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张图描绘西方管理学发展脉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张图描绘西方管理学发展脉络

如果还在困惑如何理解西方管理学的话,不妨尝试换一种新视角,这种新视角就是从组织形态管理角度理解西方管理思想。

很多人问起组织形态管理到底有些什么内容?我说其实是在系统的阐述管理学的发展脉络,甚至还可以推断出未来管理学的内容。与西方管理学有什么区别吗?我只能说两者殊途同归。所谓“殊途”,是指从不同的视角看待组织管理,西方管理学主要是对运动状态下的组织进行研究,以一种动态视角审视企业发展变化、功能特征以及与市场生态的关系。

组织形态管理则是对静止状态下的组织进行研究,以一种静态视角研究市场、企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所谓“同归”,是指最终都要回归到管理的本质:通过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或者企业形态最佳,因为当企业价值最大化时,必然企业形态最佳化。

从组织形态管理角度来看,西方管理学在不同的时期其实在描述不同的管理模式,从而形成不同的理论体系,这一点可以从四种企业形态与进化规律中找到答案

四种企业形态与进化规律

在市场生态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客户价值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如果仔细研究就发现,四种组织价值形态也对应了西方管理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4.0时代尚未到来,这将是未来管理学探索的领域。到目前为止西方管理学的三个时期正好与三个典型的组织形态相对应。

 

西方管理学发展过程​

从这个角度审视西方管理思想就会发现脉络会更加清晰一些,同时也更容易理解其中内涵,用这张企业形态进化规律图就可以把西方管理学的发展脉络描画出来。

传统企业管理思想多数来自于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因此不难发现,很多新管理思想在传统企业中根本没有用武之地,“拿来”过后,一般会经历三部曲:吹捧、改造、鸡肋,最终以中国特色为由不得不放弃,皆因没有对号入座。

西方管理学与组织形态管理的关系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其实在描述股东价值形态的管理模式。

这个阶段管理学建立在经济人假说基础上,企业管理强调纪律与效率,以奖惩为主要管理手段,早期泰勒的搬生铁实验、计件工资,甘特的甘特图等都是为提高工作效率而提供的理论依据。

马克斯·韦伯对组织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官僚型组织模型,亨利·法约尔从组织角度提出管理的一般原则,这些理念都是对组织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玛丽·帕克·福莱特看到了组织的人性特征,以“群体原则”的方式为生态、组织、人之间建立起桥梁,这四位大师是管理学的奠基人,至此西方管理学基本研究框架形成。

古典管理理论描述股东价值形态的管理模式​

2、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其实在描述精英价值形态的管理模式。

梅奥的霍桑试验拉开这个阶段的序幕,管理学主要以社会人假说为基础,强调职能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维护精英的管理权威地位。在这个阶段管理学主要以领导力为核心,对管理原则、权力关系、领导关系、协作关系、等级关系、组织结构进行系统研究。贝利和米恩斯的委托代理以及两权分离理论促使企业建立管理原则,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思想使精英价值体现在职能单元中,而巴纳德的经理人职能与系统协作思想、穆尼和赖利的组织设计原理,西蒙的管理行为理念都为垂直型组织管理模式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描述精英价值形态的管理模式​

3、现代管理理论其实在描述客户价值形态管理模式。

这个时期管理学主要以复杂人假说为基础,因此出现众多的管理流派,可谓百家争鸣,达到空前繁荣。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皮的流程再造理论彻底把组织管理模式与外部生态进行链接,客户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个阶段以职能分工与专业化合作为核心的传统思想逐渐被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集成化、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取代,同时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管理技术、管理工具不断创新,ERP、JIT、TQM、ABC、BSC、WORKFLOW、WORKTEAM等都是为了体现这一目标。

现代管理理论描述客户价值形态的管理模式​

未来管理学将描述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的管理模式,也可以预判届时管理学将建立在自我实现人的基础上,距离今天尚有一段时间,不再赘述,但是完全可以理解这些理论的特点。

组织形态管理理论的价值

如今,很多人都在困惑指导传统企业变革的理论从哪里来?其实根本不用担心,这些指导思想在现实中都存在,我们可以从现代管理理论中去寻找,因为这个时期的管理思想都是为新组织(客户价值形态)服务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有没有,而是如何集成?简单的“拿来”无法与传统企业对接,因为这些理论适用于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组织管理本身是一盘棋、一个系统,人们在理解组织管理的过程中进行了强制划分,并形成不同的管理学科,然而管理问题却是系统性的,就事论事往往治标不治本,这一点在新商业时代越来越明显,如果依然孤立的看问题,很多时候找不到答案,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其他领域,因此未来管理学发展必然是一个知识集成过程。

组织形态管理是从形态角度思考组织管理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集成思想,在其独特的逻辑下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并研发出大量的管理工具:10S企业形态分析模型、新商业时代三大竞争战略、传统企业转型“三引擎模型”、新组织“三支柱模型”、传统企业转型三部曲、薪酬管理演变规律、绩效管理演变规律、人才管理演变规律、权力治理演变规律、生态企业构建模型、集团企业管控黄金法则……这些方法论都经过知识集成后形成,当然这种集成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才能指导企业进行变革。

组织形态管理理论知识体系

从组织形态管理角度来看,如果不改变企业形态,再多的新思想、新理念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一点在传统企业变革中有太多的例证,已无需多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张图描绘西方管理学发展脉络

