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火箭少女101成团来看,中国偶像产业发展到底有哪些新趋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火箭少女101成团来看,中国偶像产业发展到底有哪些新趋势

从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到TFBOYS的《青春修炼手册》,从超女快男到火箭少女101、NINE PERCENT,可以说三十年来,中国的偶像市场一直在变化。​

作者丨梁湘梓

要说2018年的网综爆款,或许《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都能排上数,两档偶像团体养成综艺,虽然男女有别,但都点燃了偶像团体的热度,区别于以往以个人竞争为主的选秀节目,它们的出现似乎代表着中国偶像产业正式转向了工业化的艺人培养系统。

18日,在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中,“Fire!火箭少女101首张音乐专辑发布暨媒体见面会”在北京举行,火箭少女101成员亮相,现场除了粉丝们高喊的应援口号外,还有少女们新专辑主打歌的首秀,这意味着这支由女团创始人们共同创造的女团正式出发。

而从未来两年对这支女团的运营规划来看,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如今中国偶像产业发展的一些新的趋势。

 “火箭少女101”成团,隐射中国造星惯有路径?

或许谁都不曾想过,在综艺节目《创造101》后,粉丝们疯狂pick选出的11人女团会经历那么多——节目结束后第二天就登上湖南卫视,可仓促的准备让她们表演不佳,备受质疑;随后单曲《卡路里》的出现,也没有让人感到惊艳,而是惊吓;最后,孟美岐、吴宣仪、张紫宁所在的经纪公司与腾讯的经纪大战,让三人走了又回,当然在这场大战中,她们三人并没有决定权。

而在这些混战之后,“火箭少女101”终于正式成团,发布会当日,龙丹妮上场后说的第一段话是:“这56天大家都心知肚明,太不容易了,有磨难,有质疑,有坎坷,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终于迎来了她们第一支单曲和第一张EP的首发,这值得庆贺。”足以见得,这一切来得多么艰难。

但是,艰难背后,更是中国偶像产业庞大的市场,“国家统计局、中国音乐家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电影票房规模为457亿元,音乐产业收入规模为3253亿元,广播电视产业收入规模为5040亿元。”以上三个市场在2017年以后,仍然有望维持两位数的增长,可见庞大的影视音乐消费市场,是支撑偶像产业发展的基础。

所以无论是经纪公司还是偶像公司、影视公司,他们都不愿意放弃这块大蛋糕,最后他们和解了,少女们又看到了希望。

而在发布会上,火箭少女101未来两年的运营计划也浮出水面,两年活动期内,火箭少女101将发布20余支音乐作品,10余场FANS MEETING,此外,两季大团综及2018-2019飞行演唱会也将陆续与粉丝见面。

由此可见,音乐、粉丝、综艺、商业广告成为这支女团未来的重点运营版块,而这似乎也是中国打造偶像的惯有路径——以音乐为核心,以综艺、商业广告、影视为辅助,以服务粉丝为诉求,打造中国偶像。

三十年迭代,现在偶像靠“养成”

从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到TFBOYS的《青春修炼手册》,从超女快男到火箭少女101、NINE PERCENT,可以说三十年来,中国的偶像市场一直在变化。

如果说以前小虎队的时代,造星靠的是“星探”,需要的是传统偶像经纪公司,那么到了超女快男时代,偶像的出现依托于“草根”,依托于短信,依托的就是电视观众了。而到了现在,随着视频平台的崛起,视频平台的自制能力增强,它们有能力用自制的网综内容打造新生代偶像,“土偶”如此,“土创”也是如此。

而从后期运营的角度来说,以往的偶像有三大宝——电影、电视和音乐,而现在互联网造星让偶像与粉丝见面、互动的机会大大增强,除了传统的电影、电视和音乐,如今的偶像还可以通过网络短视频、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等进行自我“营销”,而在线下,剧场表演、粉丝会、偶像巡演也成为这些偶像们常常进行的操作。

当然,要说如今偶像的打造,最突出的一个变化是造星周期的缩短。想想以前,一个偶像的打造,要在星探发掘后进行长时间的培训、出唱片、演电影电视,才有可能真正走向大众,可从《超级女声》开始,可以说这个造星周期就大大缩短了。

唱歌“小白”可以一夜之间走入千家万户,才成为“练习生”不久的他们,也有可能透过一档三个月的节目,就正式出道,省去的是其他诸如日韩练习生长达4、5年的练习时间,省下的更有那稍纵即逝的青春容颜。

而支撑这些变化的,其实就是用户权力的不断增强,从以往经纪公司的有限渠道推广,到“草根选秀”时受众拥有的一定话语权,直到现在互联网养成偶像模式的崛起,可以说中国偶像的制造方式在不断的扩展,用户也成为了造星的绝对主导。

