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25日,德甲多特蒙德俱乐部公布了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的财报。在过去的一个财年中,多特蒙德的总收入达到了5.36亿欧元,净收入为2850万欧元。
多特蒙德的收入和净收入在2017-18财年中获得了显著增长,相较于2016-17财年的4.05亿欧元收入和820万欧元净收入,多特蒙德在上一个财年中的收入增长了30%,增长数则为130亿欧元,净收入方面则提高了接近2000万欧元。
得益于过去一年的迅猛增长,诸多权威机构已经将多特蒙德列为德甲价值第二高的球队。在今年6月福布斯发表的全球足球俱乐部价值榜中,多特蒙德以9.01亿欧元的球队价值位列全球第12位,在德甲中仅次于拜仁慕尼黑的30亿欧元。而在德勤今年1月发布的全球足球俱乐部收入榜中,同样将多特蒙德排在第12的位置,仅次于排名第4的拜仁慕尼黑。
但多特蒙德的实际财政状况,或许并不像财报表现出来的那样漂亮。在2017-18年的财报中,多特蒙德将出售球员的收入也列入了总收入之中——过去一年中,由于多特蒙德以6400万欧元和超过1亿欧元的价格售出了埃梅里克·奥巴梅杨和奥斯曼·登贝莱,因此他们在球员转会收入上获益2.22亿欧元,占据了总收入的41%。
而在其他收入方面,多特蒙德仅在球队广告上取得了正增长,从2016-17财年的8740万欧元增长到了9400万欧元。在赛事运营、电视转播和周边商品贩售等方面,多特蒙德的收入全面减少。如果抛去贩卖球员获得收入,多特蒙德2017-18财年的收入仅为3.14亿欧元,少于2016-17财年的4.05亿欧元。
同时,虽然出售了包括奥巴梅杨和登贝莱在内的几位大牌球员,但球队的总工资却并未减少,反而从2016-17财年的1.78亿欧元增长到了1.86亿欧元。由于优秀球员需要一定时间来培养,因此多特蒙德在2017-18财年的增长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在战绩和财政方面,多特蒙德都可以称得上是近年来德甲的第二大球队。但即便如此,多特蒙德9.01亿欧元的球队价值,仍旧距离德甲巨人拜仁慕尼黑接近21亿欧元。在福布斯列出的全球足球俱乐部价值排行榜前20中,仅有拜仁、多特以及沙尔克3支球队。相较之下,英超球队多达8支,意甲球队则有5支。多特蒙德的窘境,或许正是德甲其他球队的缩影。
财政上的劣势,直接导致了德甲球队在引援和欧战战绩上的疲软。今年2月,根据国际体育研究中心(CIES)公布的转会市场分析显示,欧洲五大联赛在上赛季冬窗一共投入了10.67亿欧元,中英超联赛的转会支出占比51%,而德甲的转会投入只有7650万欧元,仅占7.6%。
球队战绩方面,德甲球队自2013年以后再无染指过欧冠金杯。上赛季,首次参加欧战的霍芬海姆在欧冠资格赛中两回合不敌利物浦,无缘欧冠正赛。多特蒙德则创造了近几年欧冠之旅的最差战绩,小组赛未尝胜绩。第一次进入欧冠的RB莱比锡未能成为黑马,没有进入欧冠淘汰赛。
在金元足球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德甲小成本运营的劣势已经开始显现。而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正是来自于德甲的“50+1”政策。根据政策,大多数德甲球队的51%股权由球迷拥有,这就意味着投资人对于俱乐部并没有完全的掌控权,不能肆无忌惮地加大投入,购买大牌球员,提高球员工资。
而在德甲,得益于球队长久以来的底蕴和雄厚的财政实力,拜仁慕尼黑成为了德甲球员迈向国家队和高水平联赛的跳板。但近年来,随着英超和西甲球队的高投入,德甲的优秀球员纷纷前往海外,流失情况堪忧。
财政公平系统和财政平衡答案或许能够保护俱乐部,避免因盲目烧钱而出现财政危机,但也从根本上保障了了旧框架下的既得利益者不会遭受新势力的挑战。或许会有一些俱乐部的崛起,但位于金字塔尖的依旧是那几家俱乐部。
评论