如果还在困惑如何理解西方管理学的话,不妨尝试换一种新视角,这种新视角就是从组织形态管理角度理解西方管理思想。

很多人问起组织形态管理到底有些什么内容?我说其实是在系统的阐述管理学的发展脉络,甚至还可以推断出未来管理学的内容。与西方管理学有什么区别吗?我只能说两者殊途同归。所谓“殊途”,是指从不同的视角看待组织管理,西方管理学主要是对运动状态下的组织进行研究,以一种动态视角审视企业发展变化、功能特征以及与市场生态的关系。

组织形态管理则是对静止状态下的组织进行研究,以一种静态视角研究市场、企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所谓“同归”,是指最终都要回归到管理的本质:通过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或者企业形态最佳,因为当企业价值最大化时,必然企业形态最佳化。

从组织形态管理角度来看,西方管理学在不同的时期其实在描述不同的管理模式,从而形成不同的理论体系,这一点可以从四种企业形态与进化规律中找到答案

四种企业形态与进化规律

在市场生态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客户价值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如果仔细研究就发现,四种组织价值形态也对应了西方管理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4.0时代尚未到来,这将是未来管理学探索的领域。到目前为止西方管理学的三个时期正好与三个典型的组织形态相对应。

 

西方管理学发展过程​

从这个角度审视西方管理思想就会发现脉络会更加清晰一些,同时也更容易理解其中内涵,用这张企业形态进化规律图就可以把西方管理学的发展脉络描画出来。

传统企业管理思想多数来自于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因此不难发现,很多新管理思想在传统企业中根本没有用武之地,“拿来”过后,一般会经历三部曲:吹捧、改造、鸡肋,最终以中国特色为由不得不放弃,皆因没有对号入座。

西方管理学与组织形态管理的关系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其实在描述股东价值形态的管理模式。

这个阶段管理学建立在经济人假说基础上,企业管理强调纪律与效率,以奖惩为主要管理手段,早期泰勒的搬生铁实验、计件工资,甘特的甘特图等都是为提高工作效率而提供的理论依据。

马克斯·韦伯对组织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官僚型组织模型,亨利·法约尔从组织角度提出管理的一般原则,这些理念都是对组织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玛丽·帕克·福莱特看到了组织的人性特征,以“群体原则”的方式为生态、组织、人之间建立起桥梁,这四位大师是管理学的奠基人,至此西方管理学基本研究框架形成。

古典管理理论描述股东价值形态的管理模式​

2、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其实在描述精英价值形态的管理模式。

梅奥的霍桑试验拉开这个阶段的序幕,管理学主要以社会人假说为基础,强调职能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维护精英的管理权威地位。在这个阶段管理学主要以领导力为核心,对管理原则、权力关系、领导关系、协作关系、等级关系、组织结构进行系统研究。贝利和米恩斯的委托代理以及两权分离理论促使企业建立管理原则,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思想使精英价值体现在职能单元中,而巴纳德的经理人职能与系统协作思想、穆尼和赖利的组织设计原理,西蒙的管理行为理念都为垂直型组织管理模式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描述精英价值形态的管理模式​

3、现代管理理论其实在描述客户价值形态管理模式。

这个时期管理学主要以复杂人假说为基础,因此出现众多的管理流派,可谓百家争鸣,达到空前繁荣。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皮的流程再造理论彻底把组织管理模式与外部生态进行链接,客户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个阶段以职能分工与专业化合作为核心的传统思想逐渐被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集成化、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取代,同时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管理技术、管理工具不断创新,ERP、JIT、TQM、ABC、BSC、WORKFLOW、WORKTEAM等都是为了体现这一目标。

现代管理理论描述客户价值形态的管理模式​

未来管理学将描述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的管理模式,也可以预判届时管理学将建立在自我实现人的基础上,距离今天尚有一段时间,不再赘述,但是完全可以理解这些理论的特点。

组织形态管理理论的价值

如今,很多人都在困惑指导传统企业变革的理论从哪里来?其实根本不用担心,这些指导思想在现实中都存在,我们可以从现代管理理论中去寻找,因为这个时期的管理思想都是为新组织(客户价值形态)服务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有没有,而是如何集成?简单的“拿来”无法与传统企业对接,因为这些理论适用于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组织管理本身是一盘棋、一个系统,人们在理解组织管理的过程中进行了强制划分,并形成不同的管理学科,然而管理问题却是系统性的,就事论事往往治标不治本,这一点在新商业时代越来越明显,如果依然孤立的看问题,很多时候找不到答案,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其他领域,因此未来管理学发展必然是一个知识集成过程。

组织形态管理是从形态角度思考组织管理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集成思想,在其独特的逻辑下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并研发出大量的管理工具:10S企业形态分析模型、新商业时代三大竞争战略、传统企业转型“三引擎模型”、新组织“三支柱模型”、传统企业转型三部曲、薪酬管理演变规律、绩效管理演变规律、人才管理演变规律、权力治理演变规律、生态企业构建模型、集团企业管控黄金法则……这些方法论都经过知识集成后形成,当然这种集成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才能指导企业进行变革。

组织形态管理理论知识体系

从组织形态管理角度来看,如果不改变企业形态,再多的新思想、新理念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一点在传统企业变革中有太多的例证,已无需多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