当然,这背后隐喻的是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也是用户审美的不断更迭。从90年代喜欢“英雄式偶像”的四大天王,到00年代追求平民偶像的“超女快男”,再到如今养成偶像能够满足的“移情共情”,粉丝的参与感正逐渐加强,而这也使得偶像从个人向团体、厂牌化进阶。

所以可以说,中国偶像如今发展的逻辑起点就是用户,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如何吸引用户pick他们心仪的偶像,成为“后台”大佬们在不断思索的议题。

既是养成,偶像或就不该一蹴而就

虽然目前中国偶像的主要打造模式,就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视频平台、经纪公司为推动力,以音乐、影视、粉丝、商业广告为主要的经营模块,但是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想要真正在市场站稳脚跟的偶像团体,显然更需要具备拿得出手的作品与实力,才有可能真正在市场立足。所以,从这点来说,中国偶像的路,还需要走得更加踏实、稳健。

想想日本的偶像产业,其实日本的偶像产业发展是比较早的,专业度也比较高,并且在日本一般是以唱片销量、周边销量等实在的东西去衡量偶像的,这些销量决定了公司日后对偶像的资源分配,这样实打实的东西,使得偶像们要有特别扎实的“业务水平”——唱得好、演得好、长得好等等。而这些实在的东西的存在,也使得日本偶像和粉丝之间的契约感更强,毕竟粉丝需要花真金白银去pick偶像。

虽然目前日本偶像市场正在逐渐萎缩,“根据矢野经济研究所的调查,2017年日本宅男在偶像市场上的花费增速首次跌破10%,总量约为2100亿日元,抽样调查显示人均消费也达到了9万日元,增速下滑。”但是日本偶像产业的这种模式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再来看中国的偶像产业,互联网造星使得“流量”占据着重要位置,“流量小生小花”出现的好处是粉丝追星成本低,这样能够迅速扩大粉丝的数量,但是就偶像养成的实质而言,通过互联网短期的造星,其实有很多人都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就贸然的走入了市场,这其实是偶像产业运营不专业的表现。

因此,如果中国的偶像产业要健康茁壮的成长,就需要提升偶像的质量,这也就意味着偶像的前期培养周期应相应拉长,而在后续养成过程中对粉丝需求的开发与服务也应加强。只有这样,或许中国才能养成真正的偶像团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火箭少女101成团来看,中国偶像产业发展到底有哪些新趋势

从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到TFBOYS的《青春修炼手册》,从超女快男到火箭少女101、NINE PERCENT,可以说三十年来,中国的偶像市场一直在变化。​

作者丨梁湘梓

要说2018年的网综爆款,或许《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都能排上数,两档偶像团体养成综艺,虽然男女有别,但都点燃了偶像团体的热度,区别于以往以个人竞争为主的选秀节目,它们的出现似乎代表着中国偶像产业正式转向了工业化的艺人培养系统。

18日,在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中,“Fire!火箭少女101首张音乐专辑发布暨媒体见面会”在北京举行,火箭少女101成员亮相,现场除了粉丝们高喊的应援口号外,还有少女们新专辑主打歌的首秀,这意味着这支由女团创始人们共同创造的女团正式出发。

而从未来两年对这支女团的运营规划来看,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如今中国偶像产业发展的一些新的趋势。

 “火箭少女101”成团,隐射中国造星惯有路径?

或许谁都不曾想过,在综艺节目《创造101》后,粉丝们疯狂pick选出的11人女团会经历那么多——节目结束后第二天就登上湖南卫视,可仓促的准备让她们表演不佳,备受质疑;随后单曲《卡路里》的出现,也没有让人感到惊艳,而是惊吓;最后,孟美岐、吴宣仪、张紫宁所在的经纪公司与腾讯的经纪大战,让三人走了又回,当然在这场大战中,她们三人并没有决定权。

而在这些混战之后,“火箭少女101”终于正式成团,发布会当日,龙丹妮上场后说的第一段话是:“这56天大家都心知肚明,太不容易了,有磨难,有质疑,有坎坷,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终于迎来了她们第一支单曲和第一张EP的首发,这值得庆贺。”足以见得,这一切来得多么艰难。

但是,艰难背后,更是中国偶像产业庞大的市场,“国家统计局、中国音乐家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电影票房规模为457亿元,音乐产业收入规模为3253亿元,广播电视产业收入规模为5040亿元。”以上三个市场在2017年以后,仍然有望维持两位数的增长,可见庞大的影视音乐消费市场,是支撑偶像产业发展的基础。

