶成功之处就是有好的产品,其实我更想说是,因为仰韶的董事长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产品经理。

仰韶董事长侯建光提出“品质仰韶”,打造让消费者认可的“四好产品”:一是好看:箱子放在眼前好看,打开箱子看盒子、拆开盒子看瓶子,赏心悦目;二是好闻:打开瓶子,倾入杯中,鼻嗅其间,舒适快意;三是好喝:喝着舒服、柔顺,不产生刺喉、辛辣等不适现象;四是好受:喝完短期内能快醒,不口渴,不宿醉。

产品有三方面的属性,消费者对产品的把握便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评价。

一是物质层面的产品。物质即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认同,强调其使用价值。具体到酒上,也就是仰韶董事长所提到的好闻、好喝、好受。对于酿酒、卖酒、喝酒的人来说,都知道好酒就是要好闻、好喝、好受,但“好闻”的标准是什么?“好喝”是什么样的味觉和触觉?而“好受”的个体差异又太大。

酒的味道有其普世性和特殊性,香气舒适、口感醇厚,饮后不上头、不辣喉,这是所有好酒都应该具备的,在这个前提下好酒更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让人一喝到这个酒便能产生具体的联系,出自某个产地、某个企业乃至某位大师之手。侯建光根据企业所处区位的微生物酿造环境和生产工艺,并结合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带领技术团队九年磨一剑研发创新出了陶香型(九粮兼香)白酒,使其在口感、风味方面具备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二是文化层面的产品。文化即指产品传递给消费者的品牌形象,而品牌又强调沟通,酒和消费者的沟通、酒企业和消费者的沟通。我们常说好的产品会说话,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这是一个好的产品必须要回答得出的问题。一款好的酒,要找到自己的目标受众,从酒的味道审美上、包装视觉体验上、精神慰藉上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归属感。

侯建光“四好”产品中的“好看”也是做好了与消费者的沟通。仰韶改制后研发的“彩陶坊”系列,把酒的颜色和器皿材料与仰韶文化结合,让消费者通过喝仰韶酒对河南的乡愁文化、中原历史文化产生共情、共振。还记得今年春糖会期间,褚橙庄园董事长马静芬来访新食品,在一楼淘最体验馆见到陈列的仰韶酒,对其酒瓶一见倾心。

而在酒企业和消费者的沟通上,更多的就不是说了而需要具体地做。企业与消费者惯常的沟通方式便是宣传产品,高喊一些大而空的口号。我认为这不是沟通,沟通一定是双向的,企业不一定要宣传产品,而是要找到兼容产品理念的动作,把重心放在消费体验上,通过体验把好闻、好喝、好受表达出来,从而拨动消费者的心灵。

三是价值层面的产品。价值要从三个维度和三个视角来看,价格、成本、利润,消费者、资源提供者、企业。价格是消费者的价值,成本是资源提供者的价值,利润是企业的价值。好的产品经理就是要调动整合企业和社会资源,把产品做出来、把产品销售出去,并且形成良性循环,以实现消费者的价值而成就企业的价值。

从这三个层面来看,仰韶董事长是一个出色的产品经理,“茅五剑”的季克良、王国春、乔天明也都是产品大师。一个成功的企业得有好的产品,一个好的产品需要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所以,作为企业最高领导者,董事长的第一责任是当好产品经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李不强说|董事长的第一责任是当好产品经理

作为企业最高领导者,董事长的第一责任是当好产品经理。

编者按

人为什么要喝酒?喝酒是件美好的事吗?人到底需要一款什么样的酒?谁是中国白酒的代言人?中国白酒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就像是一张网,千头万绪、盘根错节,从企业到个人,我们身处其中,不断拉扯,不断撕裂,却找不到一个标准答案来解释清楚。面对这数百年来的模糊认知,新食品杂志出版人、中国食品酒类行业观察家李强携手白酒行业大咖开设社论栏目《李不强说》,用他们身处行业几十年的视角,观察和理解白酒世界。

文 | 李强

最近一个月,河南省政府对本省白酒业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视,先是在8月2日召开全省白酒业转型发展推进会,总结了2017年以来全省白酒业转型发展取得的成效,并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