所以无论是经纪公司还是偶像公司、影视公司,他们都不愿意放弃这块大蛋糕,最后他们和解了,少女们又看到了希望。

而在发布会上,火箭少女101未来两年的运营计划也浮出水面,两年活动期内,火箭少女101将发布20余支音乐作品,10余场FANS MEETING,此外,两季大团综及2018-2019飞行演唱会也将陆续与粉丝见面。

由此可见,音乐、粉丝、综艺、商业广告成为这支女团未来的重点运营版块,而这似乎也是中国打造偶像的惯有路径——以音乐为核心,以综艺、商业广告、影视为辅助,以服务粉丝为诉求,打造中国偶像。

三十年迭代,现在偶像靠“养成”

从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到TFBOYS的《青春修炼手册》,从超女快男到火箭少女101、NINE PERCENT,可以说三十年来,中国的偶像市场一直在变化。

如果说以前小虎队的时代,造星靠的是“星探”,需要的是传统偶像经纪公司,那么到了超女快男时代,偶像的出现依托于“草根”,依托于短信,依托的就是电视观众了。而到了现在,随着视频平台的崛起,视频平台的自制能力增强,它们有能力用自制的网综内容打造新生代偶像,“土偶”如此,“土创”也是如此。

而从后期运营的角度来说,以往的偶像有三大宝——电影、电视和音乐,而现在互联网造星让偶像与粉丝见面、互动的机会大大增强,除了传统的电影、电视和音乐,如今的偶像还可以通过网络短视频、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等进行自我“营销”,而在线下,剧场表演、粉丝会、偶像巡演也成为这些偶像们常常进行的操作。

当然,要说如今偶像的打造,最突出的一个变化是造星周期的缩短。想想以前,一个偶像的打造,要在星探发掘后进行长时间的培训、出唱片、演电影电视,才有可能真正走向大众,可从《超级女声》开始,可以说这个造星周期就大大缩短了。

唱歌“小白”可以一夜之间走入千家万户,才成为“练习生”不久的他们,也有可能透过一档三个月的节目,就正式出道,省去的是其他诸如日韩练习生长达4、5年的练习时间,省下的更有那稍纵即逝的青春容颜。

而支撑这些变化的,其实就是用户权力的不断增强,从以往经纪公司的有限渠道推广,到“草根选秀”时受众拥有的一定话语权,直到现在互联网养成偶像模式的崛起,可以说中国偶像的制造方式在不断的扩展,用户也成为了造星的绝对主导。

当然,这背后隐喻的是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也是用户审美的不断更迭。从90年代喜欢“英雄式偶像”的四大天王,到00年代追求平民偶像的“超女快男”,再到如今养成偶像能够满足的“移情共情”,粉丝的参与感正逐渐加强,而这也使得偶像从个人向团体、厂牌化进阶。

所以可以说,中国偶像如今发展的逻辑起点就是用户,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如何吸引用户pick他们心仪的偶像,成为“后台”大佬们在不断思索的议题。

既是养成,偶像或就不该一蹴而就

虽然目前中国偶像的主要打造模式,就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视频平台、经纪公司为推动力,以音乐、影视、粉丝、商业广告为主要的经营模块,但是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想要真正在市场站稳脚跟的偶像团体,显然更需要具备拿得出手的作品与实力,才有可能真正在市场立足。所以,从这点来说,中国偶像的路,还需要走得更加踏实、稳健。

想想日本的偶像产业,其实日本的偶像产业发展是比较早的,专业度也比较高,并且在日本一般是以唱片销量、周边销量等实在的东西去衡量偶像的,这些销量决定了公司日后对偶像的资源分配,这样实打实的东西,使得偶像们要有特别扎实的“业务水平”——唱得好、演得好、长得好等等。而这些实在的东西的存在,也使得日本偶像和粉丝之间的契约感更强,毕竟粉丝需要花真金白银去pick偶像。

虽然目前日本偶像市场正在逐渐萎缩,“根据矢野经济研究所的调查,2017年日本宅男在偶像市场上的花费增速首次跌破10%,总量约为2100亿日元,抽样调查显示人均消费也达到了9万日元,增速下滑。”但是日本偶像产业的这种模式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再来看中国的偶像产业,互联网造星使得“流量”占据着重要位置,“流量小生小花”出现的好处是粉丝追星成本低,这样能够迅速扩大粉丝的数量,但是就偶像养成的实质而言,通过互联网短期的造星,其实有很多人都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就贸然的走入了市场,这其实是偶像产业运营不专业的表现。

因此,如果中国的偶像产业要健康茁壮的成长,就需要提升偶像的质量,这也就意味着偶像的前期培养周期应相应拉长,而在后续养成过程中对粉丝需求的开发与服务也应加强。只有这样,或许中国才能养成真正的偶像团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