会上提出“加快张弓酒厂整合重组,政府控股或参股组建集团公司”,短短18天后,河南省张弓酒厂相关资产进行公开拍卖,河南省张弓老酒酒业有限公司以4.15亿元竞买成功。

紧接着的8月21日,省长陈润儿主持召开全省白酒业转型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加快推进企业重组、品牌重塑和模式重建,抓住产业变革新机遇,集聚经济发展新动能。

的确,河南酒业的发展错过了中国白酒的“黄金十年”,总体上是落后了,现在又出现了新发展机遇,需要迎头赶上。领导的重视和政府的支持自是离不开的,但是我认为,企业的经营还是企业家自己的事,阿斗扶不扶得起,先决条件是阿斗。河南的大多数酒企之所以发展缓慢,究其原因,除了企业改制不彻底这个客观原因外,问题根本还是出在产品上。这从仰韶酒业是豫酒中现发展得最好的酒企可看出。

仰韶成功之处就是有好的产品,其实我更想说是,因为仰韶的董事长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产品经理。

仰韶董事长侯建光提出“品质仰韶”,打造让消费者认可的“四好产品”:一是好看:箱子放在眼前好看,打开箱子看盒子、拆开盒子看瓶子,赏心悦目;二是好闻:打开瓶子,倾入杯中,鼻嗅其间,舒适快意;三是好喝:喝着舒服、柔顺,不产生刺喉、辛辣等不适现象;四是好受:喝完短期内能快醒,不口渴,不宿醉。

产品有三方面的属性,消费者对产品的把握便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评价。

一是物质层面的产品。物质即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认同,强调其使用价值。具体到酒上,也就是仰韶董事长所提到的好闻、好喝、好受。对于酿酒、卖酒、喝酒的人来说,都知道好酒就是要好闻、好喝、好受,但“好闻”的标准是什么?“好喝”是什么样的味觉和触觉?而“好受”的个体差异又太大。

酒的味道有其普世性和特殊性,香气舒适、口感醇厚,饮后不上头、不辣喉,这是所有好酒都应该具备的,在这个前提下好酒更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让人一喝到这个酒便能产生具体的联系,出自某个产地、某个企业乃至某位大师之手。侯建光根据企业所处区位的微生物酿造环境和生产工艺,并结合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带领技术团队九年磨一剑研发创新出了陶香型(九粮兼香)白酒,使其在口感、风味方面具备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二是文化层面的产品。文化即指产品传递给消费者的品牌形象,而品牌又强调沟通,酒和消费者的沟通、酒企业和消费者的沟通。我们常说好的产品会说话,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这是一个好的产品必须要回答得出的问题。一款好的酒,要找到自己的目标受众,从酒的味道审美上、包装视觉体验上、精神慰藉上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归属感。

侯建光“四好”产品中的“好看”也是做好了与消费者的沟通。仰韶改制后研发的“彩陶坊”系列,把酒的颜色和器皿材料与仰韶文化结合,让消费者通过喝仰韶酒对河南的乡愁文化、中原历史文化产生共情、共振。还记得今年春糖会期间,褚橙庄园董事长马静芬来访新食品,在一楼淘最体验馆见到陈列的仰韶酒,对其酒瓶一见倾心。

而在酒企业和消费者的沟通上,更多的就不是说了而需要具体地做。企业与消费者惯常的沟通方式便是宣传产品,高喊一些大而空的口号。我认为这不是沟通,沟通一定是双向的,企业不一定要宣传产品,而是要找到兼容产品理念的动作,把重心放在消费体验上,通过体验把好闻、好喝、好受表达出来,从而拨动消费者的心灵。

三是价值层面的产品。价值要从三个维度和三个视角来看,价格、成本、利润,消费者、资源提供者、企业。价格是消费者的价值,成本是资源提供者的价值,利润是企业的价值。好的产品经理就是要调动整合企业和社会资源,把产品做出来、把产品销售出去,并且形成良性循环,以实现消费者的价值而成就企业的价值。

从这三个层面来看,仰韶董事长是一个出色的产品经理,“茅五剑”的季克良、王国春、乔天明也都是产品大师。一个成功的企业得有好的产品,一个好的产品需要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所以,作为企业最高领导者,董事长的第一责任是当好产品经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